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新官上任

第四章新官上任

第四章新官上任

武元慶說着陛下能夠控制南洋了,這對於長孫澹來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消息。對於南洋幾年不怎麼接觸的長孫澹來說,這一切都有些過於遙遠了。

「不說這些事情了。」看着好像沒有什麼反應的長孫澹,武元慶知道可能這些事情讓他想起了一些不太愉快的事情。

「不過話說回來,當初你為什麼在南洋擁有五人可比的威望的時候收手,只是一份聖旨就回來了?要說你不知道先皇的狀況那就是在糊弄我了。」武元慶說到。

「其實很簡單,朝廷可以離開南洋,但是南洋卻離不開朝廷。」長孫澹從回憶中回過神來說道。要說當時他一點都沒有動過割據的念頭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權衡再三還是決定依附大唐王朝。

「此話怎講?」武元慶有些不解。

一千多年的歷史說明這一切,原本沒有南洋的大唐依然雄踞於世界的頂端。但是如果沒有了中原,南洋註定是會很快沒落下去的。

雖然當時的南洋特別是工業中心金山以及航運中心星洲的發展都不錯,但是離開了大唐這個幾千萬人口的龐大市場,生產出來的大量物資沒有銷路,這樣形成的惡性循環會將南洋毀於一旦的,特別是缺少了大唐的大量糧食對金山來說是致命的。

雖然倭國也有,但是一倭國低下的生產力以及混亂的局面這糧食根部不夠自己使用,更何況向金山輸出了。本來這南洋地區也算得上是一處優良的產糧區域,但是少得可憐的人口根本就沒有去種植糧食,最不濟的都是種植橡膠等經濟作物了。

雖然金山目前先進,但正如工業革命時期的荷蘭一樣,沒有龐大的人口以及殖民地的荷蘭根本就拼不過大英帝國。

長孫澹將這些說給武元慶花了大約半個時辰的時間。

但這些東西對於武元慶來說有些過於藍雨理解了,而且長孫澹又不可能吧另一個時空的狀況說給武元慶聽,所以武元慶也就是似懂非懂了。

「那我們可以將這些東西賣給波斯人啊?」武元慶還是不能夠理解。

「那個你能理解這個貿易順差和逆差的問題嗎?這順差就是你的錢全到了我這裏,逆差這是相反。我們這是賣出東西,是順差。」長孫澹只好將這些東西解釋給武元慶說,當時自己接到聖旨的時候有些有些過於匆忙了,沒有來得及解釋。

「我們這裏錢不是越多越好嗎?」武元慶就更加的不能理解了。

「不是。我問你,你拿錢是幹什麼的?」長孫澹不等武元慶發問就繼續反問到。

「當然是買東西啊。」武元慶理直氣壯的說。

「那要是不買東西,錢是什麼?和糧食一樣嗎?」長孫澹問到。

武元慶似乎有些明白了,遲疑了一會兒答道:「你的意思是這錢不花出去就沒有用是嗎?可是要是沒有錢的話,那要干一件事情不久麻煩了嗎?」

「那是對普通百姓來說的。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每年需要幹些什麼基本都是確定的。即便有些突發情況,順便騰挪一下也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一個國家的國庫里要是擁有的錢過多的話,那就會造成民間的錢過少,這樣就會造成錢更加的值錢了。」長孫澹繼續用連他自己在政治經濟學當中學到的這些半吊子理論來糊弄武元慶。

「值錢了不好嗎?」武元慶更加的不明白了。

經濟學一直是一個非常麻煩的學科,而且基本上都是出了一個想像然後一大堆的人去分析這個想像背後的原因,至於經濟學的預測,這個聽聽就好。所以,長孫澹能夠解釋給武元慶的也是錯漏百出。

