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大結局

第166章 大結局

等到方家開始插秧的時候十里八鄉有不少過來看鬧,比正常早種半個月而且一種就是三十畝,實在很難不令人矚目。這種事情被圍觀林芸希還有些不太自在,畢竟落在她身上的目光實在有些多,不管是羨慕的還是猜疑的都讓人沒法呆的舒服,所以她簡單了交代了兩句便回家了,她回去以後,稻田那邊便火朝天的幹了起來。

等忙起來就沒有人再關注這事,林芸希又繼續種蘑菇和青菜,去年種的滿山的各種果樹也蹭蹭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生長著,那三十畝的水稻在牛家村和方家村的注視下茁壯的活過早春然後在七月中旬的時候到了收割的季節,然後最有意思的一幕出現了,河邊三片田十分的醒目,一片已經枯黃成熟一片還是青綠的秧苗,還有一片處於半成熟的樣子,為了不耽誤晚稻的種植,林芸希提前雇好了人,一天之內就把將三十畝的稻子全都給收瞭然後當天平整地以後又把秧苗給全插好。

林芸希這邊忙着從土裏刨銀子,方歲寒那邊也沒閑着,半年之內端了好幾個窩令當地衙頭疼的山賊,一個職責是巡查督視的宣撫使卻跟山匪水匪卯上這也是幾朝幾代以來的頭一遭奇趣,不過因此受惠的百姓卻是給方歲寒送了綽號——宣撫使將軍,在百姓聲望頗高,期間皇帝也賞賜過幾次,不過多半是因為方歲寒跟太子元柏的特殊關係,因為這半年以來皇帝的病越來越厲害,時常就不能上朝,朝廷上下這時候已經沒有精力再糾結這太子之位到底合不合祖宗的規矩都對元柏變的恭恭敬敬的,畢竟上面那位要是有了什麼不測這位還未及弱冠的小太子可一轉身就登基,這個時候還跳腳鬧的以後可就得被狠狠的打臉,雖然還沒有摸透這位小太子的脾氣秉性,不過現在這位坐在龍椅上的可不是什麼善於聽取諫言的主,現在還是縮著頭等著看吧。

忙碌的日子總是過的很快,小傢伙方默涵像是稻秧一樣蹭蹭的長的越來越高,破壞力更是驚人,稍不注意不定就把哪裏弄成戰場,一般人根本看不過來,不過小傢伙還是挺怕他娘的,林芸希若是臉拉下來,保准就老實的去報他娘的大腿了,天氣漸涼,村裏迎來秋收,今年的秋收格外的鬧,家家戶戶在放稻田的水都拿着網兜,將一尾尾肥美的鯉魚、草魚、青魚等等抓到水桶里,然後再由專的人拉到縣城的各個酒樓飯館里去,去年因為林芸希在冬天還提供了新鮮的蔬菜和蘑菇,醉仙樓很是名聲大噪了一把,不過縣城裏其他酒樓動作也很快,打聽到方家村和林芸希便主動上要求合作,醉仙樓自然不想讓別人佔了這便宜,不過也不能惹了眾怒,最後還是醉仙樓佔了這大頭,其他幾個平分四成,這樣一折騰菜價自然就上去了,當然這裏面也帶了方宜春,林芸希又擴大了後山的種菜規模,所以她開口,村裏的這些魚就有了銷路,不過稻田裏的魚又大又肥,產量比所有人預計的都多不少,有一部分直接運到了幾個臨近的縣城,平均下來每家在稻田裏養魚的都賺了大約七八兩的樣子,秋收的方家村隨處都可以聽到舒暢的笑聲,確實就如林芸希所說,這稻子不但沒有欠收還增產了不少,把一擔擔沉甸甸的稻子割下來,這半年的辛苦總算是沒有白費,當然,大家心裏有多高興就對林芸希有多感激。

人逢喜事精神爽,今年秋收極其的快,等到十里八香的稻田都光禿禿的時候,方家村那一大片稍顯黃綠的稻子格外的扎眼,這時候之前所有質疑的聲音都沒有了,大家都靜靜的等待着,等待着天氣慢慢的變涼,等待着那片稻子的變化,可以說,他們此時的心情都比林芸希更加的複雜,所有人都明白如果這稻子能在霜降前成熟都意味着什麼,如果成功的話從今以後他們一年的收成將會翻倍,翻倍以後雖然不會立刻從困頓變得富足,但是溫飽是沒有問題了。

