關於中國傳統武術(湊字數)

關於中國傳統武術(湊字數)

中國傳統武術

中國武術如同浩瀚大海,深不可測,門派拳種,枝繁葉茂,窮畢業生精力能得其九牛二虎之一毛,已屬不易。整理本文的目的,是為了使武術愛好者對中國武術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坦率的說,由於武術的神秘性,不可能將所有門派(拳種)概括於本文之中。其中,疏漏之處在所難免,切望廣大武林師友予以指正、補充。

一、少林派

少林派是武術中一個約定俗成的技術流派。因以少林寺所傳習拳械為基礎形式,曾一度被民間譽為武林的「泰山北斗「。又稱少林拳,少林武功等。

少林武術的形成,除去託名和杜撰的說法,大都來自民間和軍旅武術,少林僧人中,有的不容於世,遁入空門,削髮為僧,以致把武術帶進寺院,也有武林名家將自己的藝業傳於少林。據傳:韓通傳通臂,馬籍傳短打,李叟傳大小洪拳,白玉峰傳龍、虎、蛇、豹、鶴五拳和氣功等等。這些武技傳入少林寺后,形成了少林派的基本部分。在流傳過程中,由於社會需要的制約和禪宗文化的影響。逐步演進成明清間已相對穩定形成的少林拳派。

社會上許多著述和傳說,限於歷史背景和宗教意識的左右,假託、附會應運而生。少林寺武術推崇達摩老祖,只不過藉助達摩在佛教中崇高的地位罷了。

發展到近現代,少林拳派的運動特點表現為拳禪一體,神形一片,硬打快攻,齊進齊退。

少林拳套路很多;包括有小洪拳,大洪拳、老洪拳、羅漢拳、邵陽拳、梅花拳、炮拳、七星拳、柔拳等等,對練套路有扳和**、咬手**、耳把**、踢打**等。此外,還有「心意把」等散招練法。器械有刀、槍、劍、戟等十八般武器齊全,其代表性的拳術有:

1、少林五拳

少林五拳是少林龍拳、虎拳、豹拳、蛇拳、鶴拳的總稱。載於《少林宗法》和由其脫胎而成的《少林拳術秘訣》。書中說:「龍拳練神、虎拳練骨、豹拳練力、蛇拳練氣、鶴拳練精。五拳學之能精,則身堅氣壯,手靈足穩,眼銳膽壯。」

2、心意把

心意把是河南少林寺中傳習的一種散招練習法。有人考證認為此技是心意**拳鼻祖姬際可「讀書古寺」、「傳藝河南」時,傳留少林寺的,心意把共十二大勢,其名目有:起式把、左右把、(楔撅把)、翻身把、地磐把、起縱把、騰挪把、亮翅把、展翅把、推上把等。心意把只有單勢練習形式,無套路,直線往返練習。此為少林派秘不外傳之技。太極奸,八卦滑,論毒毒不過心意把。

3、炮拳

炮拳,性烈剛猛,輕捷快靈,如爆似炮。譜曰:「青龍獻爪追風炮;猛虎撲食飛門炮;獅子張口開路跑;白鶴亮翅連環炮;梅鹿卧枕轉身跑;豹子翻山當頭炮;白蛇吐信地雷炮;鴻雁斜翅衝天炮。」少林炮拳,既有鑽翻上挑衝天之能,又有劈壓下砸截之功。

4、羅漢拳

羅漢拳共有十八路,意為具有降龍伏虎之羅漢那樣的本領的拳法。歌曰:頭如波浪,手似流星。身如楊柳,腳似醉漢。出於心靈,發於性能。似剛非剛,似實而虛,久練自化,熟極通神。

二、武當派

俗稱內家拳為武當派。源於湖北五不山。傳為張三丰「夜夢玄帝授之拳法」,次日便身懷神勇殺敵百人,絕技遂此傳名於世。此說無實可考。黃百家稱:「張三丰精於少林,復從而翻之,是名內家。」依此說,武當派是在少林派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近代有人將太極拳,八卦拳、形意拳合併為「內家拳」,稱為「武當派」。實際上,張三丰是否創造了內家拳尚屬懸案,太極拳、八卦拳、形意拳也並不出自武當山,少林派亦不能包羅那麼龐雜的內容。

除上述名拳種外;武當拳具有代表性的拳術還有「九宮神行拳」、「九宮十八腿」、「太乙五行擒撲」等,更以武當劍法為最。

三、峨眉派

峨眉派是中國武術的著名派之一。該系武技崇奉四川峨眉山為發樣地。清初湛然法師在《峨眉拳譜》中寫到:「一樹開五花,五花八葉扶,皎皎峨眉月,光輝滿江湖。」「峨眉月「即指峨眉派武術。有人將近代四川流傳的僧、岳、杜、趙、洪、化、字、等八門。黃林、點易、鐵佛青城、青牛等五派,統歸為峨眉派,即《峨眉拳譜》所謂「五花八葉扶」。此外還有餘門拳和白眉拳等。其中,僧、岳、杜、趙稱四大家,洪、化、字、會稱四小家。

1、僧門

僧門是四川地方拳種,蜀稱「四大家」之一,也稱「申門」。

2、岳門

岳門是四川地方拳種,蜀稱「四大家」之一,附會岳飛為創始人。

3、杜門

杜門是四川地方拳種,蜀稱「四大家」之一,據說此拳是清乾隆時江西杜觀印傳入四川,故名「杜門」,又說「杜」是杜絕,阻止敵人進攻之意。杜門初無拳套,只練單操手法和功法。

