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章

2.第2章

次日清早起來,整個梨香院的人都曉得薛大姑娘的那種病又犯了,於是自薛姨媽而下,各人都不免慌亂了一番。

薛寶釵的哥哥薛蟠更是比旁人鄭重其事了十倍,本是要往賈家家塾上學的,見這副情景,學也不上了,忙命跟着的小廝去學里告假,自己圍着薛寶釵問長問短。

慌得薛姨媽又是好笑又是好氣,不住地口裏嚷着:「好容易才上進了幾日,每日去學里讀書,怎的你妹妹病了,你就要前功盡棄了?你妹妹這病不過是家常病,吃幾丸藥就好了,如今你卻拿這個當借口,豈不是叫你妹妹生著病,心裏也不自在?」

薛寶釵聽薛姨媽說的有理,默默點頭,也在旁邊幫腔勸薛蟠去學里,心中更是暗暗向那個聲音言道:「我哥哥還是疼我的,見我生病,連上學都顧不上了。」

那個聲音嗤笑一聲道:「偏你喜歡自作多情。一來你道呆霸王是在學里好好讀書的?不過為了聚眾玩樂而已,更無恥下流的事還有呢,你做夢都想不到。再者,他圍着你就是關心你了?你倒仔細瞧瞧,他的眼睛盯住哪個人看?」

薛寶釵經那個聲音提醒,略微一打量,便明白過來,只見薛蟠嘴裏問著自己病症服藥之事,眼睛卻不住地往服侍在一旁的香菱面上瞧。香菱被瞧得不好意思,臉頰泛紅,怎奈薛寶釵在,不好自己走開,只得裝着若無其事的樣子。

薛寶釵不看則已,看到這副情景就有些來氣。當日在金陵地界,薛家和馮家爭買香菱,薛寶釵為了化解這一所謂的冤孽,不知從中費了多少唇舌。若不是她勸阻得力,馮淵只怕已經被打死。若依她本來的主意,索性就成全了馮淵和香菱,橫豎香菱自己也有幾分願意的,怎奈人送外號呆霸王的哥哥薛蟠不肯罷手,到底還是將香菱搶了回來。

想到這裏,薛寶釵態度更是堅決,連哄帶騙,軟硬兼施,那薛蟠才戀戀不捨地望了香菱一眼,向著賈家家塾而去。

這壁廂薛寶釵待到薛蟠走遠了,把左右人都打發出去,這才向著母親薛姨媽抱怨道:「哥哥這毛病,也該改改了罷!論理,屋子裏也給他放了一個屋裏人,聽說外面結識的人也不知道多少,還是這麼見一個愛一個的,如今竟然打起香菱的主意了。若是傳出去,可叫人怎麼做人,哥哥竟眼饞妹妹屋子裏的丫鬟?」

薛姨媽男人早死,惟守着薛蟠一個獨苗過活,難免溺愛非常,見狀頗不以為然,笑道:「怨不得你父親在世時,誇你樣樣都好,只是依我看,未免思慮太過。你哥哥常犯渾,我是知道的,可是我冷眼瞧著,他對這香菱倒是一片真心,從金陵城開始,心心念了這麼許久,可見必會鄭重其事對待,不比別人。咱家來長安城,統共也沒帶幾個家人,香菱只不過是暫時給你使喚,更犯不上說哥哥眼饞妹妹屋子裏的丫鬟。你如今犯了病,倒要好好將養,哪有妹妹事事管哥哥的道理?」

薛寶釵見母親這麼說,已經懊悔自己說得冒昧——她平日裏說話必然字字斟酌,斷然不至於如此,只是如今犯了病,心中焦躁難當,故而有一說一,心中想着自家母女話家常,故而赤誠以待,未加修飾,卻忘了薛姨媽忌諱。

