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走向聯合(十一)

第三百四十九章  走向聯合(十一)

「啊!」被雷擊中的李元霸立馬瘋狂的大叫,劇烈的疼痛幾乎剝奪了他的所有感官,讓他除了叫喊,動彈不得。

可是這道天雷卻好像電不死李元霸,而且奇怪的是,李元霸在雷中,默默地發生了變化。

他開始面如青靛,發似硃砂,眼睛暴湛,牙齒橫生,出於唇外,相貌越發的醜陋,這還沒完,李元霸的肩膀上,居然長出了一雙毛茸茸的翅膀。

而這道雷,也在李元霸樣貌變化后停下,只有李元霸痛苦地跪在地上。

「蟬之子!」突然一個極為威嚴的聲音從天而降。

「誰?」李元霸痛苦的問道。

「看來你還是沒有覺醒啊……」那個威嚴的聲音再次響起,接着又是一道天雷,重重的劈向李元霸,與此同時,那個聲音繼續道,「現在你總該記得我雷公了吧?」

「雷公……」李元霸一聽,開始有一些印象。

「嗯……」那個威嚴的聲音道,「你本是蟬之子,又名雷震子,乃大羅神仙,現在人界有難,你快快清醒,普度眾生吧!」

這話說完,聲音包括天雷,全部煙消雲散。

「我是雷震子……」李元霸喃喃自語,剛巧不遠處有一攤積水,李元霸走過去,發現腿也不瘸了,還有,自己丑的自己都不接受,可是,卻又很親切……

……………………………………

益州一小山溝。

一間破舊的民宅里,隱約傳來一陣哼唱聲。

聲音的主人是一個老者,天庭飽滿,身材矮小,精神矍鑠,腳步飛快。

他似乎要忙着做什麼,可是突然在他的面前出現了一個陌生面孔,徐珪不認識,這個老者也不認識。

「靈數星官?你還記得我嗎?」這個老者笑道,笑聲爽朗。

「你是哪位?」

「我乃太白金星。」

太白即金星,又稱"白帝子",是天邊啟明星的神格化人物。

他為老邁年長的白須老者,手中持一柄光凈柔軟的拂塵,入道修遠神格清高。

太白金星,姓李,是天界一位頗有名氣的星宿,法力廣大,又比較和善,孫悟空闖地府、鬧龍宮,玉皇大帝正要發兵征討,太白金星替悟空說情,建議封悟空為管理御馬的弼馬溫。孫悟空二反天宮時,又是金星出面為招安使,封悟空為齊天大聖,管理蟠桃園。後來,在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路上,他又多次暗中幫助師徒四人戰勝黃風怪,掃蕩獅駝洞,是個和善的好老頭。

能贏得孫悟空敬重的人少得可憐,對於大權在握的玉帝,他呼之為玉帝老兒;對於太上老君,幾乎回回拿他開涮;對於如來,也只是畏他而非敬他,嘲笑如來是"妖怪的外甥";他更是把天宮的神仙呼來喚去。只有觀音菩薩和太白金星讓悟空敬重。悟空對於觀音菩薩的敬重是源於對她的幫助和指引,而對太白金星的敬重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太白金星高超的交際藝術和樸實的人格魅力。

「這……」那個老者聽了頓時陷入沉默,不時地打量著太白金星。

「呵呵,」太白金星笑了笑,手中拂塵一揮,這個老者一個激靈,似乎想起了什麼。

「你現在叫祖沖之,可是你知道你本來的身份嗎?」

「不知。」

「你便是靈數星君,專門掌管人間的命數。」太白金星笑道。

「……」祖沖之再次陷入沉默,自己雖然精通數學、音律、機械發明,但是想不到居然還有這種身份。

「嗖」太白金星手中拂塵再次揮過,這下祖沖之終於想起了自己的前身……

………………

荊州南陽。

茅草屋裏坐着一位少年,雖然看上去不過十五六歲,但是卻氣質不凡,英氣逼人。

「先生,茶來了。」書童端來一碗茶,卻發現諸葛亮身後還站着一人,相貌妖異,渾身散發着不凡的氣息。

「你……你是!」書童大驚,驚慌失措。

「我是降龍,此番前來,是來找卧龍。」

…………

諸葛亮作為蜀漢的丞相,安撫百姓、遵守禮制、約束官員、慎用權利,對人開誠佈公、胸懷坦誠。為國盡忠效力的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賞賜,玩忽職守犯法的就算是他的親信也給予處罰,只要誠心認罪伏法就是再重的罪也給予寬大處理,巧言令色逃避責任就是再輕的過錯也要從嚴治理,再小的善良和功勞都給予褒獎,再小過錯都予以處罰。他處理事務簡練實際,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計較虛名而重視實際,貪慕虛榮的事他都不做;終於使蜀國上下的人都害怕卻敬仰他,使用嚴刑峻法卻沒有人有怨言,這是因為他用心端正坦誠而對人的勸戒又十分明確正當的緣故。可以說他是治理國家的優秀人才,其才能可以與管仲、蕭何相媲美。