4、趙門

趙門是四川地方拳種,蜀稱「四大家」之一,附會宋太祖趙匡胤為創始人,故稱趙門。此系拳法以「紅拳」為基礎。

5、洪門

洪門是四川流傳的拳種,蜀稱「四小家」之一。據說源自反清秘密組織三合會傳習的洪拳,分為旱洪門,水洪門兩系。靠近長江流域者稱水洪,其餘稱旱洪。

6、化門

化門是四川流傳的一種拳術,蜀稱「四小家」之一,又稱纏閉。傳自江西人黃吉川。

7、字門

字門是四川流傳的一種雜談,蜀稱「四小家」之一,湖北漢陽單回人李國操於1919年入川,傳授此拳。據說此拳有一百零八字,此字練拳,以單操為主。

8、慧門

慧門是四川流行的一種拳術,蜀稱「四小家」之一,亦稱會門。近代傳習者不多。

9、余門拳

余門拳是四川地方拳術之一,傳自四川簡陽縣余氏。

10、黃林派

黃林派是四川地方拳術之一,亦稱黃陵派。關於此拳的起源有兩說:其一,此拳為嘉慶年間,四川榮昌和隆昌兩縣交界處,黃林僧(或黃林道人)傳人,稱為「黃林派」;其二,此拳由陝西傳入四川,因軒轅黃帝陵在陝西,幫稱「黃陵派」。

11、白眉拳

白眉拳是四川地方拳術的一種,據傳此拳是四川峨眉山道人所傳,故名。

四、內家拳

內家拳是一種「主於禦敵」的拳種。所謂內家是相對於主於搏人的外家拳技而言。

內家拳又被統稱為武當派。傳習者說此拳傳自宋代武當山道士張三丰。清末年初,有將太極拳、八卦拳、形意拳等概括為內家拳說法,這種說法在民間一直沿用着。

1、太極拳

太極拳是武術拳種之一。清初始見傳於河南溫縣陳家溝。

關於太極拳的起源,有幾種不同說法,一說傳自唐朝許宣平或李道子;一說傳自宋代張三丰,一說傳自陳家溝陳氏始祖陳卜,據唐豪、顧留馨等人考證,這些說法均淡附會,或者僅是沒有依據的傳說。

太極拳分為:

陳式太極拳,創始人陳王庭;

楊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

武式太極拳,創始人武禹襄;

孫式太極拳;創始人孫祿堂;

吳式太極拳,創始人吳鑒泉;

趙堡太極拳,因在趙堡鎮流傳,故名。

太極五星推

太極五星推為太極拳系套路。

2、**八法拳

**八法拳是一個拳術套路。1930年鐵嶺滿族人吳翼軍開始在上海傳授此拳。吳自述此拳是從河南開封陳光興、陳鶴侶三人學得。源自宋初道士陳搏,「見蛇鶴相爭,而悟創拳。」一般認為,陳搏創拳說出於「偽托」。推測**八法源自太極拳,兼取心意**拳和八卦拳之長編成;或者源自心意**拳,兼取太極拳和八卦拳之長編成。

3、禪門太極拳

禪門太極拳是一個拳術套路。相傳為少林和尚根據「廣大圓滿無凝大悲陀羅尼」經咒,演繹其意融入拳式而編成。初名「大悲陀羅尼拳」(簡稱「大悲拳」)。

4、八卦掌

八卦掌為武術流派之一,原名「轉掌」,后稱「八卦掌」,亦稱「八卦轉掌」、「游身八卦掌」、「揉身八卦掌」、「八卦連環掌」。影響較大的有程派、尹派、梁派等,但都不外乎以下幾種形式:

(1)老八掌

老八掌為八卦掌系的八個基本組合動作的練習形式,據說傳自創八卦掌始祖董海川,故言「老」。又以此八掌為變化衍生的基本掌法,稱為「八母掌」。

(2)六十四掌

六十四掌是八卦掌系的六十四個基本組合動作或單個招式的練習形式,亦稱六十四式、六十四手。

(3)、新八掌

新八掌為八卦掌練習形式之一。河北滄州人姜容樵(1891—1974)創編。

(4)形意八卦掌

形意八卦掌是近年流傳的一種八卦掌練習法,傳自任定財。其師張占魁,本從師劉奇蘭,精形意拳,后拜入董海川師門,得八卦掌精要。

(5)八卦掌對手

八卦掌對手是兩人固定招法的對抗練習形式。亦名八卦對子、八卦對摺、八卦散手。

5、心意拳

心意拳全稱心意**拳,亦稱**拳。後代傳習者以此拳強調心之發動曰意,意之所向為拳,而慣稱之為「心意拳」。關於此拳的起源傳說不一,一般認為此拳創自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姬際可(字龍鳳)。有人附會為岳飛所傳。

6、形意拳

形意拳「取其以心行意之義」,亦稱為行意,此拳講究「象其形,取其意」;要求「心意誠於中,肢體形於外,內意和外形高度統一」,故名。形意拳脫胎於心意**拳而自成一系。

(1)五行拳

五行拳是形意拳的基本拳。包括劈拳,鑽拳、崩拳、炮拳、橫拳五拳。形意拳將此五拳配以金、木、水、火、土五行,故名。

(2)五行生剋拳

五行生剋拳為形意拳對練套路名稱,亦名「五行」。此套路採用劈拳、崩拳、鑽拳、炮拳、橫拳(即五行拳)技法,運用五行相生相剋理論,自生互破進行演練。

(3)五行連環拳

五行連環拳為形意拳本套路,亦簡稱連環拳,是以五行拳為基本動作編組而成的。

(4)十二形

十二形是形意拳系傳統套路之一,取十二種動作特點,結合動物的術招式編組而成。

「十二形」包括:

