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2.第1522章 新的征程(大結局)

1522.第1522章 新的征程(大結局)

幾千人的席面,也就是幾百桌的流水席,男人喝的酒、婦孺喝的酒、小孩子喜歡的果汁,全部都有準備,這場面也是盛況空前了。

大家都覺得新鮮,有些甚至是一輩子都沒吃過的美味,一個個既想飽吃不要命、又想在公主面前維持自己的純樸形象,一時間也是左右為難、糾結搞笑。

方小福也只是在招呼的時候提醒了大家幾句,吃食種類太多,不要被其中一種撐了肚子,留些空餘嘗嘗別的。

大家聽了都哈哈大笑,也就不糾結了,先每樣都嘗嘗再說。

一直從上午吃到了下午,方小福才告訴大家,他們要離開了,以後會經常回來走動,大家若有去京城的也可去找他們,有什麼需要幫助的也可寫信去京城。

一翻重情重義的話說出來,頓時讓許多人都沒了吃的心思,有那跟着方家必善了家境的人家都特別不舍,也十分感慨,就有不少婦人紅了眼眶。

那玩得正高興的讀書郎們和小孩子們也停止了玩鬧,露出不開心的表情。

「表嫂,等我考上了秀才可不可以去京城找你們呀?」突然,劉澤為壓抑著哽咽之意大聲問道。

「當然可以呀,此去京城的路我們早就打通了,大家一路南下只要有福緣食樓便可借宿,回頭給你們一份行程圖,照着走十二日就能到京城。」

方小福看了他一眼笑着說道。

她記得這少年比她大月份,當年就跟着劉澤齊他們喊她三嫂,在她不高興被人喊老而抗議之後,許多小少年都改口了,可他卻不好意思,仍堅持喊她三嫂。

後來她給劉家小兄弟做小馬夾,他和幾個跟她熟悉的小少年還吵著要她也做了一件。

如今他也十五、六了,不過農家孩子讀書有早晚,他並未參加今年的三試,這才有剛才的「考秀才」一說。

有劉澤為帶頭,其他小少年們也都紛紛說等他們考上了秀才就結伴去京城看看,說這話的不只有大劉村的小少年,還有石家坡、北季村和南季村的。

雖然方小福跟南季村不熟,但二祖爺爺還是請了不少人,尤其是村塾少年們,還有新秀才們。

這也是二祖爺爺明眼人,他知道以方小福如今的公主之尊,在皇室之中必須是要站隊的,他去過京城也見過那些皇室子弟,連皇上都見過了,皇宮也去過了。

因此,他對朝廷局勢也是有些了解了的。這些讀書少年郎都應該聚攏來跟着小七兒站在同一陣營才是。

這麼好的機會大家互相結交,何樂不為?

