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你們沒資格說他

第四百一十三章 你們沒資格說他

聽到楊說的話,陸敦義人都傻了。

當日陸德明下葬,楊說早就前來憑弔過了。如今再次前往,還非要在羅彥要回來的那天,如果說不是刻意去看羅彥的,陸敦義覺得不相信。

但是這位發話,加上也是一番好意,他如何能拒絕。

只能是不住地點頭罷了。

陸敦義失魂落魄地回去了。今天的見聞委實讓他大半輩子修身養氣的功夫破功了。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概括今天的一切,那他一定會說,小的是奇葩,老的也奇葩。

除此之外,似乎沒有什麼語言比這個更有力了。

回到陸府之後,一干陸家小輩便圍了上來。今天陸敦義一個人去見楊說,大家心裏都捏著一把汗呢。一個不好,不僅是羅彥,連同陸家,在江南的地位都要收到衝擊。

見陸敦義這般魂不守舍,陸家子弟心裏都有些慌了。

看樣子,今天陸敦義去宋家沒有撈到好啊。

倒是陸正明有些擔當,待跟着陸敦義走到正堂的時候,鼓足了勇氣問道:「阿爺,今日前去……」

話還沒說完,便看到陸敦義一臉的欣喜。那個變臉的速度,讓陸正明狠狠地眨巴了幾下眼睛,這才繼續追問:「阿爺,今日你去,沒出什麼事情吧?」

「放心,能出什麼事情。往後再有人前來投名帖,你一概告訴他們,一切等到三個月後再說。」

忽然間變得理直氣壯的陸敦義,給了陸正明莫大的信心。看來,今天這趟,楊說老爺子並沒有生氣。既然這樣,那就自己阿爺怎麼說就怎麼做了。至於原因,沒看到楊公都沒有怪罪么。

點點頭,陸正明便向著自己的父親一拜,隨後走出正堂,安撫那些心中惶恐的年輕人去了。

陸家的人心安定,同時門前逐漸開始冷落。不過城東的宋家卻開始了新一輪的熱鬧。

不同於陸家的拒絕,楊說並沒有拒絕年輕士子的拜訪。提攜後學的事情,這位老先生一直都很樂意。

「楊公,據說前天你老人家的拜帖也被陸府給拒絕了?」等一干士子和楊說都聊得熟悉了,一位年輕人便很是直接地問起了這個問題。

畢竟是這段時間蘇州最大的熱門,問題甫一提出來,便場的所有人支棱起耳朵。只等著楊說一個回答,便會有很多人跟着口誅筆伐。

「不錯,一直到現在,我都還沒有看到羅彥本人呢。」楊說也有些惋惜。那般的文采,他恨不得儘早漸漸這個後輩。奈何還需要等待三個月。

無意中的一聲感慨,卻讓在場的不少士子覺得,這是楊說對於羅彥產生了不滿。

「是啊,羅彥雖然身為國公,但他也畢竟是士林晚輩。這般拒絕楊公美意,着實有些驕狂的過分了。」

口誅筆伐隨着這一聲議論,便徹底拉開了帷幕。

「先前只覺得,能夠在長安舉薦不少文士,定然是個平易近人的。不想來到江南,這位就擺上了他國公的架子。這些天前前後後有接近兩百份名帖投到了陸府,居然全都被拒絕了。」

「正是,我看啊,這位是位高權重,也有些看不起我江南士子了。他還是我江南出去的人呢,不想這麼快就忘本了。」

……如此這般的議論,一面倒的全都是對羅彥的抨擊。

沒辦法,所有人都被拒絕,誰能沒有一點火氣呢。文人大都自傲,能夠這般主動前來拜訪,都是沖着羅彥舉薦賢才的美名。可是如今好處沒有撈到,怎麼讓他們不抱怨。

楊說一聲感慨之後,陷入了沉思,還沒注意到現場的話題已經逐漸被帶歪。等他回過神來的時候,赫然發現這會兒都開始抨擊起羅彥來。

經了昨天的書信,老先生對羅彥是萬分的好感。怎麼容得這些什麼都不知道,就會趨炎附勢的後輩這般詆毀。因此很是不快地說了一句:「你等知道什麼。一無所知,怎麼有資格說他。」