龍形、虎形、猴形、馬形、鼉形、雞形、鷂形、燕形、蛇形、鮐形、鷹形、熊形。

(5)八字功

八字功是形意拳系拳術套路之一,因其傳者將其拳路要訣概括為八字而名。這八字是:斬、截、裹、胯、挑、頂、雲、領。

(6)百形拳

百形拳為新篇形意拳套,傳自姜容樵。據姜說,這是他根據形意拳譜和周侗的百形圖創編而成的。其弟子沙國正精此術。

(7)意拳

意拳是拳術的名稱。是形意拳的古名之一,傳為清乾隆十五年(1750)成文的《心意**拳序》云:「(岳飛)精通槍法,以槍為拳,另立一法,以教將佐,名曰意拳。「近代王薌齋的意拳又稱「大成拳」。

五、自然門

自然門為武術的一種,湖南慈利縣人杜心五(1869—1953)所傳。杜自稱此術得自四川武師徐矮師。近代由萬籟聲廣為傳播。

自然門無固定拳套,不講招,不講相,以氣為歸,以不失自然為本旨;所謂:動靜無始,變化無端,虛虛實實,自然而然。

六、長拳

長拳泛指遐舉遙擊、進退疾速的徒手攻防技術和運動形式,所謂長是相對而言。長拳是相對短打而言。

現代長拳拳術架式舒展、工整,動作靈活、敏捷,腿法和鼠竄跳動作較多。

1、查拳

查拳是長拳類的代表拳種之一,亦寫作(插)叉步,插拳而名。現代統一寫為查拳。

查拳拳系以十路查拳為本,另有滑、炮、洪彈諸拳。

2、彈腿(附潭腿)

彈腿是一種以屈伸腿法為主,結合步法,手法編組成的拳術。因該拳發腿是出以激力,取彈射之勢,故名。彈腿有「十路彈腿」和「十二路潭腿」之分。

3、華拳

華拳是長拳類的代表拳種之一。或說此拳始自華山蔡氏,故名「華拳」。或說此拳以精、氣、神為三華,以「三華貫一」為理論基礎,而稱華拳。又稱此拳源於西嶽華山,故名。

華拳的代表套路為十二路拳。另有其它拳械,共計四十八路之多。有「華拳四十八、藝成行天下」之說。

4、紅拳

紅拳是長拳的一種。傳說創自宋太祖趙匡胤,或說萌發於陝西關中,有的人將紅拳寫成洪拳,並稱之為北派洪拳,以便與南拳系中洪拳相區別。

5、梅花拳

梅花拳是長拳類拳術之一,亦稱梅拳。此拳起源待考,據說源自少林寺拳技。

6、**拳

**拳是長拳類拳術之一,源自少林拳。萬籟聲《武術匯宗》稱此拳屬少林韋陀門。傳統拳套共十二趟。

7、迷宗拳

迷宗拳是長拳一種,亦稱燕青拳、迷宗拳、猊宗拳、迷宗藝。有關此拳起源的傳說頗多。或稱創自宋代燕青。故名「燕青拳」;或說燕青雪夜逃往梁山,一邊前行,一邊以樹枝掃去足跡。後世取此意遂以「迷宗」名其拳;或說燕青之拳學自耍猴人「半夜仙」。其拳是取猊宗猴靈敏善躍的特點編成,故名猊宗拳;或說此拳是取各家招法編成,難明其宗,故名迷宗拳。這些傳說多無史料憑據。拳械套路有三十六路,有「迷蹤三十六,藝成天下行」的說法。

、花拳

花拳是一種注重實用,以跌法為主,不講套路的拳法。此拳創自清康熙雍正年間的江寧俠士甘風池。

八、八卦拳

武術中取名為「八卦拳」的拳術有多種。西南地區流傳有八套路,中州地區流傳有陰陽八卦拳(亦稱八卦捶),浙江地區流傳有小八卦拳,兩廣流傳的洪家八卦拳和內外八卦拳。體系較為完備的流傳魯、冀、豫地區的八卦拳。其要訣云:「你打俺不護,俺打(你)護不住。」

九、三皇炮捶

三皇炮捶是短打類拳術之一,亦簡稱「炮捶」。以此雜談發勁似爆炮,出拳似捶落,故名「炮捶」。所謂三皇,是附會此拳源自原始部落時三個酋長。又有一說源自少林。

十、八拳

八拳是一個拳術套路名稱。因全套共八式,故名。據說創自清中葉湖南辰州人言某。

十一、岳氏連拳

岳氏連拳是短打類拳術之一。它是以「岳氏散手」為基礎串組單式而成拳套。傳說此拳是岳飛將《易筋經》行動與武技融合創成,顯是附會。

十二、綿拳

綿拳是一種動作柔軟如綿的拳術,以其動作連貫、勁力綿長又稱「連貫綿拳」或「延手」。綿拳的遠源不明,明代已有傳習。

十三、戳腳

1、戳腳是一種以腿法為主的拳術。相傳起源於宋代,戳腳的典型動作為玉環步、鴛鴦腳。小說《水滸傳》中描寫武松醉打將門神時,就用了玉環步,鴛鴦腿。

戳腳套路內容分為武趟子、文趟子兩類,武趟子全名為「九轉連環鴛鴦腳」,是戳腳的本源。文趟子是在武趟子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套路。

2、戳腳翻子,是戳腳和翻子拳相互融為一體的拳術。

此拳兼有戳腳法靈活、翻子拳之手法密集,因而手領腳現,腳到手到,手防上,腳防下。

十四、通背拳

通臂拳,也稱為通背拳,是一種典型的長擊類拳術。一些拳家以此系拳法多上肢動作。兩臂宛如通臂猿(或名長臂猿)舒使猿臂,賀論摔拍、直出穿點,而寫作「通臂拳」。一些拳家以此系拳法強調以「通背」促成「通肩」、「通臂」、使兩臂串通如一,而寫作「通背」。