以他的私心,當然希望全青陽縣都站在同一陣營。而且從天一先生、方山村那兩個小子還有徐家的親近程度,都不難看出來目前確是如此。

看着一個個雀躍不已的讀書郎們,方小福自然是爽快答應等他們考上了秀才,就可以去京城玩些日子,她會安排住處,玩到入冬前趕回來上縣學便可。

大家聽得都是一臉嚮往,於是這樣的話題又沖淡了方家和方小福即將離開的惆悵。然後方小福也說了下今後的安排。

也就是小馬夾和寶寶棉衣照做,石家姑婆一大家子也跟着離開,因此石家坡的賺頭由姑婆自行安排。

其實這帳怎麼分大家早就商量好了,只是今天這麼說一個是讓石家坡的人有個數,二個也是不明說出來讓其它村犯愁。

季家這邊因為方迎春和季琛不會搬走,一切照舊,但幾年下來大家雖未發財卻也是家境好轉了許多的。

而且季家人商量了一下讓方迎春來跟方小福說過,今年開始的賺頭讓村裏婦人增加五十文,明年再增加五十文,後年再增加五十文,一直到活兒做完。

這麼做也是遞進式讓利給村裏人家,而且今年回村后,因為娘家出了公主駙馬,季家也從小馬夾賺頭上拿了五千兩捐給了村塾。

又擔大頭和村裏人一起集資修了村道,難得的是,在這賺頭上撿了大便宜的老大房裏老爺子也拿了一千兩出來捐給村塾,又出了百兩修路。

雖然當初他跑去兄弟家裏要錢的行為讓人不恥,但他後面得了便宜並未生事,反而盡自己心力做了不少事情,大家才漸漸不說閑話了。

如今他也拿錢出來,到是讓人大吃一驚,頓時敬佩了不少。這吃進去容易、吐出來難的道理誰都懂,說得容易做來難大家都理解。

可是他卻跟着拿了,不為別的,用他的話說就是老弟出了,他也得了不少便宜,哪怕是積德也應該盡些心意。

這麼實在的話,才讓人信服。

再加上季家老外公得了勛官,回來也決定為村裏做些事情,見狀便也代表老季家捐了一千兩,又出了兩百兩修路。

他們沒有多出是因為他們雖然做手袋活兒,但一路抽成下來,又分到各房裏其實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多錢,至少賺頭比季琛家小得多。

但是該盡心意的時候還是不含糊的,家裏子孫並無異議。

有這三家出頭,如今村道都修得寬敞整齊了,村裏祠堂也修結實了,村塾也對啟蒙班免束修了,還多請了兩個秀才上課。

讀書郎們學習的質量也跟着提升了不少,而這些變化,全村人都是看在眼裏的。這都是跟着方家得利的。

大劉村就更不用說了,還有手袋賺頭和五子丘活兒呢,算是除方山村外過得最悠哉的村子了。

南季村是早就聽說小馬夾和寶寶棉衣活兒的,一直沒有機會介入,如今正主兒就在面前,還說到了這事兒上,多好的機會誰不想把握?

