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誰是最可愛的人

第592章 誰是最可愛的人

秦風看到對面河堤那裏有着一棵大樹,讓人送來攻城索,把幾個飛抓牢牢釘在了參天古樹的樹榦上,然後著人在河堤上立下了樁子,把繩子繃緊的綁在了上面,頓時,幾根繩子就像是電線稈上的電線一樣,連接着決口的兩邊。

「來幾個人……」他手一揮,立刻有二十餘人靠了上來。

他指著對岸道:「你們通過這幾根繩子爬到對岸,你們在對岸,配合這邊行動……為了安全起見,分別在腰間綁着一根繩子,這一頭死死的綁在木樁上,要是掉下去也不怕。」

「教官,我先來。」他這話音一落,立刻有人站了出來。

「大將軍,我來!」一個精壯的漢子,大步應了一聲,他站了出來紋絲不動。

「好勇士,你接受過我的訓練嗎?很抱歉,我記不住你的名字,不過,此刻過後,我秦風會記住你了,說,你叫什麼名字?」

「吳應才!左衛擔任校尉一職,曾在虎賁軍受訓三月。」精壯漢子應了一聲。

「吳應才!」作風認真的點了點頭道:「這個名字,我記下了!別丟了大唐將士的臉。」

「喏!」徐慶拱手一禮,在幾員將士的協助下,通過了繩索,很輕鬆就渡了地過來。

榜樣的力量是強大的,在了吳應才這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其他人也紛紛通過繩索過來了,大約三十分鐘左右,就通過了二十人。接着,又給他們運送了工具、木樁過去。

隨後,兩邊合力打樁子,打好了樁子后,便在上面鋪設木板,如此一來,一道簡單的木橋竟然搭建成功了。

在了木橋,在上面打樁子可就方便多了,不到兩個時辰,樁子如同星羅棋佈一般豎立在缺口的外圍,水勢稍微平緩的地方。

然後用早已準備好的毛竹片編織成的類似余竹席樣子的有大門長寬叫做防水竹網的怪異物品,靠着梅花樁就如關閉閘門一般將插在了地底下,一層一層,一塊一塊,搭建了一個將缺口圍了起來。

堅韌不拔的毛竹片受到了洪水的衝擊,展現出了超強的柔韌性,它們卡著木樁之間的縫隙往內部凹去,可就是不斷。迫使黃河之水改到往下游衝去。

當然竹網並不是真正的堤壩,依舊有洪水從竹網的縫隙中流出來,但最大的阻力都讓竹網承受住了,甚過來的水力量固然不小,但卻在人類的承受範圍之內。

「快,防水竹網只能支持片刻,在這時間裏,必需要把缺口堵上……」到了這一步,秦風也大是意外,自己這個門外漢,竟然在一群智慧的古人的協同下,竟然做到了這一步,接下來,秦風就算再傻也知道應該如何利用這個機會。

在他的親自帶領下,英勇的大唐戰士跳下了潰堤,冒着毛竹片受不住力道的重新衝破防水竹網的風險,將沙袋一層一層的疊在潰堤口。

以疊行的堆疊方式,讓沙袋堆積起來的堤壩不易衝垮。

在堤壩搭成不久,竹網也完成了他的使命,受不住力,變形彎曲滑出了空隙,竟然極少有斷裂的。洪水再一次湧向潰堤。

「砰」的一聲巨響,沙袋成功阻擋住了攻勢。

「堵住了,堵住了。」在成功堵住了決口剎那間,堤壩上發出了震耳欲聾的歡呼聲。

填補了決堤口,並不意味着水患就如此結束了。

秦風沒有光顧著高興,他敏感的發現水位正在緩緩上漲。

黃河少了一條宣洩口,直接導致了萬噸洪水少了宣洩之處,形成的結果是水位上升,有漫過河堤的危險。這水位如果上漲的厲害,將河堤淹給沒了,他們也就等於做了無用之功了。」

喝住了欣喜的眾人,分三批人行動,一批鞏固決堤口,一批開始在堤壩上堆疊沙袋,加高堤壩,另一批繼續用馬匹運送沙袋:這抗洪救災,沙袋確實是一大利器。

果不其然,江水逐漸拔高,淹沒了堤壩。好在秦風事先做了準備,堆高了河堤,並未造成意外事故。

古代天災人禍沒有後世那麼頻繁,但因為科技落後條件落後,一但發生天災朝廷唯一能做的就是災后安撫重建,根本不存在什麼災中救援一說。如果災情嚴重,引發瘟疫,為了避免更多人受到傷害,更有keneng將受災地徹底封鎖起來,直至瘟疫消除。

但因為秦風的提議,這一次大唐出動了軍隊救助災民。

身手敏捷,裝備精良的兵卒,救助百姓的能力,遠遠勝於百姓自救。

尤其是在秦風控制住決堤之後,他們這一次救援極為順利。

但秦風不敢大意,他這邊依然讓人日夜在堤壩上不辭勞苦的巡視着。

這老天爺總算是開了點眼,下了好幾日的大雨終於停了。

黃河水位也停止了上漲,又有漸漸退落的跡象,大家一直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

這連綿大雨,洪水瞞過河堤一米之高,全靠沙包撐著與木樁撐著。這大雨在繼續下下去,沙包也無力支撐了。畢竟這玩意沒有地基,搭建的越高,力量越是不足,越容易垮塌。到了一定的界限,莫說是洪水,便是一陣風都能將之吹到。

