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軍中文職

第87章軍中文職

綳讓來人,着實讓蔡銘為首的紋些文武眾將官以及江州二!「都的平民百姓興奮了好幾天。

特別是對武官系的武官和士卒來說更是一次豐收的盛宴。

這次封賞除了蔡銘由建威將軍升到安南將軍,成為位次於四征將軍和四鎮將軍的高級將軍外。黃忠、高覽、徐晃、張遼、嚴顏五人也更進一步由軍司馬升為校尉。

其餘眾將也都官升一級。其中劉辟、龔都、王越、甘寧、李通、傅彪、曹性、成廉俱都由屯長身為軍侯或千人。蔡小一和蔡十二等一干近衛隊長也由隊卒升為屯長。

更難得的是那些什長,憑藉這次官升一級的大封賞,由最底層的實際上並不算是朝廷正式武官的什長一舉跨越了升遷的最難得的舟壑,正式跨入食朝廷俸祿的最低在冊軍官,秩比百石的隊率、隊史。除此之外其餘士卒也都各有一定不菲的錢糧賞賜。

另外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蔡銘所封的安南將軍有別於正常的安字型大小將軍,而是加了猛料,有特別批註的安南將軍,這個特別批註就是都督益州軍務。

一般來說四安,四平將軍是四征將軍和四鎮將軍的輔佐,掌地方征伐,受四征將軍或四鎮將軍的某一鎮將軍節制,有臨戰征伐之利,卻並無都督鎮守之責。

以往,包括之後的漢末三國,一般只有四征將軍或四鎮將軍有統領或都督各州軍務的權責。

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可以左右地方軍務的權柄,使得四征將軍或四鎮將軍的權柄及重。是大漢少有的重號將軍。對於這種重號將軍,在以前雖無開府的資格榮耀,但是因為都督鎮守地方數州的軍務,其麾下除了軍部眾將領,也要增設不少軍議謀划」統籌調度,監察節制的諸曹文職吏從。

所以即使是在漢末亂世之前,四征將軍或四鎮將軍已有小開府之實,很多非正式的場合對於這些重號將軍的軍部,私下大多也以將軍府相稱。待到漢末三國,四征將軍或四鎮將軍中的很多資深將軍更是被直接賜予開府的資格權利。這些資深四征將軍或四鎮將軍也被加以大將軍之稱,如曹不時期夏侯尚的征南將軍職就被尊為征南大將軍。

現在蔡銘的安南將軍銜被加註了都督益州軍務的權責,這就像被尊為征南大將軍的資深征南將軍一樣,成為資深安南將軍。相當於提高了安南將軍的品級,行使著四征將軍或四鎮將軍才有的統領或都督州軍務的權責。

儘管這個資深安南將軍並不像四征將軍或四鎮將軍一樣,大都統領或都督多個州的軍務。但是益州可是天下有數的大州,在蔡銘記憶中的原來歷時上蜀漢實際上也就是一個益州。所以說蔡銘的這個安南將軍有了都督益州軍務的加註后已經是無限接近四征將軍或四鎮將軍的品級或權責。自然也可以相應的增設屬吏,行小開府之事了。

其實安南將軍在大漢已經算是品級相當高的將軍了。按照正常情況安南將軍的屬官配置除了麾下武官外,已經可以另設置三到五名主簿、功曹等屬吏。

現在蔡銘的這個安南將軍軍職有了都督益州軍務的加註后,成了資深的安南將軍,其麾下的屬官設置自然也應該相應的有所增加,可以適當的像四征將軍或四鎮將軍的屬官設置看齊。

而說道增設屬官,特別是這種軍中的文職屬官設置,就不得不說將軍的開府。

開府是指古代指高級官員(如三公、大將軍、將軍等)建立府署並自選僚屬之意。

在漢朝,三公、大將軍或位比三公的將軍可以開府。

漢朝將軍位比三公的有四個:大將軍、膘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漢制,位同三公者開府,府員有長史、司馬各一人,秩千石,司馬主兵,如太尉。從事中郎二人,六百石,取參謀議。橡屬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屬三十一人。

而大將軍府,除此之外還有參軍還有外刺、刺奸等。當然更少不了作為將軍的武官屬官。大將軍領兵營五部,部置校尉一人,比二千石,軍司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軍候一人,比六百石。曲下有屯,屯長一人,比二百石。又有軍假司馬、假候為副。屬官之龐大還在三公之上,僅次於承相府,當然也遠在蔡銘的太守府的屬官之上。