只是大家都有些不敢開口,就圍住了自家的村長,還有幾個耆老們。

那年那天方小福在青灕江測繪五子丘時遇到打招呼的季大爺,就是耆老之一,與老外公家還有親戚關係,這才說到喝了雲喜丫頭的回門酒。

如果出嫁擺了酒,回門一般是不擺酒的,而不管是出嫁還是回門,都不會大宴請,只有自家親戚來做客。

其實南季村的村長和耆老不是沒來找過二祖爺爺,只是輩份低了壓不到二祖爺爺頭上,而二祖爺爺以南季村婦人曾經來大劉村害人為由拒絕了。

因為有壞心眼的人,就不能保障保密的問題了,南季村在那件事情上自知理虧,後來就不曾再開口。

可今日被這些婦人圍着想求賺錢機會,還真是讓他們為難了。

以前方小福自是不在意南季村如何,可如今她也想擴大一下自己的影響力,能多些號召力,就像天一先生那般,走哪兒都能受人敬重愛戴追隨。

因此她主動走過來笑道:「我跟南季村不熟,這事兒還得找二祖爺爺掌掌眼安排人選,不過當年南季村婦人慫恿我小姨的婆婆賣孫女,這事可是千真萬確。」

「而我小姨的婆婆也是南季村出身,這些年我才不敢與南季村打交道。不過今兒既然二祖爺爺請來了大家,說明你們在二祖爺爺、在大劉村心裏,都是好人。」

「再加上南季村和北季村的關係,因此我願意為你們分憂。婦人的活兒,你們挑好人選後來找二祖爺爺,另外我還給你們一個反季菜的賺頭。」

婦人的活兒跟其它村一樣,一百文計件,可以在自家做,但不準私下傳出去,我會安排人收貨,不準私自賣給別人。」

「壞了我賺頭的後果,你們可以找相熟的人打聽打聽。」方小福說得這麼直白,也是有幾個考量。

首先要讓他們清楚,至少要讓他們將她的意思傳回去,這活計她為什麼不給、又為什麼會給,讓那些心裏打着小九九的人放明白點兒。

然後,這筆賺頭她打算攢起來成立助學基金,由縣學來管理,照顧家境困難的學子,助其完成學業,有機會走上科舉之路。

既然她有這個計劃,自然需要資金來源,姑婆已經同意將石家坡的劃一兩出來交給她,剩下的給村裏抽兩成,然後分散給家裏親戚,他們走了,親戚還在。

大劉村這邊,同樣是劃一兩,然後給村裏兩成,剩下的分親戚。主要是劉張氏和劉石氏的娘家親戚,老季家不需要。

方山村這邊同樣如是。他們做這樣的安排,一方面是自家已經賺了不少,二個去了京城之後跟着方小福也有活兒做,不愁沒錢賺。

於是方小福手頭就有三兩來源了,當然是做得越多賺得越多。如今南季村又主動找上來,可不正好?

南季村沒親戚,怎麼分法她還要和二祖爺爺他們合計合計,因此現在只說到選人和賺錢項目。

「另外反季菜,有想種的人家可安排到大劉村學學,種出來后賣到我方家的食府、食樓,或者自行去集市賣或者找大戶人家都可。」

「你們可以自己拿主意,也可以聽聽二祖爺爺的意見,這個自己種好自己賺,若是大量種植導致跌了價,我也沒辦法了。」

方小福說到這裏攤了攤手,反正話已說透,剩下的就讓他們自己去琢磨吧,物以稀為貴,滿街都是還能賣得起價嗎?

