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忽必烈之死(一)

第三章 忽必烈之死(一)

大元朝的氣數和活力都要被耗盡了就像我的身體都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忽必烈躺在床上默默地想着。

太子真金是他花了巨大的心血培養的接班人如今卻英年早逝對已經年過7o歲高齡的忽必烈是一個相當沉重的打擊。

「真金是個好孩子如果活着會是個守成治國的好皇帝朕把打下來的江山交給他會很放心。」兩行淚珠順着忽必烈的眼角流了下來。

「蒙古人這些年來用鮮血生命換來的成就卻在這短短几年內被一個漢人小子輕輕抹掉許漢青着實可恨哪!」這位老皇帝想到此不由得握緊了拳頭種種畫片紛沓而來走馬燈也似的在眼前晃動不休。時而是父親、兄長那威嚴自信的神情彷彿在責備他不能保有祖業;時而是那些戰死在沙場上的蒙古軍兵的身影一個個滿臉鮮血身上全是刀槍箭矢向他們的大汗責怪怪他不能領着蒙古人攻伐天下反而連原本的土地也保不住。

想着想着忽必烈只覺得又急又怒腦袋裏卻又混亂一團想不出什麼好辦法。嘴裏喃喃自語道:「我死之後蒙古人誰能撐住大局來對抗越打越強的光復軍呢?」

……………………………………

百多騎兵風一樣地刮過原野直向大都城飛奔。馬上的騎手都滿臉灰塵十分憔悴一看便知道是晝夜不息長途跋涉而來。

伯顏身着普通的士兵裝束陰沉着臉一路上打馬急行。

大都被破真金太子戰死忽必烈染病。這一系列的噩耗始終縈繞在他的心頭讓他心急如焚恨不得插上翅膀飛回大都。

「怎麼會這樣?為什麼形勢會急轉直下難道許漢青真的是神仙不成每一步都算得如此細緻準確。」伯顏微微眯着眼睛苦苦地思索著「許漢青不過三十哪裏來的眼光和見識行事作戰都好象算過一般精確絕無錯漏。縱是戎馬一生的名將也有出錯的時候他到底是人還是鬼神或者真是得到了仙人的幫助。」

「難道長生天不再眷顧蒙古人了嗎?連英明神武的陛下也會倒下此次秘密急召莫非是要安排身後之事不成?」伯顏胡思亂想着。

真金太子去世有資格被確定為皇位繼承人的主要有四個人一是忽必烈的幼子那木罕二是太子真金的長子甘麻刺三是真金太了的二子答麻刺八刺四是真金太子的三子鐵穆耳也就是後來的元成宗。根據蒙古族「幼子守灶」的傳統那木罕雖然有資格繼承皇位但他本人因為曾寄希望於繼位並因此受到忽必烈的尖銳批評已經被忽必烈所疏遠了。所以他作為忽必烈繼承人的競爭性就大大減弱了。

而根據漢族的皇太子繼承製有子立子無子方能立弟。所以三位皇太孫的可能性最大。忽必烈對這三個皇孫都很喜歡而且這三個人能力都很強忽必烈心目中到底選擇誰作為繼承人這真的很難猜測。

況且作為皇帝家事立儲之事稍有不慎便是一場殺身大禍由不得伯顏不仔細思量。

「到了大都得與朝廷重臣玉昔帖木兒、完澤、不忽木、阿魯渾薩理、賽典赤伯顏等見見面看看他們的意思。」

…………………………………

忽必烈並沒有住在大都城內或許是睹物傷情他把臨時行宮設在大都城外的軍營之內。

望着形容枯槁的忽必烈伯顏知道這位老皇帝的時日真的不多了大都被破、太子戰死對這位老人的打擊太大了哀莫大於心死心病是無法醫治的。

「伯顏哪!」忽必烈強打精神笑着說道:「前幾天掌管天文曆法的官員忽然現紫微垣里有彗星出現放射出幾尺耀眼的光芒他們說這很不吉利可能是我即將死亡的預兆。」

「陛下天空自然有風雨雷電人間自然有英才人物地上自然有江河湖泊河流上自然有航船和船槳。天地萬物都不完全是自然生成還要藉助人力才能完成。此等虛妄之言陛下不可相信。」伯顏不以為然地說道。

「生老病死乃是規律對此朕並不擔心。」忽必烈微微點了點頭「朕擔心的是百年之後大元的江山和基業。聖武皇帝成吉思汗接受上天偉大的使命開創了統治華夏的興國大業我的子孫們能接過這副重擔延續開國皇帝創造的萬代基業嗎?」

「陛下英明神武皇孫也能力出眾陛下不必為此擔心。」伯顏籠統地說道。

「呵呵朕知道你的心思。」忽必烈苦笑着擺了擺手「天不假年朕知道時日無多已經派人急召鐵穆耳返回了你、不忽木、月魯那顏三人乃是朕選定的接受遺詔、託孤之人。」

「陛下長生天定能保佑陛下身體康復。」伯顏急忙跪倒在地磕頭泣道。

「起來快起來。」忽必烈伸手示意道:「咱們蒙古人的膝蓋可不是那麼軟何況你還是朕的左膀右臂股朧之臣。」

「朕今天想和你說說大元今後的戰事。」忽必烈等伯顏坐下后問道:「你也不必虛言欺朕朕就想聽聽你的肺腑之言。」

「陛下」伯顏猶豫了一下開口說道:「如今我大元雖然還佔據着大片土地統治著萬千百姓然疲態已顯而江南經許漢青治理整頓團結一心已經不是短時間內所能圖之。」

「你不必說話含糊。」忽必烈微閉着眼睛淡淡地說道:「我大元就象一個身染重病的壯漢如今非但不能平定江南連自家的東西想保全也要費儘力氣。」

「朕這些日子在床上看了很多許漢青的治國之策確實很有見地但是要想在我大元實施卻困難重重啊!」忽必烈無奈地嘆了口氣。

「許漢青拉攏民心的手段無非就是削減關卡鼓勵工商降低賦稅和分無主之田給流民等。這些手法大元朝做起來更方便。黃河以北荒蕪田地遍野皆是流民更是多得如春天裏的野草倒下一茬接一茬。如果將分在諸宗王、貴族、大臣名下已經荒蕪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野地劃一部分出來招募流民前往屯田國家借給農具和種子。這樣幾年之後地方上治安會越來越穩定糧食、稅收也不像目前這麼嚴重。」忽必烈自顧自地說着「大元朝廷是靠着各族精英擁戴皇帝才能做得安穩。在北方外患未除的情況下貿然削減貴族手中土地為了一些流民而得罪精英明顯得不償失。一旦關內諸侯被惹急了也和塞外諸王一樣起兵反抗動亂一起許漢青便能坐享其成。」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浴火重生之大宋中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浴火重生之大宋中興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 忽必烈之死(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