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練功

第三章練功

華山雖是劍派,但入門之初,需從扎馬拳腳功夫學起。

入門后每日早晚需各扎一個時辰馬步,其他時間則練習華山入門築基功夫「八錦緞」,和一些粗淺的拳腳步法。

除了為以後修習劍法紮下根基,也能磨礪弟子心志,考察心性!

和那些外門弟子有資深弟子傳授不同,青衿的八錦緞功夫是岳不群親自傳授。

給青衿感受最深的不是如何難學,相反這套功夫十分淺顯,不過三天青衿已經練得有模有樣。

而是岳不群要求極為嚴格,每一招每一式,每一個動作都要不差分毫。每日更是不厭其煩,耐心的指正青衿每一絲錯誤和疏漏。

青衿不敢怠慢,要知道每個門派,特別是紮根基的功夫,都是經過歷代前輩高人千錘百鍊,去蕪存菁,慢慢演化而成。這也是名門大派弟子,比之江湖野路子出身之人根基穩固,基礎紮實的原因!

青衿每日勤學苦練,更是牢記岳不群所言,每一招一式都練得十分用心,使得分毫不差!

時光匆匆,轉眼間青衿入門已愈三月!此時秋高氣爽,萬物肅穆,玉女峰上微風輕拂,好不暢快!

天剛蒙蒙亮,正氣堂前練武場上,青衿雙腳不丁不八,含胸拔背,扎了個馬步。體內默運內功。上身微動,兩腳卻穩如磐石,看似鬆鬆垮垮,卻又有一種奇異的貼合,順乎自然,彷彿本應如此!

岳不群見了,不禁點點頭道:「好!已經練出些味道了。扎馬要牢記空、松、穩三字。上身要空,渾身要松,下盤要穩,自然而然,方合乎道!

青衿等真氣匯入丹田,長呼一口氣,恭聲道:「謝師傅提點!」

岳不群身着青袍,踱了幾步言道:「本門功夫,以氣為體,以劍為用,氣是主,劍是從,氣為綱,劍是目。內功不成,劍法再好也是無用。倘若內功練到高深處,飛花摘葉,俱能傷人!」

半晌又言道:「你八錦緞火候已足,也算有些根基,接下來我便傳你我華山派一百零八式入門劍法!」

入門三月,青衿除了扎馬步,練習八錦緞外,只習了些基礎的拳腳功夫,此時聽得能修習劍法,也是喜不自勝!

岳不群行到一處寬闊之地,持劍而立,並不急着出劍,而是緩緩運氣,漸漸身與氣和,氣與神和,輕輕呼出一口氣。一聲輕吟,長劍出鞘,肩頭一聳,一路劍法展開,看似極快,卻又彷如極慢,每個動作變化都看的清清楚楚!

如行雲流水,渾然天成,忽前忽後,斜揮側擊,姿態瀟灑,神情自若,劍光紛紛如雨灑下,卻又如閑庭信步,信守拈來!

岳不群一路劍法使完,長吐一口氣,袖袍一揮,負手而立道:「怎樣,可看清楚了?」

青衿微微蹙眉道:「看倒是看清楚了,不過弟子愚鈍,還得請師父指教!」

岳不群呵呵一笑,此番演練一百零八式入門劍法,只是讓青衿更直觀的感受一下劍中的意蘊。

對於一個尚未學過劍法的童兒,本就不指望他看一遍能學到什麼,他岳不群有的是時間和耐心。

便撫須道:「嗯!你要明白,習劍之法沒有捷徑可走,需日日苦練,循環漸進,這入門劍法,不但是我華山各門劍法之基,乃至天下各門各派的劍法,也包括在內。若只是會使,不用一月,便能學全。但若真正學精,非下苦工不可,以後我每三天傳你一式,用個一年時間教會你這門劍法。」

岳不群又慢慢演示第一式白雲出岫,為青衿詳細講解了這一式的發招和收勢,及內里種種精妙變化,這一式里所蘊含的劍意、劍理!

青衿也學得認真,拿着岳不群帶來的松木劍習練,直至把這式劍法學得精準通透,岳不群才微微點頭,囑咐青衿勤加練習,若有不懂之處,可以尋他和師娘寧中則,或是找師兄令狐沖也無不可。

隨後從懷中取出一本發黃的書籍,言道:「這是一百零八式入門劍法的劍譜,你拿去私下好好參悟,必能得益不少,記住,法不傳六耳,這門劍法雖說派內人人會使,但劍譜卻不可拿於第二人看!」

青衿接過,見上面寫了「華山入門一百零八式」八個字,便塞入懷中,心中感慨,岳不群對自己還真是不錯。

不過既然劍譜在手,雖然深知岳不群劍法高超,於入門劍法造旨更是爐火純青,不必擔心代代相傳走了樣,不過能見到原版劍譜也是不錯!

看看天光已入辰時,早課該結束了,便收起木劍,朝紫竹院行去!過得一方山石,紫竹院隱然在望,又走幾步,便看到採藥在院門口立着!

「少爺,少爺……!」採藥一路小跑過來!接過青衿手中的木劍!

此時的紫竹院與三月前相比,已是大大變了一番模樣。院裏假山怪石,花壇盆景,點綴其間,與紫竹相映得宜。

兩邊游廊之間,安放了一個紫檀木架子的大理石屏風,轉過插屏就是客廳。游廊上掛了幾隻鸚鵡、畫眉,見了青衿嘰嘰喳喳叫個不停!