四征將軍或四鎮將軍雖然只比這四個位比三公的將軍位差了一個品級。但就是這一個品級,就決定其不能開府的尷尬地位,因此屬官的配置相比能開府的三公大將軍等就要寒酸的多,除了領兵的武官外,文職的屬官一般在十數人左右。

現在蔡銘的安南將軍,既然有了相當於四征將軍或四鎮將軍的權責,在選拔和設置自己的屬官這件事上也就以四征將軍或四鎮將軍的屬官設置為參照。

經過蔡銘同杜畿、鍾繇、戲志才等人一番討論之後,最終決定增設文職屬官十人。如此一來記不逾越四征將軍或四鎮將軍的屬官配置,在數量上比他們的屬官要少一些,但又明顯多於四安或四平將軍的屬官設置,彰顯了蔡銘這個加碼了的安南將軍不同於其他安字型大小將軍的別樣尊榮。

蔡銘等人商討之後設置的這十個屬官分別是:主簿、左右參軍、議曹、功曹、侍曹、度支、外刺、校事、錄事。

對於這十個屬官的任用,蔡銘等人也花了不少心思。

主簿,掌管安南將軍部文書,位輕權重的親信佐吏。

為了彰顯蔡銘的對人才的重視,效千金買馬骨之事,破格任用了新近投奔的蜀郡年輕士子張裔。

參謀軍事的左右參軍。

左參軍自然是深明韜略,足智多謀的潁」戲志才。右參軍則為毅勇剛烈、多謀善斷的東阿人程昱。

參議諸事的議曹。

由充州山陽昌邑人,現任江州令滿寵兼任。

掌管考查記錄功勞的功曹。

由剛直忠烈的閬中人,太守府重要屬官五官橡程畿兼任。

主傳令和通報事的侍曹。

由太守府屬官,新近投靠蔡銘的年輕蜀郡士子王仇兼任。

掌管軍備錢糧和後勤支出度支。

由蔡銘的四弟子,太守府比曹橡史徐階兼任。

主軍事情報的外刺。

由為人機巧,善於泄對情報的收集、敵情的分析。以及對對手心理的掌撫田宵遼人之處的淮南人劉曄擔任。

監察軍紀嚴明紀律的校事。由朱俊之子,太守府兵曹從事朱浩兼任。

主錄記卓的錄事。

由出事謹慎縝密的太學士子王方兼任。

一如既往的優先任用那些由中原帶來的屬官,不過這一次益州士人到是真的沒有什麼不滿。

之所以會這樣,就要說起士人的重文輕武,好逸惡勞的習性了。

這個時期的士人,經歷了數百年的清平治世,長期養尊處優壟斷了政治前緣佔據高位,自然是瞧不起那些天天與丘八為伍的軍職。

儘管這個時期還沒有像宋朝那樣從根本的政治上表現出重文輕武的思想。但是漢朝幾百年的相對安定,士人權柄日重,儒學經學在士人的選拔任用上的影響也來越大。

東漢不同於西漢,劉邦自稱馬上得天下,經歷了「大戰七十,小戰四十」功臣的功,也主要是攻城略地的野戰之功。以質樸的武人為主體的功臣集團的整體素質,就不免武功有餘而文治不足,而文治對於一個國家的和平時期的建設和發展卻是極其重要的。早在西漢建國不久陸賈就對劉邪講文治的必要性,「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並用,長久之術也」得到了劉邦的稱讚。排列功臣位次時,劉邦力排眾議,以蕭何為功臣之首。而「身被七」的曹參屈居第二,就反映了這種由「武功」向「文治」的政策轉變傾向。

東漢在經過了西漢的發展,當時的社會主導思想已經是儒學了,而由儒生所發展而來的「士」這一階層,已經充分發展成熟。他們在經濟上佔有大片田土,是武斷鄉曲的地方豪強;文化上則推崇經學,是當時社會的中堅力量。

劉秀集團中,有相當部分成員明於經學,因而形成了知識分子的群體人格,這就是劉秀集團的文化氣質。劉秀自己曾在京師學習《尚書》,對經學很感興趣,雖在行伍之間,猶投戈講藝,息馬論道。清趙翼也指出「東漢功臣多近儒:東漢中興,則諸將帥,皆有儒者氣象。……大半多習儒術,與光武意氣享合」

