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中「北方三雄」的興衰(2)

本書中「北方三雄」的興衰(2)

趙天明對新生蘇俄發動的突然進攻起到了巨大戰果,以大量衝鋒槍和自動武器外加坦克裝甲車的新時代機化部隊確實對當時已與多國干涉軍激戰已成疲軍的紅軍傷亡巨大,連敗蘇軍15萬大軍,打垮蘇第25師,俘獲紅軍名將夏伯陽,真可謂生命中的最高峰。(但是歷史常告訴人們越是步入輝煌越要謹慎小心不然萬劫不復可惜他沒做到)趙天明又犯了好高誤遠的毛病不但自覺可以主宰神州重振中華的重擔,開始不再謙虛對北洋政府也陰奉陽違並想在東北立足收編張作霖(結果馬上引起了兩方的警惕,給自己後方埋了禍根),雖說趙天明聽到了一些風聲但自恃兵強馬壯!並既將奪得滅蘇大功的,憑藉強大聲望和軍力完全可以將其鎮壓!但很不幸他高興的太早了!不知道北洋系早在他手下布了大量耳目!軍事上他還遠沒他想象中那麽強大,士兵還沒能真正適應超前的步坦協調做戰,軍隊還缺乏真正合格的大量中下層軍官!最後他忽略最重要的一環後勤補給和運輸!更糟的是隨著他的勝利,對外國干涉軍也不再如從前的恭順了!大砍紅軍俘虜還不算對白俄軍也多次敲榨打壓(純粹是報私仇),又因為幾十個日軍浪人搶劫中國移民,就當著來要人的日英高層軍官的面給砍了!還大發表一番憤青激情論(熱血是夠熱血了!可對當時後方盟軍打人又打臉,這外交眼力可真是差的可以,又給自己大敗加了一筆)隨著他快速向貝加爾湖方向推進時麻煩已經出現了!大量使用自動武器和汽車坦克等機器化裝備確實令部隊的進攻和推進速度大幅強化,但致命缺點是對後勤補給的依賴(主要是遠東鐵路),而多次得罪後方勢力的趙天明部隊已開始感到壓力,油料和汽車坦克零件和炮彈、機槍子彈不足(一半的車輛無法運轉)!本該謹慎後車的他卻出於顏面,強令繼續進攻~~~這個命令讓他走進了絕路!前方不但有30多萬以逸代勞的紅軍戰士嚴陣以待,更有一個他無法戰勝得對手蘇軍名將布列瓊尼,接下來這位哥薩克出身的老騎兵讓趙天明這種唯武器論外行見始了一下,如何用落後打敗先進,布列瓊尼使了很古老的一招戰術,騎兵誘敵,陷井埋伏。(是的就是那種挖一個深坑再蓋上些偽裝很沒技術含量的那招!)古往今來被用了不知多少回!這次卻讓趙天明的裝甲部隊一半多能做戰的坦克『栽了』布列瓊尼還徼獲了14輛完整的坦克,足以自傲!然後為對付趙天明的裝甲車部隊殘部,他又使出了讓趙天明跌破眼鏡的一招:用高射炮打裝甲車!首創了這個時空中用防空炮對付裝甲部隊的專利!(不是漢斯的88mm高炮.而是沙俄一戰末自行研製的一種120mm高炮,但數量不多,布列瓊尼只是出於炮火不足才用上的)趙天明引以自傲的亞洲第一支就這樣全軍覆沒了!這時後方又傳來消息夏伯陽帶著俘虜破壞後勤線后跑了!白俄軍也炸了鐵路搶了最後一點物資后丟下盟軍逃了<這時布列瓊尼將軍又適時地發動了一次大規模騎兵夜襲!趙家復土軍就垮了!趙司令在拼光了親衛騎兵團后才只帶著不到3000殘兵逃回一命但很快他將發現戰死殺場!其實不錯,從此以後他的下坡開使不段下滑再也沒機會反身了!一路上部隊缺水斷糧為了減輕重量只能把大部分武器丟棄,就這樣趙天明花費重金購來的大量MP18衝鋒槍和雷諾坦克和155重炮等現代化裝備全便宜了追擊的蘇軍,不久蘇軍也開始大量裝備衝鋒槍!並用從趙天明俘獲的40輛坦克組成了蘇維埃第一裝甲師!這次戰爭對蘇軍獲益極大,開始加強步兵火力並訓練反坦克戰術,並加快自身的裝甲部隊建設。(真是一種黑色幽默!!!趙天明及其後繼者北方三雄都繼承了反蘇排俄和高機砌化軍備路線結果在三征失敗耗空了北方的軍力物力同時一方面為南方政府統一做出了『貢獻』一方面為蘇聯建設新式裝甲部隊訓練出了一支強捍的步兵反坦克部隊做出了『傑出貢獻』以至得到多支穿越者勢力幫助實力大幅增強的第三帝國大軍兵力拚盡全力攻到莫斯科城下時已成強弩之末,不是後勤不足而是實在受損太大!沒有力量了!!!)一路逃回東北的趙天明咬牙切齒立誓報仇卻不知國內外敵人已打算落井下石借刀殺人,早在他後勤不足時北洋政府就派人去接管他在直隸的新建工廠和新軍並策反了黃建地、廖文忠、趙武忠三名留在後方的幹將(看來他無論眼力還是氣魄都是糟糕透頂!這才一敗就有人反水了!看來在亂世中就是同為穿越者和同族也不可信嗎!)包括運到東北的大量工業機器設備也被張作霖分了!一回國就被解除了兵權還不准他回直隸老窩!眼看自己多年心血就要為他人做了嫁衣,趙天明心中實在不甘心被外國拋棄后竟暈了頭拿出從白俄軍搜刮來的財寶派心腹去找張作霖(先不說人家背後是日本人!之前在東北地頭上招兵建廠就已犯人忌諱還想拉人下水!?真是YY暈頭了)張作霖不虧是當過『鬍子』的當面答應起事!當天晚上就派手槍隊包圍了趙天明在吉林的公寓,以搜查「通蘇分子」為名不由分說殺了進去!衛隊長和參謀長最後兩位親信被亂槍打死,衛士全滅,眼看他就要死於亂射之下時一位穿越前的日本朋友雷闡幽助(一個將多次出現的有趣龍套)施展穿梭異能把他給救了!但直隸大本營已被後來的北方三雄搶奪,江蘇的老丈人一家怕受牽連不跟他斷絕了關係!又做不到幽助那樣四海為家,但財產被沒收丟了權勢下他還真有種無家可歸的錯亂,這危難時刻還是從前的外國女友弗瑞拉救他出國才躲過殺手!他也是幸運的在兵敗倒台後還有一家能讓他回去,並有了妻女兒子雖說因為心中苦悶客死異鄉但比他的後繼者幸福太多了!

