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三章.國債

第七百九十三章.國債

這件事兒還真是很棘手,想想前一陣子大明商人在印度遭遇不平等待遇后,舉國上下沸騰的模樣,越來越踴躍的大明帝國愛國心與認同感一向是宋青書的幫手,可這一次,卻成了他的阻力。

其實哪怕做夢,宋青書都想着和建奴開戰,然而,松漢鐵路尚未修建成功,與建奴決一死戰實在不是個好時機,這可和討伐莫卧兒帝國不同,一但與建奴決戰,就是雙方你死我活的戰爭,一但戰勝,大明帝國將收回全部北方的領土,同時承擔着三千萬人口到五千萬人口的衝擊。

這可不是在印度領土上,幾萬兵馬殺殺人,放放火,挫挫印度佬的銳氣,再拿點賠款那麼簡單。

可一但消息傳了出去,依照國會如今的形勢,恐怕所有人都會第一時間將票投在北伐至上,把怕是一些人也清楚的知道北伐還不到時候!

就如南宋時候,支持北伐的岳飛,韓世忠是忠臣,而秦檜,賈似道等反對派則是奸臣,沒人扛得住輿論的壓力,包括一手打造出如此帝國的宋青書!

「三天,最多壓三天,自由先鋒報如果不報!就失去了這個先鋒的意義!」

看着宋青書又是把目光轉到自己身上,依靠在辦公桌的朱很是苦惱的捋了捋頭髮,放棄第一時間爆料如此重大新聞,對於她這個已經將激情與人生目標融入到事業中的女強人來說,是何等的痛苦。

宋青書可想而知,故而,他也是感激的點了點頭。

「多謝!」

旋即宋青書就是再一次火急火燎的奔出了辦公室,走廊里,似乎都能聽到他的咆哮聲。

「馬上召集帝國統帥部,絕密會議!」

…………

事態來臨的猶如暴風雨那樣,雖然沒有後世那種網絡傳播途徑來的快,然而隨着接二連三的船主在松江港口靠岸,報告損失的同時也將那令人恐懼氣憤的消息傳回了江南。

《登州外鎮大屠殺,慘絕人寰!》

《登州城牆被攻破,張好才大人率領無畏的帝**團進入巷戰!》

《戰場喋血記!黑煙中的登州。》

港口上,幾乎帝國的記者都匯聚在了這裏,每一條北歸的商船靠岸,都要上前採訪一番,不到三天,哪怕遠在福州,廣州的報局都通過飛鴿傳書知曉了這一重大消息,整個帝國簡直比去歲莫卧兒帝國挑釁引起的反響還要大。

畢竟莫卧兒帝國雖然可惡,可也僅僅損失了帝國一小部分利益,甚至一些腐儒還巴不得那些下賤商賈死在國外,可建奴卻是插在大明帝國心頭的一根刺,最遠吳三桂豪格的兵峰已經抵達兩廣邊緣,偌大的江南到處都有他們燒殺屠戮過的痕迹,對於他們,江南人談之變色。

前些年,辮子兵來了,甚至可以止小兒夜哭,就算是宋青書在江南強勢了一把,通過宜興之戰和鄱陽湖大戰,將染指江南的建奴勢力徹底打了出去,讓大明腰桿壯了點,可主動向北進攻依舊是江南明人不願提及的問題,大家都被建奴那洶湧澎湃的騎兵打怕了。

就像當年南宋那樣。

可事情不是視而不見就沒有的,一部分南逃北人依舊堅持着要北上打回家園,而且總是有北方的消息傳來,這一次更是成了繞不開的坎兒了,當恐懼積累到了一定程度,爆發出來的將是前所未有的憤怒以及破壞**。

登州之屠就撩撥起了大明帝國公民們心底最後一捋底線。

後世革命戰爭其間上海工人大罷工的架勢都被拿了出來,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學生罷課,自從報道把消息散播了出去之後,整個江南都變成了一鍋沸騰的滾油,更是有無數青壯年再一次堵在各地兵部預備役門口,主動要求參軍上陣。

這在封建時代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一幕。

雖然華夏的政治家一向是脫離民眾,高高在上,然而政治畢竟是民意的集合題,更何況這些年一系列的改革,已經拉的大明帝國決策機構貼地氣了許多,更何況登州之屠也影響了大資本家們的利益,這兩天突然召開的國會,同樣也是人聲鼎沸。

