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1798年的尾聲

第五百六十八章 1798年的尾聲

等到整個軍務改革進行到尾聲,時間的年輪已轉到十月份了。

向來只有旱雨兩季的明京市,也進入了過渡期。雖比不上雨季的降水量,但隔三差五,還是有幾場小雨。經歷了漫長旱季的土地,也開始得到雨水的澆灌。乾枯的草原,慢慢煥發着生機。

這也代表着,農忙時節,正式到來。

而在大明的北方,與清國接壤的交趾省。南北半球的差異,讓交趾省的降雨量,正逐漸減少。

雖然清國難民的到來,影響到了當地百姓的生活。但是全省的農業生產,並沒受到明顯妨礙。所以一片片稻田,都迎來了豐收。為了讓難民知道付出才有收穫,大明還特意組織難民,幫着收割莊稼。

同時新一輪播種、施肥、開墾荒地,也在逐步進行。

也是交趾省是熱帶季風氣候,良好的水熱條件,使得農作物能一年三熟。再趁著當前充足的人力,地方政府積極開展農業生產。

於是交趾省的田間地頭,到處都能看到辛勤勞作的百姓。

在此之際,與交趾省交界的雲貴、兩廣地區,也慢慢平靜下來。持續了好幾個年頭的白蓮教起義,終是在白蓮教教主--無上老祖接受招安的情況下,徹底告一段落。

這是白蓮教與清廷相互妥協的結果!

按照協議,清廷承認白蓮教的正統宗教地位。作為交換,白蓮教要接受道教衙門的管理。本來這只是清廷為管理道教而設立的機構,從中央到地方,都有層層分級。

如今將白蓮教併入道教衙門,實際上是弱化了白蓮教的地位。

畢竟在一般人眼裏,很容易形成白蓮教是道教分支的錯覺。

起初白蓮教是不答應這個條件的,但是有大明派出的代表,作為斡旋。使得和珅掌控的清廷,答應在道家衙門之下,分別設立道教司與白蓮教司。

從而在地位上,二者趨於平等。

白蓮教也就接受了這個方案,加速與清廷和解。

當然,白蓮教中原本帶有反清色彩的宗教教義,是一律剔除的。並且教民的武裝,也要全部解除。那些反清軍隊,自然要跟着解散。

儘管這個條件,對白蓮教極為不利。但是對清廷來說,這是和解的基本條件。就是和珅偏向大明,也不敢完全不顧其它朝臣的意見。

何況太上皇乾隆還沒死!即使老糊塗了,也知道解除白蓮教武裝的重要性。再加上新皇嘉慶還在一旁看着,他也不敢做得太出格。

不過為了消除白蓮教對自身安全的擔憂,清廷允許白蓮教教主常駐昆明。設在京師的教所,則必須讓護法以上級別的教徒坐鎮。

這是白蓮教起義后,教主無上老祖出於方便管理的考慮,特意對白蓮教進行組織改革的結果。

從高到底,一共分為九級。最高的,自然是教主。

次一級,則是左右護法。在教務中,分別執掌軍務和教務。作為教主親傳弟子的王聰兒,就是白蓮教的左護法。只不過隨着和解,軍務變成了教內的獎賞懲罰。

再往下,就是四大長老。分別負責傳教、祭祀、錢糧、登記等具體工作。之後的話,是六大執事、十二司儀、二十四堂主、香主若干、主事若干。

最低等級的,就是普通教民了。

如此一來,白蓮教的組織機構,就更加嚴明。在執行力上,也比之前提高了一大截。

但這只是明面上的!

實際上,白蓮教的改革,主要是情報司為了擴張在清國的影響力,提高白蓮教的組織能力,而特意為之。教主無上老祖的所有改革方針,也都是按照情報司出具的方案執行。

與之類似的,情報司也對天地會進行了制度上的改革。很多經過大明培訓的情報人員,就通過改革,順利進入白蓮教和天地會的中高管理層。

有了這個外衣,外界就更加疏於防範。情報司的工作,也能更加方便展開。

這也使得,白蓮教和天地會,徹底淪為情報司的耳目。

由於流感的爆發,歐洲也出現了一個白蓮教。所以為加以區別,大明情報司,又授意歐洲白蓮教,改稱聖教。算是從名稱上,更加貼近歐洲人的習慣。

本來歐洲的白蓮教,就與清國的白蓮教,沒什麼干係。除了有白蓮作為教會標誌外,信仰的核心,還是上帝。不然歐洲人,也不會這麼順利的皈依白蓮教。

現在改變稱呼,只會加速白蓮教融入歐洲本土。

對於情報司的工作,也只會有利無弊。

正是看到宗教的好處,情報司還向內閣提議,建議將大明現有的宗教,都改成情報司對外發展的工具。但這一計劃,執行起來實在太難了。並且無形中,架空了宗教司,助長了情報司。

怕其演變成前明的東廠,所以大明高層,否決了這一計劃。

不僅如此,內閣的數位部長,還特別向楊崇提議,將情報司納入檢察系統中來。

也是情報司的地位太過尷尬!

既在六部之下,又不受六部管轄。實際運行中,完全成了總統的私人工具。

這對大明的法制建設,顯然是極為不利的。

而且若沒有之前的叛變,內閣也不敢提出這個要求。

畢竟情報司的地位,就是建國初期,楊崇獨自確立的。某種程度上,算是維護了楊崇的地位。

但是叛變的發生,楊崇的遭難,讓情報司的作用,大打折扣。即使這之中,有很大原因,是情報司的高層,都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南洋。才使得本土疏於防範,讓穆淳鑽了空子。

可是事實就是事實!。

情報司沒有履行好應有的執能,辜負了楊崇的信任。

這是任何借口,都推脫不掉的。

所以在叛變平息后,楊崇對情報司的功勞,隻字不提。連帶着廖青,都受到了冷落。本土的三個處長,還被司法部的紀檢司調查。

雖然並沒有證據表明,這三個處長參與了叛變。但是楊崇還是以失職為由,直接免除了他們的職務。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雄起澳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雄起澳洲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百六十八章 1798年的尾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