對於日本的維新成功,背後的國際金融資本的力量是無比巨大的,日本舉債發展也是基本國策,問題的關鍵是人家憑什麼借給你這沒有資源、沒有工業、沒有償債安全保障的一窮二白的農業國家發展,人家看重你什麼?背後的目的是什麼?真正合理的解釋只有是把它當作槍使,藉助它來掠奪中國這樣有資源有歷史財富積累的國家,這樣的間接漁利比自己的直接動武要高明得多,日本從維新開始就是一個列強掠奪中國的棋子,而日本的歷史智慧侍奉大國的本事也很高,就如當年的遣唐使一樣,馬上與英國打得火熱,大量的「遣英使」到英國學習了,就跟當年日本學習中國唐朝舉國穿唐服一樣,國民馬上都穿英服(西服)剃英發(短髮)了,對於東方民族服裝髮式的意義深遠,是帶有文化信仰性質的,就如中國當年的胡服騎射和改服剃髮,那都是要大規模流血的;反之中國是數千年來的天朝大國一向以自己為中心,即使是在鴉片戰爭后,中國的各界也是以「重振以往的天朝神威、橫掃外夷、以雪前恥」為目標和口號,對於西方是敵視的,對於洋人是憎恨的,這樣的仇恨情況在1870年的天津教案表現得淋漓盡致,對於這樣的有經濟財富基礎的、敵視你的、只是現在沒有能力直接反抗的國家,你要是列強會怎麼辦?

