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1 章

第 151 章

哭夠了,幾人才進到屋中。

平煜許是想讓她父女三人好好說會話,並未一道進屋,而是轉身去了書房。

傅蘭芽扶著父親和大哥坐下,淚眼模糊地打量他二人。

牢中的日子想必不好過,父親老了,哥哥也瘦了。時隔三月再次重逢,三人都有恍如隔世之感。

好不容易止了淚,傅蘭芽緩緩挨着桌邊坐下,整個過程,一眼不錯地望着父親和哥哥,生恐一眨眼的功夫,父親和哥哥就會消失不見。

看着看着,她長長的睫毛一眨,眼淚再次滑落下來。

傅冰和傅延慶見狀,饒是二人一貫會把控情緒,也沒能忍住,跟着紅了眼圈。

良久,傅延慶慨嘆一聲,強笑道:「傻妹妹,咱們一家人好不容易重聚,正該高興才是,哭什麼。」

傅蘭芽聽得這聲久違的「妹妹」,心底最柔軟脆弱的部分被觸動,抬眼看着哥哥,見他雋逸的眉眼依舊生動溫和,過去數月的磨難似乎未在他身上留下半點陰影。

哥哥越是如此,她心裏越是絞得難受,忍了好一會,才咽下淚水,擠出笑容,強辯道:「好哥哥,我這才不是難過呢,乃是喜極而泣。」

傅冰許久未見一雙兒女在自己面前鬥嘴,口中直發苦,想起妻子,更添一份黯然,怕又惹女兒傷心,只好強打精神道:「一家人如今劫後餘生,該哭就哭,無需壓着自己,好孩子,這一路上當真不易,告訴爹爹和哥哥,都吃了什麼苦?」

一家三口終得以重逢,好不容易平復了心緒,便將別後諸事一一道來。

傅蘭芽足足花了一上午的功夫,細細將過去三月的經歷說與父兄聽。

說至驚險或是傷心處時,父子二人心中五味雜陳,想到傅蘭芽這一路的經歷,怎麼也無法泰然處之。

傅蘭芽又將路上秦門等人仗義相助、陸子謙目的不明去雲南尋他、乃至在北元如何圍殲王令……統統都告知了父兄。

唯獨在母親的死因上,因拿捏不準父親和哥哥是否知道真相,怕他二人得知后傷心欲絕,她有意添了含糊的幾筆。

她自然知道此事瞞不了多久,只待過些時日,父親身子養好些后,再細說其中曲折。

除此之外,還有一樁事,始終讓她如鯁在喉。

當時在夷疆對付左護法時,林嬤嬤驟然見到左護法面具下的真容,曾脫口說出十年前在京中見過左護法。

古怪的是,依照林嬤嬤的說法,當時與左護法一道出入首飾樓的正是父親。

她心知父親與母親感情甚篤,二十多年的恩愛經得起任何推敲,絕不摻雜半點虛情假意,母親的身世父親不可能不知道,那位左護法又素來詭計多端,父親之所以如此,必定另有原因。