宋家正堂之上,頓時陷入了一片寂靜。

誰都沒有想到,老先生居然會忽然間發這麼大的火。以是各個都噤若寒蟬,原本還想着乘勢各種說壞話,此時也只能憋在心裏。

緩了口氣,老先生這才說道:「昨日羅小友讓陸主事捎來一封書信,我覺得,我江南浮躁的年輕士子們,也是該好好看看了。」

說完走出了正堂,不久之後,折身回來,手上卻多了一封書信。

沒有人代勞,老先生依舊是一副鏗鏘有力的雅言,將羅彥的書信從頭到尾又讀了一遍。

「如果你們也能有這般的心態,何愁不能在儒學上有大成就。就這一篇文章,只怕有些人一輩子也寫不出來。」說完了這些話,老先生生者悶氣離開了。

留下一堂傻了眼的士子,靜靜在哪裏,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宋家正堂的事情不脛而走。那句「你們沒資格說他」,也隨着這件事情傳遍了吳縣。不少人只能感慨還好自己當初沒有跟着一起前往拜訪楊說。不然,今天茶樓酒肆的那些閑漢說的故事裏頭,便有自己的一份了。

當然,最為熱門的並不是這兩件事情。因為那都是茶餘飯後的調侃。

讓所有人震驚的羅彥那封簡短的書信。

當吳縣的教諭很是感慨地說了一句:「此文頗有《報任安書》之遺風。」更是將這篇文章炒得越發火熱。

《報任安書》為何物?那可是史家聖人司馬遷流傳最廣的文章。雖然《史記》一書足見司馬遷之筆力,但這份書信也是士林頗為尊崇的。

雖然吳縣教諭不過是前朝一個中第的進士,但有人說出這個評價,就已經能夠說明很多問題了。

宋府,宋好問和楊說正在一起飲茶。楊說大罵年輕士子的事情已經過去了整整三天。而三天時間,已經足夠將很多事情鬧得沸沸揚揚了。

「楊公,你這樣,真的不怕揠苗助長么?那羅彥雖然這些年在士林確實一直遙領同輩,但是也當不得你這般誇讚吧。」宋好問將憋了他三天的問題說出來,讓楊說一陣大笑。

「傻孩子,你可知道,我之所以這樣說,那是因為羅彥他當得我這樣的讚譽。流言總有不攻自破的一天,但如果事情是真的,我這般做法,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

和長安很多大儒的看法一致,楊說也認為,士林下一輩的希望,大部分要寄托在羅彥身上。單是一個墨香居,如果要較真的話,足夠將羅彥襯托為半個大儒。

所以他現在就是希望羅彥能夠儘快成長起來。

親眼看着一位大儒的誕生,這是他們這些前輩最大的心愿。那代表着,儒家後繼有人了。

宋好問還想問些什麼的時候,楊說已經擺了擺手:「你比我年輕,羅彥的所有事情,你會慢慢看在眼中。到了我這個年紀,沒有什麼,比看到一個傑出的後輩更加值得開心的了。」

隨後,宋家便陷入了一陣寂靜。

但是,外界卻並沒有因此而寂靜下來。反而越發的熱鬧了。

消息如同是一枚石子,投入水中,便會隨着時間,讓越來越遠的地方泛起漣漪。這段時間,蘇州城已經足夠熱鬧了。因為墨香居的事情,已經傳遍了整個江南。

不少士子不遠百里趕來,正是為了能夠親身參與到這件幸事中來。

松鶴樓中,整整一層二樓,這會兒全都是四面八方趕來的士子。

前幾天因為吳縣傳出羅彥不見外客的消息,以至於讓不少向前往吳縣的士子都再次停留。偏生又不甘就這麼離開的士子們,便找地方住下。

只等有羅彥的消息,便即刻趕赴吳縣。

忽然闖進的一個士子,讓二樓的人心裏都是一緊。他們認得,這位便是不信邪,親自前往吳縣的士子之一。如今回來,也不知道帶了什麼樣的消息。

「兄台,吳縣那邊如何了?誠國公可有消息?」

不同於吳縣那裏的謾罵,這邊反而更為關注羅彥到底如何。

「唉,別提了。小弟我前去,不僅未曾見到誠國公,還被楊公被罵了一頓。若非小弟如今依然恍然大悟,只怕都不好意思說這些事情。」

「卻是如何?」

既然此人敢說,自然是願意說出詳情的,士子們急忙追問。

「誠國公要兩個多月之後才會回見外客。同時,給楊公的書信諸位不妨聽聽,楊公便是因為如此,這才將原本謾罵誠國公的我等給狠狠訓斥了一番。」

掏出早就抄錄好的書信,這位士子洋溢頓挫地念了起來。

念完之後,士子很是感慨地說道:「就因為這個,楊公說我等有什麼資格說人家。老實說,這心裏是真的有些不快。可是,比不過就是比不過。吳縣那個教諭甚至說,此文頗有史聖風骨。唉,三個月後,我是沒有顏面前去吳縣了。只求到時候墨香居開業,諸位兄台能夠帶我購買一些書籍。回去之後,我便閉門讀書,什麼時候自覺能夠有人家的文章好,再出來見人。」(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貞觀文宗系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貞觀文宗系統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百一十三章 你們沒資格說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