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宋太祖

第一百二十章 宋太祖

第一百二十章宋太祖

柴榮死後,范質等人在靈前擁立梁王柴宗訓即位,依然以明年為顯德七年,以示對大行皇帝的崇敬。同時大封文武,范質、王溥、魏仁浦依然做宰相,柴宗訓的表叔李重進為淮南節度使,韓通遙領鄆州節度使,趙匡胤為校檢太尉、宋州(這也是宋國號的來歷)節度使。

到了八月,群臣上謚,尊大行皇帝為睿武孝文皇帝,廟號世宗。等於山陵竣工后,將柴榮遺柩奉往慶陵(在今河南省新鄭市郭店鎮陵上村)安葬。

柴榮的死訊很快就傳遍了大江南北,無論是契丹的耶律璟,還是北漢的劉承鈞、后蜀的孟昶,或者是「江南國主」李璟,都長長的出了口氣:柴榮這個煞星終於死了,他要是再多活十年,弟兄們都得喝西北風去。

做為柴榮的敵人,他們自然很高興看到柴榮的死去。但做為柴榮的手下,也有一些人暗自高興。柴榮活著的時候,誰也不敢多想什麼,柴榮那樣的塊頭,誰敢惹?現在他不在了,柴宗訓七歲的小娃娃懂得什麼。如果不趁柴宗訓懵懂無知早早下手,等到他成年之後,黃花菜都涼了。

在這群暗自高興的人中,就有宋州節度使趙匡胤。

到了顯德七年(公元960年)的正月,正當周朝上下喜迎新春的時候,突然接到鎮(今河北石家莊)、定州(今河北定縣)方面傳來的加急軍報:契丹軍勾結北漢劉承鈞出井徑口大舉南犯,邊疆告急!

雖然《宋史太祖紀》和《舊五代史周恭帝紀》都說契丹軍聯合北漢入侵,但做戰爭發起的一方,《遼史穆宗本紀》上卻根本找不到契丹軍南下的絲毫記載:「應歷十年(公元960年)春正月,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廢周自立,建國號宋。」

而此時守鎮州的是周成德軍節度使郭崇、守定州的是周義武軍節度使孫行友,《宋史郭崇傳》、《宋史孫行友傳》均沒有提到契丹入境的消息。《新五代史周恭帝紀》、《新五代史東漢(即北漢)世家》同樣沒有提到北漢軍和契丹軍南下的記載。

鎮、定地處契丹和北漢的結合處,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是五代時期河北第一等軍事重鎮。即使契丹軍和北漢軍沒有走鎮、定,而是改走其他路線,那麼為什麼入侵消息要從鎮、定傳來?

元脫脫等人修《宋史》,多以宋朝皇家修史為底本,宋朝的臣子自然要粉飾趙匡胤,而薛居正入宋后寫五代史,此時趙匡胤還在世,薛居正就算知道內情,也不敢冒死直書,董狐非人人可做,趙匡胤豈甘真相大白於天下?

臨朝的小符太后和小皇帝柴宗訓孤兒寡母哪懂什麼軍情,都嚇的不知所然,便召宰相們前來議事,范質們哪有什麼好主意:「兵來將擋、水來土堰,請陛下發兵征討便是。」小符太后穩定下情緒,下詔讓歸德軍(宋州)節度使趙匡胤做為北征軍主帥,由鎮寧軍節度使慕容延釗為前鋒,北上征討契丹。

趙匡胤心中暗喜,便集合三軍出了汴梁城向北進發。當大軍來到汴梁城北不遠的陳橋驛時,突然不走了,說是要休整一下(仗都沒打,修哪門子整?)。趙匡胤的幾個朋友石守信、王審琦、郭延贇、李處耘等人四處走動,交頭接耳不知說些什麼。軍中有個算命的八卦先生苗訓,在大庭廣眾之下,招呼趙匡胤的親信楚昭輔過來欣賞太陽。苗訓有些神神道道:「楚兄,你看到沒有,太陽下面還有一個太陽。啊呀,這真是天意啊,天意啊!」

楚昭輔心領神會,立刻大聲附和道:「真的耶!同志們快過來看啊,出稀罕事了!」眾人都過來瞧稀奇,不住咋舌。大夥開始議論開了:「這是怎麼回事?」

「大概是天無二日,要我們除掉了一個吧。」

「別胡說!」

「你怕什麼?你難道沒說"點檢做天子"的讖言嗎?」

「你是說……趙太尉?」

趙匡胤的朋友開始串連煽動:「大行皇帝已崩,皇帝年少無知,就算我們在前線立了功,功勞肯定都被朝中大佬們給貪了去。我們當應天意順人心,先立趙將軍為皇帝,然後再北征不遲。」

大夥一聽,掌聲響起:「有理!」都押衙李處耘速裝模做樣的沉吟道:「這話是有理,但事機重大,關係九族生死,還得要請太尉示下。不過太尉要理軍務,怕沒閑暇來問此事,不如去找太尉弟供奉官匡義,請他代我等知會太尉。」李處耘找到趙光義和宋州掌書記趙普,趙光義做為此次兵變的幕前指揮,自然不能把事做的太過,露出馬腳來。

趙光義讓趙普跳出來唱黑臉,趙普心裡明鏡兒也似,說道:「此事還有何疑?世宗崩,少主立,國勢飄搖若海上孤舟。能扶大廈於將傾者,除了趙太尉,還有誰?請速還京,以成大事。」