說不定,與母親發現自己中蠱有關。

正因如此,在開口詢問父親當年之事前,她需得慎之又慎。

一整個晌午,傅家三口都未出廂房半步,三人說來都是心性堅定之人,卻數度落淚。

好不容易說完別後事,父子二人這才舉目環視周遭。

其實在來時路上,兩人就已經注意到平煜行事的不同之處,在見到傅蘭芽身上的穿戴和這宅子的考究時,更加壓不住心底的疑慮。

父子二人都是絕頂聰明之人,自然知道男人為一個女子做到這般田地,意味着什麼。

在牢中時,他父子不掛心別的,只日夜懸心傅蘭芽的處境。

想至煎熬處時,擔心得整夜整夜都無法安眠。

好不容易重獲自由,初見平煜和傅蘭芽二人情形,父子倆都有些驚疑。

他們對傅蘭芽的品性,有着任何外力都無法動搖的篤定,並不會因此懷疑到旁事上去,卻也知環境迫人,唯恐傅蘭芽受了什麼無法宣之於口的委屈。

女兒家天生羞澀,未必肯言明其中緣故,要想弄明白來龍去脈,還需直截了向平煜當面問個明白才行。

***

也不知是不是早有準備,一家三口剛說完話,平煜便來了。

到了門口,他請傅冰父子移步去書房說話。

說話時,態度平靜,舉止卻尊重有加。

傅蘭芽一見平煜來,便忙撇過頭,一本正經望着窗外。餘光卻時刻留意著門口的動靜。

見平煜如此行事,預感到了什麼,心悄悄地撞了起來。

傅冰父子對視一眼,四道審視的目光齊齊落在平煜身上,暗想,此人倒有擔當,不等他們前去相詢,他自己已經主動找來了。

很快,傅延慶目光微沉,先行起身。

傅冰面容嚴肅地看了看傅蘭芽,也撣撣衣袍,一道出去。

傅蘭芽忐忑不安地目送父兄背影離去,也不知平煜會如何在父兄面前怎樣說他二人之事,將一方鮫帕緊緊捏在手中,絞來又絞去,直到將指尖纏繞得發痛,才努力平復了亂糟糟的心緒,鬆開了那帕子。

這一去便是好幾個時辰,傅蘭芽心不在焉地翻著書,留意著院中的動靜。

直到日暮西斜,父親和大哥才一道返轉。

她踟躕了一下,盡量保持平靜,起了身。

出了屋,迎到廊下,正好望見父親和哥哥進來,夕陽投撒在院中,將父子倆的影子拉得老長。

她抿了抿嘴,迎上前去。可惜父親和哥哥都是喜怒不形於色之人,光從二人臉色來看,根本無法推測剛才的談話內容。

一家三口進了屋。

一進門,傅冰先飲了口茶,隨後開口道,「平家下月便會上門提親。」

說話時,喜怒不辯,靜靜看着女兒。

傅蘭芽心裏一陣慌亂,臉上卻保持鎮定,淡淡垂下眸子,也不吱聲,白皙臉蛋和脖頸卻不受控制地都氤氳上一層霞粉。

羞澀自然是羞澀的,然而她一點也沒有掩蓋自己想法的打算。

傅冰噎了下,心裏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女兒這副模樣,分明很願意這門親事。

他雖早早出仕,又曾在朝堂上揮斥方遒,實則骨子裏最是離經叛道,對些繁文縟節一向嗤之以鼻,否則當年也不會對來歷不明的阿敏一見傾心,后又排除萬難娶她為妻。

女兒這個反應雖出乎他的意料,卻恰好吻合平煜方才那一番求娶的話。

果然,因着這一路的種種變故,女兒早已和平煜互生情愫。

他並非冥頑不靈之人,此事又恰好觸動了他對妻子的思念,心情不由變得複雜起來。

細究起來,平煜委實算得良配,他也深知,若不是此人放下前嫌、一路相護,女兒早已身陷絕境。

只是,他並未忘記當年西平侯府是在誰手裏定的罪,又是因着誰的緣故被發配三年,就算平煜肯放下芥蒂,西平侯府其他人呢?

在未確定西平侯夫婦的態度前,為了避免女兒受委屈,他絕不會鬆口。

想到此,他和兒子對視一眼,再次轉眼看向女兒。

須臾,他溫和地開口了:

「父親雖已脫罪,傅家家產仍罰沒在官中,近日恐怕無法發還。就在來時路上,已有幾位門生前來尋父親,念及我們一家暫且沒有下榻之處,收拾了好些住所。這幾名門生在父親身陷囹圄時曾四處奔走,說起來,因着父親緣故,這幾位學生曾在王令手底下吃了不少苦,父親感念他們的為人品性,不忍拂他們的意。再者,這宅子的主人與我們傅家非親非故,長久住下去恐惹口舌,既父親和大哥出了獄,不如接了你一道去往別處安置。」

傅蘭芽本以為父親會順着她和平煜的親事往下說,沒想到父親話鋒一轉,竟說起了搬離此處之事。

雖訝異,也知父親的話甚有道理,平煜想來也是怕生出是非,才有意對外宣稱這宅邸是她母親表親的私產。

既有了旁的下榻處,隨父兄一道搬出去才合情合理。

可是……關於她和平煜的親事,父親選擇閉口不談,似乎還另有考量。

她隱約能猜到其中緣故,也深知父親是珍視她才會如此,便乖巧地點點頭道:「女兒聽父親安排。」

轉眸看向一旁的哥哥,就見哥哥正面色複雜地看着她。

哥哥的目光直如明鏡,簡直能把她心底每一個角落都照得透亮。

她心虛,若無其事地端茶來飲。

傅延慶見妹妹分明有些窘迫,微微一笑,不露痕迹地給妹妹遞台階道:「天色不早了,諸事都已準備停當,一會,平大人會親自送我們離府,車馬也已候在門口,你和嬤嬤收拾一番,咱們這邊走吧。」

