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2:大寫的小兵

評2:大寫的小兵

大寫的「小兵」

BarryHu

(澳大利亞陸軍特種部隊SAS特種空勤團華裔少尉)

毫無疑問,《最後一顆子彈留給我》這部小說是一部非常優秀的軍旅文學作品。雖然作者本人不承認這是軍旅小說,但是我作為一個讀者還是將其歸類在軍旅小說當中。在這部小說還沒有正式出版以前,我就已經打印了10份分送給我的戰友們,讓他們和我一起分享在這部小說當中感受到的喜悅和痛楚,還有無奈的苦澀。

對於國內的軍旅文學我談不上精通,但是也並不完全陌生。我出生在國內一個解放軍軍人世家,也是那種從小在野戰部隊的大院裏面長大的部隊子弟,一直到我大學畢業去國外留學,都生活在解放軍這樣一個環境當中,我的父親和他的戰友、上級、部下們的音容笑貌,都深深刻在我的記憶當中不曾磨滅。陰差陽錯,我後來成為一名在海外服役的職業軍人,東西方的軍事文化在我身上成為一個交集——東西方軍事文化個中存在着差異,但是也存在着作為軍人的共同點。

因為我出身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官世家,所以我對國內的軍旅文學一直非常關注,在這裏我可以找到熟悉的童年和少年,也可以感受到一種說不出來的東西。大多數國內的軍旅文學作品我都是看過,可能會很激動,但是我不感動——因為那些作品似乎都在表達一種只屬於解放軍自己的個性,而沒有看到作為軍人所有的共性。由於我有了在國內和海外兩種軍隊生活的經歷,所以我的感觸可能更深一些。

偶爾之中,我看到了《最後一顆子彈留給我》這部小說。這是一個關於退役中國陸軍特種兵小庄的軍營回憶,我也在陸軍特種部隊服役,所以我自然會對這部小說產生興趣。令我很驚訝的是,作者雖然寫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陸軍特種兵,但是那些人物,那些鮮明的個性卻跟我身邊的很多「鳥人」(借用小說裏面的語言)如出一轍。尤其在寫到維和部隊段落的時候,我幾乎已經不能接受作者自己否認沒有參加過維和行動的辯解,因為太真實了。

我曾經參加過不下10次的國際維和行動,去過不同的戰亂地區,也直接參加過戰爭,體驗過失去自己最親密的戰友的滋味,也品嘗過那種作為藍盔戰士的無奈和悲愴。而這些隱藏在我內心深處的情結,隨着小說的逐次展開再次出現在我的眼前,「小庄」這個很會找樂子的中國小兵,似乎就是我曾經的戰友,而他無法報仇的壓抑和悲憤,也是我曾經遇到過的。不知不覺當中,我的眼淚滑落下來,不知道是為了「小庄」、「小影」,還是為了我自己的回憶。

是的,看這部小說已經不僅僅是激動,而是——感動。

世界各國的軍人都在統一的制服包裹下面,那些筆挺的制服和閃閃發光的勳章成為軍人的榮譽,也是軍人的形象;或者是迷彩服和迷彩臉,還有手中各種精密的武器,那些黑白分明或者藍白分明的眼睛閃爍著警惕、疲憊還是別的什麼……是的,也許這就是普通人眼中的軍人。

但是我們眼中的軍人呢?

他們是我們的弟兄,我們的姐妹,我們的生死戰友。我們在一起出生入死,從槍林彈雨爬過來,他們不僅有不同的名字,還有不同的人生經歷,不同的愛恨情仇——最重要的是,我們之間有感情。

軍人的感情,在筆挺的軍裝和勳章下面隱藏的感情。

有的人從此就去了,只是在夢中陪伴我。而那種撕心裂肺的思念,再也沒有離開過我。無論我身處何地,無論我身着何衣,我都會想起他們。

閱讀這部小說的過程,我和我的看得懂中文的外籍戰友很多次淚落兩行。在「小庄」的身上,我們看到了自己;在他的戰友身上,我們看到了我們的弟兄;在這個小說裏面營造出來的中國陸軍特種兵群落裏面,我們看到了我們自己的愛恨情仇——很奇怪,以前從未有這樣的感覺。

原來真的如同作者所說——「天下的小兵,其實都是一樣的。」作者對軍人的描述,超越了國家和地區的概念,真正具有了國際意義,一種只要是士兵都會有的共性。所以,我會感動,而不僅僅是激動。

我把這部小說的打印稿贈送給我懂得漢語的戰友,我也會把這部小說的出版版本珍藏起來。

因為,這是一部關於小兵的小說,而我自己也曾經是這樣的一個小兵。

我懷念那些逝去的面孔,他們是我的生死弟兄。

Attention!——Salute!

(立正——敬禮!)為了方便訪問,請牢記bxwx小說網,bxwx.net,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最後一顆子彈留給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最後一顆子彈留給我
上一章下一章

評2:大寫的小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