這個道理這些大人應該都懂。

南季村的村長和耆老們聽了連連點頭,到是沒有想多餘的事情,只說他們回去先挑挑人手,再來找二祖爺爺商量,會多聽二祖爺爺的意見。

方小福滿意地點頭,從這話可以理解,這些人的識趣和謙遜。

說好這些事情之後大家繼續各自吃喝,只是南季村這邊的人心裏激動有些心思百味罷了。

石家坡和北季村的人心情還好,反季村他們這兩年也有跟着種了,而且除了少量拿到集市去賣,或者有人牽頭聯繫大戶人家,主要還是送縣城方家的酒樓里。

傍晚時馬車陸續將客人們送回村去,十幾輛馬車來回跑到天黑才送完。而方小福已經同二祖爺爺幾個老頭子在一旁說南季村的事兒了。

從他們口中得知了一些南季村的情況,方小福覺得還是可以從那裏徵集一些人手的。然後二祖爺爺又開口了。

「小七兒,既然你需要錢成立助學那個金,不如把大王村也帶上吧,這十里八村就這幾個村子離得最近了。」

「南季村加進來了,大王村撇一邊的話,人家會怎麼想你這個公主呢?而且大王村和北季村差不多,本是最窮的。」

「石家坡雖然地少,但以前還有個石場,外出做工的人多,倒也糊得住口。大王村本份人家也不少的。」

「行,二祖爺爺安排吧,最後選人要把把關,然後抽人過去教那邊婦人,順便也看看那邊的環境,別從咱們這兒學了手藝回頭就自己亂搞。」

「離開之前,我會再琢磨兩個款式出來的。」方小福想了想說道。回來三個月沒動靜,沒想到離開之前反倒要忙起來了。

「小七兒,這選人、學藝、適應都需要時間,我看哪,不如教他們一村一個款的寶寶棉衣,八月應該能正式賺錢了,做到十月就能趕上冬天市場了。」

族長祖爺爺在一旁突然說道。

「大哥說得不錯,這都七月中了,八月、九月、十月,正好存冬天的貨,現在趕小馬夾做不了多久還是要教寶寶棉衣,還不如一開始就做這個。」

二祖爺爺贊同地說道。

「寶寶棉衣估計一些手巧的人家已經會做了,聽說咱們的貨主要還是賣給有錢人家,這才不斷供貨。就算她們有誰心思不正,正好通過這個看看清楚。」

八祖爺爺也說道。

方小福想了想,覺得老頭們的想法都十分成熟有理。寶寶棉衣就算泄露了技術,也不影響他們多少,小馬夾會重要一點。

而且現在教寶寶棉衣正好趕上第一批上貨,若教小馬夾也做不了多久,到時還是要教這個,何況多繞一步呢。

順便還能通過相比之下沒那麼重要的貨測看下對方的人品。

「好,就這麼辦。三、四個月一村做一款也夠了,再加上不同的大小,明年做同樣的款應該也是可以的,若有需要,我會安排袁三娘回來再教新款。」

方小福想了想說道:「他們賺錢也不容易,我還是只抽一兩,給他們村公帳一兩,剩下的讓他們修祠堂也好、捐村塾也好、扶持家境差些的人家也好。」

「小七兒,一下別給太多,捐村塾的事兒你可以自己來做。」族長祖爺爺又開口道。

「是啊,你拿着二兩,再讓他們抽五成,他們也有四百五十文錢,剩下的四百五十文捐給村塾也足夠了,你再給村塾里添些筆墨紙硯,不是更好嘛。」

二祖爺爺直接給方小福算帳,這丫頭賺錢想法多,可在細節上卻總是這麼大方,她是不缺銀子,但直接讓利別人不一定知道,你的好意沒能傳達到對方那裏,就太虧了些。

做好事還是要留下名的,不然感恩的人會記着你的好,不感恩的人說不定還倒打一耙了,到時委屈就只能自己吞了。

幾個老頭是真心在為方小福謀划人情債和關係網,方小福聽得有些感動。當年他們可是為了自己的家族和村人找上她要賺頭的。

三年相處下來,他們也以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他們身為長輩的態度。

「好,就這麼辦,到時就將錢送去縣學……好吧,錢先存入錢莊我的戶頭下,我再弄一個掛上我公主大名的助學基金戶頭,說不定以後還能在天下縣學都推廣起來呢。」

方小福本是想說把錢直接給了縣學就好,想到剛才老頭們幾次攔住她的想法為她鋪路,便改了話頭。

老頭們這才滿意地點點頭,又說了一下具體操作的事情,這才回五子丘。第二天吃了早飯大家就收拾著行李回家去。

劉家也在忙着打包行李、將田地租出去,作坊那邊也和接替者交代清楚。接替者是方子湛的表姨父,和劉家舅舅就是表郎舅關係,都是自家親戚。

方誌誠也讓季琛的大哥季山主管五子丘帳房,成為大管事,底下有兩個出自劉家的帳房先生,帳目直接對總帳房負責。

其它管事事宜就都交給二祖爺爺他們了,一如從前不變。

大家各司其職不會躥崗,但最後的管理權卻交給了二祖爺爺,也是以防方家離開后,這裏的人做久了出現爭權斗利什麼的不良現象。

方小福他們回村之後,方子湛他們幾兄弟又跑了一趟大劉村,將劉家兄弟們下了幾網的魚蝦都裝了回來。

當天就在大雜院用同樣的菜色和燒烤、自助餐的方式宴請了方山村所有人家,就連內院裏的小閨女們也放出來了。

