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回 倭寇之患

第七百一十一回 倭寇之患

關塞慘遭忍者襲擊,駐守關塞的數百兵士完全死在冰冷的彎刀之下,倭寇的入侵激起雪山眾人的憤怒,即便是燒火的伙夫,做飯的廚子同樣抄起傢伙加入回歸中原殺倭寇保家衛國的行列。

沒有國哪有家,沒有了家,即便是炒出再好吃的飯菜也是難以下咽,莫不如扔了勺子,殺一個倭寇不賠,殺兩個賺了。

群雄激奮,紛紛請戰,早已將生死放諸腦後,柳隨風不由得感慨萬千,從寧靜的漁村走出來的孩子,原本以為所有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不想進入江湖一切都變了,人與人之間多了猜忌,為了利益更是不惜刀兵相見,江湖險惡,風白羽臨行時的那句話一直在耳邊響起,江湖磨練告訴柳隨風險惡的恰恰是人心。

入中原,殺倭寇勢在必行,雪山上下一心。

柳隨風看著高高的山巔忍不住嘆口氣道:「若是國人都能如此,何必弄到如此地步!」

倭寇之患由來已久,倭寇一般指13世紀至16世紀期間,以東瀛島國為基地,活躍於朝鮮半島及中國大陸沿岸的海上入侵者。曾經被歸於海盜、海賊之類,多半因為搶掠的性質所定,但實際上其搶掠對象並不只是行走於大洋深處承載貨物的船隻,而是人類定居的陸上城市。

在倭寇最強盛之時,他們的活動範圍曾遠至東亞各地、甚至是內陸地區。倭寇的組成並非僅限於日本海盜,只是由於這批海盜最初都來自東瀛(當時稱為倭國),所以被統稱為「倭寇」,記載的畫志上描述:『一群群身材矮小,樣貌猥瑣的賊人紛紛跳下小船向岸上衝去!搶奪財物,抓捕壯丁無惡不作。』

洪武三十年所頒的《大明律》對海外經商限制得很嚴格,它規定凡私自攜帶鐵貨、銅錢、緞匹、絲綿等違禁物下海,及與外番交易者一律處斬,而且禁止私人製造具有二桅以上的出海大船。而對於勾結外族的"謀反大逆"更是異常嚴厲:凡"謀反大逆",一律首從皆凌遲處死,本宗親族祖父、父、子、孫、伯叔、兄弟、侄、堂兄,同居的異姓親族外祖父、岳父、女婿、家中奴僕,凡年滿十六歲以上皆斬。

明成祖發動叛亂,從自己的侄兒手中奪取政權,遷都北京后一直心裡不安,畢竟叔叔奪取侄兒的天下已經被世人所唾棄,如今雖然佔據京城但是依然沒有找到朱允炆的蹤影,更是擔心聯合南方的殘餘勢力反攻自己,明成祖得到消息,曾有人見過朱允炆被人護住出海,難道躲在海外不成。

朱棣一生久經沙場,確是不懂水上行舟,當時朝野未定,一些大臣依然是朱允炆舊臣,朱棣無心出海尋找,只好派出自己的心腹愛將鄭和組織船隊幾下西洋,明為開闢商路,本是為了趁機尋找海外的朱允炆。

明成祖晚年,由於陸上北方威脅未除,南方鄭和下西洋以後,激增的海陸來往也帶來了漸盛的倭寇侵擾,遂實行海禁政策,只開放勘合貿易,但後來到了嘉靖二年(西元1523年)爆發了寧波之亂,沿海治安多次陷入危機,明朝遂宣布中斷一切貿易,期望以圍堵的政策來減輕倭寇的威脅,但也斷絕許多自唐朝以來整個貿易產業鏈相關從業人員(魚業、手工業、造船業、貿易)的生計,致使貿易地下化,商業糾紛無從解決,遂轉成武力報復,倭寇之亂不減反增,造成了嘉靖倭亂。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中國東南濱海地區人口增加迅速,而土地沒增加,人地矛盾突出。從宋朝以來,當地居民一直將出海貿易視為衣食之源,海商、水手、造船、修理、搬運加上種種服務,可以說大海養活了起碼百萬計的沿海居民。

