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0、書空咄咄 捫虱傾談

一一0、書空咄咄 捫虱傾談

東晉殷浩、謝尚、姚襄的北伐出師不利,但是「前敵總指揮」殷浩不願就此罷手,他顯然是感覺愧對朝廷和國民。

這個時候,中軍將軍王羲之給殷浩寫信說:「第一場戰鬥已經失利,那麼全軍銳氣肯定喪失,趁元氣還沒大傷的時候趕緊休兵,以後等機會成熟再戰吧。」

殷浩回信說:「這次失利,純屬偶然。開弓沒有回頭箭,既然出兵了,就要決戰到底,哪能因為摔一個小小的跟頭就不走路呢?」

公元353年九月殷浩率軍進駐泗口(今江蘇淮陰北),派戴施、劉遁據守石門和倉垣。十二月,謝尚派王俠率軍又攻佔了許昌。

殷浩考慮到兵法有雲「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可不可以走點兒捷徑呢?哦,可以採取「誘降」啊!

於是他給前秦大將梁安、雷弱兒寫信勸降,利用他的出眾文才循循善誘,說「如果你們棄暗投明,晉朝廷將給予你們官升三級……」

果然梁安、雷弱兒兩位前秦將領紛紛回信說「很好,我們改邪歸正,誓死投奔並效忠晉朝廷。此外我們還要勸說張遇一同歸降大晉朝……」

收到回信的殷浩得意洋洋——哈哈,看我殷浩的能耐吧,人才就是人才啊。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希望大大的有!

但是他並不知道,人家根本就是「詐降」!

姚襄接受殷浩命令屯兵歷陽之後,在這一帶興修水利,勸民農桑,操練將士,養精蓄銳。讓小心眼的殷浩起了疑心,便把姚襄送過來作為人質的弟弟們囚禁了起來。

姚襄及其將士聽說后,人心不穩,有幾個下屬悄悄離開姚襄要投奔殷浩,被姚襄發現后斬殺了。於是殷浩更加對姚襄懷恨,便派了兩撥刺客刺殺姚襄,但都被姚襄擒獲。刺客們都將幕後主使殷浩抖摟了出來。很自然,姚襄對殷浩是恨上加恨。

同時,殷浩也「派」前秦的梁安、雷弱兒兩個將軍刺殺前秦的皇帝苻健,你想,那兩個假投誠的大將會當真去幹嗎?

也真巧了。那個投降到前秦的大將張遇卻當真「反水」了,他在關中扯起大旗又跟前秦鬧翻了。

原因是前秦國主苻健娶了張遇的後娘做妃子。這個苻健也有點兒得意忘形,他當着滿朝文武的面,在朝堂上多次跟張遇開玩笑:「張遇,我娶了你的後娘當妃子,你就是我的兒子了。哈哈哈……」

張遇受不了這種奇恥大辱,於是在關中扯旗造反了。沒多久就被前秦消滅了。

公元354年初,得知張遇又來投誠的殷浩大喜過望,他還以為這是前秦的梁安、雷弱兒兩位「降將」勸降起了作用呢。於是他趁機命令他的部隊跟姚襄的部隊會合,去攻打長安、洛陽。

姚襄假意服從殷浩,等到殷浩大軍前來的時候,姚襄預先埋伏在山桑(今安徽蒙城北),卻給了殷浩大軍致命一擊。殷浩七萬將士,損失一萬多人。他們丟棄輜重,倉惶敗退到譙城。

後來殷浩又派部將劉啟、王彬之攻打姚襄,但都以失敗告終,劉啟、王彬之均被殺死,還造成兩萬多晉兵傷亡。

於是,殷浩的北伐宣告徹底失敗。

謝尚因兵敗被送交給廷尉治罪。當時謝尚的外甥女康獻皇后褚蒜子臨朝執政,於是特令只將謝尚降職為建威將軍。不久,朝廷念他「獲得」傳國玉璽有功,將他徵召到朝廷,任命為給事中,賞賜軺車、鼓吹,讓他駐守在石頭城。

而「大帥」殷浩就沒這麼幸運了。因為有個人一直跟他作對,而且早就盼著這一天了。

大將軍桓溫得知殷浩北伐潰敗的消息,興奮異常,他連夜給朝廷上書,結合民意,曆數殷浩的罪狀:「中軍將軍殷浩身居要職,卻擅自離職或超越他人職守,隨心所欲。對正直的司徒蔡謨進行迫害,狡說詭辯,擾亂朝廷視聽,致使蔡公險遭殺害。

「自羯胡衰亡以來,中原大地,群兇殘殺不休,生靈塗炭,百姓企盼官軍去拯救他們。殷浩受命北伐,卻無報仇雪恥之志,樹立朋黨,製造事端,終使仇敵大肆殺戮,奸逆蜂湧而起,華夏大地紛擾動亂,百姓困苦不堪。殷浩懼怕朝廷怪罪,為求恕罪,聲言進討敵寇。駐兵壽陽,卻長期按兵不動,徒然消耗國家人力、財力。糾合無賴之徒,以求自強,封賞無定規,猜疑陷害無所顧忌。