茶盅放在唇邊停了一瞬,她暗訝,原來這裏頭還有平煜的主意。

她放下茶盅,歪頭看向哥哥,好半天,她沒能從人精似的哥哥臉上看出半點端倪,只好懊喪地暗吁口氣,假裝高高興興地點頭道:「這樣再好不過,我和林嬤嬤這就收拾,還請父親和哥哥在鄰屋稍等。」

她才不會在父兄面前流露出半點對親事感興趣的意向呢。

父子倆很配合地出了屋,任由傅蘭芽收拾行李。

到了府門口,傅蘭芽隔着帷帽往前一看,出乎她的意料,平煜早已上了馬,正等在一旁。

她定了定神,目不斜視上了車。

馬車啟動后,她又悄悄掀開窗帘一條縫,就見平煜又一路不緊不慢地跟隨,似是怕惹人側目,始終跟傅家人的車馬保持一段距離。

直到她一家人到父親門生處安置妥當,平煜才一抖韁繩,疾馳而去。

***

接下來幾日,對於她和平煜的親事,父兄都極有默契地選擇閉口不談。

她出於矜持,自然也沒有主動追問親事的道理。

到了這處宅子,平煜出入不再像從前那樣方便,從未來找過她。

她雖然思念他,但更多的是沉浸在與父兄團聚的巨大喜悅中。

傅冰獲釋的消息一傳開,每日都有從前的門生或是朝中官員前來拜訪,明明是寄人籬下,但這宅子儼然如傅家府邸一般,從早到晚熱鬧非凡,直如回到了當年傅家盛況。

傅蘭芽身處內宅,整日撫花弄草,十足過了一段悠閑時光。

她並不知道在此期間,陸晟曾攜陸子謙親自上門賠罪,更不知陸晟竟自動「摒棄前嫌」,厚著臉皮開口替兒子求親。

陸晟老臉通紅,含羞帶愧地說:陸子謙為了幫傅蘭芽脫困,曾集結了眾多武林高手,千里迢迢遠赴雲南相幫,后在北元回京途中,兒子還不幸染了痢疾,險些病死。

一待病好,兒子便在二老面前長跪不起,懇請父親答應他上門求和,只說此生除了傅蘭芽,他誰也不娶。

陸晟被兒子逼得沒法,這才舍了老臉,親自登門致歉。

引經據典說了一通,他只望傅冰看在兒子一片痴心的份上,莫記前嫌,應允了這門親事。

結果自然是陸家父子被傅冰盛怒之下掃地出門。

傅蘭芽在家中待了半月,未盼來平煜的半點消息。

對平煜,她素來有信心,也很沉得住氣,整日吃吃睡睡,調養了一段時日,倒將因路上顛簸染上的虛寒給去了病根兒。

只是四處無人時,她時常將那三塊坦兒珠取出,拼在一起放於桌上,托腮望着出神。

想起王令當時所說的事,心裏彷彿有什麼東西蠢蠢欲動。

她心知右護法如今關在詔獄中,右護法身上那兩塊坦兒珠想必早已到了平煜手中,若是五塊拼湊在一處,不知會呈現出一副什麼樣的圖案。

而此事……究竟該不該告訴父親和哥哥?

父親對母親的感情極深,萬一陷入執念如何是好。

她一時間舉棋不定,直到數日後,兩道聖旨從宮中傳來。

她這些時日曾聽哥哥提起過,自打皇上從北元回來,便勵精圖治、躬勤政事,短短十來日,朝中面貌已煥然一新。

正是人盡其才的時候,傳給傅家的第一道聖旨上,便洗刷了傅冰冤獄,授予傅冰戶部尚書之職,擬待重新啟用傅冰。又恢復大才子傅延慶翰林院編修一職,封傅蘭芽為嘉怡縣主,除此之外,傅家被罰沒的家產也一一發還。

