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收租

第158章 收租

談判在桌上,博奕在場外。英國人眼見得無法在經濟上給中國政府以壓力,反而嚴重損害了本國的利益,讓其在華影響有被驅離之後果。不得已,在美國斡旋下,中英於10月16日進行了第二次談判。

其實對於中英談判,以張漢卿為首的代表團並未要求得到多少好處----從大形勢下,過早得罪英美勢力並不符合中國的根本利益,雖然張漢卿高調宣稱要收回全部租界,那只是目前國內民族主義運動勃發形勢下的姿態。不願就此事大動干擱其實是經過張漢卿深思熟慮的:完全收回全部租界在現階段是不可能的,這裏有國家力量的博奕在。對英國來講,體面地保證其在華利益是影響其全球殖民地領導權的大事,強行將英國勢力驅出中國大陸容易,難的是如何面對英國的全面反撲----對英國來講,無論如何不能面對着其可能的殖民地體系倒塌的多米諾骨牌效應而無動於衷,無論如何,它勢必一搏,這不是張漢卿想要的局面。另外,中國現階段也沒有做好如何抵抗日本乘機佔領英國人離開的權力真空的必然結果。

反而將英國力量留在中國在現階段有莫大的好處:英美在華東、華南的存在,使日本直接以軍事力量染指中國東部南部有很大制約,在目前中國海軍力量還很薄弱的情況下,客觀上暫時保障了中國大半個海疆的安全,給中國後來的全面建設爭取時間。在華北,日本的力量還很小----自日本勢力被迫退出膠東以後,在華北地盤中只有天津日本租界還控制在其手中。

但張漢卿也必須使中國獲得至少是枱面上的尊嚴:在積貧積弱的中國,沒有比贏得對外交涉的勝利更能使中國人民興奮的事情了。能否在這一次談判桌上讓中國人的頭高昂起來,也考驗著人民黨和張漢卿的威信,尤其是現在國家的人民已經在意識上有了國家主權獨立、取消一切不平等條約和租界的明確觀點和目標。

所以最好的結局是中國人民得到尊嚴,英國政府同時也得到體面。

在談判團請示對「五卅事件」的處理原則上,張漢卿經過慎重考慮,明確表示:「此一事件必須得到圓滿解決,以下為必要條件:

中方受害者必須得到賠款;英國必須就此事件道歉並保證類似事件不再發生;所有中方罷工人員在罷工期間的利益和將來不受妨礙。以上三個條件是底限,不容絲毫質疑與討論,這事關民族感情和中央政府威信。

然後,除津、滬外之所有英租界均需無條件收回;對天津、上海之英方租界,現階段有保留之可能,中國政府會以一種方式實行實際行政治理權,但無需以損害英方尊嚴為條件;作為事件的終結一項,相關肇事者必須得到中國法律的懲處,並在此基礎上收回領事裁判權。」

受到越來越大壓力的英國代表團原則上對條款1、2、3不存異議,但在關鍵的4、5、6三項上寸步不讓,談判一時陷入僵局。有傳聞說一支龐大的英國遠東艦隊已經起錨駛出母港,一下子使英國談判人員口風更囂張,更給談判增加了許多變數。

不過張漢卿卻心有成竹:人民黨已經發動起來的民眾對英國在華勢力的衝擊是全面的、巨大的:僅上海一地,短短一個半月的時間裏,英國財經界已經損失了至少有2億元,其在長江領域的地位有被全盤傾覆的危險。英國政府深思之後一定會丟卒保車----因為張漢卿私底下通過美駐華大使向英政府高層傳遞了一個極其微妙的信號----如果這次事件不能儘快解決,中國政府將無法引導情緒越來越高漲的中國民眾,從而無法保證香港的現有地位。

作為大英帝國在東亞地區的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貿易中心的香港,在英聯邦中、特別是在東亞,其地位遠比上海來得重要。張漢卿鄭重表示,一旦談判變成武力的衝突,中方不惜主動發起全面的戰爭升級,徹底動員民眾,收復包括香港在內的全部英佔領土。他特意強調了擁兵百萬的人民軍陸軍,意在不言中。

一戰後英國的基本國策是保持歐洲的均衡,並不主動陷入歐洲大陸的衝突,一邊在亞洲收縮。在此狀況下,她絕不可能再如鴉片戰爭那樣,遠渡重洋與一個新生的大國作無何止的拉鋸戰,這為她目前的國力所不允許。由於英國的傳統勢力範圍——長江流域在張漢卿暗示下得到保留,中國並未謀求得到實質的好處,英國也沒有喪失任何實質的利益。

在這種形勢下,英國發表「聖誕節備忘錄」,並同意歸還漢口、九江、廈門、鎮江的英租界,企圖以放棄次要利益的懷柔政策確保在華主要利益,並在實際上默認了張漢卿所提的六條要求。在英國看來,這些租界或因為其處於內陸遠離英國勢力的保護,或在現階段已經沒有再度擁有的必要。如廈門租界雖臨海,卻因僅有24畝,基本上沒有發展「前途」,在當年的遊行中遭到群眾的強行進入而被迫放棄了行政管理權,這也是廈門成為最早被歸還的英租界的原因;鎮江因1906年京漢鐵路通車,進出河南的貨物改經漢口。1911年,津浦鐵路通車,山東、安徽的貨物也直接運往上海及青島,南京則取代鎮江成為南北交通的樞紐。同時,長江江流改變流向,鎮江港口淤塞嚴重,外省客商紛紛遷走,米市也轉移到蕪湖和無錫。鎮江的貿易地位急劇衰落,鎮江英租界也迅速蕭條,出現財政危機。漢口與九江則因鞭長莫及,兩地的英方管理人員均被驅逐出境,從而喪失了管理權。因此英方對此並沒有太多的僵持,果斷出手,從而從談判桌上體面收兵。

對其至關重要的上海、天津、廣州,英國卻無論如何也不能撒手。張漢卿知道這已是英國在華的底線,在中國孱弱的關口,不能兩線作戰。由於「五卅慘案」的審判爭執在同期進行,為了保證英國政府對此事件減輕反彈以順利實現中國政府的意願,同意保留上述英租界。這一決定,也是考慮到,在對付日本的過程中,英美力量的存在也是重要的制約因素,因此指示人民黨引導民眾轉移鬥爭火力,「化悲痛為力量,積極投身到建設工業化、現代交通運輸和農業現代化的大會戰中」。

此6條依然對英國在上海甚至在中國的絕大部分利益未有損傷,中華民國政府甚至連取消上海及天津英租界的念頭都沒有。這一點,精明的美國人極早便感覺到張作霖政府對於此次事件「雷聲大雨點小」的化解意願。雖然如此,畢竟是中國近代第一次對外交涉取得了重大突破,舉國同賀,人民黨執政地位再次得到承認和確保,張漢卿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在對外談判上取得勝利的國家領導人,在國民心中的地位也更上一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少帥春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少帥春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158章 收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