在劉秀的政治改革措施中,察舉制度被加以完善,而被察舉的重要條件,就是通經,經學起家便成為東漢士人的進身之階。東漢的經學是一般是家傳的,如桓榮家族以。在九品中正制將出身與政治特權相結合之前,以經學傳家的世家大族壟斷了文化權力,也就等於實際上壘斷了政治權力,這就形成了東漢門閥的初始形態一「經學門閥」

正是基於這種改變,經由經學傳家產生的士人地位日高,經學門閥實際上壟斷了政治權力。以此相對的出身行武,只會舞刀弄棒的武人

地位日低,漸漸為士人所鄙視。士人不屬於從軍,不屬於從低級軍官與那些武夫競爭攀升仕途。而是另闢蹊徑的選擇先於政途攀得高位,能夠於文人帶兵。

就如漢末名將盧植、皇甫嵩、朱偶三人。

盧植年輕時與鄭玄師從馬融,通古今學,為當時大儒。靈帝時,仕為博士,因才兼文武,拜廬江太守,還拜議郎。後任侍中,遷尚書。后黃巾起義蔡由文職專武職任北中郎鎮壓黃巾起義。

皇甫嵩少年時有文武志介好詩書,習弓馬。被察舉為孝廉、茂才。太尉陳蕃、大將軍竇武相繼聘他為官,他都沒有應召。漢靈帝公車召他為侍郎,升任北地太守后才由文職轉為武職任左中郎將。

朱雋以孝養致名,為縣門下書佐,好義輕財,鄉閣敬之。縣長山陽度薦於太守韋毅,稍歷郡職。后太守尹端以俊為主簿。后太守徐佳舉雋孝廉,再遷除蘭陵令,政有異能,為東海相所表。及黃巾起,公卿多薦雋有才略,才由文職轉為武將拜為右中郎將,持節,與皇甫嵩討諸賊。

又如現今太尉張溫,初為黃門曹騰進之,以為大司農。延熹中,為尚書郎。及司空張濟罷,以溫為司空、封互鄉侯。中平二年,涼州邊章、韓遂反,張溫才由文職轉為武職拜為車騎將軍,假節,以討伐邊章、韓遂。

甚至是蔡銘自己又何告不是因文章出仕,攀得高位之後在由文職專武職,才有了現今的文成武就。如果不是這樣而是直接投身行武的話,以蔡銘的年齡資歷,若沒有天大的機緣,能夠升到軍侯就相當了不起了。那能像現在這樣成為安南將軍。

所以除非蔡銘能夠直接任命他們為軍司馬。有一個比較高的起點,可能才能夠稍稍打動那些士人。否則,若非是蔡銘直接從原來的太守府中選用這些屬官,而是直接從士人中徵召的話,可能很多家世地位比較好的士人還真不屬於屈從。

不過,蔡銘安南將軍部的屬官品級還是相當不錯的,品秩高的如左右參軍、功曹、主簿等品秩有其五百石相當不錯,即使第點的如校事、錄事也有比三百石。

當然了,蔡銘不是還安排了程畿、張裔和王仇三人嗎?而且軍隊本來就是蔡銘的禁離,在巴郡立足的根本,就是蔡銘全部捂著不放,這些人也不能怎麼樣。

可事實上,儘管總共才九個屬官的位置,蔡銘還是安排了三個益州本地的士人,佔了近三分之一的名額。這已經是極大的像益州本地的士人靠攏了。否則以蔡銘最初的作風,在自己的絕對掌控範圍內能夠象徵性的安進一個益州本地人就不錯了。

在這些事情都安排好了之後,距離「封印」停止公務的沐休長假也越來越近了。為此蔡銘專門招集眾將官,商討並安排了春節長假期間的軍部和府衙的值班情況。

好在蔡銘從中原帶來的這些屬官的家屬大都被蔡銘接了過來,對於就在江州的軍隊駐地,以及太守府來說,值班也就是跟在家裏一樣。因此到沒有一股腦的推給江州本地的那些屬官。

在加上有蔡銘親自帶頭值班,大家即使不樂意,也只能自個獨自牢騷一下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之庶子稱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三國之庶子稱雄
上一章下一章

第87章軍中文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