說實話,林芸希現在帶小默涵已經沒有精力在去管稻子的事了,這小傢伙這麼大點就已經顯現出混世魔王的一些特徵了,辯說她在的時候就乖巧的像個小綿羊似的,讓吃東西吃東西讓睡覺睡覺,她要是出去了小傢伙立刻馬達全開,到處破壞,林芸希發誓她從來都沒有多動的毛病,而方歲寒更是沒有這個傾向,誰知道這小傢伙為什麼會這樣的精力旺盛。

相比於林芸希的頭疼,呂氏則是高興的合不攏嘴,小孫子從小就這麼厲害,以後肯定差不了,也不知道她老人家是怎麼把撕紙到處流口水這事跟成才聯繫上的。

慢慢臨近霜降的日子,天氣冷的早晨起來哈出去的氣都是白霧,一家人剛吃完早飯,外面就跌跌撞撞的跑進來一個人,牛忠這人是林芸希從牛家村雇的一個長工,人有些木訥,不過種地是好把式,牛忠跑的氣喘吁吁,顧不得歇息一下便喜道:「東、東家、東家,地里的稻子熟了!可以、可以割了。」

一聽這話,方靜和呂氏一下子喜形於色,她們可沒有林芸希那麼心大,三十畝的稻子怎麼可能不放在心上,天冷了以後稻田還是那副青綠的樣子,她們都想着估計得完,沒想到竟然還真是成了。

林芸希也估摸著這陣子快了,當即便齲忠趕緊找人收起來,要是趕上下雪可就不好整了,她確實沒咋擔心,不過卻不是因為不在乎這些地,而是每天晚上她都去地里看稻穗,秸稈一直變不黃是因為光照不夠葉綠素無法進行光合作用,雖然外面沒有什麼變化,但是麥穗卻是一天天的飽滿乾燥起來,幽州的風多,乾的比她預計的快了幾天,早好啊。

晚稻收割的日子簡直比過年還鬧,方家村和牛家村的人簡直是傾巢而出,這次倒不是看鬧而是幫忙,其他村子也來了不少,剛開始看着那還青黃的葉子有些質疑,不過摸了一把干刷刷的就知道確實是熟了,頓時各個就笑開了花,可真別說,方三郎的媳婦可真是敢想也敢做,嘿,人家還真弄成了,也是個能耐的。

晚稻收好沒多久便下起了雪,因為收成好今天冬天村裏很是鬧,多少年沒有去過縣城的人家也帶着孩子去逛逛,兜里有了銀子也就有了底氣,不少一個銅板都捨不得花的婦人一改平時愁眉苦臉的樣子,不但去給一家人買了新的布做衣裳還給一個勁回頭的孩子買一串糖葫蘆甜甜嘴,當爹娘哪個都不想自己的孩子受委屈,以前是真的沒錢,現在手頭寬裕了則不同了。

可以說方家村的人今年或多或少都沾了林芸希的光,有跟着賣枸杞的有聽了她的建議在稻田裏養魚的,就算是那些保守不敢冒險的人過來幫工也小小的賺了一筆,所以但凡有點良心的都對林芸希感激的無以復加,其中以跟着方宜春一起種藕和水生菜的幾個年輕小子尤為甚之,他們對這些江南的東西不怎麼熟悉,如果不是有林芸希的指導估計那些種子在泥里爛了也長不出什麼來,雖然第一年種產量不怎麼的,不過吃的就是這個新鮮,所以價格上比他們一開始預想的高了不少,一年下來一畝池塘的收入是賣稻子的七八倍之多,這讓他們怎麼可能不欣喜若狂,幾個人一合計就來方家道謝,林芸希留下了他們拿來的雞蛋並沒有收下銀子,並不單單是因為她現在不差這些個錢,而是她覺得只是動動嘴出力的是他們,這錢她不能拿,不但是這些人,其他過來表示的人林芸希也奉行只收東西不收銀子的原則,不管比以前多掙多少,這些錢都是大家的血汗錢,來的十分不容易,她沒法居功。

林芸希這無私又不邀功的行為得到了村裏人的大力讚賞,誰見着方歲寒都要誇上林芸希兩句,現在方歲寒這個朝廷命官在村裏的受歡迎程度遠遠不及林芸希,當然,這跟他從來不擺官架子有關,每次回來從來都不穿官服,所以村裏人一開始的震驚以及敬畏,時間長了見方三郎還是之前那個沉默寡言的方三郎態度慢慢的也就鬆軟下來。

方歲寒跟對錢沒有什麼概念的林芸希不同,他只要稍稍了解下賬目便對收支情況了解個七七八八,所以過年家裏對賬的時候都是由他來,這不對不知道,對完了方歲寒對自己的媳婦佩服到了極點。

