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分封

第四百二十五章 分封

關於全國產業分工,時不凡成功的把李世民給糊弄了。時不凡非常了解封建皇帝的本質,因為他的一切都是圍繞着所謂的維護皇權和統治權的思考。時不凡成功的偷換了概念,因為他借口防止分裂,成功的讓李世民支持他進行了各行各業的分工,可以避免國家分裂。當然,李世民並不清楚這個行業分工的後果,一旦行業分工,必然會帶來商品經濟的發展。尤其是目前的生產力得到了很大發展,農業糧食已經幾乎不是問題了。那接下來的商品經濟到來也都奠定了基礎,將來一旦全國進行了行業分工,那各行各業的分工得到了有效的劃分,那這樣大唐的小農經濟會進一步的被瓦解崩潰。再加上商品經濟對於大唐的封建根基的衝擊,這樣大唐的封建根基事實上是被再次動搖了。

李世民的思維不得不說還是依然停留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地步,因為他並不知道為來的歷史大勢,他並不清楚為來商品經濟的社會是如何的。李世民的思維還是停留在自然經濟的自給自足,他並不是一個神,無法預測未來。古人都是人不是神,無法能預測未來的社會結構,包括時不凡也是無法預測的。也許李世民軍事很厲害,可是在社會結構方面,他落後時不凡太多。他思維還是停留在封建時期,對於商品經濟的世界了解非常不足,自然會做出了這種誤判。

「時副總裁,最近我想要請您來有一些請教,你看……」一個中年官員說。

時不凡問:「哦?是許敬宗啊?」

許敬宗,原先歷史上的奸臣,被打成了一個奸臣的身份。而他最大的罪名也就是擁護武則天,擁護武則天成為皇后。不過時不凡卻非常清楚,這個許敬宗是不是奸臣,全憑藉勝利者的一張嘴。武則天時期的政治爭鬥,已經是帶有了「階級鬥爭」的性質,並非是那麼單純了。代表了寒門開始崛起,那些支持武則天為皇后的人,居然都是以寒門為主。反對武則天的反而絕大部分都是出身於士族,這樣不得不讓人感覺弔詭了。許敬宗雖然先輩也都為官,可是官職都不大。雖然在士族政治裏面寒門被打壓,可是也並非是絕對的,也是有那麼偶爾幾個能走到高層,可是這裏面大家艱難不是一般人能衡量的。

許敬宗,李義府,甚至還有不少支持武則天人,他們祖上都沒有什麼真正的顯赫歷史,都是依靠於最近幾代人崛起的,屬於寒門了。許敬宗成為了奸臣,無非是他支持了武則天,這才成了奸臣。時不凡才不會相信這個世界上有什麼忠臣**臣,因為有的只是永恆的利益罷了。所以時不凡不介意和李義府還有許敬宗交往,因為事實上他們也是有着共同的利益的。

許敬宗目前的身份是中書舍人,不過他目前也是在負責編纂史書,是編纂史書真正的負責人之一。時不凡雖然名義上負責修史,可是只是一個挂名的副總裁,只是為了佔據一個參與修史的名聲罷了。不過許敬宗是真正的參與,並非是時不凡這種挂名的。

「時副總裁,最近我們等編纂史書,尤其是晉史,曾經提到過分封制。我們對於分封制,實在是感覺各有褒貶,這樣實在是讓人難以下筆。而最近聽說原先的僕射蕭瑀給皇上進言,希望皇上能對於皇族進行分封,拱衛皇室。這樣讓我們都不敢下筆了,這樣稍有不慎,恐怕會……」許敬宗小心的說。

「我去,蕭瑀,這個時候瞎搞?」時不凡吐槽。

蕭瑀居然跟李世民提出了分封制,分封那些皇族到地方擔任州刺史。時不凡立刻想到了原先歷史上的李世民的一個做法,那也就是打算實行分封制,分封皇族和一些功臣為世襲州刺史,也就是把一些州郡分封給皇族和功臣,讓他們可以世襲。除非是犯了謀反等等十惡不赦的大罪,不然是不能取消分封的。不過這個分封制差點在貞觀時期死灰復燃,這樣關於分封制讓很多人也都褒貶不一,尤其是對於皇族的分封,這樣更是一個令人難以琢磨的現象。

