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強姦民意(下)

第四百一十八章 強姦民意(下)

房玄齡興緻勃勃的拿着一千多個士族子弟的簽名,還有少部分商人的簽名來到了李世民這裏。

「皇上,這裏是一千個百姓的聯名請求,一起向皇上進諫,然後請求皇上不能夠如此偏心優待商賈。而也有商人提出請求皇上,不能如此偏心優待醫藥行業的商賈。天下子民都是皇上的子民,皇上如何能夠如此偏心的優待少部分人,所以請求皇上不在下達這個優待醫藥行業商賈的政令。」房玄齡拿着一份一千個人簽名的所謂百姓上書說。

李世民看到了這份上書,他當然知道是怎麼回事在,這份上書也就是房玄齡發動了整個長安的士族來簽名的。上面還有很多個簽名,這樣他們一個個名字也都代表了一個個的士族子弟。只要看這些簽名,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因為唐朝識字率很低,這個一個個的簽名其實都是有文化的人的。至於說普通百姓,他們絕大部分根本你不會簽名的,連自己名字都會寫,怎麼可能會上書給皇帝你。這一個擺明了是房玄齡故意拿出了一些士族的意見來說的。

時不凡看到了這份上書,主動問:「房僕射,你這份上書是不是都是士族的子弟的簽名?」

房玄齡當然的回答:「是的,士族乃是國家基石,當然可以代表萬民!」

對於房玄齡這種士族來說,在他們眼裏只有士族才是百姓。這種已經是一個數百年以來的思維慣性,不是那麼容易去除了。這些傢伙當一個部分人有了特權之後,天然的會排斥那些沒有特權的人,看不起那些沒有特權的群體。房玄齡眼裏的百姓已經不包括那些底層百姓了,他們眼裏的百姓只有那些士族才算是「百姓」,普通人在他們眼裏是沒有資格發表意見的。所謂的「民意」也就是士族的意思,士族的意思也就是民意。這個也就是房玄齡等等士族的思維,他們認為自己也就有資格代表所有百姓了。

這種其實也就是一種強盜邏輯,把自己的思維強加於普通百姓身上,強加於天下人身上的邏輯。不過對於這種強盜邏輯,在古代是那些特權群體的思維。時不凡對於這種情況,那也就只能夠採用適者生存的方法應對,所以他自然有了應對方法。

「哼,你用強盜邏輯來強.奸民意,那也就別怪我用同樣的方法來收拾你!」時不凡想。

房玄齡趕緊說:「皇上,由此可見,天下百姓都是反對皇上有意偏袒扶持那些醫藥行業的商賈,請求皇上對天下百姓一視同仁,不能如此偏袒商賈!」

房玄齡說得那叫一個義正言辭,好像是自己說得也就是正義的一樣。不過李世民和時不凡都清楚,這個房玄齡不過是代表地主階級的利益罷了,他們想要吞併土地。必須要讓百姓過得不好,如果百姓真的無病無災,或者是徹底沒有任何災難,那他們這些士族如何吞併土地?只有百姓因為各種原因急需花錢,這樣才不得不出讓土地來換取生存。別把房玄齡這幫傢伙想得太高尚,這幫傢伙都是政客,代表了自己的階級利益而已。

所以他不希望醫藥商人得到特意扶持,這樣百姓看病難和看病貴的問題得到了徹底的緩解,那這樣百姓沒有必要出讓土地,會切斷士族吞併土地的渠道。房玄齡必然要反對,不然他這個士族的代言人怎麼混啊!