近現代傳留的通臂拳。主要有「祁家通背」、「白猿通背」、「劈掛通臂」三種。

1、白猿通背拳

白猿通背拳屬通臂拳系,因崇「白猿」為始祖,故名。

2、祁家通臂拳

祁家通臂拳以其拳系始傳自祁姓而言名。初有「老祁派」和「少祁派」之分,后「少祁派」發展成「五行通臂拳」系,「祁家通臂」就單指老祁派技法體系了。

3、五行通臂拳

五行通臂拳由祁家「少祁派」拳技發展而成。

4、通備拳

通備拳此門拳法主張以「理(拳理)象(形式)會通,體(健體)用(技擊)具備」和「通神達化、備萬貫一」為宗旨,而名通備拳。

十五、劈掛拳

劈掛拳是典型的長類拳術,古名披掛拳、亦名抹面拳,因多用掌,又稱「劈掛掌」。

關於近代流行的武術

散打:

現代散打準確的定義應該是:散打是中國功夫經過提煉和改造后,以擂台比賽為形式的一種現代體育競技項目。

散打不代表中華武術總體的最高水平,不代表中華武術的極端表述的最高水平,但它一定代表了中華武術中的最簡潔實用的拳法腿法和摔法的最高水平,代表了中華武術的拳台競技的最高水平。從1978年開始,國家體委組織了一批著名的武術專家進行散打運動的實驗、推廣,制定相關競賽制度、規則以及培養武術散打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可以說,散打是在傳統武術的基礎上,對各個武術門派的實用招法進行提煉整合,最後形成現在這樣的技術體系。雖然中國傳統武術門派、招式繁多,但概括起來,也就是『打』、『踢』、『摔』、『拿』四種基本技法。『拿』就是擒拿關節,殺傷力大,對人體有一定傷害,不符現代體育競賽精神,因此散打將『拿』去掉了。認為散打跟中國武術無關、不屬於中國武術範疇則是一種片面的錯誤的理解。這主要是由於對中國武術認識有誤區而造成的。

拳擊:

拳擊是戴(拳擊)手套進行格鬥的運動項目。它既是一項業餘的,也是一項職業的運動項目。比賽的目標上要比對方獲得更多的分以戰勝對方或者將對方打倒而結束比賽。與此同時比賽者(拳擊運動員)要力圖避開對方的打擊。

拳擊比賽在由三條繩圍繞的拳擊台上進行。一場業餘拳擊比賽有三回合,每回合三分鐘。拳擊運動員要戴(拳擊)手套。其他用具包括:頭盔,護齒,運動短褲和護襠。拳擊運動員的比賽按體重分級。

現代拳擊始於英國。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896年在雅典召開的時候,組織者認為拳擊運動太危險取消了這個項目。直到1904年美國聖路易斯第3屆奧運會,拳擊才被列入比賽項目。不過拳擊在奧運會的確命運多舛,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該項目曾因瑞典國家法律禁止拳擊運動而被取消。自1920年奧運會之後,拳擊在奧運會比賽項目中才確立下來,既而奧運會拳擊史上出現了穆罕默德-阿里、史蒂文森等傳奇人物

在世界拳擊運動中屬於領先地位的國家有美國,古巴,英國和俄國。拳擊運動要求(運動員)具有力量、耐力、速度、靈活、兇猛、協調、果斷和勇敢等素質。

跆拳道:

跆拳道,是一種源於朝鮮半島的武術。以技擊格鬥為核心,修身養性為基礎,磨練人的意志,振奮人的精神為目的,將人類生存意識通過軀體表現出來,並將人的精神需求具體化的一項體育運動。

跆:指腳的蹬踢、騰躍、踢擊。

拳:是拳掌的打擊、攻擊和防禦。

道:一種方法,一種結合。

簡義的按字面解釋,跆拳道就是一種利用手腳攻擊的武打技術。

追溯歷史,經過對跆拳道的長期研究發現,跆拳道最早是以我國少林武術三十二式為原形,經過朝鮮半島朝族人民的聰明才智使其與他們的民間武術相融合,經過不斷演變、完善、創新、發展而來的。跆拳道的發展就是人類生存意識發展的一個縮影。當人受到了外力攻擊時就會產生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衛意識,跆拳道的基礎就是在自然生活條件下一種本能的自衛反應,由這一種防衛性的被動姿勢演變而來,隨着人類生活、生存空間的不斷拓展,生產生活環境的經常改變,人類為了適應滿足社會生活的諸多需要,不僅要具有生存的體力,還要學習防禦與他族和野獸的攻擊。跆拳道隨着發展的需要,由被動消極的動作形態向著積極的防禦與攻擊形態發展,最後發展到一種正式、完美的標準。

空手道:

空手道是日本的一種武術,在古代日本的琉球,由於長年的禁武政策,武器一向被禁止使用,因此,人民不得不創出赤手空拳的格鬥技術,以求得生存的自衛本領。尤其是在十七世紀初葉,嚴禁武器的攜帶和保存,於是在琉球的上層階級之間,參考中國拳法,創出了獨特的格鬥技術,這就是最初的空手道,稱之為「唐手」。它的本義為「從中國傳入的拳法」。本世紀初,日本沖繩的空手道人士出於民族之自尊,將「唐手」改成「空手」。

空手道並非人所了解的日本武術,它起源於中國盛唐時期,由日本武道傳播者帶回日本,將其完善。它原稱「唐手」,因日文讀音與「空手道」諧同,在1935年才正式改名為空手道。

本人最愛的武術`

截拳道

關於這個武術

我不願意說太多

你若是喜歡研究

自己去尋找一下相關的資料吧`

回答者:chzpbaihu-經理四級3-2921:48

評價已經被關閉目前有0個人評價

50%(0)不好

50%(0)

相關內容

•關於拳法

•懸賞100分,關於中國武術提三百個問題,不用答案

•邯鄲武氏太極拳的來歷、形式、特點

•深州形意拳的來歷、形式、特點?