「這個值錢了之後問題也是很多的,當你受傷沒有錢的時候,就會重新回到以前那種以物易物的狀態,這樣的問題會更多的。」長孫澹說到。

「哦。」武元慶點點頭,有着龍不明覺厲的感覺。

「那這跟離開南洋有關係嗎?」武元慶想明白了這一點,這讓長孫澹感到頭疼了。

「好了,這個問題就此打住。我剛剛跟你說的那些你回去后慢慢的想吧。說吧你這次來還有什麼事情嗎?」這要是在說下去,長孫澹估計自己這點半吊子的水平非得出洋相了。

「我這次回來是接到了陛下的旨意出任工部尚書的。」武元慶正了正神色說道。

長孫澹沒有任何驚訝,淡淡的說:「那恭喜你了,六部尚書可是正三品的官員了,再進一步就是宰相了。」

「這話說的倒是有些早了,你也知道的,這朝廷雖然有六部,但也有個先後順序的不是。這工部是排名最後的一個部門,當初你也在這工部任過職的,這工部的具體狀況應該是清楚的吧,後來你還跟我說你上任的時候這段綸都幾年不上班了。」武元慶這算是吐槽自己工作的情況不好了。

「可畢竟是六部尚書不是?」長孫澹一句話就說出了這武元慶驕傲的資本,能夠在不到不惑之年的時候就能躋身六部尚書,就算是排名最後的工部,這就算是混資歷,最終也能混個宰相噹噹的。

「那到也是。不過我估計你的任職也快下來了,放着你這麼個大才不用,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武元慶說到。

從貞觀初年就去世杜如晦,叛亂被誅的侯君集,到先前被鞭屍的魏徵,再到前幾年去世不久的房玄齡。貞觀時代的那幫文臣武將們剩下的也不剩幾個了,現在還在活躍着的也就剩下一個長孫無忌了。

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意味一個新的時代的開始。貞觀時代結束了,李治迎來了屬於他的時代。新的時代註定是要有新的氣象的,這大規模的替換掉李二陛下時代的官員就是一個明顯的信號。這一點長孫澹早有預料。

但是還有一個問題橫亘在他的面前,那就是已經多年沒有怎麼提到過的長孫無忌。此時的長孫無忌可謂是達到了人生真正的高峰時期。他的官位和爵位都已是升無可升了,就連皇帝都是自己的外甥。自己的嫡子長孫沖雖然沒有什麼大的建樹,但是六子長孫澹的爵位居然也是國公,而且是世襲罔替的那種。

這樣的長孫無忌肯定是皇帝忌憚的對象,就看他自己能不能夠急流勇退了。這些說起來都容易,但是真正能夠做到的卻幾乎沒有。

收拾好這些亂七八糟的心緒,長孫澹覺得自己最近越來越喜歡懷念了,這是衰老的前奏,儘管有着三十幾歲的軀體,但裏面畢竟裝着一個六十多歲的靈魂。

「這個短時期應該是不可能的了,而且我也不想出去干這些事情。這上個朝需要凌晨就起床,多睡會兒不好,非得上趕着去招這份罪過。」長孫澹說出了自己的心裏話。

但人就是這樣,你明明說真話時沒人相信,而當你說假話時卻信以為真。這跟你其實沒有多大的關係,而是對方自己給自己做出了選擇。他相信的不是你,而是他自己。

武元慶也是,一副我就找到你會這樣說的樣子。

「你不行就算了,反正也沒打算讓你相信。你這工部尚書上任之後打算怎麼辦?」長孫澹對於這一點很是感興趣。畢竟這工部是和金山聯繫最為密切的一個部門,而且十有**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武元慶才擔任工部尚書的,要不然九卿隨便哪一個都可以將他打發了。

「嗨,這不這次過來就是問你這個事情來了嘛!你幫我琢磨琢磨,這金山的哪項可以先期進行推廣?」武元慶說到。

「這個其實很簡單,就是在這長安附近設立幾家大型的蒸汽機工廠,負責生產蒸汽機。然後在生產上一批用蒸汽機帶動的機器,比如舂米機、衝壓機等等。讓他人看到蒸汽機的優點就可以了,剩下的自然會有人去完善的,單憑新豐的實驗室以及金山的實驗室是不可能吧這些東西全部發揮完善的。」一聽到這關於以後的發展的問題,長孫澹的精神立馬就上來了。