不過時不凡也都不是吃素的,房玄齡既然會在這裏強.奸民意,把自己的想法上升到民意的地步,那時不凡也都不怕。既然大家都是要強.奸民意,那也就要看誰的手段更好了。

「皇上,恰恰相反,我認為天下百姓都是擁護皇上扶持醫藥行業的商人,支持投入醫藥行業,給百姓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事情!皇上,我這裏也有一份萬民書,是上萬百姓在上面畫押,支持皇上優待醫藥行業商賈,扶持醫藥行業的商賈,給百姓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時不凡說。

時不凡對着外面的人突然喊了一聲,外面馬上有人把一大塊布送了上來,這塊布上面密密麻麻都是紅印戳,都是一個個的手指指紋。至於指紋上面,是一份寫着支持皇帝優待醫藥行業商賈,支持皇帝扶持醫藥行業,解決百姓看病難的事情。

房玄齡看到了這份所謂「萬民書」,立馬眼睛睜大。房玄齡沒有想到時不凡居然會如此無恥,直接拿出了這份所謂萬民書出來。房玄齡敢肯定,這個絕對不是真正的「民意」,而是時不凡同樣也是在「強.奸民意」。因為普通百姓哪裏懂得這些一套套的政策,這樣百姓哪裏懂得一套套的複雜的政策啊!以唐朝百姓的文化水平,他們完全無法理解這些政策背後的影響。這個也是為什麼很多士族和地主能忽悠百姓的緣故,因為古代的百姓很多都無法判斷政策的好壞。

有些時候朝廷的好政策,到了基層會變成坑害百姓的政策,這個也不是不可能的,相反非常可能。有些時候有些別有用心的人會故意煽動百姓達成自己的私人利益,這種事情在一千多年之後也是屢見不鮮,合適這個時代呢?打着為民謀福公平正義的旗號來坑害百姓,這種事情簡直是太多了。既然如此,那時不凡只有用同樣的手段來反制。既然進入了這裏,那也就不要講究什麼手段了。

房玄齡認真看了看,發現這個所謂布匹上面居然有一些佛陀的圖案,房玄齡突然想起了幾天之前的一個故事。

「幾天前我聽說長安多家寺廟聯合起來居然要弄什麼收集民氣來進行祈福,只需要百姓摁下手指印就可以了,到時候也就可以沾染佛陀賜福。該死,當時我怎麼沒有往這邊想呢?這個多半是時不凡讓手下那幫僧人在亂來,多半是他們在故意去弄出什麼祈福,然後搜集了這些指印,然後故意寫上了這個所謂的萬民書。這個時不凡居然如此無恥,居然如此欺騙百姓!」房玄齡心裏也都大怒。

房玄齡還能不明白?這個多半是時不凡當時借用那些僧人的名頭,然後讓百姓在一塊巨大的白布上面畫押之後,然後在後來補上這個所謂的萬民書,這樣一份萬民書也就這麼炮製了出來。這樣上萬人的畫押,然後也都一份萬民書也就出來了。

「皇上,這個是萬民書,是百姓支持皇上扶持醫藥商人,扶持醫藥的萬民書。他們請求扶持醫藥行業的商人,讓他們主動去從事醫藥行業,給百姓減輕負擔!」時不凡說。

時不凡認為雖然後世很多人罵很多奸商看病難看病貴,可是這個也要分時代的。後世是看病難看病貴,可是古代是連看病都做不到。把無法看病弄到看病貴,那也是一種進步。固然看病貴,可是好過沒有機會看病。隨着未來醫療保險的發達,很多藥材的價格也都會節節攀升,對於藥材的深加工還有各種醫療藥材行業的發展是必須要扶持的。現在百姓看得起病了,可是如果藥材跟不上,那最後也是一場空。及時扶持,及時讓商人去投資醫藥行業,甚至主動研發那些藥材種植的技術,有助於解決藥材問題。

甚至進行藥材深加工可以更有效的利用藥材,可是這個都是不符合房玄齡為首的士族階層的利益的。如果百姓都看得起病了,那他們士族還如何進行土地兼并?這個是他們最需要反對的,他們不惜強.奸民意,把自己的意思說成是百姓的意思,可是百姓完全根本不知道這回事。

時不凡也都很難去慢慢跟百姓解釋,雖然他自己是為了百姓緩解看病問題,雖然藥材也許還是貴重的,可是總比沒有藥材要好。一種資源哪怕昂貴,那也比徹底沒有要好。短時間之內時不凡無法解決藥材貴重,可是卻可只能夠保證百姓看得起病,不用為了看病而傾家蕩產甚至欠下幾輩子的債務。