諸葛亮在漢中休士勸農期間,利用了漢中的經濟條件,因地制宜地採取了一系列發展生產的得力措施,使北伐軍資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決,諸葛亮死後,蜀漢軍撤退,魏軍還在蜀營中「獲其圖書、糧谷甚眾」。這正說明了諸葛亮休士勸農,實行軍屯耕戰的效果。當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來更多的人口,使地廣人稀的漢中重新得到發展,逐步到達人多、糧多的良性循環,使百姓「安其居,樂其業」。

經諸葛亮「踵跡增築」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還是漢中地區灌溉面積最大的水利工程。據李儀祉先生考察而知,「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餘畝,灌南鄭縣田三萬零六百餘畝,灌酒縣七千餘畝,共四萬六千餘畝。」漢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據考古調查統計,全區至今尚保留有漢以來的古堰七十多處,一些堰渠經歷代使用維修,一直延用至今。同時各地在繼承和學習古代/開發利用水利資源經驗的基礎上,又不斷增修了大批塘、庫、陂池等水利設施。僅勉縣就增修了能蓄十萬立方水的水庫三十七個;塘與陂池達三百多個;冬水田至今仍有五萬多畝。

上述實事說明,漢中盆地古代農田水利設施至今所產生的實際效用和不斷改進利用,與諸葛亮當年在漢中休上勸農時,開拓農田、興修水利、發展生產的豐功偉績是分不開的。

諸葛亮作為軍事家在歷代兵家也得到了較高的認可。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看到諸葛亮的營壘,稱讚其為「天下奇才」。唐太宗與李靖在《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中多次提到諸葛亮的治軍之法與八陣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並且表明陳壽在《三國志》中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史官鮮克知兵,不能紀其實跡焉」。唐朝時亦將諸葛亮評選為武廟十哲之一,與張良、韓信、白起等九位歷代兵家享同等地位。諸葛亮亦作諸多軍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對中國軍事界有一定的貢獻。諸葛亮在技術發明上亦有靈巧的表現,如改良連弩。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陣圖,直至唐代將領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據《古今刀劍錄》記載,章武元年,劉備在金牛山採得鐵礦,鑄造八柄寶劍,一把劉備自己佩戴,其餘七把分別賜予劉禪、劉永、劉理、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每把劍都取了好聽的名字,並讓諸葛亮在劍上銘字。

蜀漢滅亡后,蜀主八劍一直下落不明。後來諸葛亮佩劍章武劍被李師古所得,李師古將此劍據為己有,並改名師古劍。

諸葛亮在四川地區深得民心,四川很多地方的居民一直到近現代仍有頭戴白布的習慣,據說就是為諸葛亮戴孝,歷時一千多年。

在高承《事物紀原》中,有記載諸葛亮南征班師時,正遇風起,不能渡河,孟獲說這是猖神作怪,只要用人頭和牲畜祭祀,便會風平浪靜。但諸葛亮覺得用人頭太殘忍了,於是用麵粉搓成人頭狀,混上牛、羊等肉去替代,名為饅頭。(又有一說,饅頭乃張飛征蜀時發明)。

另外,相傳諸葛亮擔任軍師中郎將時,因解決糧食問題,向百姓詢問了當時名為「蔓菁」的野菜的種植方法,並下令士兵開始種蔓菁,補充軍糧,後世便把這菜稱為諸葛菜。

亦有傳說指諸葛亮另有一兒諸葛懷與一女諸葛果。在晉朝時曾召錄漢代名臣之後裔到京城任職,但諸葛懷推辭,自給自足,在家終老。而諸葛果則相傳在成都西南乘煙觀修行和成仙升天。

在山區的居民過去要放送消息,會施放孔明燈,相傳是諸葛亮傳下來的。在雲南(三國時南中之地),佧佤族有傳說指諸葛亮曾教他們祖先蓋房子、編竹籮;傣族傳說指當地的佛寺大殿屋頂就是仿照諸葛亮的帽子建造的,又有說諸葛亮南征時發明一種銅鼓,稱為「諸葛鼓」,白天做飯,晚間可敲它作警報。而現有許多俚語,如「事後孔明」,意思是等到事情過後才發表各種高論,自以為先知;也有「三個臭皮匠,勝個諸葛亮」,意思是指形容集體智慧的偉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之無限亂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三國之無限亂入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九章  走向聯合(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