「諸位,帝國才剛剛經歷了遠征莫卧兒之戰,花費軍餉上千萬兩,應天到荊州,到福州的大路還在修繕,湖廣,浙江等五十多個項目還在不斷修繕,此時,實在不適合大舉北伐,戶部的銀餉尚且未準備足夠,糧草亦是不足以支撐啊!」

還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事情,而且宋青書這兩天閉關不出,把次輔周延儒丟出來拖時間,面對着人聲鼎沸的國會,他那蒼老的額頭汗珠子不斷的流淌下來,作為帝國最高層,他是知道宋青書制定的全盤計劃,不過真應了那句話,計劃沒有變化快,一瞬間周延儒忽然懷念其崇禎十五年那會兒他作為內閣首輔的日子了。

那時候哪兒有現在這些嗦事兒,除了皇帝,其他都是他一句話的事兒。

可這個念頭僅僅想想就一閃而逝了,那時候又怎麼能和現在相比?上面勾心鬥角,深怕明天丟了腦袋的同時恨不得別人今天就丟了腦袋,而且國事政事件兩頭擔心,每天都叫如同坐在火山口般的度日如年。

可如今,如今行的堂堂正正,官當的兩袖清風,家裏還多出幾十片莊園,更重要的是大明不再像那風雨飄搖的破船,能拉出來幾十萬敢打敢戰的軍隊,能拿的出成百上千萬兩白銀,不讓人擔心隨時一家老小都跟着帝國一起粉身碎骨,這心裏也舒坦。

聽着周延儒站在國會枱子中央的吶喊,這些叫嚷着出軍幾十萬,滅了建奴的狂熱議員倒是都跟着靜了靜,打仗說的熱鬧,沒錢的確是個頭疼事。

雖說就剩下半壁江山了,可每年宋青書政權的財政收入反倒是比崇禎當政時代多出來一倍多,達到兩千多萬兩,而且還不算糧米,龐大的東南亞殖民地,每年貢獻給大明的糧米比萬曆年間豐收還多,按理來說,絕不可能缺銀子。

不過和崇禎的朝廷明顯不同就是,崇禎每年收上來的銀子,除了養官,養兵,養宗親以及各個蕃地的藩王,就沒了,唯一拿出來公共建設的那點河道銀子還被貪官分的差不多了,水利失修,導致了天災更加嚴重,洶湧的農民起義將帝國逼上了絕路。

可如今不同,每年年初國會都會召開例行會議,用一個月時間將整年的財政收入列入計劃,然而制定在全國各地,興修那些大型公共基礎設施,如堤壩,快速路,橋樑,城鎮,軍隊採購需要多少,港口營建又需要什麼,還有礦山,建設國有企業什麼的,旋即逐步向里投資,每年大約有三百萬兩到四百萬兩的應急預案,可要和建奴全面開戰,這點兒銀子可不夠看。

而且這次和打莫卧兒又不同,北方也是大明領土,要打就是徹底消滅建奴政權,不可能讓清庭賠款來補充軍費。

不過,如今的大明與崇禎時候的大明最大的不同顯露了出來,坐在席位上猙獰了片刻,陳子龍忽然高喊著站了起來。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陳某忝為國會議員,決定天下蒼生之政,怎麼能不做出表率?陳某願意捐出五萬兩白銀來,以助軍資!」

「陳大人都願意大半家產,我施天福又怎麼能落後,施某願意拿出五十萬兩白銀來,支持大明北伐!」

幸虧崇禎皇帝不當政了,否則的話,看着這些國會議員一個個捐款如同流水那樣,再對比當年他兩次捐資助餉,卻不過僅僅捐到二十萬兩不到,為堂堂國丈都封侯了,讓他捐出五萬兩,他才拿出三千兩來,還將周皇后給的五千兩扣下一小半,朱由檢該如何做想?

不過這踴躍的一面,也是有原因的,曾經國家是皇帝的,家財是自己的,你皇帝要亡國了,關我何事?可如今,大明真真正正的讓這些佼佼者體會到了是屬於他們每一個人的大明,那麼國難當頭,自然義不容辭,這就是區別!

底下累積的叫喊,銀錢甚至都加到了一兩千萬兩,海外殖民地的開拓可讓這些精英人士發足了橫財,僅僅幾個西印度公司大股東,能拿出來的就有五百多萬兩,可這卻讓周延儒更加汗流浹背,宋青書給他的任務,可不是答應,而是拖!