只是,許是為了瞞下皇上曾於回京途中中毒一事,聖旨上只大大褒獎一番傅蘭芽的品德,對她用解毒丸救皇上之事,隻字未提。

傅蘭芽正擔心解毒丸的事傳出後會平生波折,聽完第一道聖旨,暗吁了口氣。

可還未開口謝恩,宮人緊接着又宣第二道旨意,卻是給傅冰之女與西平侯幼子賜婚的旨意。

傅蘭芽腦中懵了一瞬,忍不住抬眼看向父親和哥哥。

兩人臉上都沒有半點驚訝之色,顯然平煜在求這道賜婚旨意前,已與父親和哥哥達成了共識。

想起平煜曾說要鄭重許諾要風光體面迎娶她,她眼眶微澀,心裏卻沁了蜜一般泛起淡淡的甜。

是夜,傅冰請旨進宮,只說年老昏聵,不堪再任大用,婉拒了皇上讓他重新入仕的美意,卻將自己在獄中寫的幾篇除腐去弊的策論呈給了皇上。

皇上見傅冰身在獄中仍不忘國事,大為感動,一再挽留。

后見傅冰去意已決,索性重新擬旨,將傅延慶提為戶部左侍郎,打算從即日起,便開始重用傅延慶,這才悵然若失地准了傅冰告老的奏摺。

傅蘭芽得知消息,並沒覺得奇怪,父親為政多年,因着性子剛硬,在朝中樹敵眾多。

當初倒台,除了王令推波助瀾,父親自身的性格也佔了一部分因素。

父親在獄中這些時日,多半也想通了許多事,該放手時,不如聰明地選擇放手。

要是重新回到朝中,萬事需從頭開始,以父親眼裏容不得的性子,定會吃力不討好。而哥哥卻外圓內方,行事作風比父親溫和許多,一旦入仕,遊刃有餘不說,且恰逢皇上除舊興新的時候,哥哥這時候得到提拔,正可以大展手腳。

父親選擇在此時急流勇退,明顯是在為哥哥鋪路。

過兩日,傅蘭芽才從哥哥口中得知,京中人事大有變動。

王令一黨被連根拔起,朝中上百名官員落馬。

而因征伐瓦剌有功,榮屹、平焃、鄺埜等十數名官員皆受了封賞。

一眾人事變動中,最讓傅蘭芽意想不到的是——平煜不但因護駕得力被封了鎮海侯,更從錦衣衛都指揮使的位置上調離,轉任五軍都督府都督,成為本朝最年輕的二品大員。

傅蘭芽從哥哥嘴裏得知這個消息了,怔了許久。心知平煜從不任人拿捏,這番官職變動,定少不了平煜本人的意願。

***

傅家人接了旨意后,翌日便搬回了傅家老宅。

因傅冰賦閑在家,親事又定在年底,剛一回府,闔府上下便開始操辦傅蘭芽的嫁妝。

家中沒有女主人,傅冰身邊更連個姬妾都沒有,他便又當爹又當娘,拿出處理政務的勁頭,極其認真地打點傅蘭芽的親事。

所幸的是,因傅蘭芽和陸子謙的親事本就定在今年,在傅家遭難前,傅蘭芽的嫁妝早已備妥,而今不過是再添些物件,並不怎麼吃力。

因着平煜連得擢升,親事又訂得突然,京中有些勛貴人家眼熱之餘,難免生出猜測。

平家那位公子一向桀驁,先前不知拒過多少回親事,怎麼不過到雲南辦差一趟,回來就轉了性子?非但肯應允與傅冰女兒的親事,竟還求了皇上賜婚。

聯想到二人在赴京途中曾日夜相隨,眾人口裏便有些瓜田李下的揣測。

有一回西平侯爺做壽,西平侯夫人聽得些風言風語,勃然大怒。

「無稽之談!這門親事分明是我和侯爺在皇上面前求來的恩惠,怎叫那幫小人傳得這麼不堪?傅小姐身遭遽變,心性卻堅韌如前,路上又曾數度涉險,傅小姐卻不曾有過半點摧折之態,一路隱忍到京,終於盼到父兄出獄。這樣一個水晶心肝的好孩子,我和侯爺稀罕得不行,唯恐被旁人搶了先,所以才巴巴地到皇上面前求了旨意,又跟我那個犟驢似的三子有什麼關係?」

眾人皆知,西平侯夫人一向豁達大方,從未在人前動過怒,頭一回這般疾言厲色,竟是為了那位未過門的傅小姐,可見西平侯府多麼看重這門親事。

而侯爺和夫人都識人如炬,若是傅小姐品行上有瑕疵,怎會這般維護她?

