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75 專著(大結局上)

75.075 專著(大結局上)

說來也是遺憾,除了幾篇文章之外,陳歸寧並沒有留下什麼着作。甚至連她生前的研究資料,也在那一場大火中被付之一炬了。

但早在78年之前,她就有打算編寫一本涵蓋自己所知的古董鑒定書籍。只是,一直沒有多餘的時間來完成這個夢想。而今,那個「她」已經走了,但現在的「她」繼承了她的一切知識。同樣的,她也繼承了她的夢想。

但首先,她需要徵求到身邊的人的同意。

「……這件事,我也想過許多遍了。現在,古董高仿的手段越來越高明,市面上濫竽充數的高仿也越來越多,但鑒定的方法自從80年代以後很少有所突破。這也難怪,現在沒有當年那麼寬鬆的近距離學習條件,許多古董孤品都被永久收藏……」

梅景鉉坐在沙發上泡茶,聽她說着自己的理由。又漫不經心地問道:「所以你要動這個腦筋?」

她點了點頭:「不是每個人都像我這麼幸運。」

梅景鉉點了點頭,又道:「那你想怎麼編寫這本書?據我所知,只有成名已久的鑒定專家,才有這個資格出版相關的專著。也只有得到文物保護協會認證出版的專著,才會被納入古董鑒定參考書籍的範疇……」

「你是說,我現在不適合寫作這本書?」

「過了五十歲再寫也不遲。」

「不成,那時候我的記憶就不如現在這麼深刻了。」

隨着歲月的變遷,關乎陳歸寧的記憶勢必也要慢慢地消退。總會有一天,她會完全忘記那一場往事的點點滴滴。至少在那之前,她需要記錄下來。

「那好。」梅景鉉同意了。

得到了梅景鉉的大力支持后,她的工作正式開始了。

編寫一本書,並不是什麼簡單的事情。前一世,陳歸寧花了三年的時間,都沒有寫完那一本《陳氏鑒寶掌故》。畢竟,研究,探尋古代工匠奧秘的法門需要花費終身時間。其中的心得,體會,個人有所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每個人對古董鑒定的獨到心得,都是經過大量的研究和實踐之後才能得出真知。

而她的心更大,視野更廣。

她不是要編寫一本科普書,也不是一本給古董愛好者,初學者的入門書。而是一本頂級專家才能一窺法門的文物鑒定書籍。其中大量的古董鑒定,古董修復手段,都是那英年早逝的陳歸寧沒有來得及教導給世人的財富。

可以說,她想把囊括了兩段人生經歷的所得全部記錄下來。既是作為紀念,也作為見證——見證那個女人曾經來過這個世界。見證我繼承了她的一切,也如她一般,愛上了沉默於歷史當中的匠心獨具,愛上了流年當中的古色古香。

先頭準備工作是收集資料。比如要去博物館拍攝實物,這個需要經過博物館的特殊許可才成。比如去上海檔案館查資料,這個就要經過行政許可了。好在梅景鉉人脈關係寬裕,上下打點完畢以後,她就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資料。

接下來就是三個月時間的專心致志。

三個月以後,她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本書——《青銅仿古》——顧名思義,書中記錄的是關於古董中的青銅項目的研究。主要編寫了青銅食器、酒器、盥水器、樂器、兵器、雜器等這幾個青銅專項上去偽存真的手段和方法。

文章不僅僅講述了每一件古董的起源,流傳有序間,各地的製作工藝,分門別類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介紹了如今那些高仿得神乎其神的手段,以及具體的鑒定方法等等。有一些高仿的工藝,是陳歸寧死去后才發明出來的,她也要加以細微的辨別。

當然,她的目標不可能是一部書。畢竟古董鑒定上也向來講究「分門別類」。她就按照瓷器,青銅器、雜項、書畫、玉器、傢具……這六大項為基礎,再在六大項上分別撰寫一本《仿古》一本《新鑒》。統共十二本書。用來徹底介紹古董的仿古工藝,和最權威的鑒定手段。