至於士族他們可不是這麼想的,他們巴不得百姓看病貴,這樣難免出售土地,或者還是欠債幾代人都換不清,最後還是要失去土地。這兩者的利益是不可調和的,士族的根基是土地和租佃為主的經濟模式,這樣給百姓解決看病問題,這個絕對不是符合他們利益的。

可是房玄齡沒有想到,時不凡居然臉皮如此之厚,反而也同樣「強.奸民意」,把自己的想法說成是百姓的想法。

「時不凡,你胡說八道,百姓連字都不認識,他們怎麼可能會寫萬民書?你在長安城之內,能夠找到一萬個會寫字的人嗎?他們會能看得懂這個扶持醫藥行業商人的內容嗎?」房玄齡罵道。

時不凡同樣反問:「房僕射,既然你都說百姓看不懂這個內容,那他們是如何反對扶持醫藥行業的商人的?或者說,在你眼裏,不識字的人,都不算是『百姓』嗎?」

房玄齡突然真的很想抽自己一個嘴巴,自己剛才說什麼了?自己指責時不凡說百姓看不懂這些字,可是自己那個千人簽名的萬民書,那是怎麼炮製來的?一千個人簽名的東西,既然絕大多數百姓都不識字,那你這個是怎麼炮製出來的也就值得琢磨了。

「哼,有些意思啊!這兩個無恥小人,居然在這裏比拼誰更無恥了?」李世民心裏無語。

現場的局勢也都顯現出來了,其實時不凡和房玄齡都是在出老千。房玄齡炮製出來的萬民書是那些識字的士族簽名的,而那些士族是反對扶持醫療行業,給百姓減輕負擔的。他們是巴不得加重百姓負擔,然後趁機兼并土地。至於說加重了百姓負擔,最後百姓造反?這個可不關他們的事情,反正在他們眼裏,哪怕百姓造反了,那不過是一次亂世。而亂世哪怕結束了,新皇帝也是呀依靠他們這些世家大族來維持統治的。

所以士族才不關心百姓是否被盤剝過甚,然後造反改朝換代呢!這些士族甚至可以光明正大的說沒有千年的王朝卻有千年的世家,可想而知他們對於這種世家大族的經濟模式是多麼有自信,多麼有自信能維持下來。當然,這個也就是唐朝人的思維了,他們沒有見過那些不依靠世家大族的統治方法,沒有見過皇權越來越集中到最後革命的歷程。所以房玄齡也就是一個古代人罷了,他無法預測未來的歷史走勢,自然會下意識的這麼認為。

所以房玄齡為代表的士族,並不關心百姓是否被盤剝過甚而造反,他們在意的也就是維護階級利益,維護家族利益,別的百姓算什麼?真以為房玄齡這個一代名相也就是愛民到了?有能力有政績,這個和愛民不是划等號的!

可是時不凡也乾脆直接來了一個更狠更無恥的,直接去打着收集人氣的旗號,讓百姓在一塊白布上面摁手指印,這樣到時候後面補上一個所謂的萬民書,這樣一份萬民書也就這麼炮製出來了。

時不凡和房玄齡心裏都明白,自己這份萬民書都並不是真正的「民意」,因為對於他們來說「民意」都是一個利用的借口,都是用來達成自己政治目的的借口罷了。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是在「強.奸民意」,把自己的想法強行說是百姓的民意,這樣直接用來攻訐對方,達成自己的政治目的。至於這個真正的民意,以唐朝百姓的文化水平,他們那裏懂得這些政策背後的深刻含義,那裏懂得這些政策背後的真正寓意?這個時代的生產力不發達,百姓無法真正的有足夠的機會學習文化,更不懂得什麼政策。

所以,民意不過是古代政客用來互相攻訐的政治借口,時不凡和房玄齡都是在「強.奸民意」。(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文科大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文科大唐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百一十八章 強姦民意(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