自己對這樣的國家萬里遠征和維持長期的軍事存在,不如在這樣的國家近鄰扶持一個強國以削弱這樣的國家的發展,使之永遠沒有與你抗衡的國力。所以日本維新被列強扶持就一點也不奇怪,而中國發展是列強一致要遏制的,因此扶持日本限制中國和通過日本掠奪中國就成為了列強和國際金融資本的核心戰略。因此日本維新的成功,外因是不可忽視的關鍵因素,沒有列強和國際金融資本的支持,日本根本沒有經濟發展的「第一桶金」,這與中國有千年的歷史財富積累是完全不同的。

明治政府成立之初,伊藤博文任大藏省少輔,第一件事就是力排眾議,向英商借款100萬鎊(時值白銀約400-500萬兩),修築東京至橫濱間的鐵路。到甲午時期日本借款約5000萬兩白銀,而整個北洋艦隊的軍艦造價才2000萬兩,這樣的資本介入,對於日本開始維新時這樣的小國窮國,是沒有償還擔保的,而且日本借債的主要的投入是在軍事方面,只有戰爭才有收回的可能,而日本能夠用兵的地方傻瓜都可以看得明白,只有列強和金融資本的扶持才可能有日本當年與中國甲午戰爭的日本海軍!

如果日本甲午戰爭戰敗,將是那些投資日本的國際金融資本的巨大損失,,而對於中國情況卻是另外的樣子,中國至甲午戰前,清政府共借外債45筆,摺合庫平銀4626萬餘兩。這些外債戰前已基本還清,從80年代中期算起,清政府每年支付外債的本息,一般都占財政總支出的3-6%,占海關稅收的12-20%。中國是基本沒有外債不依靠國際金融資本生存的,尤其是借洋債的胡雪岩被清算以後,再也沒有什麼人來借洋債發展了,清政府的財政緊張戰前李鴻章要求撥付300萬兩的戰爭經費,實際到位只有18萬兩。

所以甲午戰爭的失敗,關鍵就是經濟力量和國際金融資本的支持,相比之下甲午戰爭中,日本募集的公債達11,680萬日元,而各國認購的公債就達到966萬4900英鎊(日元與庫平銀比價為1.4:1。〔日〕大藏大臣官房財政經濟調查課編:戰時財政經濟參考資料第一輯,《日清日露兩戰役及世界大戰に於け■我か戰時財政》。),這樣的巨款借給日本,等於就是國際金融資本已經完全押寶日本的勝利,如果日本失敗,這些借款和債券就全部是**債券甚至廢紙了,這些資本的操作實際上就決定了世界列強的態度,這些列強在中日戰爭是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的。

