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州八景(贈友人)

涪州八景(贈友人)

本章系應師姐南湖悠人之邀所摘錄。

南湖悠人,17K小說網作者,其作品《黑土地之戀》正在連更。

《黑土地之戀》,描寫的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美女知青與農村憨小伙之間的戀情及隨之而來的幸福與矛盾、和諧與衝突、激情與慵倦、忠誠與旁騖,以及獨特的山東高密風俗人情和濃濃的親情、淳樸的生產生活體驗。

該作品文筆優美而精確,語言流暢而幽默,結構簡單而不鬆散,人物多樣而個個鮮活,見解獨特,知識面廣。

該作品呈現給讀者的,不是名車豪宅,也不是燈紅酒綠,而是營養人生的黑土地;不是無病生呻,也不是嘩眾取寵,更不是故弄玄虛,而是集優雅之美、韻味之美、睿智之美、幽默之美、成熟之美、真實之美於一體的一盞越品越有味的香茗。

用一句不恰當的話來說,《黑土地之戀》就像一個美麗、成熟、善良、實在的「少婦九兒」,讓人讀之,欲罷不能,實說是一部上佳作品。

感謝悠人和所有對巴國故地、巴人故事有興趣的朋友們!

涪州八景

涪州,即今重慶市涪陵區所在地,曾為巴國舊都(枳),是千里烏江第一城。

涪州八景,指涪陵城區的八個著名景觀。

(一)黔水澄清

黔水即黔江,烏江的古名。<>:「黔,黑也。」黔江意即江水顏色墨綠,水墨綠即江清澄。<>云:「凡水(烏江)所經皆岩亂石,所會皆清流山泉。故常淵澄清可鑒毛髮,春漲方興,與蜀江會於城北,一碧一紅,合流數里尚判然如划。」

烏江水的特點是綠,尤其是站在涪陵的烏江入長江口處,你會看到帶泥沙而水質渾濁的長江,與烏江的巨大差別。

(二)松屏列翠

在涪陵區長江對岸的北山坪山上,岩頂松屏列翠,岩中古迹累累,岩畔懸泉飛瀑,岩側翠竹萬竿,即為"涪州八景"之一的松屏列翠。

這裡森林茂密,高松排雲,宛如一道翠綠的天然屏風,秀麗雅緻的自然美。

據南宋王象之的《輿地紀勝》載:「州產松屏石出山間,相傳爾朱先生種松於此,映山之石皆有松紋。」

爾朱先生,即爾朱通微,道號歸無子,北魏秀容部落人。

相傳,通微因不滿族兄爾朱榮叛亂篡權,專橫朝政,遂棄家隱居,后遇普庵大士得道。

(三)鐵櫃樵歌

鐵櫃指鐵櫃山,今名北山坪,據南宋<>載:「鐵櫃山在州北五里,屹置如櫃,相傳武侯即屯兵於此,故名。」

歷史上,傳諸葛武侯曾到涪州。

據《三國志.蜀志》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諸葛亮,張飛,趙雲等由荊州率兵溯流定白帝達江州(今重慶),平諸郡縣。故民間至今猶傳說鐵櫃是諸葛亮藏兵書的地方。

明代城中居民多用薪以炊,樵夫砍柴於森林茂密的北山,時有山歌之興,自不待言。

(四)白鶴時鳴

位於涪陵城北的長江中,是三峽文物景觀中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前北山坪及鑒湖岸邊古樹蔥鬱,鑒湖之中魚蝦豐盛,故常有白鶴往來棲留。

