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五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五

○李稚廉封述許惇羊烈源彪

李稚廉,趙郡高邑人也。齊州刺史義深之弟。稚廉少而寡慾,為兒童時,初

不從家人有所求請。家人嘗故以金寶授之,終不取,強付,輒擲之於地。州牧以

其蒙稚而廉,故名曰稚廉。聰敏好學,年十五,頗尋覽五經章句。屬葛榮作亂,

本郡紛擾,違難赴京。永安中,釋褐奉朝請。普泰初,開府記室、龍驤將軍、廣

州征南府錄事參軍,不行。尋轉開府諮議參軍事、前將軍。天平中,高祖擢為泰

州開府長史、平北將軍。稚廉緝諧將士,軍民樂悅。高祖頻幸河東,大相嗟賞。

轉為世宗驃騎府長史。詔以濟州控帶川陸,接對梁使,尤須得人,世宗薦之,除

濟州儀同長史。又遷瀛州長史。高祖行經冀州,總合河北六州文籍,商校戶口增

損。高祖親自部分,多在馬上,征責文簿,指景取備,事緒非一。稚廉每應機立

成,恆先期會,莫不雅合深旨,為諸州準的。高祖顧謂司馬子如曰:「觀稚廉處

分,快人意也。」因集文武數萬人,令郎中杜弼宣旨慰勞,仍詰諸州長史、守令

等,諸人並謝罪,稚廉獨前拜恩,觀者咸嘆美之。其日,賜以牛酒。高祖還並,

以其事告世宗。世宗喜而語人曰:「吾足知人矣。」

世宗嗣事,召詣晉陽,除霸府掾。謂杜弼曰:「并州王者之基,須好長史,

各舉所知。」時互有所稱,皆不允。眾人未答。世宗乃謂陳元康曰:「我教君好

長史處,李稚廉即其人也。」遂命為并州長史。常在世宗第內,與隴西辛術等六

人號為館客,待以上賓之禮。天保初,除安南將軍、太原郡守。顯祖嘗召見,問

以治方,語及政刑寬猛,帝意深文峻法,稚廉固以為非,帝意不悅。語及楊愔,

誤稱為楊公。以應對失宜,除濟陰郡守,帶西兗州刺史。征拜太府少卿,尋轉廷

尉少卿,遷太尉長史。肅宗即位,兼散騎常侍、省方大使。行還,所奏多見納用。

除合州刺史,亦有政績。未滿,行懷州刺史。還朝,授兼太僕卿,轉大司農卿、

趙州大中正。天統元年,加驃騎大將軍、大理卿,世稱平直。為南青州刺史,未

幾,征為並省都官尚書。武平五年三月,卒於晉陽,年六十七。贈儀同三司、信

義二州刺史、吏部尚書。

封述,字君義,渤海蓚人也。父軌,廷尉卿、濟州刺史。述有干用,年十八

為濟州征東府鎧曹參軍。高道穆為御史中尉,啟為御史。遷大司馬清河王開府記

室參軍,兼司徒主簿。太昌中,除尚書三公郎中,以平干稱。天平中,增損舊事

為《麟趾新格》,其名法科條,皆述刪定。梁散騎常侍陸晏子、沈警來聘,以述

兼通直郎使梁。還,遷世宗大將軍府從事中郎,監京畿事。武定五年,除彭城太

守、當郡督,再行東徐州刺史。武定七年,除廷尉少卿。八年,兼給事黃門侍郎。

齊受禪,與李獎等八人充大使,巡省方俗,問民疾苦。天保三年,除清河太守,

遷司徒左長史,行東都事,尋除海州刺史。大寧元年,征授大理卿。河清三年,

敕與錄尚書趙彥深、僕射魏收、尚書陽休之、國子祭酒馬敬德等議定律令。天統

元年,遷度支尚書。三年,轉五兵尚書,加儀同三司。武平元年,除南兗州刺史。

更滿還朝,除左光祿大夫,又除殿中尚書。

述久為法官,明解律令,議斷平允,深為時人所稱。而厚積財產,一無饋遺,

雖至親密友貧病困篤,亦絕於拯濟,朝野物論甚鄙之。外貌方整而不免請謁,回

避進趨,頗致嗤駭。前妻河內司馬氏,一息為娶隴西李士元女,大輸財娉。及將

成禮,猶競懸違。述忽取供養像對士元打像作誓,士元笑曰:「封公何處常得應

急像,須誓便用。」一息娶范陽盧庄之女。述又逕府訴云:「送驘乃嫌腳跛,

評田則雲鹵薄,銅器又嫌古廢。」皆為吝嗇所及,每致紛紜。子元,武平末太子

舍人。