•滄州泊頭**拳的來歷、形式、特點?

查看同主題問題:武術拳法

對最佳答案的評論共1條

不好

評論者:我不知道的東西-試用期一級

其他回答共2條

中國武術有哪些拳法?

我國武術門派很多,主要的大派有少林,形意,八卦,太極,這四大拳種里又有好多流派,如太極就有陳式,楊式,吳式,武式,孫式等。另外還有好多拳種,練的人也不少,下面我轉載的一篇文章,希望能對你有些啟發:武術的內容與分類中國武術按其運動形式可分為套路運動和搏鬥運動兩大類。套路運動,是以技擊動作為素材,以攻守進退、運靜疾徐。剛柔虛實等矛盾運動的變化規律編成的整套練習形式。套路運動按練習形式又可分為單練、對練和集體演練三種類型。單練包括徒手的拳術與器械。對練包括徒手的對練,器械對練,徒手與器械對練。集體演練:分徒手的拳術,器械或徒手與器械。一、單練(一)拳術:是徒手練習的套路運動。主要拳種有長拳、太極拳、南拳、形意、八卦、八極、通背、劈掛、翻子、地躺、象形拳等等。1.長拳:是一種姿勢舒展,動作靈活,快速有力,節奏鮮明,並有竄蹦跳躍,閃展騰挪,起伏轉折和跌扑滾翻等動作與技術的拳術。主要包括拳、掌、勾三種手型,弓、馬、仆、虛、歇五種步型,和一定數量的拳法、掌法、肘法和屈伸、直擺、掃轉等不同組別的腿法,以及平衡、跳躍、跌扑、滾翻動作。長拳技術以姿勢、方法、身法、眼法、精神、勁力、呼吸、節奏等為八要素。長拳套路主要包括適應普及的初級、中級套路,以及適應競賽的規定套路和自選套路。2.太極拳:是一種柔和、緩慢、輕靈的拳術。它以*、捋、擠、按、采、*、肘、靠、進、退、顧、盼、定為基本十三勢。動作柔和緩慢,處處帶有弧形,運動綿綿不斷,勢勢相連。傳統的太極拳有陳式、楊式、吳式、孫式和武式等較有影響的流派。各式太極拳又有大架、小架、開合、剛柔相兼等各自不同特點。國家體委先後整理出版了《簡化太極拳》、《四十八式太極拳》及各式太極拳競賽套路。3.南拳:是一種流傳於我國南方各省的拳勢剛烈的拳術。南拳的拳種流派頗多,各自又有不同特點。一般腿不離踢,多橋法,擅標手。運動特點是動作緊削,剛勁有力,步法穩固,手法多變,身居中央,八面進退,常以發聲吐氣助發力、助拳勢。4.形意拳:是以三體式為基本姿勢,以劈、崩、鑽、炮、橫五拳為基本拳法,並吸取了龍、虎、猴、馬、*、雞、鷂、燕、蛇、*、鷹、熊等十二種動物的形象擊法而組成的拳術。其運動特點是:動作整齊簡練,嚴密緊湊,發力沉着,樸實明快。5.八卦掌:是一種以擺扣步為主,在走轉中換招變勢的拳術。它以單換掌、雙換掌、順勢掌、背。

《神奇的武術》裏記載,中國的拳法有以下幾大類:

南拳歷史悠久,其起源可追溯到400多年前,流行於我國長江以南的閩、粵、桂、贛、浙、湘、鄂、川、蘇等省,其內容十分豐富。各地流傳的南拳自成體系,各具風格。

"QX_c{)q6H文學|虛擬文學|武俠奇幻|歷史文化|休閑廣東南拳除洪家拳、劉家拳、蔡家拳、李家拳、莫家拳五大流派之外,還有蔡李佛拳、虎鶴雙形拳、俠家拳、詠春拳、白眉拳、南極拳、儒拳、佛家拳、刁家拳、朱家拳、岳家拳、鍾家拳、崑崙拳等。文學|虛擬文學|武俠奇幻|歷史文化|休閑~Gf

pv4l1Vg

廣西南拳有周家拳、屠龍拳、洪門伏虎拳和小策打等。文學|虛擬文學|武俠奇幻|歷史文化|休閑rzC$VB4L

福建南拳有南少林龍、虎、豹、蛇、鶴五形拳,五祖拳,羅漢拳、梅花樁、連城拳、地術拳法、泳家法、五枚拳、獅拳、猴拳、魚法、雞法、儒法、仿烏跡等流派。文學|虛擬文學|武俠奇幻|歷史文化|休閑R~F5R5i+Q/K*|

