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隊使用的兵器

中國軍隊使用的兵器

中**隊使用的兵器

7.9毫米「毛瑟」二四式步槍:

中**隊使用的步槍有部分是由德國、捷克等國進口的7.9毫米「毛瑟」98式步槍,更多的是中國仿造的各型7.9毫米「毛瑟」步槍。其中以第11廠、41廠、鞏縣兵工廠、瀋陽兵工廠大呢感製造的為多。

該槍初速為810米/秒,表尺射程2000米。具有射程遠、威力大、精度高、使用可靠的特點,性能優於日本三八式步槍,受到中**隊的普遍歡迎。

7.9毫米捷克ZB-26式輕機槍:

7.9毫米捷克ZB-26式輕機槍是中**隊大量使用並普遍裝備的一種輕機槍,7.9毫米捷克ZB-26式輕機槍是利用發射葯燃燒后產生的氣體,推動槍機進行自動或者半自動的擊發。因其結構簡單牢固,重量輕、能迅速便利的更換槍官、保持高射速,所以倍受各**方的推崇。

當時中國各兵工廠仿造很多,該槍初速830米/秒,表尺射程1500米,射速550米/發。性能優於日本的「歪把子」機槍。

7.9毫米「馬克沁」二四式重機槍

中國製造機槍開始於清朝光緒十年,由金陵製造局仿製加特林機槍(俗稱「六門連環炮」)及「諾登飛」機槍(俗稱「四門神機炮」)。民國3年(1914年)開始仿造新式「馬克沁」重機槍。民國二十三年金陵兵工廠由德國獲得1908式「馬克沁」重機槍資料圖紙,進行仿造,於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正式定型生產,命名為二四式,該槍自動方式為槍管短後退,以水冷方式冷卻槍管、有高射及縱橫掃射裝置,具有構造堅固、動作可靠、火力猛烈的特點。

該槍初速870米/秒,表尺射程3500米,射速600發/分。

7.63毫米「柏克門」衝鋒槍:

中國製造衝鋒槍歷史久遠,早在20年代處就大量生產並裝備部隊。最先仿造的是德國「柏克門」衝鋒槍。當時國內既有上海、金陵、漢陽、鞏縣、遼寧、廣東等多家兵工廠竟相製造「柏克門」衝鋒槍。其中鞏縣幾遼寧兵工廠製造的「柏克門」衝鋒槍裝有調節裝置,除了自動發射外,也能半自動發射。

該槍口徑7.63毫米,表尺射程1000米,射速600發/分。中國生產的使用30發彈匣,德國造的使用25發或者50發的彈匣。

11.43毫米「湯姆生」M1921衝鋒槍:

1923年廣東兵工廠開始仿造美國11.43毫米「湯姆生」M1921衝鋒槍。北伐戰爭時期曾在作戰中使用。1926年山西兵工廠開始仿造。中**隊在山西抗戰中大量使用11.43毫米「湯姆生」M1921衝鋒槍,於近戰重創日軍。四川兵工廠也曾仿造,但是加裝了兩腳架,作為輕機槍使用,或者集中編組成衝鋒槍隊,在與日軍近戰中發揮猛烈、突然的火力,予以殺傷。

該槍口徑11.43毫米,表尺射程600米,射速700發/分,可用20發彈匣或者50發彈匣。山西兵工廠曾經造出100發彈鼓,是閻西山的得意之作。

7.63毫米「毛瑟自來得」1898式半自動手槍:

中國人製造「毛瑟自來得」手槍歷史悠久。全國各地的兵工廠先後生產大量不同型號、口徑的「毛瑟自來得」手槍。世人公認,中國才是「毛瑟自來得」第一生產使用的大國。中國人俗稱其為駁殼槍或盒子炮。腰跨盒子炮成為當時中**人的寫照。中國漢陽兵工廠於1921年進行生產,俗稱「十發駁殼槍」。之後鞏縣、山西等兵工廠大量仿造。因為閻西山對中央軍素來防範,所以山西兵工廠造的「毛瑟自來得」1898式半自動手槍口徑為11毫米,可謂獨樹一幟。此外,中央軍械所還仿造出德國毛瑟M1932自動手槍,俗稱「二十響」,也叫「大肚匣子」或者「快慢機」。該槍口徑為7.63毫米,表尺射程100米,射速280發/發,使用10發或者20發彈匣。該槍平時放在木殼裏,戰鬥時可以將握把套接於木殼上,作為槍托,代替衝鋒槍使用。毛瑟手槍機構牢固,射擊準確,是一種非常優秀的軍用手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華再起之抗戰風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中華再起之抗戰風雲
上一章下一章

中國軍隊使用的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