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吐蕃談判

第五十八章 吐蕃談判

皇帝李世民召見了貢日貢贊和祿東贊,貢日貢贊代表松贊干布向皇帝李世民提出要求,希望邀請大唐太子李治前往邏些(今拉薩)會盟,吐蕃和大唐結成友好盟邦。

皇帝李世民說:「如果我大唐不同意呢?」

祿東贊強硬的說:「我吐蕃貧窮,大唐富庶,那我吐蕃只能從高原走下來,去拿自己需要的東西。大唐太子一日不會盟,吐蕃、大唐戰爭就一日不停止。」

李世民說:「你威脅我?」

貢日貢贊說:「大唐陛下息怒,我吐蕃贊普確實是想和大唐結盟,仰慕大唐。」

而此時,李治站了出來說:「兒臣願意前往邏些,和吐蕃結盟。」皇帝李世民看著李治,李治說道:「此次會盟,兒臣是必須去的。」李世民表示同意。

提起吐蕃,不得不說一下吐蕃的政治制度,它不是封建制度,而是奴隸制度,這一制度,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后,進入西藏才結束。贊普為最高首領,是部落聯盟的酋長,統帥各個部落。贊普日常管理各個部落,是通過會盟,一年一小盟,三年一大盟。通過盟誓,使各個部落忠於贊普。贊普藏語中的含義:贊為雄強,普為男人,贊普則為雄強的男人,強壯有力的男人。贊普之下設大相、副相各一人,總管全國政事。下設家臣,家臣也有自己的封地,自己的家臣,自己的奴隸;家臣家的家臣也是如此,有自己的封地,家臣,奴隸。家臣的繼承則是父死子繼,無子則由近親承襲。擔任贊普家臣的人,通常名字前都會冠以「論」、「尚」兩字。「論」是與王室有直接親屬關係的大臣;「尚」是和王室通婚的貴族出身的官員。吐蕃是由王室和貴族掌控全部政權的。另外,松贊干布也不是第一位統一了吐蕃的贊普,他是吐蕃王朝的第33任贊普,他的父親本來統一管理著整個吐蕃,可是在松贊干布小的時候,他的父親被叛臣毒死了,吐蕃就陷入了內亂,松贊干布長大后,又逐漸平定了吐蕃各個部落的叛亂,使吐蕃歸於統一。吐蕃種植青稞,耐高寒,產量高。吐蕃盛產良馬。交通工具為馬、氂牛、駱駝。氂牛皮堅韌。冶鐵技術比較先進。所以吐蕃的騎兵,有良馬,身穿氂牛皮,兵器鋒利,戰力很高。

提到吐蕃,不得不提一提古代的繼承製度。中原王朝採用一般都是嫡長子繼承製度,如果嫡長子實在不行,則會從嫡子中選擇賢能繼承;而周邊民族很多採用的卻是立賢能者繼承,如突厥、遼、蒙古。從表面看,立賢能者似乎很先進,因為嫡長子繼承製度,可以選擇的範圍太小,即使嫡長子不行,皇帝的嫡子也沒幾個,很容易出現昏聵的皇帝繼承皇位。可是實際情況是,雖然中原王朝出現過不少昏聵的皇帝,可是突厥、遼、蒙古卻是連年戰亂,因為要立賢,只要稍微有點兒實力的,都想爭一把,結果突厥、遼、蒙古只能戰亂不斷,但是如果有一個人能夠打敗各路競爭者,控制住局勢,那麼無論是突厥、遼、還是蒙古都會成為中原王朝的大患。嫡長子繼承製度,雖然沒有選出來最賢明的皇帝,可是它卻最大限度的保證了政權的穩定交接。

政權的穩定交接,是最不容易的,也是最容易出問題的時候。歷史上,政變,很多都和政權交接有聯繫。老皇帝和新皇帝交接,很多人會不滿,就政變了,成功的,新皇帝被控制或被殺死;不成功的,就被新皇帝幹掉,自古都是如此。後世中國,權力交接是召開大會,從領導人到地方很多人都會被換掉,每次大會,都被譽為勝利的大會,值得慶祝,很多人都只是覺得很熱鬧,其實每一次權力交接的成功,真的都是一個勝利,真的值得慶祝。權力交接,每一次都很兇險。那是很多人喪失權力,很多人獲得權力的時候,大家做官為的是什麼,不就是手中的那些權力嗎?誰願意輕易放棄?一些人不願意放棄,一些人急著獲得,是最容易擦槍走火的時候。