這是她的第一本完成品,完成的時候,年尾的鐘聲也悄悄走近了。她決定先將此書出版,然後再規劃接下來的另一部《青銅新鑒》。

平心而論,她有些忐忑不安。因為,這完全是她個人的作品。

在編撰的過程中,梅景鉉想找幾位鑒定理論專家來幫她的忙。但小五拒絕了——她堅信自己的實踐得來的知識,絕不是書本上的泛泛而談。更何況,梅景鉉和她自己就是如今中國數一數二的古董專家了,想找比他們更專業的……只怕要去香港請梅家老爺子。

她當然沒有那個興趣請梅家老爺子,甚至後來連梅景鉉都很少請過來看看。

所以,這本書從頭至尾是她的風格,她的作品。

聯繫好了出版社以後,她親自與出版的編輯進行了談判。對方很欣賞她的作品,也請教過專家人士進行了參考,那些專家一致認為這是一本十分專業的古董青銅器鑒定書籍。但出版商方面,希望她可以請到幾位國內權威的古董鑒定專家進行推薦和認證,說是如此,可以幫助此書打好上市的廣告,提高書的整體銷量……云云。

她倒是認得幾位目前住在上海的青銅鑒定專家,但請到人家來推薦自己的書的把握性不大。倒是沈遇安可以考慮考慮,於是她先去拜訪了他。

將書的樣品給沈老師傅觀摩了以後,對方仔細看了許久許久。她發現老師傅的眼角漸漸溢滿了眼淚,把書還給她以後,沈遇安才道:「沒想到……你年紀不大,已經在青銅鑒定方面研究得這麼深了。連我現在,都不見得比你還權威。」

沈遇安並不知道她的真實身份,一直以來,他只是以為自己是他吳師兄的孫女,吳師兄的繼承人。這個秘密,也將永遠封存下去。

她也只能付之淡淡的笑容:「沈爺爺,您廖贊了。」

最後,沈遇安答應為她的作品署名推薦,還邀請了兩三名朋友幫了她的忙,把她的這一本書推薦到了上海文物協會去。得到了協會的認可。

過了新年以後,她的書正式由上海文物出版社出版。

新一年的二月二十六日據農曆來算,應當是個好日子。她的書《青銅仿古》正式上架,第一批購買者來自城隍廟古玩街上的那些古董商。到了二月二十七日、二月二十八日兩天,這座城市的幾乎所有的報紙刊載了這麼一條奪人眼球的新聞——

「二十歲天才鑒定師出版古董鑒定專著,業界人士好評如潮。」

這條新聞倒是完全沒有想到的意外。本來,她只想有專業人士推薦,專業協會的認可就大功告成,就算書賣不動,被束之高閣,也是她完全可以接受的結果。沒料到,出版社方面倒是很會來新聞,居然拿起她的年紀做文章。

結果就是,一時間她的書居然成為了當月的一本暢銷書。當然,很多人買書完全是為了看看「二十歲的天才少女鑒定師」到底寫了一本怎樣的專著,也有業界人士買來更是為了把她的書從頭到尾批評一通,結果發現湊不了這個熱鬧。

幾乎所有閱讀完這本《青銅仿古》的專家都評價為:此書圖文並茂,文辭準確,專業性甚至超過了眼下古董青銅器交易界的鑒定最高的水準。完全是一本教科書般的鑒定理論著作。

書的銷量自然大漲,僅僅一個月,書商就加印了三批。而原先的報酬也水漲船高。不少其他家出版社聞風而動,紛紛聯繫上她,要購買下她下面幾本書的版權。有的書商甚至願意先付全部的報酬,只待她寫完再交稿也不遲。

自然而然的,她的這個年過的不算太好。不少人電話打過來要採訪她,她沒那個閑工夫出去應酬,只好一一回絕。於是看熱鬧的觀眾,更是多了一份好奇心。甚至有人出言說「此書決不可能是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寫的!起碼是個故宮博物館專家的水平!」