可是本來沒有什麼,這個時候要寫晉朝的分封制,而寫晉朝的分封制,必然無法繞過八王之亂。八王之亂之後,更是永嘉之亂五胡亂華,最後掀起了亂世。這些東西都是無法繞過的,讓負責修史的官員都壓力山大。

當然,本來作為古代官員,對於分封制這種制度都是有着不少爭議的。不過普遍性的對於分封制都是褒貶不一,不過貶低遠遠多過讚揚。可是這個蕭瑀這個時候提出了要實行分封制,這樣讓李世民頗為意動了。

蕭瑀這個時候建議實行分封制,那這樣讓很多負責修史的官員尷尬了。到底是應該贊同,還是應該反對,這樣非常尷尬。如果是按照傳統,應該進行反對的。可是現在政治局勢又是有些複雜,讓他們也都尷尬無比,讓那些負責修史的官員也都無奈。因為這個凡是修史,必然要對於古代歷史進行評價,古代歷史的評價,卻和可能受到當時修史的政治環境的影響。因為很多史官都是喜歡借古諷今,對於古代的歷史事件的評價,都會和史官所生活的時代的政治局勢多少有些關聯。

一個評價,往往承擔了對於史官的政治態度的想法。修史不是那麼單純的,時不凡非常清楚這個作為一個歷史,歷史也就是一個脫光了衣服的美女,隨便讓人上的。至於是如何美化,還是貶低,這個還是要看當時的環境了。同樣的歷史事件,在不同時代就是有着不同的評價,這樣的不同評價。這個其實也就是一個辯證法,不同時代不同生產力有着不同的思維,這樣影響了史官對於歷史的評價,這樣才是最大的問題。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啊!」時不凡終於感嘆。

許敬宗聽了時不凡這話,立刻有頗有感觸。因為作為修史的官員,他當然知道這個修史的時候對於古代歷史的事件和政策進行評價,這是任何史官也都無法避免的。而這個史官如何評價,那這樣是關係到了修史的時候的政治格局和世界格局,還有人心的思想。不同人心的思想不同,而不同時代的人心思想也都是不同的,這樣肯定會造成很多問題。而時不凡這句「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那讓許敬宗也都感覺這話太精闢了。

其實這次關於分封制的評價,其實本來事情很簡單,絕大部分臣子都不會支持這個分封制,相反贊同中央集權。因為中央極權對於臣子來說是好事,甚至不管是對於士族還是寒門,都是有着很大好處的。別以為士族在地方實力強大,就會贊同分封制,其實士族更看重的是中央集權。因為按照分封制的原則,他們這些士族是沒有資格獲得分封的,有資格獲得分封的都是天子的親族或者是一些功臣,他們這些地方實力派是沒有資格參與分封。

他們自然要擁護中央集權,中央越是集權,對於他們越是有好處。因為中央極權能促進他們的權力,士族主要的人手都是在中央機構任職,這樣他們肯定是天然擁護中央集權的。當然,寒門同樣也是如此,因為只有中央集權,才能夠保障寒門的權力。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寒門的背景實力比起士族更差,完全依賴於中央的權威來統治。他們咋地方上沒有什麼權力,沒有多少的勢力和影響力,他們唯一能依靠的也就是政府這個「國家機器」來進行統治,所以中央越是集權,那反而作為寒門官員反而也都越是有好處。

不論如何,這個不管是士族還是寒門,在中央集權方面多事贊同的。

「蕭瑀,看來他是不死心啊!蕭瑀這個時候拋出了分封,多半是屁股決定腦袋罷了。他一方面是江南豪族的人,並且目前這個階段,江南並沒有得到太多開發,他們當然不擔心分封時候會有人被封賞到了江南。所以蕭瑀提出分封制,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李世民的個人想法,有利於李世民維護皇權的想法。」