「羌帥姚襄率部歸順朝廷,將弟弟們送入京城做人質,殷浩不但不予以安撫,使之為朝廷效忠,反而設計陷害,兩次派刺客行刺姚襄,被姚襄發覺。姚襄迫於無奈背叛朝廷。又不能乘勢掃蕩敵寇,致使朝廷大軍慘敗,舟車、輜重丟棄一空;三軍糧草,資助了敵寇。天怒人怨,成為大眾所唾棄的對象,所帶來的災禍,將危及國家社稷……」

朝廷見桓溫義正詞嚴,被逼無奈只好將殷浩廢為平民,將他流放到東陽郡信安縣。

於是桓溫終於拔掉了這支「眼中釘」,形成了自己日後的一支獨大。

桓溫對心腹謀士、參軍郗超和主簿王珣說:「說起這個殷浩來,從小就在一起玩耍,我們倆玩騎竹馬,我丟掉了之後,他就上來撿,玩的都是我剩下的,哈哈,從那時候看,就知道那小子不如我啊。」

郗超說道:「殷浩軍事才能確實不咋地啊,吃敗仗是咱們事先就料定的。」

桓溫說:「殷浩品格高潔,能言會道,假使讓他擔任尚書令和僕射,足以成為朝廷百官的楷模,朝廷用才不當,以致有今日啊。」

殷浩雖然被罷黜流放,但沒有說過半句怨言,神情坦然,一切聽天由命,一如既往談道詠詩,即使自家親人也看不出他有什麼被流放的悲傷。只是整天用手在空中寫「咄咄怪事」四個大字而已。

「莫非這就是命運的捉弄嗎?出征時我剛一上馬,走了沒幾步,就突然從馬上摔了下來,我感覺苗頭不對,但我不信這個邪呀!那個狗屁張遇,翻來覆去,朝三暮四,怎麼偏偏讓我們『遇』上了呢?你說,這能怪我嗎?這些豈非咄咄怪事……」

殷浩的外甥韓伯,素來受到殷浩的賞識和喜歡,他隨殷浩同到流放之地,一年後回京,殷浩送到水邊,吟詠曹顏遠的詩道:「富貴他人合,貧賤親戚離。」吟罷竟然抽泣哽咽,潸然淚下。

此時掌握朝廷內外大權的桓溫到了「逞能」的時候了:「你殷浩酸秀才根本就不是帶兵打仗的材料,看看我桓大將軍的吧!」

公元354年二月,東晉分三路開始北伐,其中第一路桓溫自江陵率四萬步兵、騎兵北伐,取道武關入關,又命水軍自襄陽進至南鄉郡;第二路梁州刺史司馬勛也經子午道北伐前秦。桓溫先派第三路桓衝進攻上洛,俘獲前秦荊州刺史郭敬(這位石勒的恩人還真長壽),於是進擊青泥城。

前涼秦州刺史王擢見司馬勛攻打前秦西部,於是進攻陳倉以作響應。

前秦皇帝苻健面對桓溫大軍北伐,派遣太子苻萇、丞相苻雄等人率兵五萬駐紮在嶢柳以作抵抗。四月,桓溫在藍田縣與苻萇等軍大戰,晉兵在桓溫的統率下大敗秦兵;同時桓沖也在白鹿原擊敗了苻雄軍隊。

桓溫在大敗前秦軍隊后就繼續向長安進發,挺進到灞上。當時苻萇等軍隊只好退兵據守在長安城南,苻健將長安的全部家當精兵三萬人,交給大司馬雷弱兒等人指揮,並與苻萇會合,只留六千老弱士兵留守長安城。

當時前秦首都長安危急,長安周邊各郡縣官吏都來向桓溫歸降。順陽太守薛珍勸桓溫直逼長安,但桓溫不聽從,駐屯灞上后就沒有一鼓作氣,渡過灞水,卻一直與前秦軍相持。桓溫發出告示,對當地百姓進行了安撫,讓百姓安居樂業。

百姓們歡天喜地,都牽了牛,備了酒,到軍營慰勞晉軍。

一個白鬍子老頭流着淚說:「自從劉琨、祖逖之後,都三十年了啊,終於又見到朝廷的官兵了!」

另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太太哽咽著說:「那些胡人太猖狂,太野蠻了,他們把中原百姓糟蹋苦了,老百姓就盼著朝廷大軍來解救了,你們可來了!」

桓溫也激動地流下了眼淚,他說:「百姓們受苦了!在南方的朝廷一天也沒忘記你們啊,一直想着要完成北伐大業呢!」

百姓們哭聲一片:

「苦日子終於熬到頭兒了,老天睜開眼了!」

「保佑咱們的朝廷大軍打勝仗,早日趕走那些豺狼禽獸吧!」

……

這個時候,桓溫在他的中軍大帳接見了一個特殊人物——布衣平民王猛

說是「布衣」,也許算是「抬舉」他,因為他穿的其實只是破黑麻布衣服。而且大概是因為生活條件惡劣,沒有太陽能、浴霸、熱水器等設備,所以這個小夥子半年六個月洗不上一次澡。所以他的麻衣裏邊生了不少虱子。

桓溫見來了個其貌不揚的小夥子,便考問他如何看待當前的時局。

王猛坐在營帳的板凳上,一邊從破襖裏邊捉著一個個的虱子,用兩個手指甲「啪」、「啪」的擠掐著,一邊旁若無人地談論著晉、燕、秦等幾個大國的形勢分析。並且談論起來如數家珍,滔滔不絕,其深刻的洞察力和透徹的剖析,令桓溫及其謀士郗超、王珣、袁宏等人都不由得對他刮目相看。

桓溫見此情景,心中暗暗稱奇,脫口問道:「我奉天子之命,率領十萬精兵討伐逆賊,為百姓除害,而關中豪傑卻無人響應,沒人到我這裏來效勞,這是什麼緣故呢?」

王猛直言不諱地回答:「您不遠千里深入到敵後,長安城近在咫尺、唾手可得,而您卻不渡過灞水去把長安城拿下,大家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來。」

這句話一下子點到了桓溫的要害:因為他一方面是為朝廷為百姓北伐,另一方面是為了自己壯大實力。如果收復關中,只能得個虛名,而地盤卻要歸於朝廷;與其消耗自己的實力,徹底殲滅苻健,為他人做嫁衣裳,不如保存實力,留着敵人為自己擁兵自重,跟朝廷討價還價……

桓溫聽了,半天無言以對,越發認識到面前這位窮書生非同凡響。過了好半天,桓溫才抬起頭來慢慢說道:「江東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您的才幹!」

臨告別時,王猛提醒桓溫:「大軍遠征,糧草充足是最重要的。」

桓溫說道:「哈哈,這點兒我也想到了。」他想的是遠水不解近渴,過幾天必須搶收當地的麥子,以補充糧草不足。

但是,僅僅兩天之後,他的謀士們前來報告:「當地的麥子已經被苻健的大軍提前搶收了,而且他們還在長安周邊實行了堅壁清野。」

「啊!」這個「噩耗」徹底打碎了桓溫就地取材的美夢。

同時,桓溫的遲疑也坐失了良機,造成戰事被動和失利。前秦苻雄先率七千騎兵攻擊司馬勛,並在子午谷擊敗了司馬勛。然後集中兵力與桓溫在白鹿原大戰,打敗了桓溫。

順陽太守薛珍在多種場合大發牢騷:「……你們說說,我早就勸桓溫趁熱打鐵,一鼓作氣拿下長安,把苻健全軍消滅。桓溫不聽我的,太過遲疑,才有今日之敗啊。哈哈,什麼大將軍啊?草包一個啊!」

桓溫得知后,下令處死了薛珍。

在糧草不濟,士無鬥志,吃了敗仗的情況下,桓溫只得退兵。臨行前,他賜給王猛華車良馬,又授予王猛都護(掌管邊地軍政和少數民族事務的長官)一職,請王猛一起南下。

王猛心想:在江南士族門閥體制下,論「拼爹」,我只好甘拜下風,恐怕才能再高也很難有所作為。當年張賓他爹張瑤好歹還是中山太守呢,結果張賓不也是潦倒落魄只好效命於胡人嗎。我這「八輩貧農」出身的就更是馬尾巴穿豆腐——提不起來了,要說送禮送錢巴結上司,我可一窮二白,除非他們稀罕虱子,我身上倒很現成,可以取之不盡送之不竭;桓溫是個有野心的人,追隨他則等於助其篡晉,勢必玷污清名。咳,該不著自己出山,還是繼續隱居讀書吧。

於是王猛婉言謝絕了桓溫。

桓溫不得不在六月攜帶着關中三千多戶人向江南退卻。另外還有灞上的豪族呼延毒率領族眾一萬人也跟着來到江南落戶。

秦派太子苻萇領兵隨後追襲,晉軍屢次失敗,但苻萇也中了亂箭去世。桓溫剛佔領的關中之地又都丟失了。

桓溫的第一次北伐至此結束。

桓溫的這次北伐比殷浩的北伐比多少強點兒吧。晉穆帝派遣使者到襄陽對桓溫大軍進行了犒賞勞軍。

掌控朝政的「大軍閥」桓溫感覺殷浩還是有才能的,便寫信給殷浩,打算任用他擔任尚書令。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刀叢佛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刀叢佛影
上一章下一章

一一0、書空咄咄 捫虱傾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