甲午戰前,中國歲入約銀7,000餘萬兩(《光緒朝東華錄》,光緒二十年八月。),日本歲入約1億元(〔日〕仲小路彰:《日清戰爭》,昭和十四年世界創造社版,(上)頁60。),按日元與庫平銀1.4:1的比率算(〔日〕《日清戰爭實記》,東京博文館1894—1895年版,第八編,頁77。),歲入大體與清廷持平。對於中國清朝的歷史我們民族革命需要為了貶低清朝給清朝扣上了重稅的帽子,但是我們清朝是十一稅,也就是10%的稅率(皇糧),而且由於土地數值的失真和**,實際徵收率只有5%,中國的政府稅收人均只有零點15兩白銀,社會人均收入是3兩;而日本明治維新收回了武士階層的土地的登記簿,把以前農民按「四公六民」政策要分給大名的「四成」收歸政府,政府的稅收率是40%,因此才可以在政府財政上與中國持平。而中國這樣的低稅收率和龐大的歷史財富積累,讓國際金融大鱷看到了腐肉的味道,我們的低稅收率的背後是有掠奪的空間,禿鷹的大餐就要開始了,考慮到如果把稅收率從5%漲到20%(當前國際上發達國家都超過這樣的水平,中國目前約30%),就可以每年從中國掠奪一個馬關條約的賠款數額,國際金融資本和列強支持日本的背後還有要在經濟上賺取罪惡利益的考慮日本明治維新,使得日本在短期內實現了國力的飛速發展,使日本從東洋小國一躍成為列強之一,這樣的結果讓我們羨慕不已,中國近代史上的各次維新圖強也是與這樣的背景有關,但是我們的維新圖強卻是與日本有著截然不同的結果,以往的各種分析專家都熱衷於在中國內部找原因,限於簡單的制度和政策層面,內因固然很重要,但是中國與日本的外部環境也非常關鍵,尤其是在中國和日本都被列強的大炮打開了國門,都陷於列強控制的半殖民地狀態,這樣的外部列強的作用,實際上也是一個「內因」了,這裡內因和外因實際上是對立統一,二者的界限是不明確的。

對於日本的維新,其國內是單民族的小國,國家沒有多少財富的積累,天皇被神化有絕對的權威讓國民無條件服從;中國是多民族的大國,領先世界千年,雖然已經落後於列強但是歷史財富積累世界第一,而中國人數最多的漢族的地位卻在滿、蒙、藏、回四個少數民族之後,占人口約1%的滿人佔據統治權,皇帝雖然神化但是恢復漢族統治的造反威脅不斷,這樣的兩個國家的內部條件是非常不同的,這樣的不同就是日本即使是發達了,最多也只是列強,衰落了就是邊緣荒島;而中國這樣的國家發達了是要壓列強一頭的超級大國,衰落了就是列強瓜分的大蛋糕,資源、利益、實惠巨大,這在世界上的土耳其、奧匈帝國等等就是這樣的活生生的例子。所以中國崛起讓列強擔憂,中國的衰落讓列強覬覦,而對於日本的崛起則是看看有沒有利用價值,日本的衰落可以漠視不見,由此對於中日的維新圖強,完全不是一個同樣的立場和外部環境。

對於中國的人口和國土,當時中國的崛起會比任何一個歐洲強國大很多,所以當時1840年英國還有讓睡獅醒來的擔憂,所以對於中國的維新崛起,世界是充滿擔憂的,而且這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中國人均佔有資源如果提高一點,世界其他國家的人就會少很多,中國當時雖然為弱國,但是上千年來遠遠領先世界的物質積累,中國還是世界第一的富國和國土前三、人口第一的大國,隨時具備崛起的實力和物質基礎,冒犯這樣的國家,一朝該國崛起你不害怕嗎?而日本的崛起,對於世界的稀釋作用就沒有中國這樣大,日本也不可能成為超級大國,而且世界利用日本在東亞的強大,在東亞限制中俄兩個有條件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的國家,這才是問題的關鍵,而進一步的,還可以通過日本的強大牟取大量利益。

縱觀明治維新前夕,英國正忙於「幫助」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實現其二次鴉片戰爭的通商利益,美國正處於南北戰爭期間和戰後恢復,而法國則處於普法戰爭的前夕,隨後就陷於泥潭,這一切都給明治維新以極好的機遇。沙俄則因1856年克里米亞戰爭敗北,1861年侵佔對馬島又失利,元氣大傷,在60—70年代初,它在遠東的侵略對象主要是中國,對日本則沒有實際利益圖謀,可見,明治維新前夕的國際環境對日本極為有利。戊戌時期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則不同,列強進入帝國主義時代,對中國的爭奪白熱化,瓜分中國和武力干涉的叫囂甚囂塵上,實際危險也嚴重存在,甲午戰後就在中國劃分了勢力範圍,而戰前日本維新快速發展的時候,中法戰爭、陝西回亂、天津教案、胡雪岩的金融危機、光緒親政的暗鬥等等中國影響經濟發展的事件和戰爭不斷。二戰以後,美國扶持日本的崛起,一樣是有美蘇爭霸,美國利用日本限制蘇聯的背景,而當今中國的快速發展,世界卻已經成為單極世界,任何能夠威脅美國世界霸權的行為都會受到打壓。