薛姨媽見薛寶釵面上微有懊惱之意,也有些後悔語氣說得太重,但是想着自己是母親,教育自家女兒,話就算再重,諒也無妨,遂也不忙着描補,只將話鋒一轉,道:「我也知道你的意思,無非是和香菱投緣,怕她被輕視了。這你放心,有母親做主,必然不會輕易把香菱給你哥哥,就算要給,也非磨礪他一番再說。你姑娘家的只管養病,其餘諸事不消操心。」

說罷,只覺得自己打一巴掌給顆甜棗,對女兒的一番訓誡可圈可點,不免有些得意。一轉念卻又想到男人早死,這種得意的情緒無人分享,只能好生守着兒子,盼老天垂憐,他有朝一日突然開竅,變得有出息,心中又是寥落悲涼,又是殷殷期盼。

薛寶釵自幼依戀母親,對其疼惜異常,一來見母親許諾不會輕易把香菱給薛蟠,心中微安,二來見母親面上突然顯出黯然之色,只當她憶起死去的父親,只想着勸慰,哪裏還把先前薛姨媽的重話放在心上,耿耿於懷?

突然聽見那個聲音又陰陽怪氣地說道:「嘖嘖,天底下的父母多半是偏心的,我今兒個又見了一個。生了一個呆霸王兒子,只知道敗家生事,卻一味縱容,盼着他幡然悔悟;分明有一個心思玲瓏剔透、知疼知熱的能幹女兒,卻沒把她真當一回事。遇到難處時想着問她出主意,難處過去了,便說要她『諸事不消操心』。瞧這女兒做的!兒子可以胡亂糟蹋萬貫家財,女兒就只得一副嫁妝了。嘖嘖!」

薛寶釵對母親又是依戀又是敬愛,哪裏能容那聲音如此譏諷?忙在心中斥責它道:「你胡亂說些什麼?世間又有哪家不是如此?自古生男兒弄璋之喜,生女兒弄瓦之喜,高下分明。難道古人也錯了嗎?」

那聲音沉默了半晌,薛寶釵只當它是知錯了。想不到過了片刻,它又出聲道:「若是男兒能繼承父業,支撐門楣,獨力贍養父母,幫襯出嫁姐妹,得此厚待原也應該;若是女兒只消深閨繡花,出嫁后相夫教子,永不消直面外間風雨,被人輕視也是無妨。怕只怕,身為男兒者立不起來,糟蹋家業,連累姐妹,弄得家宅不寧,自家斷子絕孫,寡妹無處容身,寡母沿街乞討,那做母親的,當年還把他當作珍珠心肝一般捧著,豈不是諷刺?」

薛寶釵是個聰明人,聞言臉色大變,心中不安之至,勉強笑着問道:「你在胡言亂語些什麼,說的是誰家的事?我怎麼沒聽說過?」

那聲音嗤笑一聲,卻賣關子不肯細說,薛寶釵只覺得心驚肉跳,卻無可奈何。

於是母女兩個坐在炕上,薛寶釵一邊低頭做針線,一邊和薛姨媽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話。不多時日已過正午,薛姨媽看天色知道薛蟠必然是在外邊用中飯了,不回家吃了,輕輕嘆了口氣,命傳飯進來。頃刻寂然飯畢,薛姨媽正要向寶釵交代些什麼,猛然聽得鶯兒笑嘻嘻地進來說:「金陵城的那位馮淵馮公子,打發了婆子來問夫人姑娘安呢。」

薛寶釵暗叫一聲不好,未及和鶯兒使眼色,薛姨媽已經皺起眉頭來說:「什麼馮公子?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鄉紳之子,什麼東西,就敢跟我們薛家攀親帶故起來了?寶釵,你瞧瞧你,招惹出的都是什麼事兒!」