她也懶得出面解釋這些,清者自清,何必在乎這些閑言碎語。

就這樣,上海出了個天才少女鑒定師的新聞開始發酵了。連原先她在北京參加鑒定大會的影像資料也被多家媒體紛紛報道。

倒是梅景鉉的反應很小,她問他為何如此淡定。梅景鉉只是道:「小五,如果內地的古玩圈子不肯承認這本書的話,那才是迂腐到無可救藥。」

近些年來,內地的古玩圈子越來越崇尚「排資歷,輪齒序。」非要熬到好大一把年紀了,說話才有權威性。君不見,那些上得了枱面的鑒定師們,個個都是白髮蒼蒼。梅景鉉之前跟她笑談過一次:「這是一汪沒有波瀾的死水。」

她忽然想:不會是他把我出這本書的事情桶上報紙的吧?但接着否定了:梅景鉉絕對沒這麼無聊。而且出版之前,她已經和他約法三章了:先行出版的費他來支付,等到拿到第一批稿費了,她還是要有借有還的。

思來想去,小五就這麼認為了:出版社的推銷手段還是挺高明的。

只是過完年以後,梅景鉉的父親要來上海了。她也要借這個機會和老爺子見一見面,繼而敲定一下自己身為梅景鉉女朋友的地位。當然,她也知道梅老爺子來內地一趟很不容易,連上海的市長都要抽出空來接見一下這位名揚海外的中國第一古董商。所以,她和梅景鉉商量了一下,只能藉著第三天晚上吃飯的機會,由梅景鉉帶着她見一見老爺子。

沒想到的是,梅老爺子到了上海的頭一天晚上,忽然來到了她家。

當小五開門看到梅景鉉和他爹站在一起的時候,忽然就像是看到了年老的梅景鉉和現在的梅景鉉站在一起了。父子兩個長得還真是像啊:都是一樣的清癯面容,目光深邃中帶着些嶙峋,鼻子高高,下巴的弧度像是日耳曼人那般英朗。

當然,梅景鉉年輕了許多許多,從內至外都是英氣勃勃。而梅家老爺子更多了幾分沉穩老練。

她立即開了門,用最燦爛的笑容迎接這位貴客:「梅伯伯。」

「小五,爸說他今天想過來看看你。」梅景鉉跟她解釋道。

但這個造訪有些措不及防了,進了客廳,餐點早就過了。她立即佈置了些水果放在桌子上,又想到老人家晚上可能不吃東西,就泡了一杯明前龍井過來。梅伯勛接過了茶杯,目光放在了她的身上,看得她不自覺地有些緊張起來。

「小五,爸說他前幾日看了你的那一本書,想跟你談談。」梅景鉉面帶微笑地看着她,她回敬一眼,從他的目光中看出了「我對你有信心」六個大字。咳咳,她這輩子也好,上輩子也好,還是第一次接見所謂的「公公。」難免那個……生疏。

於是謙虛地笑了笑:「我那本書,只是一家之言而已。」

梅伯勛點了點頭:「在你的書里,確立了商代中晚期青銅器的演變和銘文鑒定手段。僅僅就是這一項,就把青銅器的研究往前推進了一個十年。」

這個評價就高了,她真是謙虛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梅伯父,我相信十年以後,人們對於青銅的高仿和鑒定,已經不僅僅停留在目測的水平上了。我寫作這本書的目的,也僅僅是把那些還有鑒定價值的手段給呈現出來。」

梅景鉉也道:「小五她的計劃是寫一個系列的鑒定書籍,現在這本只是一個開端。」

梅伯勛終於露出讚賞之情,打量着她的目光也慈祥了起來:「小五,你是打算走古董鑒定理論研究的這一條路?」

她說道:「不,我是主張古董鑒定實踐的。在我的書中,想必您也注意到了,鑒定的線索只來源於古董本身的特徵和工藝。寫作鑒定理論,這要留給那些對窯口,考古,斷代感興趣的人來做。俗話說得好,有一份證據說一分話。」

「那你的研究最主要的在於哪個部分?」

「瓷器方面,目前古玩市場上濫竽充數最嚴重也是高古瓷的仿造。」

「瓷器……」梅伯勛看了一眼兒子,又是一笑:「景鉉本來的專業領域也是研究高古瓷,但他在青銅方面的研究不及你。我看你在書中一共介紹了三百多個鐘鼎文,他頂多認得其中的兩百個。看來以後,青銅器方面還要你來指導他。」