「諸位!諸位!聽我說啊!」

「次輔大人,既然軍費都有了,趕緊進行出兵北伐的投票表決啊!」

就在周延儒抹著汗珠子直着急時候,終於他的救星來了,忽然間有國會護衛隊用槍柄敲打着地面叫嚷起來。

「肅靜!肅靜!首輔大人到!」

再一次,已經擴充到八百多個席位的國會上下兩院變得寂靜下來,所有人卻是都露出了期盼,畢竟只有宋青書到了,才是真正拍板的時候,否則的話,以他強悍的影響力,推翻國會決議,不是不可能。

不過還是有人迫不及待的站起來,滿是激動,陳子龍張口就想說些什麼,不過把汗水濕透了官服的周延儒換下來,宋青書卻是伸手向下壓了壓。

「諸位!建奴犯我河山,在登州城犯下了跟揚州,跟常熟,跟成都一樣不可饒恕的罪行,本閣和大家一樣感同身受,滿懷憤怒,不過,在投票北伐之前,本閣還是有一個提案需要行在前面。」

「國債!」

「經過內閣商討,本閣決定提出發行國債提案,發行國債一千萬兩,年息千分之三,為北伐提供軍費!」

話音剛落,簡直在整個國會大廟裏引起了軒然大波,想到了宋青書的提議會和北伐有關,可卻沒想到是這麼個有關,當即陳子龍就憤怒的高吼起來。

「首輔大人在看不起我們嗎?如果軍資不夠,陳某願意將全部家產都捐獻出來,只要能光復我中原,收回祖宗之地!我泱泱大明,難道無人嗎?還要用舉債來收攏軍費!」

「沒錯啊!首輔大人,缺多少軍費,大家就給補齊了,我天朝上國,舉債?太丟人了!」

「肅靜!」

法警們不得不再一次敲起了槍托,好一會,沸騰的國會方才寂靜下來,在一幫子議員不滿的眼神中,宋青書無奈的攤開了雙手。

「諸位,聽我說!」

「大家還記得崇禎十七年嗎?闖軍都兵臨城下了,陛下甚至連尊嚴都不要了,下令群臣募捐,結果呢?國丈周奎三千兩,駙馬董禮一千兩,還有五十,二十兩的!」

很不幸,崇禎皇帝又丟了一回面子,在議員們驚愕的注視中,宋青書痛心疾首的敲著演講台。

「咱們這一輩是經歷過風雨,經歷過差點兒亡族滅種的痛處的,諸位的覺悟,對大明帝國的責任心,宋某心知肚明,可下一代,宋某就沒有把握了,萬一幾十年後,幾百年後,國家再次需要用錢,可諸位的子子孫孫沒有這份覺悟,又當如何辦?」

「不是宋某瞧不起大家,而是宋某希望能立下這個機制,哪怕百年,千年後,國家急用錢的時候,依舊能號召大家踴躍捐資!就是這個國債了!」

「由大明皇家銀行印刷,每債券價值一兩,年息千分之三,以戰勝建奴后,兩淮的礦業產出作為歸還資金,分五年內,十年內還清!本閣贊成這個提案,本閣投下第一票!」

又是那個熟悉的投票箱,聽着宋青書痛心疾首的話語以及看着他投入的第一票,陳子龍等再次沉默了。

的確,誰能保證後世自己家族就沒有敗家子?沒有短視鬼?不說後世,眼前就是血淋淋的例子,建奴都快兵臨城下了,高宏圖,呂大器等一批東林黨還在好窩裏斗,把能戰的宋青書攆出去,魯王朱以海還在搞分裂,竟然向建奴俯首稱臣。

陳子龍第一個站出來,將贊同的選票投進箱子中,同時下定決心,回家之後一定要立下家訓,後世子孫膽敢有吃裏扒外,自私自利不顧國家者,一律逐出宗籍,族譜除名,死了也別想埋進祖墳去!

緊跟着,施天福,夏允彝,渠伯濤,王沖文等議員大佬,依次將代表榮譽的選票投了進去。

然而,沒人注意到,本來是慷慨激昂的要舉兵與建奴決一死戰,可回過頭來,不知不覺讓宋青書將事情拐帶到了國債上面,洶湧如火的全面戰爭氣息忽然間消散了不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乞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末乞活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百九十三章.國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