五間正房,中間是中堂,也是客廳,青衿每天都在此用餐。

左側兩間,挨着客廳的一間被改成了暖閣,是青衿的卧室,另一間是書房!

右側兩間,一間是蘇先生的卧室,一間是課堂,青衿每日都要抽出三個時辰,隨蘇先生於此學文習字。六間偏房,右邊三間廂房是王氏夫婦的住處和廚房,左邊三間廂房有一間是浴室,每晚青衿都要在此泡葯浴!

本來有一間讓採藥住,採藥膽小,青衿只好在暖閣里隔了個外間給採藥!

進了暖閣,採藥放下木劍,手腳麻利的倒了一杯清茶。

青衿接過輕嘬了一口,吐在了痰盂里,一口氣把剩下的喝乾,長出了一口氣,只覺得手腳發酸。

唉……!畢竟還是年幼,踩着金絲楠木腳蹬,仰躺在床上。

床是精雕細琢紫檀木鑲玉牙床,紗幔低垂,錦被綉衾。

床角還掛了個香囊,散發着淡淡幽香!

青衿收斂心神,真氣隨着一呼一吸在體內運轉,疲勞漸去。

採藥,今早吃什麼?

採藥一愣,掰着手道:「補虛壯氣粥、人蔘燕窩粥、茯苓蓮子粥、靈芝銀耳粥、哦……對了,今天是血參蟲草粥。」

青衿聽了嘆了一口氣,雖然聽着不錯,但每天早上嘴都淡出鳥來了。

想到現在每日習武,特別是往後日日都要練劍,身體的消耗量大增,早飯不能在像家裏那樣,每日早餐皆以粥飽腹了。

自己這幾年一日三餐的食譜,都是老爺子請幾位名醫和葯膳大師按岳不群的意思定下的。

若是常人補也能補出一身毛病,但自己有功夫在身,反而對內功修行有極大補益。

想必這也是師父故意為之,連同那固本培元的葯浴,一般人家可是用不起的。自家自是拿的出這些靈藥可供揮霍,由此也可看出岳不群用心之深,但也確實為自己着想,自己內功修鍊進境之快,這些靈藥功不可沒。

想想華山派現在的家底可不厚實,門下弟子自是用不起,這也是岳不群的一招陽謀。

想到這裏便起身招來採藥道:「吩咐王師傅,以後早飯加兩個小菜!在傳信給老爺子說一聲!」

採藥應了一聲,小跑着離去!

陽光從縷空雕花窗中照入,在紫檀木桌上映出斑斑點點的細碎光點。青衿伸了個懶腰,緩步來到書房!

青衿這間書房,裝飾顯然頗費了一番心思,靠牆處有一張畫屏,屏前設畫案,案上擺放文房四寶、筆洗、筆注、筆筒和鎮紙。

畫案後面是花梨木扶手椅,案旁設綉墩,東頭一張紅木藤面貴妃榻,壁懸大理石掛屏;旁置案幾,几上置棋盤。

西端靠牆的紅木琴桌上擱古琴一架;北牆嵌三個花窗,兩側牆上掛有歲寒三友、竹林七賢的書畫對聯,青衿估計多半是後人臨摹,不過裝點門面卻是夠了。

青衿好歹隨蘇先生讀了幾年書,知道此時講究「几榻有變,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貴其精而便,簡而裁,巧而自然」。審美觀與後世不同,二十一世紀不但是個變革的時代,更是個浮躁的時代!

這個時代的文人,有人少年得意,追求治國平天下的豪言壯志。

更多人科舉無望,追求的是一種與世無爭、悠閑安逸的生活狀態,即所謂"寧為宇宙閑吟客,怕作乾坤竊祿人"。詩書就是他們的寄託所在,平時潔凈幽雅,須塵無染。

書房就是他們的小天地,文人雅士在這裏逍遙自在,閑倚床榻覽古籍,揮毫潑墨繪丹青,或約上三五同好,齊聚於此,摩挲古鼎,品鑒古畫,或撫琴彈奏清曲一首,逍遙自樂,以終天歲,也不虛此生。

青衿心頭忽然浮起文天祥的一首正氣歌,想到華山派內有正氣堂,不知有何聯繫,忽而興起,於紫檀如意几案前端坐,案面長方平直,上鋪有一張雲紋宣紙。旁邊放着一個紫金香爐!

採藥獻寶一般的捧出一個精緻木盒,小心翼翼的放到案几上道:「這是老爺特意給少爺定做的,昨天剛派人送來。」

青衿打開木盒,原來裏面是一隻毫筆、一方硯台,一隻筆架。

此筆自筆套由上而下以貫穿相應的心形紋裝飾,而在握筆處用卷草紋作突節,製作精細,周身漆衣,黝黑烏亮,極饒華貴之氣。

筆架以大塊水晶琢成夔龍形。夔龍探足回首,其背上的披毛作靈芝狀捲起!

硯台青衿倒是認識,乃是龜山硯,此硯堅而不頑、柔中有剛、滑不拒筆、澀不滯墨,且上布黃金斑點,縱橫銀線,極為珍貴!

青衿豪氣頓生,下筆入流,揮灑自如,一氣而呵!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手機用戶請訪問m.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青衿問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傳統武俠 青衿問道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練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