列強扶持日本與中國進行甲午戰爭,中國戰敗以後我們一般認為是日本發了橫財,但是我們沒有想到的是真正在背後暴賺的,是國際金融資本和世界列強,他們通過金融貨幣的侵略手段,謀取了超過我們想象的利益。

中國和日本簽署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清朝向日本賠款兩億兩和台灣島,這些巨額賠款都是向英德法俄等國銀行團借款償付的,最後總計本息高達六億兩。具體情況為:清政府為了依照條約在三年內還清賠款,1895年7月,中國政府同俄法兩國簽定了《四厘借款合同》,即「俄法借款」,全部借款4億法郎,年息四厘,分36年還清,折扣為94.125%。

1896年3月,中國政府同英德兩國簽定借款合約,即「英德借款」,借款總額1600萬英鎊,年息五厘,分36年還清,九四折扣。1898年3月,中國政府再次同英德簽定借款合約,即「續英德借款」,全部借款1600萬英鎊,八三折扣,年息四厘五,分45年還清。據計算,僅上述三筆借款給中國造成的可以估計的間接損失就達*****萬兩,同時這些借款還包括了苛刻的附加條件使中國的主權進一步的喪失,有關條件如下:

1.償還期45年內,中國政府不得加速償還或提前一次還清,也不得變更償還方式;

2.「此次借款未付還時,中國總理海關事物應照先進辦理之法辦理」(即海關稅務司職位一直由英國人充任);

3.借款擔保的範圍,除以關稅外,還有貨厘和鹽厘,赫德就趁此機會要求中立衙門將有關的各厘局交由總稅務司管轄,大大地擴大了總稅務司的權力。

這些條件保障了利息的收取加強了對於中國收入的控制,是賠款近二倍的利息和附帶利益都被國際金融資本獲得,國際金融資本的得利超過了日本的戰爭財,而日本的戰爭所得,更多的是償還了外債給國際資本和再次向列強採購軍火,利益大部分還是流入了列強和大鱷的腰包。

而更大的利益就是隨之展開的金融貨幣戰爭,威逼中國的白銀進行貶值,列強與日本共謀,對於1895年4月從中國得到了2.3億兩的「甲午戰爭」賠款,強迫要求中國以英鎊交付,從而使得中國必須拋售白銀來換取英鎊。中國與列強協定稅則在1843年初制定的時候和在1858年修改的時候,用以計算稅率和據以繳納關稅的那種特殊銀兩——海關兩,實際上對英鎊是保持每兩六先令八便士或是三兩一鎊的確定價值,這實際上是中國白銀(庫銀)與英鎊的一個固定匯率制,要知道中國外債的還款和擔保都是海關關稅。在日本戰爭賠款的擠兌下,這樣的固定匯率制被打破了。根據1896年海關總稅務司赫德曾向各國提出一個備忘錄指出「白銀對英鎊的兌價一直不斷地貶低,以致目前,必須六至七兩才能購得英幣一鎊。」此文獻讓我們看到的是中國的白銀貶值到原來價值的一半,而列強們以海關兩繳稅又使得他們的納稅少了一半。

從三兩白銀兌換一英鎊變成了六、七兩白銀兌換一英鎊,這樣的貶值是帶有資源性質的貴金屬貨幣對於依靠債券的紙幣的貶值,與當今美元的貶值的效用是相反的,是我們白銀外流、資源外流的加劇,而我們的白銀外流造成更大的貨幣通縮,中國的經濟發展被完全扼殺了。