薛寶釵合家在金陵城時,呆霸王薛蟠為了和小鄉紳之子馮淵爭搶香菱丫頭,差點鬧出人命來。幸有那個聲音提點,薛寶釵看顧得緊,聞訊匆匆扶著薛姨媽趕到場中,終於沒釀成大錯。只是馮淵不知道中了哪門子的邪,被打得半死不活,嘴皮子倒利索,竟當場同薛姨媽攀交情,不知道從哪裏尋來的拐了十八個彎的親朋故舊都拿來湊數。薛姨媽是個麵皮軟的人,場面上一時招架不住,竟被馮淵攀親成功,敘了輩分,口口聲聲稱薛姨媽為表奶奶。呆霸王聽馮淵叫自己一聲表叔叔,心中大樂,當場就認了侄兒。從此這馮家就如同甩不掉的牛皮糖,薛姨媽事後想起來,時時後悔抱怨。

薛寶釵低頭不說話,那個聲音卻為她抱屈道:「你母親也太不分青紅皂白了些。哪裏是你招惹的?若不是呆霸王非要跟馮淵那倒霉鬼搶女人,薛家會沾惹上這事?」

無緣無故受此指責,薛寶釵只覺得有些委屈,但是她和薛姨媽母女感情極好,素知母親行事糊塗,但是素來是疼自己的,也不便過於分辯。薛姨媽見薛寶釵不說話,便一個人絮絮叨叨道:「這人這些時候一直糾纏不休,想來還是因為香菱丫鬟的緣故。——罷了,也是個痴心人。他家既拿了問候我們當借口,寶釵你便去應付它一回,就說我身上不好,不得閑。」

——若論家常人情往來,斷然沒有讓未出閣的小姐事事料理的道理。可是薛家人丁凋零,寶釵自幼便得父親看重,更與別人不同。況且馮家打發了婆子來,既是內眷,也就無妨了。

寶釵只得應了,薛姨媽又尋了個由頭帶走了香菱,便由鶯兒並兩個小丫鬟擁著寶釵在花廳見了馮家來人。馮淵本是個靠着幾畝薄田度日的小鄉紳,和農戶比起來算是家境殷實,可如何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眼?他家人又能有多少見識?以薛家的富貴眼睛看,這馮淵派來的兩個婆子衣着寒酸,說話也不甚得體。況且在薛寶釵面前,十句話里倒有八句是非要往他家公子馮淵身上拉扯,不住地誇口說馮淵如何懂事,如何如何發奮。寶釵聽了心中頗為疑惑,心中惱怒,又不好說的明白,只得不露痕迹地拿言語彈壓。

好容易支使那兩個婆子到旁邊用飯,鶯兒得了空,便笑嘻嘻問道:「這個窮小子莫不是看上了姑娘吧。虧他癩蛤蟆一個,居然痴心妄想起來!」

薛寶釵心中正為這事不自在,幸得薛姨媽遲鈍,尚未察覺,如今見鶯兒說破,不覺越發羞惱,喝道:「休要胡說八道!這種事情豈是能混說的?被外間的人聽見,還不定添油加醋,傳成什麼樣!」

鶯兒吐了吐舌頭,點頭稱是,又道:「論模樣,這窮小子倒是生得不差什麼,可是家世就太差了。和府里的寶二爺相比簡直是天上地下。」

寶釵皺眉道:「原是再沒有的事情,如何就胡亂編排起來?你幾時見過表侄兒打姑姑的主意?既敘了輩分,來家中問候就是他表恭敬的意思,你萬萬不可信口開河。再者,又和這府里的寶二爺什麼相干?若讓這府里上下聽說你把他家的鳳凰蛋跟一個窮人家的孩子相提並論,豈不怪咱們胡來?」

鶯兒見四周無人,湊到薛寶釵耳邊悄聲說道:「姑娘莫不是還不知道吧?前幾日府里的姨奶奶來咱們這裏閑聊,我聽她話語里透出的意思,是想把姑娘和寶二爺配作一對。夫人面色雖有猶豫,可我冷眼瞧著,倒似心思活絡了。」

薛寶釵聞言大吃一驚。她此次跟隨母兄進京,原本是為了入宮待選、為公主郡主充當入學陪侍、才人贊善之職。她自視甚高,料想以自己才貌,輔以舅父王子騰、姨母夫家賈家之暗中助力,再無不中選之理。因了她這個待選的身份,婚配不得自專,故而從未有人敢為她提起婚配之事。如今卻聽鶯兒說王夫人有意為自己婚配,對方還是榮國府闔府上下最受寵愛的表弟賈寶玉,怎能不驚?