這一天方山村也熱鬧得跟過年似的,而且是從中午吃到了夜裏,反正菜不夠了臨時加,飯不夠了繼續炒,大雜院的廚房更加給力。

只有蛋糕都是食府的蛋糕作坊和鎮上方家的蛋糕鋪子一起供應的,光一處地方在一天裏做不出來這麼多。

方小福將市面上賣的所有蛋糕款式都送了許多擺出來讓大家吃,大有一種作品展示會的意味。因為大家都知道當年方家就是靠着她賣這些蛋糕的方子發家的。

手袋固然賺得多,卻沒有方子來錢快,這兩者就成就了後來的福緣食府,以及隨後出現的福緣食樓,然後一步一步發家致富。

然後就是帶着村裏人一起致富,然後全村吃席面的次數就變多了,給個理由就能在大雜院這邊擺上幾十上百桌。

於是大家早就習慣了這樣的吃席方式,大家也自然地享受着美食,聊天說笑。吃飽了也不會散去,婦人們有的看漢子斗酒,有的也會去廚房幫忙。

也有的直接擺桌和面,幫着做包子,或者在外面加上兩口大鐵鍋,幾人合力就把麵餅子都給烙出來了。

自助餐很隨意,大家也吃得很隨意,誰也不會拘謹,小孩子們更是邊吃邊玩,放放風箏、踢踢藤球、推推鐵環、玩玩滑滑梯、坐坐蹺蹺板……

只到夜漸深時大家才散了場,負責大雜院的十家人開始收拾殘局,附近的人家也紛紛加入幫忙。

大宴請之後,也算是對這邊的事情做了個交代,接下來幾天方小福都在家裏休息。

不過村長大伯還是跑來找了她幾回,用他的話說就是以後大家隔得遠了,他心裏有些惶然,總覺得少了什麼事兒似的。

這些話說得方小福也心情沉重起來。如果以後他們不去京城,而她也不來青陽縣了,大家是不是就此一別今生難見了?

當天晚上方小福就窩在方子湛懷裏直抹眼淚,說着這些年的事情,感嘆一路走來的不容易,如今居於高處卻要離開這片生養了他們的土地。

真的很不舍,很惆悵,很無措……

方子湛只是摟着她輕撫着她的秀髮、輕拍着她的背、輕撫着她的額頭,靜靜聽她說了半宿的情懷。

最後在她累了漸漸睡去時,才低喃了一聲:「有的人一生都呆在原地,有的人註定飄泊天涯,就算沒有你的公主身份,咱們家搬走也是必然。」

「就像當年祖爺搬回青陽縣,如今咱們搬去京城,都是現實決定命運。咱們在青陽縣長大,不論是你做生意,還是我考功名,以後都註定要踏上新的征程。」

七月半,中元節祭拜祖先之後,方家最後清點行李、車馬,通知縣城那邊,方誌義也帶着方徐氏回來了。

他們在縣城的行李已經收好,老宅這邊也有一些要收拾,畢竟以後什麼時候回來還真不知道,而鎮上的家早就作出安排了。

這幾天方誌忠也和方誌真視察了青陽縣的山地莊子,交代了接手的管事,又請了魯家坡和花果畈的村長、耆老們吃飯。

不過沒說他們全家搬走的消息,畢竟在許多地方都有方家的田地莊子,這裏也只是其中一處罷了。

不過身在家鄉還是對待不同的,算是三年下來一場交情吧。

七月十八,方誌義帶方徐氏回了徐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回縣城去,到時他們會從縣城出發,一如上回那般安排。

這邊各家最後清點了自己的行李,安排好了家事,兄弟們也在一起根據行李清單和人數作了車馬預算。

這麼多人雖比不上家族大遷徙,但場面也是很壯觀的。

為了精減行李,大家將舊衣物送了人,一些不帶走的器物也都送了人,家也交代各自的村長安排人時常維護一下。

菜園子也借給別人種菜,但地皮不借,哪天回來還是要用到的。

該清點的已經清點好,該安排的也都安排好了,要一同出去見見世面的新秀才們也個個雀躍不已,在大雜院練習著趕車、騎馬,學習清點物品、統籌行動。

可以說還沒出門就已經大長見識了。

七月二十五日清早,所有人到方山村集合,行李裝車、馬車分配、清點數量,然後在大雜院吃了早餐,在所有村人的道別聲里,長長的隊伍浩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這天是個晴朗的天氣,但秋老虎已將過去,仲秋即將來臨,這一路還是好走的。他們先去東陽州城守府過中秋,然後一路東行去滄瀾州。

在海邊過夏天的計劃泡湯,他們將如第一次去滄瀾州那樣,一路沿海南下嘗遍六縣美食,然後沿內河去許山縣。之後回青陽縣的北上,去京城的南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農門金鳳:冷麵夫君童養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農門金鳳:冷麵夫君童養媳
上一章下一章

1522.第1522章 新的征程(大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