西平侯夫人這一番坦坦蕩蕩的呵斥,不出幾日便在京中傳揚開來,徹底將閑言碎語鎮壓了下去。

***

轉眼到了婚期。

出嫁前一晚,傅蘭芽在床上翻來覆去,想起左護法之事,心知今晚是從父親口中問出真相的最後機會,怎麼也無法安寢。

輾轉了小半夜,她索性起身,穿了衣裳,由著丫鬟婆子簇擁著,前去尋父親。

傅冰父子正在商議明日宴客之事,也未歇下。

見傅蘭芽過來,父子倆都有些驚訝,「怎麼這麼晚都還未歇下?」

傅蘭芽搖搖頭,坐下,默然片刻,開門見山問道:「父親,我在進京途中,曾遇到一位夷人,巧的是,林嬤嬤十年前也曾在京中見過此人,那女子似懂駐容術,十年過去,容貌未有半點改變。且此人與母親是舊識,來京后,還曾私下裏見過父親。女兒也知此事定有曲折,更知父親一向磊落光明,卻依舊如鯁在喉,還望父親解惑。」

傅冰臉色微變。

傅延慶卻難得的露出困惑的神情。

傅蘭芽瞥見父兄的反應,心中有了結論,果然此事只有父親一人知道,連哥哥也不知情。

屋子裏的氛圍忽然變得膠着起來。

過了許久,傅冰忽然起身,走到窗前,負手望着窗外。

彷彿是下定了決心,良久,他終於幽幽道:「當年父親在雲南結識你母親時,父親正好因守城中了鎮摩教的邪毒,因着你母親出手相救,父親才僥倖撿回了一條性命。相處一段時日後,父親對你母親日益傾心,明知你母親實則是蒙人,也明知她有許多事瞞着自己,依然滿心歡喜娶了你母親為妻。

「成親后,你母親只說怕被過去的舊識認出蒙人血統,會影響到父親的仕途,於是在人前出現時,總用一張人|皮面具掩蓋真貌。

「回京后,風平浪靜過了許多年,直到十年前,你母親身子突然出現不適。父親當時已任吏部尚書,便利用手中職權,前後尋了不少名醫給你母親診脈,遺憾的是,始終未找出病因。所幸你們母親病的時日少,大部分時日身子都康健如初。

「有一回,父親跟幾位有人在外飲茶,有位部下問起你母親的病,正說着,忽聽外頭一位夷人女子跟人說話,她自稱善能治病,哪怕再奇怪的病症到了她手中,也能藥到病除。

「父親正掛心你母親的病症,聞言,便令人請那女子進來。那女子卻說,她診金高得離奇,要想請她看病可以,需得先奉上一份讓她滿意的診金才可。父親明知此女古怪,但又隱隱覺得,你母親曾在雲南生活過一段時日,這夷女沒準真知道你母親的病因,想着天下女子無不喜愛珠寶首飾,便就近領她進了一座首飾樓,喚了店家出來,任那女子挑揀。

「那女子得了首飾依舊不滿足,又從懷中取出一副畫像,說想借用我手中的權利,在京中尋人。我一眼認出那畫像上女子的面容正是你母親真貌,心中大駭,但為了怕那女子起疑,只若無其事接過那畫,道:這有何難。那夷女沒能從我臉上窺見半點訝異之色,有些疑惑又有些釋然,便笑道:這就有勞傅大人了。

「我想起你母親這些年不肯以真面目示人,又想起當年在雲南作亂的鎮摩教,懷疑你母親要躲避的不只她自己所說的蒙人,更有鎮摩教的教徒,而這女子,說不定便是鎮摩教之人。便令人暗中做安排,打算將這女子擒住。

「哪知剛出首飾樓沒多久,那女子便遞給父親一本書,說這上面都是夷人用來治病的偏方,雖不一定對你母親的病症,但常有意想不到的藥效。又說等我手下人有了畫中人下落,她再另贈送幾枚藥丸。那女子武功奇高,還未等我手下人出手,那女子便擠進了人潮中,一眨眼便蹤影全無,走時只說等我消息。我怕那人懷疑到你母親頭上,只好按兵不動,另派人暗中跟隨。

「不巧的是,父親與那女子出首飾樓時,恰好被你母親撞見。回家后,你母親問父親那本書上寫的什麼?父親卻因擔憂你母親,逼問你母親到底還有多少事相瞞。說着說着,便起了爭執,我一怒之下搬出了內院,自行在外書房歇息。