如此巨大的貶值必然造成中國更大的損失,立即發生的損失就是我們在馬關條約以後向列強和金融資本的借款歸還會有巨額匯兌損失,史稱為磅損,而國際金融資本對於黃金和白銀的比價操縱,以及英鎊的紙幣兌換中國的實銀,利益極其巨大。且不說這些間接金融利益,就貶值后海關的稅收和我們的貿易損失就極大,中國海關在赫德治下總稅收不斷增加,從1865年的830萬兩增加到1875年的1200萬兩,而1885年增加到1450萬兩。1887年洋貨進口突破一億海關兩。

到1894年,七年間已經迅速上升到1.62億海關兩。所有這些損失加起來,絕對不是什麼2.3億兩白銀,也不是帶利息的6億兩白銀,而是十幾億到幾十億兩白銀的損失。列強和國際金融資本是賺得缽滿而歸,因此我們看中國的近代史,不要總緊盯中國各次戰敗的賠款,所有賠款加起來也沒有貪官和紳一個人的家產多,中國的損失在於金融和資源的流失,那個時候白銀就是資源!

中國的資源流失才是中國逐步淪落成為生存艱難的貧窮國家的關鍵,這樣的外流最主要的手段也不是軍事,而是貿易、金融、貨幣,經濟手段對於中國歷史上的被掠奪是要超過軍事手段的。而這裡西方列強的經濟理論的先進是勝過西方軍事武器的先進的,我們當時根本沒有什麼經濟理論,而中國歷史上的師法西方,更多是學習他們的生產技術、軍事武器等等而不是經濟理論,我們的傳統儒學根本無法對抗西方的經濟、金融理論,對於這些經濟理論的影響我們也是沒有深刻的認識,中國當年最早的留學生基本都是學技術的而不是學經濟的,西方經濟理論對於資源的深刻認識和資源重商主義,是給他們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而歷史上這樣的利益差別和經濟侵略,中國現在還沒有深刻認識,否則那些特別愛論述中國失敗是中外反動派聯合絞殺的正統學者們是一定會把這一點寫進歷史教科書的。

中國的白銀的貶值迫使中國貿易激增,主要是必需品的進口上,造成中國的嚴重入超。據統計,戰前的十年內,中國每年平均進出口總額不過二億二千六百多萬海關兩,其中進口額僅為一億二千六百多萬海關兩,出口額也只有九千九百六十多萬海關兩。甲午戰後據1898-1913年的統計,中國每年平均進出口總額就增加到六億多海關兩,出口額為二億五千一百多萬海關兩。對於中國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的需求,要對外購買的基本上都是剛性需求,我們進口的是洋貨、鴉片等剛需,進口量隨著匯率的變化不會很大的,超過2億海關兩的進口貿易額增長,基本全部是白銀貶值的效果,中國要滿足自己的剛性需求每年平白無故的多支出了2億多兩的白銀,而國外採購我們的產品,同樣的錢可以多買一倍的東西,貳億多的出口額又是可以多買你2億的物資和資源,總共加起來是有4億多兩的,也就是每年二個馬關條約賠款出來了,或者是每年一個辛丑條約賠款出來了,這相當是每個中國人每年1兩白銀,對於中國當時人均收入3兩左右的社會而言,等於是稅收率達到了33%,與清朝政府原來的5%相加,達到近40%,這裡與政府稅收不一樣的是這些損失是肉爛在鍋外,政府的稅收即使是被**掉也是消耗在國內社會,是肉爛在鍋里還被中國人所得會轉化為新財富,而資源外流則是財富轉移到其他國家,年年如此的損失,很快就把中國的歷史財富消耗殆盡,這樣的損失才是比戰爭可怕得多的,把中國從世界第一的富國寶座上打了下來,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西方列強和金融資本扶持日本對於中國的戰爭,藉助軍事戰爭發起金融戰爭,他們金融貨幣戰爭從中國掠奪漁利的程度,中國領先世界千年所積累的財富是怎樣的外流給西方,怎樣的被列強所掠奪就可以想見了,要知道中國所有的戰爭賠款總額還趕不上當年和紳被抄家所得的9億兩白銀的財富,以中國的歷史財富積累光是戰爭賠款是賠不掉中國的經濟基礎的,金融和貨幣的資源掠奪才是問題的關鍵。