「這次,蕭瑀選擇站在了皇權方面,選擇支持皇權。至於這個分封,那他這麼做,明顯不符合歷史大勢了。他這麼做,多半是不希望那麼快退出歷史舞台,想要借用這個手段來複出。不過這個蕭瑀這麼做,明顯是為了迎合李世民這個皇帝的想法的。分封制對於一個國家是利大於弊,可是對於皇帝,尤其是開國皇帝,那也就……呵呵!」

沒幾天,李世民居然很快召開了朝會,而這個朝會居然開始議論這個事情了。

「蕭瑀給朕上書,說為了維護我大唐的長治久安,可以分封皇室和功臣勛貴為世襲州刺史,處非法犯了十惡不赦的大罪,不然不能剝奪。朕深以為然,朕以為維護我大唐的長治久安,可以分封皇族和勛貴為州刺史,這樣可以拱衛我大唐。如果一旦有了意外,可以就近解決,維護我大唐的長治久安,是乃一個良策!」李世民說。

李世民這話,立馬讓很多人也都震驚,這個李世民居然要恢復分封制。雖然只是世襲州刺史,並且沒有所謂的兵權,可是這樣卻也都是一種分封制了。要知道從漢朝以後,那分封制已經是不流行了,哪怕是有些諸侯有了所謂的食邑,也不過是由朝廷來收取稅收補償給封主,並非是直接由那些有爵位的人直接獲得。可是李世民居然要進行分封一些州刺史的制度,這樣明顯是在希望維護自己的皇權穩定了。

「哎,封建帝王思想作祟啊!」時不凡想到。

李世民想要恢復分封制,其實是一種封建帝王思想在作祟。從當年的西周分封制,後來秦朝統一之後的郡縣制,接着到了漢朝的郡國并行。而劉邦大肆封那些所謂的同姓的皇族為封國的國王,這樣是希望能讓那些同一個姓氏的王侯來維護劉家的江山。

這種給皇族分封的制度,其實是處於那些皇帝對於臣子的不信任,害怕出現權臣。當年劉邦分封之後,呂后曾經想要篡漢。在呂后死了之後,那些劉姓的諸侯王也都開始一起準備串聯反抗呂家,準備起兵了。不過後來周勃成功的粉碎了呂家的叛亂,擁立了漢文帝劉恆。不過這個劉邦的一些願望還是起到了效果,也就是希望能劉家的諸侯王在地方可以在必要的時候起兵維護皇族的權力。這樣的分封是基於皇帝想要維護自己家族權力,而希望能做到的一種維護權力的方法,並不是單純的政治制度。

而漢朝也都釀成了七國之亂,最後漢武帝時候採用了推恩令,這樣才解決了皇族分封所帶來的地方諸侯王的勢力龐大,反抗中央的情況。其實這個分封同姓的諸侯王,有利於開國皇帝,可是卻不利於別人。從劉邦到司馬家,甚至從李世民到後來的朱元璋,都是有過了分封制的想法,尤其是分封同姓氏皇族,這樣讓那些皇族在地方拱衛中央,拱衛皇帝,可以起到維護皇帝權威,避免權臣的結果。

當然,這樣也都必然會容易帶來內戰,內戰的風險大大增加,不利於百姓安穩生產。不過,皇帝為了維護自己的家族江山,不惜把百姓放置到內戰的風險當中,也要維護自己家族的江山穩固,維護自己和自己後代的權力穩固,也就是為了避免權臣和外戚篡位了。這個是一種維護自己家族江山的行為,是不折不扣的家天下思想,所以李世民也是有了這個想法也不奇怪,因為對於他來說也就是一個封建皇帝,沒有高尚到能夠去萬事為民的地步。(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文科大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文科大唐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百二十五章 分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