「那本書也被我一併帶到了外書房,我翻閱時,見上面記載着些藥方,又有些古老的夷人蠱術,但細細看去,似乎無一處記載對你母親的病症,看了幾日後,越發覺得此書不詳,便將此書丟於火盆中,一把火給燒了。

「與你母親齟齬期間,父親令人滿京城擒拿那女子,可惜那女子卻彷彿憑空消失了似的,找了許久都未能找見。

「此後又過了幾月,你母親身體漸漸康復,那怪病再未發過,直到兩年後,你母親才突然陷入昏迷,短短几日便撒手人寰。父親事後回想,曾疑心那女子與你母親的死有關,可是從那女子出現到你母親去世,當中足足隔了兩年,有什麼毒|葯或是伎倆能延後這麼久才發作?」

傅蘭芽聽得心痛如絞。

父親果然不清楚母親的真正死因。

自己身體的異樣,母親比誰都清楚,想來母親當初也是在偷偷翻過那本書後,才得知自己中了同心蠱。

而以母親的聰慧,事後又足足花了兩年功夫來確認。

左護法懷疑到了母親的頭上,卻礙於當時父親的權勢,無法堂而皇之擄人,於是只能用這種方式試探母親,原以為母親會主動前去尋她,誰能想到母親為了子女,寧願選擇自戕。

這真相何其殘忍,父親和哥哥若是知道,定會肝腸寸斷。

她生生咽下喉間的澀意,強笑道:「不論那女子什麼來歷,也不論母親與那女子有什麼恩怨,如今鎮摩教兩大護法已除,皇上又已下旨剿滅鎮摩教餘黨,母親當年受過的委屈,暫且可以放一放了。」

心裏卻道,平煜是唯一一個知道所有真相之人,如今右護法雖然牢中,左護法卻下落全無,如有機會,不知可否讓平煜想法子將這女子尋到,一筆一筆清算當年的帳。

***

第二日,天剛蒙蒙亮,外頭便已人聲鼎沸。

因着娶親之人既是西平侯府幼子,又是五軍都督府的都督,正是鮮花著錦的時候,於是京城迎來近年來最熱鬧的一場婚事。

震天的鑼鼓聲中,傅蘭芽含淚拜別了父親和哥哥,由著喜娘扶著上了花轎。

西平侯府高朋滿座,除了滿京城上趕着來道賀的官員及勛貴,洪震霆、秦勇姐弟、李由儉等江湖人士更是被奉為上座。

這一日平煜已盼了好幾月,好不容易盼到天黑,他心裏早已生出一雙翅膀,恨不得立時抽身前去尋傅蘭芽才好。

李攸、李由儉等人卻有意跟他使壞,不是拉着他飲酒,便是拉着他扯淡,總歸不肯放他早早離去。

在李攸的慫恿下,席上諸人開始起鬨,都說難得今日這般高興,非要好好鬧一鬧洞房才肯罷休。

李珉見說得大夥熱鬧,也要高聲附議,還未出口,忽覺衣襟被人扯了一下,訝然轉頭,卻見陳爾升正悶聲不響地剝著花生,彷彿剛才不過是他的錯覺。

他頓有所悟,復又抬眼看向平大哥,因這回留了意,這才發現平大哥臉上那原本極為舒暢的笑容已透著幾分勉強,若是仔細分辨,簡直可琢磨出「冷笑」的意思。

他跟隨平大哥多時,自然知道這笑容意味着什麼,平大哥分明已耐性告罄,再被阻撓幾回,面上不露,心裏怕是會氣炸。

他若這個時候跟着添亂,等平大哥銷了婚假回都督府,說不定會好好尋一尋他的晦氣。

想起此,他驚出一聲冷汗,瞥了瞥陳爾升,悄悄放下酒盅,再不肯作怪。

***

平煜為了跟李攸等人鬥智斗勇,幾乎使出了畢生絕學,好不容易脫了身,他一刻也不耽誤,快步流星進了內院。

皇上另賜的宅邸正在收拾,就坐落於西平侯府後頭那條巷子,離自家頗近。

他和傅蘭芽成親后,還會在家中住些時日,等過了年,才會搬到那邊宅中去。

他和傅蘭芽的洞房正是他從小到大所住的院落,因着他個人喜好,院子裏除了一株參天大樹、幾盆松菊,再無旁物,要多簡練便有多簡練。

他知道她是喜好花草的,也知他那男性化的院子未必討她歡喜,所幸的是,因着大哥獲救的關係,父親和母親早已對傅家解開心結。成親前,母親特取出好些壓箱底的寶貝,親自帶了下人在他屋中佈置了一番。