三人正議間,眾將各持兵器擁入,大呼:「我們已經商議好了,奉趙太尉做天子!請供奉大人早下決斷。」這會該趙光義說話了,裝起好人來:「我兄不知此事,皆你等所為,不過天意如此,我也無話可說。但萬事不可輕莽,更不可胡來。去找我哥哥吧。」

打雜的事情交給兄弟們去辦,趙匡胤絕不能出頭露面,被後人抓到把柄。趙匡胤跟沒事人一樣,晚上臨睡前喝了點小酒,然後美滋滋的睡去。等醒來,「驚異」的發現,他手下的那幫好漢身披重甲,各持利刃,把趙匡胤團團圍住,舉刃大喝:「幼主愚弱,縱然我等上刀山下火海,拼得一死,也不知我等辛苦,今請太尉自為天子!然後北征。」說罷,眾人山呼。

趙匡胤嚇的花枝亂顫(跟郭威一樣),連連擺手:「爾等胡鬧,再亂言者斬!」眾人哪信你這個,心中暗笑,有人當下就逞上一件黃袍,上前強行給趙匡胤穿上,然後跪地高呼萬歲。

整整十年了,郭威在澶州發動兵變時,無論如何都不會相信,他手下的大將趙匡胤會照抄他的老文章,把他從漢朝手中奪來的天下輕而易舉的變成了趙家天下。

趙匡胤「欲哭無淚」,眾人再逼問一句:「給個痛快的,當,還是不當?!」看到這些人如此「兇狠」,趙匡胤連連點頭:「當,我當就是。」隨後趙匡胤下令:「擁護我做皇帝可以,但我醜話先亮出來:進京敢搶掠百姓、傷及宰相、危害太后幼主,我夷他九族!」眾人當然答應,這有什麼啊,趙匡胤當皇帝,自己就可以富貴終身,誰還會幹那傻事?

周朝大軍這時不再朝北行進,而是調轉頭來殺回汴梁。宰相范質和王溥剛下完早朝,還沒出宮,趙匡胤率軍入京的消息就傳了過來。范質又悔又惱,急的快哭了。他動情的握住王溥的手說:「王大哥,怪我太大意了,結果惹出這場潑天大禍來!」王溥慘叫一聲:「范大哥,你掐痛我了。」范質一看,王溥手上多了幾個血印子,羞愧不已。

負責守衛汴梁城的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是柴榮的親信,聽說趙匡胤要回來做皇帝,哪裡肯依。奔回府中,告之妻小城中發生兵變,然後準備指揮禁軍防禦。但這時趙匡胤手下大將王彥升已經率小股部隊闖進了汴梁,王彥升入城第一件事就是殺入韓府,將準備調動禁軍的韓通及其妻小一併殺死。韓通是陳橋兵變周宋禪代之際唯一殉於柴家的將軍,看來柴榮真的沒白疼他。

趙匡胤「聽說」韓通殉周,「痛心」不已,怒責王彥升,並下令追贈韓通是中書令。但趙匡胤後來到開寶寺,看到韓通畫像,讓人摘掉,該扔哪扔哪去。

趙匡胤由三軍擁戴進城,登上明德門,趙匡胤覺得這時穿黃袍不妥,便脫了下來。還沒喝口水,手下的弟兄們就把宰相范質、王溥給押了過來,趙匡胤知道範質名望隆重,不敢越次,沖著范質就是一通狂嚎:「我對不起世宗皇帝啊!我本意並非如此,都是他們逼我的啊,冤枉啊!」范質認識趙匡胤也十多年了,知道這人野心不小,也不信他這個。旁邊的都虞候羅彥瑰見范質沒動靜,挺劍指范質,喝道:「拜!」范質等人怕死,只好對這位趙皇帝行了三跪九叩大禮,以定君臣之分。

宮中的小皇帝柴宗訓也知道前線嘩變,叛軍入宮,但他懂得什麼?早就由翰林學士承旨陶穀闖進宮來,逼迫小符太后和小皇帝寫下禪讓詔書,詔曰:「天生蒸民,樹之司牧,二帝推公而禪位,三王乘時以革命,其極一也。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國命有歸。咨爾歸德軍節度使、殿前都點檢趙,稟上聖之姿,有神武之略,佐我高祖,格於皇天,逮事世宗,功存納麓,東征西怨,厥績懋焉。天地鬼神享於有德,謳謠獄訟附於至仁,應天順民,法堯禪舜,如釋重負,予其作賓,嗚呼欽哉!祗畏天命。」

好一個」如釋重負」,這樣的「重負」天下人誰不想要?上古堯舜禪代,被後世傳為美談,但自漢魏以降,所謂「禪代」無不血流成河,屍骨遍地,或如張愛玲所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虱子。」當歷史撕開這襲美麗的袍子時,所看到的只有鮮血和白骨,還有虛偽和無恥,人性的惡,在「禪代」中顯露無遺,為了權力,在歷史的天空中用鮮血塗抹出一道彩虹,縱使這道彩虹無比奪目,終歸是假的。

趙匡胤見事情辦的非常圓滿,心滿意足的做起了宋朝第一代祖宗。

本部小說來自看書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南唐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南唐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章 宋太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