小五這下真的不好意思了,梅景鉉沒有插手她的寫作,其中一個方面就是:談到青銅研究,的確是她略高一籌。但梅景鉉倒是很大氣:「爸,小五的高古瓷研究也很不錯。以我的眼光來看,她至少是內地無人能及的高古瓷專家。」

梅伯勛瞥了兒子一眼:「你從哪裏找來這麼個人?」

小五更不好意思了,但梅景鉉笑了笑:「兩年前,我們就認識了。」

「那兩年的時間,你都不帶她回來看看父親?」梅伯勛語氣中更多的是遺憾。他真的是很遺憾,前幾日,下屬遞過來孟小五的專著。看完了以後,連他都覺得「受益良多」。更是敏銳地看出來:這絕對是一個承前啟後的青銅研究專著。

小五主動說道:「伯父,不是景鉉的栽培,我也不會在和盛拍賣會上學習到那麼多的知識。」

老爺子搖了搖頭:「和盛拍賣會的那些青銅鑒定專家,只怕都不及你的一半。罷了……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我們這一代,老嘍……」又跟兒子道:「過來。」

小五看着他們兩個站在陽台上談話,心裏犯嘀咕:剛才沒有說錯什麼話吧……聽說梅老爺子跟兒子感情不太好。但她倒是覺得老爺爺人挺好的。

也不知道梅景鉉跟老爺子說了什麼,回來的時候,梅景鉉一直看着她微笑。等送走了老爺子以後,她就坐在了他的身邊,看他把袖子折了起來,削了一隻蘋果擺在了她的面前。她拿起蘋果啃了幾口,才問道:「你爸怎麼說?」

「他想讓你去香港,在總部擔任古董鑒定總顧問。」

「我覺得我留在上海挺好的,再說了,你不是要留在內地嗎?」

「爸他覺得,上海也好,北京也好,氛圍沒有香港的自由。再說了,我們結婚的話,一定是要回香港的。」

「誰跟你說結婚了?」她不會被他繞出話題來:「既然你在這裏,那我也會留在這裏。」

梅景鉉看着她認真的模樣,一時間有些感慨:小姑娘自從回到他身邊以後,一下子就老成了許多。不僅凡事都有分寸,都有計較,而且對待他似乎也不如從前那般熱情了。但現在看來,她還是十分依戀他的,只是,她學會了恰到好處地展示感情。

真正是,他就是拿她沒辦法。

「那好,我跟爸說:我們留在內地結婚,結婚以後你就留在我身邊當顧問。」

「誰同意跟你結婚了?」

「不想結婚?」

「我不……」話還未說完,小五忽然被拉入了一個懷抱。緊接着,男人的唇就火熱地壓了下來。這是他開始前的前奏,她知情知趣地把雙手放在了他的腰間,回應着他的感情。唇齒糾纏間,周圍的溫度升高,她下意識地拽住了沙發的扶手,卻被他的手覆蓋上了她的手。然後,五指也一一插.入到了她的指縫當中,不斷摩挲。

記不得什麼時候,他把她放在床上的。周圍的被褥被掀開了,他把她壓在身下,全身心地包裹住。被單也隨着他們的動作起起伏伏……

剩下來的理智,系數被他封印在了搶掠般的動作當中。她已經習慣了他的進入,所以當他要求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分開了雙腿……只是攀上他肩膀的時刻,她的腦子裏又有一絲的清明——今天不是個做那事的好日子,具體來說就是……

「景鉉……你戴上那個了沒有?」

「今天不需要。」

「萬一我懷孕了怎麼辦?」這是個現實的問題。

「懷孕了就生下來,爸他希望早點抱到孫子。我們正好滿足老人家的願望。」

「……」

一夜酣暢淋漓,他折騰到了很晚很晚。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鑒寶大師有妖氣[古穿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鑒寶大師有妖氣[古穿今]
上一章下一章

75.075 專著(大結局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