在案上擺了一對流雲鉛綠釉花瓶,又換了一對玉雲鈎帳珮,連窗上也糊了茜影紗,忙碌一番后,母親環顧四周,見房中總算添了幾分婉約之意,這才滿意地罷了手。

於這等事上,他一向沒有說話的份,只能杵在一旁,任母親佈置。

見總算告一段落,他也跟着四處瞅了瞅,旁的他都沒有意見,可是一看見那淡紅色的窗紗,便忍不住直皺眉。

母親知道他是嫌那窗紗女氣,說:「你別腹誹,這窗紗如今京中不少閨中女兒想得,母親也是好不容易得了一匹,何況你們新婚,正該到處都喜氣洋洋的,傅小姐看見,必定喜歡的。」

他說不過母親,只好挑眉笑道:「好好好,您說什麼便是什麼。」

既傅蘭芽喜歡,便隨母親折騰去吧。

想到此,他腳下步伐又快了幾分。

好不容易進了院,一瞥間正房裏那透過窗紗映到院中的朦朧光線,他心跳驟然快了起來。

忽然想起幾月前一行人在竹城盤桓時,他因着陸子謙的一番誅心之論,身上如同上了枷鎖。

記得那晚,他心事重重回到院中,抬眼望見傅蘭芽房中的燈光,心裏備受煎熬,明明跟她近在咫尺,只要跨上台階便可推門而入,卻因眼前橫亘著無數道看不見的坎,艱難得邁不開步。