在福建,有句話叫做:"海者,閩人之田。"明朝海禁令無情地把當地居民的"田"給剝奪了,飯碗跟著也砸了。在廣東潮州、福建泉州、漳州地區一向是通商出海的發舶口,"潮漳以番舶為利",不許貿易等於斷了他們的生計。對茫然失所的沿海居民來說,眼前擺著兩條路:要麼忍飢挨餓,要麼鋌而走險進行海上走私。

因為在本鄉本土,所以倭寇在東南沿海地區擁有令人難以相信的支持。作戰時,屢屢發生看似荒唐的一幕:倭寇天時地利無所不佔,如魚得水。而代表正義之師的官軍,反而不受歡迎,舉步維艱。

不少沿海平民百姓甚至直接支援倭寇,參加過抗倭戰爭的明人萬表記錄道:"杭州城歇客的店家,明知是海賊,但貪圖其厚利,任其堆貨,且為打點護送。銅錢用以鑄火銑,用鉛制子彈,用硝造火藥,用鐵制刀槍……大船護送,關津不查不問,明送資賊。""近地人民或送鮮貨,或饋酒米,或獻子女,絡繹不絕;邊衛之官,有獻紅被玉帶者……(與)五峰(即王直)素有交情,相逢則拜伏叩頭,甘心為其臣僕,為其送貨,一呼即往,自以為榮,矜上挾下,順逆不分,良惡莫辨。"

所以也難怪謝傑發出這樣的驚呼:"海濱人人皆賊,有誅之不可勝誅者,是則閩浙及廣之所同也。"曾任南京刑部尚書的王世貞則對潮州、漳州、惠州地區的"民寇一家"斷言為:"自節帥而有司,一身之外皆寇也!"除了總督巡撫等高級官員外,其他的人全是倭寇--這真是一幅令人絕望的場景。

全民多寇,問題爛在明朝自己上,難怪防不勝防誅不勝誅。倭寇就是一顆消耗明朝的腫瘤,一直伴隨著明王朝走向衰落。

倭寇之患同樣令嘉靖感到頭痛,海禁牽連太大,長期下去勞民傷財,所有人清楚海上貿易的重要性,出去的瓷器換回來的是真金白銀,每年因為倭寇白花花的銀子就這樣流失,換了誰也要痛上幾天。

好在出了一位能征善戰之人,那就是前文提到的督師張士進,張士進來到之時倭寇正盛,沿岸百姓大多逃離,土地荒蕪房屋燒毀,看到這樣的情景,張士進發誓今生必然掃滅倭寇還百姓以安樂。

張士進確是做到,治軍有方,對百姓更是秋毫無犯,打擊倭寇毫不留情,很快在軍中建立威望,更是得到百姓愛戴,當地廣為流傳的歌謠,「有了張督師,再也不怕倭,出海打魚換米面,漁家人再也不用愁!」

可憐張士進看不慣嚴嵩剋扣軍餉,於是上書彈劾嚴嵩,最後確是落在嚴嵩手裡,嚴嵩聯合道術誣陷張士進意圖造反,更是引起上天不滿,影響嘉靖修道之途,嘉靖如何知道詳情,立刻調張士進進京,等待他的確是嚴嵩早已布下的一張大網。

好在徐階等人當中周旋,張士進免去官職發配邊疆永不再用,嚴嵩一心除掉張士進,於是派出幾路殺手,其中更是暗含苗疆之地最為神秘的蠱術,苗疆一間小小客棧內藏龍卧虎,色色的掌柜,喜歡發愣的阿獃,說著瘋話的瘋女,還有那對白髮的老夫婦,幾道殺棋破滅,不想假周雲離的出現引來殺手之中最為恐怖的血佛,客棧中人浴血奮戰抵抗血佛的進攻,最後真正的周雲離出手再一次擊敗血佛,當時的錦衣衛指揮使陸炳感念眾人恩義,於是決定回京交旨,『張士進已死。』

詳情請參見第三卷苗疆蠱毒絕對精彩不容錯過。

每天都在思考這樣的問題,是安心把這本寫完,還是專心於新書,畢竟新書的成績遠遠超過這本數倍,真的不忍放棄,只是這樣的點擊真的和辛苦寫作難以構成正比,歡迎支持我的人同樣支持我的新書,大明煙雲,很好看的一本,book。221092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血雨蒼穹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血雨蒼穹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百一十一回 倭寇之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