「這個我知道,這次我將金山的蒸汽機工廠一分為二,已經帶了一部分過來了。我的意思是說有限發展那一項產業?」武元慶問到。

「其實你有沒有注意到,即便沒有蒸汽機的大規模使用,這大唐的變化也是日新月異?」由於蒸汽機的產量一直上不去,這個目前除了南洋而外還沒有大規模的應用起來。

「這個倒是真的,這是為什麼?」武元慶有些不明白了。

「還記得我們剛認識的時候嗎?那還是你從長安到利州需要多長時間?現在了?」長孫澹問到。

「你的意思是都是路的作用?」武元慶有些明白了。

「是的,這第一條比較長的路就是從鹽湖城到金州再到長安的。就我所知,這條路沒有過上幾年就收回了成本,現在早就免費了,而且這金州也成為了一座十分繁華的大城。」長孫澹說到。當初他和程家經營的車馬行到了現在已經將這生意遍佈整個大唐,就連南洋都有分號。

「你是說第一步就是修路?」武元慶問到。

「這個就是你們的意思了。不過我還是有一點要說,就是這個鐵路的問題。馬車的效率還是太低了,要是有能夠遍佈天下的火車和鐵路的話,那麼大唐的強盛就不成一點兒的問題了。」長孫澹說到。

略微一頓,不等武元慶開口,長孫澹就繼續說到:「據我所知,前面幾次征伐高句麗的效果都不是太好,主要就是氣候和後勤的因素。如果有一條從河北出發通往遼東的鐵路,那麼這一切就都不是什麼問題了。而且那一帶第四較為平坦,也是比較適合修建鐵路的。」

長孫澹將這鐵路的意義說了出來,現在趁著武元慶處在這個位置上,憑着自己的影響力還能夠有些作用,一旦大家看到了這些東西的好處,那麼這些就會形成巨大的慣性的。到那個時候就不是幾個人能夠阻止的了。

「這個難度就有些大了,雖然這名義上天下的道路都是由工部負責的,但事實上,這種事情基本上都是有專門的臨時部門負責的,要是按照你的想法,這道路以後肯定是一個巨大的部門來管理的,估計到時候工部就會面臨這被分拆的局面了。」武元慶有些皺着眉頭。

「不管怎麼樣,只要這開始修建鐵路,那麼蒸汽機牽引的火車就會帶來巨大的財富,你的目的就是推動這項事業前進就是了,至於最後的結局那就不用管了。」長孫澹說到。

武元慶畢竟也是人,四人就會收到利益的誘惑,當初不惜身敗名裂的前往南洋其實也是為了利益。用利益驅動人前進,這是對付成人的最為有效的手段。

「那好吧,我盡量試試,但我不敢保證。」武元慶說到。

人一旦有了目標,困難都是一些次要的東西了。

這武元慶作為新上任的工部尚書,一上任就將三把火給燒了起來。

工部原本是一個閑散的部門,在劉不中的地位也很低,所以這裏面的多數都是抱着混吃等死的念頭的。可是武元慶一上來就給這幫人來了一個下馬威。總計二百多人的工部,一下子就將包括一位郎中在內的四十多人給踢到了吏部。對於官員來說,這是一件要命的事情。原來的單位不要你,那麼誰會當這個接盤俠了?

第一把火燒了起來,這工部的風氣立馬為之一變。當然武元慶也不是那種不顧一切的愣頭青了。這第二把火就是大幅度的提高工部官吏的津貼。這一舉措立馬將原本對武元慶很是不滿的工部上下給安撫了下來。

第三把火就是將工部原本為了建設天下道路而成立的一些臨時性的結構變相的改為常設機構,而且派出了大量的專業人員前往河北勘測鐵路路線。

就這樣,新上任的武元慶完成了轉身,你可以不承認其它的,但是卻不能不承認武元慶的魄力了能力。(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科技大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科技大唐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章新官上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