述弟詢,字景文。魏員外郎,武定中永安公開府法曹,稍遷尚書起部郎中,

轉三公郎,出為東平原郡太守,遷定州長史,又除河間郡守,入為尚書左丞,又

為濟南太守。隋開皇中卒。詢窺涉經史,清素自持,歷官皆有干局才具,治郡甚

著聲績,民吏敬而愛之。

許惇,字季良,高陽新城人也。父護,魏高陽、章武二郡太守。惇清識敏速,

達於從政,任司徒主簿,以能判斷見知,時人號為入鐵主簿。稍遷陽平太守。當

時遷都鄴,陽平即是畿郡,軍國責辦,賦斂無准,又勛貴屬請,朝夕徵求,惇並

御之以道,上下無怨,治為下天第一。特加賞異,圖形於闕,詔頒天下。遷魏尹,

出拜齊州刺史,轉梁州刺史,治並有聲。遷大司農。會侯景背叛,王思政入據潁

城,王師出討,惇常督漕,軍無乏絕。引洧水灌城,惇之策也。遷殿中尚書。惇

美須髯,下垂至帶,省中號為長鬛公。顯祖嘗因酒酣,握惇須髯稱美,遂以刀截

之,唯留一握。惇懼,因不復敢長,時人又號為齊須公。世祖踐祚,領御史中丞,

為膠州刺史。尋追為司農卿,又遷大理卿,再為度支尚書,歷太子少保、少師、

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僕射、特進,賜爵萬年縣子,食下邳郡干。以

年老致仕於家,三年卒。

惇少純直,晚更浮動。齊朝體式,本州大中正以京官為之。同郡邢邵為中書

監,德望甚高,惇與邵競中正,遂馮附宋欽道,出邵為刺史,朝議甚鄙薄之。雖

久處朝行,歷官清顯,與邢邵、魏收、陽休之、崔劼、徐之才之徒比肩同列,諸

人或談說經史,或吟詠詩賦,更相嘲戲,欣笑滿堂,惇不解劇談,又無學術,或

竟坐杜口,或隱幾而睡,深為勝流所輕。

子文紀,武平末度支郎中。文紀弟文經,勤學方雅,身無擇行,口無戲言。

武平末,殿中侍御史。隋開皇初,侍御史,兼通直散騎常侍,聘陳使副,主爵侍

郎。卒於相州長史。

惇兄遜,字仲讓,有干局,乾明中平原太守,卒贈信州刺史。遜子文高,司

徒掾。

羊烈,字信卿,太山巨平人也。晉太僕卿琇之八世孫,魏梁州刺史祉之弟子。

父靈珍,魏兗州別駕。烈少通敏,自修立,有成人之風。好讀書,能言名理,以

玄學知名。魏孝昌中,烈從兄侃為太守,據郡起兵外叛。烈潛知其謀,深懼家禍,

與從兄廣平太守敦馳赴洛陽告難。朝廷將加厚賞,烈告人云:「譬如斬手全軀,

所存者大爾,豈有幸從兄之敗以為己利乎?」卒無所受。

弱冠,州辟主簿,又兼治中從事。刺史方以吏事為意,以幹濟見知。釋巾太

師咸陽王行參軍,遷秘書郎。顯祖初,為儀同三司開府倉曹參軍事。天保初,授

太子步兵校尉、輕車將軍,尋遷並省比部郎中,除司徒屬,頻歷尚書祠部、左右

民郎中,所在咸為稱職。九年,除陽平太守,治有能名。是時,頻有災蝗,犬牙

不入陽平境,敕書褒美焉。皇建二年,遷光祿少卿,加龍驤將軍、兗州大中正,

又進號平南將軍。天統中,除太中大夫,兼光祿少卿。武平初,除驃騎將軍、義

州刺史,尋以老疾還鄉。周大象中卒。

烈家傳素業,閨門修飾,為世所稱。一門女不再醮。魏太和中,於兗州造一

尼寺,女寡居無子者並出家為尼,咸存戒行。烈天統中與尚書畢義雲爭兗州大中

正,義雲盛稱門閥,雲「我累世本州刺史,卿世為我家故吏。」烈答云:「卿自

畢軌被誅以還,寂無人物,近日刺史,皆是疆場之上,彼此而得,何足為言。豈

若我漢之河南尹,晉之太傅,名德學行,百代傳美。且男清女貞,足以相冠,自

外多可稱也。」蓋譏義雲之帷薄焉。

祉子深,魏中書令。深子肅,以學尚知名,世宗大將軍府東閣祭酒。乾明初,

冀州治中。趙郡王為巡省大使,肅以遲緩不任職解,朝議以肅無罪,尋復之。天

統初,遷南兗州長史。武平中,入文林館撰書,尋出為武德郡守。

烈弟修,有才幹,大寧中卒於尚書左丞。子玄正,武平末將作丞。隋開皇中