湖南南拳有:巫家拳、洪家拳、薛家拳和岳家教四大流派。春秋中文社區"k+Q?B*mN,P}

湖北南拳有:洪門拳、孔門拳、岳門拳、魚門拳、孫門拳五大派還有巫家藝、奈門、佛門、隱仙門、水滸門、蒸門、嚴門、熊門等。

B0Q8d(yOCq戰略,裝備,遊戲,投資,理財,股票,網絡,證券,SOHO,虛擬文學,中文論壇,春秋中文,貼圖,小說,歷史,戰爭歷史,中國歷史四川南拳有:僧、岳、趙、杜、洪、化、字、會八大流派。

szXNf@8rwenxue.cqzg.cn江西南拳有三十六路宋江拳、虎拳等。

%F"fqS.O7N9h『]春秋中文社區浙江南拳有黑虎拳、金剛拳以及溫州南拳、台州南拳。江蘇南拳,亦有蘇州、無錫,上海,常州等地區之別。

\VR.R$Po書院,文學論壇,圖書,戰略,裝備,遊戲,投資,理財,股票,網絡,證券,SOHO,虛擬文學,中文論壇,春秋中文,貼圖,小說,歷史,戰爭歷史,中國歷史中國拳法種類眾多,除了聞名遐邇的少林功夫、武當功夫、峨眉功夫外,還有以靜制動的內家拳、廣為流傳的太極拳、形神兼備的形意拳、惟妙惟肖的象形拳、放長擊遠的長拳等。

J5~

H

`/T8SCq

f文學|虛擬文學|武俠奇幻|歷史文化|休閑內家功是一種著名的拳術流派,其特點是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因其技法主於防守而有別於以攻為主的外家拳,故名之。內家功的源流,據黃宗羲作《王征南墓誌銘》中稱:「起於宋之張三丰。三豐為武當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進,夜夢玄武大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單丁殺賊百餘。」據唐豪考證:「夢中授拳……其說荒誕。」從內家功所用的六字拳法通臂、仙人朝天、抱月、揚鞭、等拳術名詞來看,內家功乃是在古代人民創造發展武術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wenxue.cqzg.cnK;ERHaZ2k)Q

據黃百家《內家拳法》載,內家功在傳衍中禁戒較嚴,規定心險者、好鬥者、狂酒者、輕露者、骨柔質鈍者皆不可傳。此拳法有應敵打法和穴道打法兩種。應敵打法的內容有長拳滾斫、分心十字、迎風鐵扇、擺肘逼門、棄物投先、金剛跌、順牽羊、虎抱頭等若干種。穴道打法的內容含有打擊對方穴位和鎖拿對方關節等打要害的技法。文學|虛擬文學|武俠奇幻|歷史文化|休閑y:]H

a;a8k$N

太極拳是我國武術著名的內家拳種之一,由來已久。它是一種既有益於健康,又能抗暴自衛,並具有極高哲理、生理和技擊力學原理的拳術。著名的有陳、楊、吳、武、孫等各種流派。3@1U7S1jG6r}q

形意拳是武術拳種之一,也叫「心意拳」、「心意**」、「**拳」。關於形意拳的得名說法不一。關於形意拳的起源,據多數人考評是山西蒲州人姬隆豐所創,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但也有人說是宋代岳飛所創。形意拳以五行拳(劈、崩、鑽、炮、橫)、十二形拳(龍、虎、猴、馬、雞、燕、蛇、鼉、駘、鷹、熊)為基本拳法。其樁法以三體式為基礎。器械練習以刀、槍、俠、棍為主,多以三合、**、連環、三才等命名。具有以下特點:1、簡潔、樸實、自然。2、動作嚴密緊湊。3、沉着、穩捷、身正、步穩。形意拳極其注重力量方面的訓練。其中包含着豐富的技擊理論和技術戰術內容。它強調敢打必勝,勇往直前的戰鬥意識。

L$j

b"]

Yu.s春秋中文社區象形拳是一種由模仿各種動物的神形以及表現古代某些特定人物形象的動作組成的拳術。西漢已經流行。分象形、取意兩種。前者以模仿動物和人物的形態為主,追求形象,技擊性較差;後者則取意動物的抨擊特長來充實動作,技擊性較強。主要有猴拳、鷹拳、蛇拳、螳螂拳、鴨形拳、醉八仙拳(醉拳)、魯智深醉跌、武鬆脫拷等。象形拳不僅能健身,且對培養人的形象思維和藝術美有一定的價值。wenxue.cqzg.cn6YfV6v-e}Z

長拳是拳套動作和趟數較多,並以長擊動作為主的一類拳術。主要包括查拳、華拳、炮拳、紅拳等。淵源甚早。明代戚繼光曾區分拳術為長拳和短打。古時還曾稱太極拳為長拳。通常在出手或出腿時以放長擊遠為特徵,常配合擰腰順肩以加長擊打點,追求「長一寸強一寸」的技法效果。具有舒展大方,靈活快速,節奏分明,剛柔相濟等特點。因其關節活動範圍大,對肌肉和韌帶的柔韌性和彈性有較高的要求。

回答者:水瓶劫宇宙-副總裁十級3-2921:59

我先給你一些傳統武術的資料

然後給你說一些近代武術

中國傳統武術

中國武術如同浩瀚大海,深不可測,門派拳種,枝繁葉茂,窮畢業生精力能得其九牛二虎之一毛,已屬不易。整理本文的目的,是為了使武術愛好者對中國武術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坦率的說,由於武術的神秘性,不可能將所有門派(拳種)概括於本文之中。其中,疏漏之處在所難免,切望廣大武林師友予以指正、補充。

一、少林派

少林派是武術中一個約定俗成的技術流派。因以少林寺所傳習拳械為基礎形式,曾一度被民間譽為武林的「泰山北斗「。又稱少林拳,少林武功等。

少林武術的形成,除去託名和杜撰的說法,大都來自民間和軍旅武術,少林僧人中,有的不容於世,遁入空門,削髮為僧,以致把武術帶進寺院,也有武林名家將自己的藝業傳於少林。據傳:韓通傳通臂,馬籍傳短打,李叟傳大小洪拳,白玉峰傳龍、虎、蛇、豹、鶴五拳和氣功等等。這些武技傳入少林寺后,形成了少林派的基本部分。在流傳過程中,由於社會需要的制約和禪宗文化的影響。逐步演進成明清間已相對穩定形成的少林拳派。