先說那些枸杞,去年武陽中勤勤懇懇的伺候見了效,今年摘了三次賣了三百多兩,這還是枸杞價格飽年低一成賣的錢。家裏的兔子已經繁殖佔了兩個山頭,兩千多隻兔子繁殖起來十分的可怕,幾乎每天都得出售二百多隻,光賣兔子這一年就得了七百多百,今年家裏最大的進項還是蘑菇和青菜,蘑菇一共種了三次,青菜四次,現在收到了一千四百多兩還有七百多兩的賬沒有收回來,也就是說光後山那幾個只值三十兩銀子的地方一共收入三千兩,如果不是一筆筆的賬擺在眼前,方歲寒怎麼不會相信在這個他們祖祖輩輩種地都無法擺脫貧困生活的地方竟然能掙的這麼多的銀子,這被稱為奇迹都不為過,而創造這個不可能的奇迹的就是他媳婦,他心裏不由得又是引以為傲又是有一絲絲的自慚形愧,他雖然現在提為從三品,但是一年的俸祿都不夠他媳婦掙的一個零頭的,雖然皇帝的那些賞賜隨便一件都是貴重的,但是這東西也只能規規矩矩的擺起來,敢賣那些除非是活夠了。

他們家的這些賬村裏人並不是很清楚,大家的眼睛盯的是他們家新建的那幾個大糧倉,方家今年可是大豐收,村裏的三十畝稻子加上牛家村那一百多畝一共收了四萬五千多斤的稻子,這樣的高的產量在幽州都是聽都沒有聽過的,而他們今年可是都親眼見證的,這樣巨大的差距讓那些眼紅的連嫉妒都嫉妒不起來了,看着的眼睛都滿是希望。

過去的一年在一片喜氣洋洋中過去了,新的一年剛來到沒多久便是小傢伙方默涵的一周歲,這是方家的大事,全家小半個月之前就開始準備,雖然事先感覺已經想的夠周到了,不過到了那天還是忙了個人仰馬翻,院子還是方家的那個院子,不過來的人卻比滿月不知道多多少,牛家村和方家村幾乎都過來了,柳家村那邊也來了不少,縣城的各個酒樓也有不少人來賀喜,雖然是客人,不過後來見后廚實在忙不過來便挽起袖子去幫忙,這次張家也來了十多個人,張老夫人還有上次沒有露面的張大學士以及林芸希的風流的外祖父大人,方歲寒升了一階手底下的官員更多了不少,已經摸透了這位方大人脾氣的他們這次倒是沒有猶豫的過來了,但是選禮物的時候不知道多少人掉了一把把的頭髮,不能太貴重了,方大人會不高興,那就得新奇的,當然也不能太寒酸了。

這次冷三娘和秦峰大婚將近並沒有來,倒是冷三娘的哥哥冷大人過來了,也就是上次秦峰和方歲寒上書力保的那位,冷大人並不是一個人過來的,是陪着太子元柏一起過來的,因為元柏自己還是個半大的孩子所以他過來給自己兒子過周年林芸希頗有一種違和感,不過這一年的元柏的變化實在大的很,臉上已經完全褪去了稚氣,內斂了很多,看來張闊這一年除了教書還教給他不少東西。

其實這一年雖然元柏在京城但是卻也一直都有方家這邊的消息,林芸希用一百多畝的地[熱,門.小-説.網]種出四萬多斤的稻子的事情已經在各地傳的神乎其神,這樣的產量在江南都算是頂尖的,在幽州這種地方簡直就是傳說了,這事傳出去沒多久便有人道出了方歲寒的身份,暗指這事肯定是因為方歲寒的身份而故意誇大或者虛傳的,這話知情人就不樂意聽了,正指望過來請教經驗的幽州的各個縣令立刻上書這事確實屬真,這年頭要政績真不容易,尤其是這些擔任苦寒之地的縣令的,如果不做出點政績很難有調職的機會,而糧食一直是幽州的短板,他們看到的可不是林芸希種出來的這四萬多畝的稻子而是他們治下的百姓各個都能有這樣的畝產,他們就算是不能因此而陞官也能得到賞賜不是,所以誰質疑這個那就是擋他們的路,怎麼可能不急眼。

這真是因為這樣,方默涵周歲的時候來的文官多的都能直接把武官給忽略了,看的剛從邊疆回來等待述職的武陽天直咂舌,心裏直感嘆三哥雖然厲害不過他們家三嫂子也絲毫不遜色。

身為主角的小傢伙方默涵也沒有讓他爹娘搶去了風頭,在抓周的時候讓在場的賓客算是開了眼界,小傢伙剛被放到鋪着紅毯子的地上站不穩就摔到了地上,聲音很大就在大家擔心的時候人家又若無其事的站起來,就在大家瞪大眼睛看他想知道小傢伙去拿地上什麼東西的時候,這傢伙看了看地上的擺着的大小物件,從一邊開始撿了起來?