民部侍郎。卒於隴西郡贊治。

源彪,字文宗,西平樂都人也。父子恭,魏中書監、司空,文獻公。文宗學

涉機警,少有名譽。魏孝庄永安中,以父功賜爵臨潁縣伯,除員外散騎常侍。天

平四年,涼州大中正。遭父憂去職。武定初,服闋,吏部召領司徒記室,加平東

將軍。世宗攝選,沙汰台郎,以文宗為尚書祠部郎中,仍領記室。轉太子洗馬。

天保元年,除太子中舍人。乾明初,出為范陽郡守。皇建二年,拜涇州刺史。文

宗以恩信待物,甚得邊境之和,為鄰人所欽服,前政被抄掠者,多得放還。天統

初,入為吏部郎中,遷御史中丞,典選如故。尋除散騎常侍,仍攝吏部,加驃騎

大將軍。屬秦州刺史宋嵩卒,朝廷以州在邊垂,以文宗往蒞涇州,頗著聲績,除

秦州刺史,乘傳之府,特給後部鼓吹。文宗為治如在涇州時。李孝貞聘陳,陳主

謂孝貞曰:「齊朝還遣源涇州來瓜步,真可謂和通矣。」尋加儀同三司。武平二

年,征領國子祭酒。三年,遷秘書監。

陳將吳明徹寇淮南,歷陽、瓜步相尋失守。趙彥深於起居省密訪文宗曰:

「吳賊侏張,遂至於此,仆妨賢既久,憂懼交深,今者之勢,計將安出?弟往在

涇州,甚悉江淮間情事,今將何以御之?」對曰:「荷國厚恩,無由報效,有所

聞見,敢不盡言。但朝廷精兵必不肯多付諸將,數千已下,復不得與吳楚爭鋒,

命將出軍,反為彼餌。尉破胡人品,王之所知。進既不得,退又未可,敗績之事,

匪朝伊夕。王出而能入,朝野傾心,脫一日參差,悔無所及。以今日之計,不可

再三。國家待遇淮南,失之同於蒿箭。如文宗計者,不過專委王琳,淮南招募三

四萬人,風俗相通,能得死力,兼領舊將淮北捉兵,足堪固守。且琳之於曇頊,

不肯北面事之明矣,竊謂計之上者。若不推赤心於琳,別遣餘人掣肘,復成速禍,

彌不可為。」彥深嘆曰:「弟此良圖,足為制勝千里,但口舌爭來十日,已不見

從。時事至此,安可盡言!」因相顧流涕。

武平七年,周武平齊,與陽休之、袁聿修等十八人同敕入京,授儀同大將軍、

司成下大夫。隋開皇初,授莒州刺史,至州,遇疾去官。開皇六年卒,年六十六。

文宗以貴遊子弟升朝列,才識敏贍,以干局見知。然好游詣貴要之門,故時論以

為善於附會。

子師,少好學,明辨有識悟,尤以吏事知名。河清初,司空參軍事,歷侍御

史、太常丞、尚書左外兵郎中。隋開皇中,尚書比部、考功侍郎。大業初,卒於

大理少卿。

文宗弟文舉,亦有才幹,歷尚書比部、二千石郎中、定州長史,帶中山郡守。

卒於太尉長史。

文宗從父兄楷,字那延,有器干,善草隸書。歷尚書左民部郎中、治書侍御

史、長樂中山郡守、京畿長史、黃門郎、假儀同三司。

齊滅,朝貴知名入周京者:度支尚書元修伯,魏文成皇帝之後,清素寡慾,

明識理體。少歷顯職,尚書郎、治書侍御史、司徒左長史、數郡太守、光州刺史,

所在皆著聲績。及為度支,屬政荒國蹙,儲藏虛竭,賦役繁興。修伯憂國如家,

恤民之勞,兼濟時事,詢謀宰相,朝夕孜孜,與錄尚書唐邕回換取捨,頗有裨益。

周朝授儀同大將軍、載師大夫。其事行史闕,故不列於傳。齊末又有並省尚書隴

西辛愨、散騎常侍長樂潘子義並以才幹知名。入仕周、隋,位歷通顯雲。

論曰:李稚廉等以材能器干,所在咸著聲名。封述聚積財賄,敝於鄙吝,季

良以學淺為累,文宗以附會見稱。然則羊、李二賢足為具美,士人君子,可不慎

與!

贊曰:惟茲數賢,幹事貞固。生被雌黃,歿存縑素。封及源、許,終為身蠹。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北齊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北齊書
上一章下一章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