社會上許多著述和傳說,限於歷史背景和宗教意識的左右,假託、附會應運而生。少林寺武術推崇達摩老祖,只不過藉助達摩在佛教中崇高的地位罷了。

發展到近現代,少林拳派的運動特點表現為拳禪一體,神形一片,硬打快攻,齊進齊退。

少林拳套路很多;包括有小洪拳,大洪拳、老洪拳、羅漢拳、邵陽拳、梅花拳、炮拳、七星拳、柔拳等等,對練套路有扳和**、咬手**、耳把**、踢打**等。此外,還有「心意把」等散招練法。器械有刀、槍、劍、戟等十八般武器齊全,其代表性的拳術有:

1、少林五拳

少林五拳是少林龍拳、虎拳、豹拳、蛇拳、鶴拳的總稱。載於《少林宗法》和由其脫胎而成的《少林拳術秘訣》。書中說:「龍拳練神、虎拳練骨、豹拳練力、蛇拳練氣、鶴拳練精。五拳學之能精,則身堅氣壯,手靈足穩,眼銳膽壯。」

2、心意把

心意把是河南少林寺中傳習的一種散招練習法。有人考證認為此技是心意**拳鼻祖姬際可「讀書古寺」、「傳藝河南」時,傳留少林寺的,心意把共十二大勢,其名目有:起式把、左右把、(楔撅把)、翻身把、地磐把、起縱把、騰挪把、亮翅把、展翅把、推上把等。心意把只有單勢練習形式,無套路,直線往返練習。此為少林派秘不外傳之技。太極奸,八卦滑,論毒毒不過心意把。

3、炮拳

炮拳,性烈剛猛,輕捷快靈,如爆似炮。譜曰:「青龍獻爪追風炮;猛虎撲食飛門炮;獅子張口開路跑;白鶴亮翅連環炮;梅鹿卧枕轉身跑;豹子翻山當頭炮;白蛇吐信地雷炮;鴻雁斜翅衝天炮。」少林炮拳,既有鑽翻上挑衝天之能,又有劈壓下砸截之功。

八字功是形意拳系拳術套路之一,因其傳者將其拳路要訣概括為八字而名。這八字是:斬、截、裹、胯、挑、頂、雲、領。

(6)百形拳

百形拳為新篇形意拳套,傳自姜容樵。據姜說,這是他根據形意拳譜和周侗的百形圖創編而成的。其弟子沙國正精此術。

(7)意拳

意拳是拳術的名稱。是形意拳的古名之一,傳為清乾隆十五年(1750)成文的《心意**拳序》云:「(岳飛)精通槍法,以槍為拳,另立一法,以教將佐,名曰意拳。「近代王薌齋的意拳又稱「大成拳」。

五、自然門

自然門為武術的一種,湖南慈利縣人杜心五(1869—1953)所傳。杜自稱此術得自四川武師徐矮師。近代由萬籟聲廣為傳播。

自然門無固定拳套,不講招,不講相,以氣為歸,以不失自然為本旨;所謂:動靜無始,變化無端,虛虛實實,自然而然。

六、長拳

長拳泛指遐舉遙擊、進退疾速的徒手攻防技術和運動形式,所謂長是相對而言。長拳是相對短打而言。

現代長拳拳術架式舒展、工整,動作靈活、敏捷,腿法和鼠竄跳動作較多。

1、查拳

查拳是長拳類的代表拳種之一,亦寫作(插)叉步,插拳而名。現代統一寫為查拳。

查拳拳系以十路查拳為本,另有滑、炮、洪彈諸拳。

2、彈腿(附潭腿)

彈腿是一種以屈伸腿法為主,結合步法,手法編組成的拳術。因該拳發腿是出以激力,取彈射之勢,故名。彈腿有「十路彈腿」和「十二路潭腿」之分。

3、華拳

華拳是長拳類的代表拳種之一。或說此拳始自華山蔡氏,故名「華拳」。或說此拳以精、氣、神為三華,以「三華貫一」為理論基礎,而稱華拳。又稱此拳源於西嶽華山,故名。

華拳的代表套路為十二路拳。另有其它拳械,共計四十八路之多。有「華拳四十八、藝成行天下」之說。

4、紅拳

紅拳是長拳的一種。傳說創自宋太祖趙匡胤,或說萌發於陝西關中,有的人將紅拳寫成洪拳,並稱之為北派洪拳,以便與南拳系中洪拳相區別。

5、梅花拳

梅花拳是長拳類拳術之一,亦稱梅拳。此拳起源待考,據說源自少林寺拳技。

6、**拳

**拳是長拳類拳術之一,源自少林拳。萬籟聲《武術匯宗》稱此拳屬少林韋陀門。傳統拳套共十二趟。

7、迷宗拳

迷宗拳是長拳一種,亦稱燕青拳、迷宗拳、猊宗拳、迷宗藝。有關此拳起源的傳說頗多。或稱創自宋代燕青。故名「燕青拳」;或說燕青雪夜逃往梁山,一邊前行,一邊以樹枝掃去足跡。後世取此意遂以「迷宗」名其拳;或說燕青之拳學自耍猴人「半夜仙」。其拳是取猊宗猴靈敏善躍的特點編成,故名猊宗拳;或說此拳是取各家招法編成,難明其宗,故名迷宗拳。這些傳說多無史料憑據。拳械套路有三十六路,有「迷蹤三十六,藝成天下行」的說法。