白鶴梁的珍貴之處在於它的題刻。白鶴梁題刻從唐至今逾1200餘年,發現有題刻174段。

樑上刻鯉魚為水標,記錄枯水變化,預卜農業豐歉。

神奇的是,白鶴梁題刻中1200餘年連續的水位記錄所提示的規律,與現代水文測量水位升降數據的原理完全相同,因此被稱為「世界水文史上的奇迹」、水下水文博物館。

三峽大壩蓄水后,白鶴梁被透明的高科技材料和照明全封閉於水下,反而常年可以參觀。

(五)桂樓秋月

在今秋月門大街與會同升學街的叉路口處。早年這裡閣樓台榭,樓旁有一株古老的金桂。月圓花馨,良宵美景。

相傳:明朝中興,涪陵人士倡建文峰樓於西門外老桂樹旁。

修建中某日,忽來一位霜須白髮衣衫襤褸的木匠,向工地掌墨師要求做工,言其掙點盤費行路。

掌墨師恐其手鈍腳慢,初甚作難,后覺其可憐而勉強答應。

老木匠一旁獨自撐馬,頭天只刨出木坊一根,次日及第三日唯在木枋正中鑿完一個圓孔,第四日自願告辭,並對掌墨師道:「我刨那根木枋,你可千萬別丟,以後一定有用。」

七月將盡,文峰樓緊張裝修,然樓榭東邊天落檐總安不好,不短即長。

掌墨師作難之際,心中一動,忽想起老木匠臨別之言,即在廢料堆中翻出那木枋。一量,不差分毫,安上,長短合適。因此有傳那老木匠是魯班。

仲秋既望,明月東升,海天碧澄,玉盤轉輪,桂樓西壁之上,圓圓寶鏡生輝,回樓四座,遊人稱奇。時值金桂吐馨,香沁滿樓;樓外明月,樓內月明,桂樓秋月因此而聞名。

文峰樓,又稱白塔。

關於這白塔,背兜小時候曾聽舅舅講過一個小故事:

說的是有一年,從京城到涪州來了一位大官,離開涪州上船時,看到白塔,想為難當地的人,於是出了一副上聯:

遠望白塔,七層四方八面。

這聯,巧就巧在、難就難在裡面有三個數字。

不知送行的人是為了給「領導」面子,還是真對不上來,人人都伸手搖掌,表示太難了,對不出下聯。

那高官很得意,笑道:「涪州無人能對。」

這時,一個涪州當地官員說:「大人錯了,他們是認為這聯太容易了,容易得都不願說出口。」

「此話怎講?」

「你看他們,人人都在搖手,意思是下聯便是:近觀紅掌,五指二短三長。」

高官驚道:「人傑地靈,從此不敢小看涪州!」

(六)群豬夜吼

群豬即群豬灘,在今城東五公里長江中。

秋冬水落石出,長江兩岸及江中巨石壘壘,其色黑如豬狀,或蹲或卧,如怒如奔,無奇不有。

又有傳說云:昔日諸葛過此,聞見此狀,曾有「吾一諸怎奈群豬何?」之嘆,遂繞道陸路達枳城。

江水流至群豬之處,撞擊石間,聲洪如雷,傳至城中,聲若群豬嘈雜,至夜深人靜,倍覺凄厲悲涼,這便是群豬夜吼的得名。

(七)荔浦風春

荔浦,指城西長江邊上的荔枝園。

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來。晚唐詩人杜牧的<>七言詠史絕句,千古傳誦,老幼皆知。當地傳說就是從這裡送到長安楊貴妃吃的荔枝。

(八)鑒湖漁笛

鑒湖位於長江與烏江交匯口處,即白鶴梁與長江南岸之間的一段水域,平靜如鏡,與另一面的奔騰形成鮮明的對照。鑒湖環境清幽,風光綺麗。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神仙,每年都要到枳地相會一次,什麼時候相會?由西王母派仙童,到通仙橋上吹玉笛的時間為準。誰要是無故遲到就要受到懲罰。

有一回,西王母在吃午飯時,派仙童到枳地通仙橋,吹了一首<>。

剛一吹完,所有的仙人都紛紛來到白鶴樑上,只有西王母的幺女瑤姬,因為聽到笛聲後行動慢了,她怕挨罰,就來不及梳妝打扮,帶起胭脂和寶鏡,騰雲駕霧慌慌忙忙地趕到枳地。

下地以前,因不小心,瑤姬將寶鏡掉在烏江口外的長江南岸,使長江南岸的的水邊,形成了一面像鏡子的小湖,就是現在的鑒湖。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烏江戰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烏江戰紀
上一章下一章

涪州八景(贈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