「你又胡說。」薛寶釵忙斥道,「姨媽心中清楚,咱們這大老遠的,正為了待選而來,豈有私自婚配的道理?必是你把話聽岔了。莫不是你如今大了,心裏尋思着想快些嫁人了,故總拿這些言語來混我。若是果真有此心,我索性回明了母親,由着你被娘老子領去發嫁,如何?」

薛寶釵原本是半開玩笑的語氣,鶯兒聽了卻是大驚,忙哭求道:「我再不敢多嘴了!姑娘千萬別攆我出去!我原是預備着和姑娘一輩子在一處的,斷然沒有別的心思,求姑娘饒我這遭吧。」一邊說一邊要給寶釵跪下。

薛寶釵見她嚇成這副樣子,忙拉住她不叫跪,輕輕嘆了口氣道:「我不過是心中疑惑,拿話來試你,你就急成這副樣子。你的意思是為我好,我心裏也知道了。只是你太過心急,行事這麼毛躁,不好。你是從小在我身邊服侍的,又是這麼個心靈手巧的伶俐人,我怎捨得你去?你放心,我在家中一日,便由着你服侍一日。只是從此說話,斷然不可這般毛躁,須知禍從口出。」

鶯兒連聲道:「再不敢了!」又道:「便是姑娘離了家,我也要跟着姑娘服侍。咱們兩個人一輩子都在一處。」

寶釵知道這是鶯兒忠心的意思,不好隨便推辭,面上微笑點頭,心中卻暗中盤算道:若是有朝一日入了宮,一入宮門深似海,哪裏還顧得上這許多,少不得要和鶯兒分開了。只是這層意思,倒不好在此時說出。

此時旁邊廂房裏下人們撤出了食盒,薛寶釵便知道馮家的兩個婆子用過飯了,必然要過來說話,正沉吟間,鶯兒突然一笑道:「想來姑娘也厭煩了招呼她們。不若由我出面陪着,就說姑娘犯了舊疾,早上看着還好,誰知這會子越發厲害了,故而夫人也不得閑,也不敢虛留她們,請她們自便罷。如此可好?」

寶釵心中也不想和這馮家莫名攀親,遂點點頭,有些疲倦地說:「她們既然大老遠來京中問安,也是她們的好意,預備下尺頭。我雖病著,禮數卻不可缺了。此外,把去年我生日時收的那方易水硯給馮家侄子帶去,就說這是我做長輩的一點心意。」

鶯兒聽了,「噗嗤」一笑,道:「姑娘放心。想來長幼有序,尊卑有別,哪怕那馮公子起什麼不該有的想頭,既認了姑姑,怕也是啞巴吃黃連——有口說不出了罷,偏偏這是他自個兒認下了親戚,正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其實寶釵也有此意,只是不想鶯兒口快,偏偏戳破了它,無奈搖頭笑道:「偏你多嘴。你家姑娘我素來講究賢德,若是不慎壞了名聲,定然是你胡亂編排的東西,結果以訛傳訛走了風。」

鶯兒頭一縮道:「再不敢了。」

鶯兒遂依言打發馮家人不提,寶釵一個人在房中靜坐,想起先前鶯兒所說王夫人慾將寶玉和她婚配之事,越想越覺得不安,故想法設法,逼迫那個奇怪的聲音透露出更多未來的事情。

想不到那聲音對寶釵是否能如願入宮之事隻字不提,反倒影影綽綽地講了榮寧二府許多女子的將來遭遇。寶釵欲信不信,未免覺得心驚肉跳。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紅樓釵黛]咸豬手,蟹黃酒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紅樓釵黛]咸豬手,蟹黃酒
上一章下一章

2.第2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