、花拳

花拳是一種注重實用,以跌法為主,不講套路的拳法。此拳創自清康熙雍正年間的江寧俠士甘風池。

八、八卦拳

武術中取名為「八卦拳」的拳術有多種。西南地區流傳有八套路,中州地區流傳有陰陽八卦拳(亦稱八卦捶),浙江地區流傳有小八卦拳,兩廣流傳的洪家八卦拳和內外八卦拳。體系較為完備的流傳魯、冀、豫地區的八卦拳。其要訣云:「你打俺不護,俺打(你)護不住。」

九、三皇炮捶

三皇炮捶是短打類拳術之一,亦簡稱「炮捶」。以此雜談發勁似爆炮,出拳似捶落,故名「炮捶」。所謂三皇,是附會此拳源自原始部落時三個酋長。又有一說源自少林。

十、八拳

八拳是一個拳術套路名稱。因全套共八式,故名。據說創自清中葉湖南辰州人言某。

十一、岳氏連拳

岳氏連拳是短打類拳術之一。它是以「岳氏散手」為基礎串組單式而成拳套。傳說此拳是岳飛將《易筋經》行動與武技融合創成,顯是附會。

十二、綿拳

綿拳是一種動作柔軟如綿的拳術,以其動作連貫、勁力綿長又稱「連貫綿拳」或「延手」。綿拳的遠源不明,明代已有傳習。

十三、戳腳

1、戳腳是一種以腿法為主的拳術。相傳起源於宋代,戳腳的典型動作為玉環步、鴛鴦腳。小說《水滸傳》中描寫武松醉打將門神時,就用了玉環步,鴛鴦腿。

戳腳套路內容分為武趟子、文趟子兩類,武趟子全名為「九轉連環鴛鴦腳」,是戳腳的本源。文趟子是在武趟子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套路。

2、戳腳翻子,是戳腳和翻子拳相互融為一體的拳術。

此拳兼有戳腳法靈活、翻子拳之手法密集,因而手領腳現,腳到手到,手防上,腳防下。

十四、通背拳

通臂拳,也稱為通背拳,是一種典型的長擊類拳術。一些拳家以此系拳法多上肢動作。兩臂宛如通臂猿(或名長臂猿)舒使猿臂,賀論摔拍、直出穿點,而寫作「通臂拳」。一些拳家以此系拳法強調以「通背」促成「通肩」、「通臂」、使兩臂串通如一,而寫作「通背」。

近現代傳留的通臂拳。主要有「祁家通背」、「白猿通背」、「劈掛通臂」三種。

1、白猿通背拳

白猿通背拳屬通臂拳系,因崇「白猿」為始祖,故名。

2、祁家通臂拳

祁家通臂拳以其拳系始傳自祁姓而言名。初有「老祁派」和「少祁派」之分,后「少祁派」發展成「五行通臂拳」系,「祁家通臂」就單指老祁派技法體系了。

3、五行通臂拳

五行通臂拳由祁家「少祁派」拳技發展而成。

4、通備拳

通備拳此門拳法主張以「理(拳理)象(形式)會通,體(健體)用(技擊)具備」和「通神達化、備萬貫一」為宗旨,而名通備拳。

十五、劈掛拳

劈掛拳是典型的長類拳術,古名披掛拳、亦名抹面拳,因多用掌,又稱「劈掛掌」。

關於近代流行的武術

散打:

現代散打準確的定義應該是:散打是中國功夫經過提煉和改造后,以擂台比賽為形式的一種現代體育競技項目。

散打不代表中華武術總體的最高水平,不代表中華武術的極端表述的最高水平,但它一定代表了中華武術中的最簡潔實用的拳法腿法和摔法的最高水平,代表了中華武術的拳台競技的最高水平。從1978年開始,國家體委組織了一批著名的武術專家進行散打運動的實驗、推廣,制定相關競賽制度、規則以及培養武術散打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可以說,散打是在傳統武術的基礎上,對各個武術門派的實用招法進行提煉整合,最後形成現在這樣的技術體系。雖然中國傳統武術門派、招式繁多,但概括起來,也就是『打』、『踢』、『摔』、『拿』四種基本技法。『拿』就是擒拿關節,殺傷力大,對人體有一定傷害,不符現代體育競賽精神,因此散打將『拿』去掉了。認為散打跟中國武術無關、不屬於中國武術範疇則是一種片面的錯誤的理解。這主要是由於對中國武術認識有誤區而造成的。

拳擊:

拳擊是戴(拳擊)手套進行格鬥的運動項目。它既是一項業餘的,也是一項職業的運動項目。比賽的目標上要比對方獲得更多的分以戰勝對方或者將對方打倒而結束比賽。與此同時比賽者(拳擊運動員)要力圖避開對方的打擊。

拳擊比賽在由三條繩圍繞的拳擊台上進行。一場業餘拳擊比賽有三回合,每回合三分鐘。拳擊運動員要戴(拳擊)手套。其他用具包括:頭盔,護齒,運動短褲和護襠。拳擊運動員的比賽按體重分級。

現代拳擊始於英國。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896年在雅典召開的時候,組織者認為拳擊運動太危險取消了這個項目。直到1904年美國聖路易斯第3屆奧運會,拳擊才被列入比賽項目。不過拳擊在奧運會的確命運多舛,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該項目曾因瑞典國家法律禁止拳擊運動而被取消。自1920年奧運會之後,拳擊在奧運會比賽項目中才確立下來,既而奧運會拳擊史上出現了穆罕默德-阿里、史蒂文森等傳奇人物

在世界拳擊運動中屬於領先地位的國家有美國,古巴,英國和俄國。拳擊運動要求(運動員)具有力量、耐力、速度、靈活、兇猛、協調、果斷和勇敢等素質。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拳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網游競技 拳帝
上一章下一章

關於中國傳統武術(湊字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