秦風慶幸之餘,也不敢大意,繼續以沙袋鞏固河堤,直到水位退到河堤以下,這才鬆了口氣。

這人多力量大,在所有兵卒眾志成城之下,終於在抵達決堤現場五天後,將水患徹底的穩住了。

「太好了!」大唐將士們到現在還不是他能理解秦風意圖舉動,在他們看來他們是兵,任務是在戰場上與敵人拼殺,用敵人的首級鮮血保家衛國,獲得晉陞賞賜。而不是如現在一樣,放下刀劍無腦的冒着生命危險與大自然的力量……洪水搏鬥。

只因軍令如山,法令如天,不敢也不能違背。

就算如此,到了今日,大唐將士發現自己以人為之力,戰勝了如此兇猛的黃河,心中也情不自禁的湧現出自豪的情緒,一個個抱在了一處,歡呼雀躍。

秦風看着控制住的水勢。又看了一眼一地泥濘水位已經讓推下去的黃河沿岸,也跟着露出了欣喜之意。誠然他們都是半吊子,但面對這滔天的水患。他們能夠問心無愧的說一句,盡了最大的努力,做到了最好。

這天,今天職日的牛進達大步走了上來,身後領着一名衣裳華麗的文士,他右手橫在胸前,手中平慎重的端著一份黃殼小硬本。

牛進達說道:「大將軍,這位是太子殿下派來了解情況的。帶來了殿下的手諭。」

秦風點了點頭,對着那文士道:「我們這裏情況得到了控制,你回去后可告訴太子殿下。就說在過兩三日,水位降至一定的程度,我們這邊的人就可以全部投入到救災的行列。」

「如此,真是太好了,太子、魏大人他們也進展得很勝利。這還多虧了大將軍堵住了決口。事不宜遲,在下這就回去,讓太子殿下與魏大人他們也高興高興。」那文士十分激動,他也由衷的高興著,說着,將手諭奉上之後,便告辭而去。

「請便,不送了。」

「下官告辭。」

秦風待文士走後,看着李承乾的手諭。上面大致的表明了他們的救援情況,秦風看完,便笑着對身後的人說道:「太子傳來了消息,他們的救援行動進行的很順利。除了個別地方內澇嚴重。無力救援以外,周邊的百姓都得到了妥善的救治。依照殿下說的。那些百姓對我們感激的猶如再生父母。」

當徹底的解決了水患,已是兩個月後的事情了。

**********

長安皇宮太極殿。

李世民已經一動不動的坐了將近一個時辰了,看着面前依舊堆積如山的奏章文案,非但沒有任何的疲累,反而有一種由衷的愉悅,彷彿天下大勢就在這小小的案桌上,就在這奏章文案里,每批閱一本就有那夢寐以求指點江山的感覺,那種滋味不足以與外人倒也。

這些天,好消息接踵而來,先是虎賁軍押著高建武來朝,而後,又是大唐的軍隊成功的阻住了黃河決口好消息,這次不但成功的解決了水患,也讓一些說他有失恩德、獲罪上天、請求上天寬恕的傢伙們乖乖的閉上了嘴巴。

這時,他看的正是李承乾、秦風、魏徵等人的聯名上奏。

水患帶來了沉痛的傷害,卻也留下來寶貴的資源。

那災害所帶來的爛泥是最天然最純凈的肥料,因此也有一句古話「洪災過後,來年必是大豐收」。

是以由李承乾牽頭,大家一起上疏朝廷,請求免去受災地今年的賦稅,提議修築加固堤壩,將洪災地開墾為農田,重新擇址重建陝縣。

一條條款福利,激發了受災的百姓對於未來生活的希望嚮往,一個個燃起了全新的希望投入了災后重建中去。

李承乾決定離開了,災區大小事情走向了正軌,他也不打算繼續久呆下去,也不可能在河南繼續耗下去,他於是號召三軍打算撤離。

這消息一傳開,整個河南震動了。

十萬受災百姓夾道相送,十數萬四周未受災害影響的百姓也趕來瞻仰義勇之師,若不是這群最可愛的人,他們的家園又豈能保得住?

二十多萬百姓排成了如長龍一般的隊伍,前不見首后不見尾,歡送著歷史上第一支抗洪救災的軍隊。

作為總指揮,太子李承乾走在了最前頭,山呼海嘯一般的「太子千歲」響徹天地。李承乾望着路上那一張張充滿著感恩、真誠、下跪等種種情緒的質樸的面容,李承乾感慨萬千的心想:「日後我若登基為帝,必將勤政愛民,為天下竭盡所能解決水患,讓全天下,萬萬千千的百姓再無水災之禍。」

在他之後是魏徵、秦風、牛進達等一干大將,也受到了熱烈的歡呼。

在他們之後走在最前頭的是左武衛、左衛、左領衛,這是李承乾刻意安排的。

這些將士此次救災的表現歸納起來,唯有十二個字:「功勞最大,名聲最少,默默付出」。

他們在這次救災中跟着秦風出力最大,也最辛苦。不是在第一線對抗黃河決堤口岸,就是在第二線挖掘堰塞湖,或者深入堰塞湖搜救。或許因為不夠貼近百姓,獲得的讚譽什麼遠遠比不上其他軍隊,但李承乾知道沒有秦風與這三衛就沒有現在抗災的大勝利。

他在在這方面顯得很公正,給了三衛將士相應的待遇。

三衛上下與秦風接觸的時間不長,對於他攬盡苦事累事的做法很不理解,直到現在他們接受萬民歡呼的時候才有所明悟:上陣殺敵是保家衛國,這與洪水抗爭何嘗不是保家衛國?

同樣的保家衛國,何分彼此?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壯哉大唐少年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壯哉大唐少年郎
上一章下一章

第592章 誰是最可愛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