所以日本對華的甲午戰爭是日本以軍事力量為手段,列強和國際金融資本進行金融貨幣戰爭為實質的一場軍事、金融、貨幣的總體戰,中國輸給的不僅僅是一個新興的小國日本,而是其背後的強大的全球勢力,以中國那時候的衰落,捲入一場這樣的全球漁利的戰爭,結果是慘敗應當是早已在廟算之中的了。

甲午後的亞洲格局

對於甲午戰爭我們在國際戰略的高度去審視,這樣的國際環境基礎下,中國的戰敗在大戰略上就已經確定了,我們的軍事專家政治專家對此沒有放到全球戰略格局上進行考慮,更多的是限於具體的戰術分析做了大量事後諸葛亮式的假設,而日本膽敢這樣的挑戰大清國,實際上是已經看清了國際形勢,即使是在黃海決戰戰敗,列強們為了他們的經濟利益也會進行干預,金融資本為了挽回損失也只有再次提供資金和武器,同時中國與日本的武器都是在西方購買,甚至很多還是同一個國家購買,而且也都聘請列強的軍事專家當顧問,雙方的信息實際上也是全部被列強們掌握的,誰的武器佔優勢誰可以勝利,列強和金融資本的專家們更不是飯桶,對於這樣戰爭的結果他們戰前是應當分析得比較準確的,金融資本這樣的押寶,決不是沒有把握的賭博。而中國的滿漢矛盾和財政狀態是難以持久戰的,歷史的事實也是如此,慈禧為首的滿人統治者為了不讓漢人掌握兵權選擇和談而不是長期戰爭。

甲午戰爭以後,與西方對華的金融貨幣侵略不同,日本對華加緊了思想文化的侵略,以他們日本為榜樣,宣傳維新圖強就可以成功,以此給中國的精英們進行洗腦,扶持中國變法維新派,而中國的戊戌變法只能是鬧劇,且不說列強與金融資本的態度,僅僅內部原因就是日本的維新是天皇受到民眾的支持和民眾一起打擊削弱原有貴族的權利,而光緒皇帝是幾個書生支持來削弱他的滿蒙貴族權力基礎,而且戊戌變法的親日性特別明顯,在變法中就提出要聘請日本人當宰相當大臣,變法失敗也是到日本使館避難,同時帶走了中國政府的大量機密。

此後中國的大量社會精英不是到歐美學習先進的制度,而是到日本學習和被洗腦,以日本為榜樣,學習日本維新就可以成功成為了主流思潮並且流毒至今,再也沒有人去想日本維新后的崛起所必須的:第一桶金、列強的扶持、限制中俄的需要、國際金融資本的利益、外交斡旋的博弈平衡、資源的流入流出等等實際上起到成敗決定作用的關鍵因素,而在這些被洗腦的人群中,日本也在積極地尋找他們的政治代理人,大漢民族主義者成為日本的同盟,以興漢為誘餌讓他們親日反滿,這一點在汪精衛身上得到最好的體現,他可以為了反滿而「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也可以給日本當漢奸,但他不是人格分裂者,而是被日本洗腦的精英腦殘者,這樣的人在當時中國精英中大有人在,是成氣候、成土壤的,他們在日本留學受日本政治庇護,他們為漢族復國主義理想顛覆清政府,但最後的結果是中國成為親日、親俄、復辟、親英美等等各派勢力角逐的舞台,是一盤散沙和國將不國,而讓這些被洗腦的精英想不到的是日本的行為比滿清更血腥,屠殺更野蠻,滿人入關還改說漢語接受中華文明,日本人侵略卻要把中國人徹底滅絕或者同化。為了方便訪問,請牢記bxwx小說網,bxwx.net,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的二次世界大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我的二次世界大戰
上一章下一章

本書中「北方三雄」的興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