沒錯,是撿,這傢伙一路從小算盤、毛筆、錢賬一直撿到食物和印章那裏,他雖然在同齡人里已經算是大的了,不過拿這麼多東西也很吃力,所以小傢伙把小的東西拿起來塞到他娘給他縫的兜子裏,然後把大的東西拎在手裏,穩穩的走了一圈毯子就光了,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大家都愣住了,林芸希默默的捂了把臉,抓周其實就是個習俗,由孩子抓到什麼東西來測定他以後能在哪方面有出息,若是抓到文房四寶類的則說明以後能才思敏捷在讀書方面有成就,如果抓到了算盤或者錢則以後能賺銀子,抓到了匕首則是蓋世的英雄等等,林芸希她當然是不信這個的,不過這是習俗就得按照這個來,抓周抓周你拿個最感興趣的就好了,你把東西都撿起來這叫什麼事啊。

雖然兒子這抓周抓的有些史無前例,方歲寒卻很高興,當然只要瞧見小傢伙傻爹就高興,所以什麼都沒有差別,不過來客在短暫的呆愣后便爆發了巨大的情,村裏人誇小傢伙跟他爹娘一樣厲害,文官誇小傢伙以後肯定能三元及第,在場的曾經是三元及第的張大學士摸著下巴的鬍子笑着點點頭,武官們不會舌綻蓮花,扯著嗓子直道小傢伙拿匕首那姿勢以後練武肯定差不了,他們嗓雖然大但是沒有人家人多,最後還是把未來的狀元郎的大帽子給小傢伙給帶上了。

總之一句話,這抓周這天歡樂多。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隨着方妙有了身孕、冷三娘和秦峰成親,方安和、林靖遙還有方子浩在科考中初露頭角,先皇駕崩后太子元柏毫無意外的登基上位成為本朝最年輕的皇帝,張闊做為太傅輔佐小皇帝。新帝繼位后不久蠻人在邊疆有不尋常的的動靜,方歲寒官升一品和付老將軍分任左右兵馬大將軍領兵出戰,三戰告捷,將蠻人拒之涼城三百裏外,這一戰之後付老將軍曾言方歲寒在可保邊疆二十年無戰事,這句話也預示本朝最傳奇的新老將軍正式交替。

林芸希做出的改良的稻種在各地實驗成功開始投入實用,而她曾經種的那些果樹已經全都開花結果,除卻那些賣的全都製成果脯,沒幾年方家製作的果脯成了幽州的一大特產,銷往大江南北,而林芸希自然也掙了個盆滿缽滿,她拿出一筆不小數目的銀子為曾經在水災受難的人重建家園的行為更是讓整個幽州的人側目不已,能把「孝悌忠信禮義」演繹的如此酣暢淋漓的女子世間難見,而林芸希已經成了幽州百姓的引以為傲的人。在方歲寒的努力下幽州變得前所未有的安定,堤壩建好后那些顛沛流離的受災的人回到了家,那一天激動的人群在洶湧的河道邊流下了五味陳雜的淚水,感激為了他們奔波了兩年多的方歲寒,眾人在恢復勞作后自發捐銀子建造了一座橋,命名為「戰神」,這兩個字是當今皇帝為方歲寒親口冠以的稱號。小傢伙方默涵的身量一點點的長開,模樣果然俊的讓人眼前發亮,好像是為了改變他娘的那些固有的想法,小傢伙不但跟着他爹練武小有所成讀書也非常有天賦,更是把難伺候的張闊哄的眼睛都眯成一條大呼「孺子可教」,在方默涵八歲的時候多了一個小妹妹,小丫頭繼承了她娘的容貌,小小年紀就能窺見未來傾國傾城的樣子。

坐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位置的方大將軍與夫人伉儷情深終身沒有納妾,時間的流逝只是一點點的見證了林芸希和方歲寒越來越堅定的感情,同樣耀眼的夫婦相互扶持着走過春夏秋冬,相濡以沫,留下一個個被人傳頌的事迹,前世種種猶如黃粱一夢,今生與君相伴從沒有動搖,一生一世一雙人。人生如此,足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農家絕色賢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農家絕色賢妻
上一章下一章

第166章 大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