松贊干布能這麼快的平定內亂,有點兒出乎李治的預料。吐蕃各部落的實力,人員、物資加起來肯定是超過松贊干布的,可是松贊干布這麼快就把他們平定,李治認為是有可能的。必定戰爭不是人數多,物資多就能贏得的。就像明朝的土木堡之變,太監王振慫恿皇帝親征,在他認為,大明軍隊出動精銳40萬,瓦剌軍隊只有10萬,4個打1個,肯定能打贏的,真不知道他怎麼能這麼想呢,人家會把十萬大軍分開,一個面對四個嗎?結果明軍糧草被斷,40萬大軍被圍,最後全軍覆沒,皇帝被擒。戰場上最重要的是政治、是計謀。從一開始,李治就知道松贊干布會贏,他是贊普,手下又有祿東贊等著名的謀士。

長安,岑文本府邸。吐蕃大相祿東贊笑著對岑文本說:「多謝大人對我吐蕃的援助,才讓我們輕易打敗其他部落。」

岑文本說:「其實更多的也是大相和大相的幾個兒子,智謀超群的功勞。」

祿東贊又說:「松贊干布看來是一心想和大唐結盟了,只是我不明白岑大人為何要讓太子李治前往邏些?太子反而答應了?」

岑文本說:「松贊干布想結盟可以,可是現在還不是時候,我想讓李治前往邏些,就是借你們的手幹掉他,只有他死了,蜀王才能上位。李治為太子,剛剛上位,一邊是吐蕃、大唐連年戰爭,大唐軍人、百姓死傷無數,一邊是他的個人安危,他只能捨棄個人安危,前往邏些結盟。如果他不這樣做,他必將被群臣和天下百姓所拋棄。」

祿東贊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請岑大人放心我們一定想辦法除掉太子。」

「那就有勞大相了。」岑文本笑著說。

祿東贊接著說:「不過我有一個擔心,如果松贊干布一心和大唐結盟,保護大唐太子怎麼辦?」

岑文本陰狠地說:「那就把他一起幹掉。」

祿東贊離開了岑文本府邸后,岑文本自言自語到:「李治儘管你很聰明,可是你卻不知道,蜀王在蜀地多年,蜀地已經被我們所控制,吐蕃和我們也早就是盟友了。」

李治為太子后,大唐的政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李治為太子前,大唐的中樞主要有太子承乾、魏王李泰、房玄齡、魏徵、李靖、長孫無忌、岑文本組成;李治為太子后,太子、魏王都離開了長安,房玄齡、魏徵、李靖也因為身體原因,紛紛致仕;只剩下長孫無忌、岑文本兩人。不久,李治為太子參與政事,李恪也被封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參與政事。長孫無忌舉薦吏部尚書褚遂良為尚書左僕射,替代致仕的房玄齡;李治舉薦戶部尚書、資歷頗深的許敬宗為尚書右僕射,替代致仕的魏徵;李靖致仕前則舉薦了李績替代自己擔任兵部尚書。長孫無忌也被皇帝提拔為尚書令。於是,如今的朝廷中樞,由太子李治、蜀王李恪、侍中長孫無忌、中書令岑文本、褚遂良、許敬宗、李績組成。朝堂上,李治和許敬宗是一體,李恪和岑文本是一體,長孫無忌、褚遂良、李靖則和皇帝一體,不過偏向李治。李治要離開長安,前往吐蕃。於是皇帝授予禮部尚書李道宗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參與政事。李治也舉薦戶部右侍郎婁世德為戶部尚書,頂替許敬宗的空缺,而長孫無忌則舉薦太原留守高士廉為吏部尚書。皇帝都表示同意,下達了任命。

李治離開前,拜訪了房玄齡、魏徵,房玄齡、魏徵都告訴李治一定要小心祿東贊,此人計謀百出,希望李治能早做防備。

離開長安時,李治帶上了自己的貼身侍衛薛仁貴、王方翼,還有對吐蕃、天竺感興趣的,精通吐蕃、天竺語言的王玄策。河間郡王李孝恭被任命為護送使,帶領衛隊,護送李治前往邏些。武媚娘前來送行,李治看著依依不捨的武媚娘說道: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武媚娘看著李治,低聲的誦道:「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李治說完,轉身上馬離開。他看到了哭泣的武媚娘,為了緩解氣氛,李治唱起了他和武媚娘表白時,唱的那首歌:

當山峰沒有稜角的時候

當河水不在流

當時間停住日月不分

當天地萬物化為虛有

我還是不能和你分手

不能和你分手

你的溫柔是我今生最大的守候

當太陽不在上升的時候

當地球不再轉動

當春夏秋冬不再變換

當花草樹木全部凋殘

我還是不能和你分散

不能和你分散

你的笑容是我今生最大的眷戀

已經看過《還珠格格》故事的武媚娘,高聲的說道:「山無陵,天地合,才敢與君絕。」離開時,放聲高歌的李治,驀然發現,眼淚已經不受控制的流了下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之李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重生之李治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十八章 吐蕃談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