因着太過壓抑太過憋悶,他生生熬出了一場高熱。

而今一切雖是他和傅蘭芽努力掙來,卻因來得太過不易,讓他時至今日,仍覺得像夢。

不知不覺間,他已走到正房門口,推開門,一腳邁入房中,走過外屋,繞過屏風,到了內室,一抬眼,終於望見了靜悄悄坐在床上的那位眉目如畫的嬌人兒。

明明這一刻已早有準備,在看見她的一剎那,他仍有些目眩。

她一雙美麗的眸子裏盛滿了思念,正大膽的、專註地與他對視。

他定定望了她許久,喉結滾了滾,邁步朝她走去。

***

數日後,一輛馬車從西平侯府駛出,往京郊馳去。

馬車上坐着的正是傅蘭芽,平煜則騎馬在車旁隨行。

因着秦勇等人今日便要離開京城,他們夫妻二人正要前去相送。

傅蘭芽端坐在車內,低頭靜靜地望着膝上的幾個包袱。

一個包袱里裝着打算送給秦當家等人的禮物,另一個……則裝着一件曾累得她險些丟了性命之物。

正發着呆,忽然馬車一停,平煜舍了馬,掀簾上來了。

傅蘭芽瞅他一眼,挪了挪身子,任他在身旁坐下。

新婚這幾日,平煜如同脫了僵的野馬,每晚都以折騰她為樂。

雖說其中有幾回,她也嘗到了難以言說的快樂,但平煜顯然不知道適可為止的道理,一折騰起來便沒完沒了。

於是這些時日,她知道了原來不但他能在她上頭要她、從後頭要她,更有好些……她以往從未想過的五花八門的花樣。

她也是這幾日才知道,夫妻行事的處所不只限於床榻間,還能在妝台上、書桌上、窗前榻上、乃至那座西洋落地鏡前……

尤為氣人的是,林嬤嬤自從陪嫁進了西平侯府,簡直跟從前判若兩人,非但再未念叨過女戒女德那一套,甚至還做了好些樣式羞人、顏色旖旎的抹胸。

因配色鮮亮、針腳一流,比平煜在金陵時置辦那些布料不知討喜多少。

以至於平煜這些時日再見到林嬤嬤,要多客氣便有多客氣……

她簡直沒臉再想下去。

平煜剛一坐下,便瞥見傅蘭芽臉色發紅,想了想,咳了一聲道:「身子可舒服些了?腰還酸不酸?」

傅蘭芽輕哼一聲,不肯理他。

是又如何?他知道歸知道,該折騰她的時候可一點也不手軟。

平煜也知道這幾日自己有些忘形,想着她身嬌體軟的,怕是經不起她這般折騰,索性摟了她,低哄道:「今晚咱們好好歇歇,誰也別撩撥誰。」

傅蘭芽正要鬆口氣,聽到後面那句,又氣不打一處來,「我何時撩撥過你?」

平煜似笑非笑地盯着她,「好芽芽,你別哄我,你敢說你一點也不喜此事?」

傅蘭芽撇過頭,瀟灑地說道:「不喜。」

「真不喜?」

「真不喜。」

「那昨晚,你為何在我身下熠郎熠郎叫個沒夠——」話未說完,腰間傳來一陣劇痛,卻是傅蘭芽惱羞成怒地擰了他一把。

「好好好,是我胡說八道。」他對上傅蘭芽怒得如天上皓星的雙眸,心知她惱得狠了,不敢再惹她,連連道歉,低笑,「我的芽芽可一點也不喜此事。」

一路到了京郊,傅蘭芽因顧及正事,氣才稍平,暫且饒過了平煜。

馬車停好后,夫妻二人等了一會,就聽馬蹄聲由遠而近傳來,掀簾一望,果是秦門及行意宗的一彪人馬。

傅蘭芽戴上帷帽,由著平煜攙著下了馬車。

秦勇姐弟及李由儉見狀,忙也下了馬,大步迎了上來。

「平都督、平夫人。」

傅蘭芽對上秦勇姐弟坦蕩的目光,心中微澀,將早已備妥的禮物呈上,含笑道:「此去蜀中,路途迢迢,各位一路保重。閑暇的時候,記得給我們來信。」

秦晏殊看了看平煜,又看了看傅蘭芽,目光微凝,接過那禮物,笑道:「多謝。」

秦勇看着眼前這對極出眾的夫妻,不知為何,忽然想起一句「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笑着搖了搖頭道:「能結交如二位這樣的人中龍鳳,是秦某畢生之幸,二位自管放心,一等到了蜀中,秦某便會去信京城報平安。」

平煜道:「那再好不過。往後秦門及行意宗有什麼用得上平某的地方,只管派人來知會一聲。」

李由儉笑道:「正好。我和秦當家的親事正好定在明年開春,若是平大人事忙,不能親來喝喜酒,隨份禮我們也是高興的。」

平煜笑了起來,「那是自然。」李由儉這哪是索要隨禮,分明是將他視作摯友才出此語。

夫妻二人送了又送,直到送到京郊驛站,才依依不捨地回城。

路過盤龍澗時,平煜忽令五軍都督府的部下停馬,攜傅蘭芽上了山。

走到那深不可測的澗前,他停下腳步,轉頭問傅蘭芽:「可想好了?」

傅蘭芽默然片刻,決然地點點頭,將手中那個包袱打開,取出由五塊坦兒珠,遞於平煜。

平煜接過,未有絲毫猶豫,揚臂一擲,將那曾幾度掀起腥風血雨、又引得無數人丟了性命的所謂「寶物」扔入澗中。

這才拉了傅蘭芽往山下走去。

見她仍有些唏噓,便笑道:「今日岳父大人過壽,咱們爹娘和大哥二哥他們早已到傅家拜壽去了,可別等開了席,咱們兩口子還未露面。」

傅蘭芽被這句話引得心頭一松,於是徹底將那塊不祥之物拋諸腦後,笑吟吟道:「今日替父親祝壽是一樁,你可別忘了,你還答應過些時日帶我去雲靄寺摘梅花的。」

「我何時說話不算話了?只是你別忘了,雲靄寺除了梅花是一絕,於求子上也甚是靈驗,「他回頭看她,低笑道,「你可想好了,咱們兩口子可要這麼快就要子嗣?」

兩人說話的功夫,頭頂的天色越發顯得幽藍,清冷的北風刮過,漫天雪花片片飄落下來。

傅蘭芽停下腳步,伸指拭去落在平煜臉上的一滴雪水,似笑非笑道:「若真這麼靈驗,為何皇后每年都給雲靄寺供奉無數,幾年都未有子嗣,直到上月才得了一位公主?」

平煜微滯,索性一把將傅蘭芽打橫抱起,自通道:「旁人是旁人,我是我。」

說着,笑了起來,摟着傅蘭芽往山下走去。

※※※※※※※※※※※※※※※※※※※※

平芽故事到此就結束了,感謝各位一路相伴,有緣再見。這幾天會不斷修改前文,看到更新提示勿點哈,番外大概周末會寫上。

願意的話,可以考慮收一下新坑《冬至》以及作者專欄,新文也許沒準可能大概會在9月底開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鹿門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鹿門歌
上一章下一章

第 151 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