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第54章 回到未來(1)

54.第54章 回到未來(1)

本章導讀

《回到未來》是一部美國科幻大片,它描述了一名高中生馬丁在意外的逃命事件中,乘坐着布朗博士設計的一部時間穿梭機從1985年回到了1955年的美國,從而展開一連串驚險離奇的故事。

在這一章中,我們也將乘坐時間穿梭機從2009年飛馳到14年之後的2024年,這時的世界將出現世界中央銀行和世界單一貨幣。

國家主權與民族主義的意識歷來是世界政府理念的死敵,而世界單一貨幣的全部要害就在於廢除主權貨幣。貨幣發行權的問題,全然不是一個純粹的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利益問題。貨幣發行如果不是一種權力,那麼我想像不出它究竟還有什麼可談的。

如果說世界單一貨幣的趨勢不可逆轉,那麼問題的關鍵就在於誰來主導世界貨幣。貨幣意味着社會財富的分配權,這是任何一個國家權力中最核心的部分,推行世界貨幣勢必要求主權國家將本國的財富分配權拱手相讓。

在一個中國尚無法居於優勢地位的世界權勢集團的利益博弈格局中,是否加入一個別人主導的貨幣控制遊戲,將事關中國未來50年的國運,13億中國人的財富與之息息相關,這是中國所有的戰略決策中最要害卻最不起眼的一個。

支配還是被支配,這是一個問題!

2024年1月1日,世界單一貨幣啟動

「控制貨幣是一場偉大的鬥爭,控制貨幣的發行和分配就是為了控制財富、資源和全人類。」

傑克·韋瑟福德(JackWeatherford),美國著名人類學家和貨幣史學家

2024年元旦,世界單一貨幣由世界中央銀行在瑞士巴塞爾正式發行的消息通過世界各大通訊社的滾動新聞報道,在世界各地的網絡、電視、報紙、雜誌上進行了24小時不間斷的地毯式「新聞轟炸」。英國《金融時報》的新年社論以「世界進入永久繁榮」為題,熱情洋溢地讚美道:「世界人民終於了解到世界單一貨幣的好處,在他們的要求下,各國政府放棄了數百年來實施的主權貨幣。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偉大時刻,它意味着人類社會進入了永久繁榮的新階段。」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則以權威與專業的視角發表評論:「隨着世界單一貨幣的使用,市場將不再需要累贅的貨幣兌換,也不需要為應付匯率波動而進行昂貴的對沖。貨幣投機、貨幣失敗的風險和收支失衡問題都會消失。在不考慮政治風向時,這種貨幣對真實價值的交換將更加有效。」

美國《華爾街日報》代表着美國「從善如流」的態度:「美國不可能阻擋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事實上,放棄美元並支持世界單一貨幣非但不會排斥美國的合法利益,反而會突出美國的主導作用和參與權力。尤其重要的是,美國自身的最大利益,恰恰在於革除貨幣特權,回歸公平競爭,只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破解特里芬悖論指出的美元沉淪宿命的魔咒,而美國將憑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重振實體經濟在全球市場中的強大實力,繼續保持世界政治、經濟秩序中核心大國的地位,發揮引領世界進步潮流的歷史作用。」

中國新浪網則發表了眾多主流經濟學家的齊聲歡呼:「在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終於迎來了全球化的新春天。中國將是一個更加公正的世界金融秩序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儘管我國的外匯儲備由於美元退出流通而承受了一定的損失和不確定性,但從長遠看,這是中國順利融入國際主流社會必須支付的代價。從長遠看,中國仍是全球化的贏家。」

與國際媒體一邊倒的支持態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爆發了21世紀以來最嚴重的反全球化示威行動。在長期經濟蕭條的打擊之下,美國的失業率已高達15%,大量失去一切財產和養老醫療福利的美國人怒火中燒,對政府的不滿已達到爆發的臨界點。美國紐約和費城發生了上百萬人抗議停止美元流通的大型群眾示威,人們穿着美元式樣的各種服裝,聚集在代表美國獨立革命的自由鍾周圍,數十萬人齊聲高唱「星條旗永不落」,示威領袖們反覆宣讀《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他們決心誓死捍衛美元,反對凌駕於美國國會之上的世界中央銀行發號施令。華盛頓紀念碑的大草坪上,50萬來自東部地區的示威人群憤怒高呼「白宮出賣美國」的口號,「停止背叛」、「絞死賣國者」、「讓世界貨幣見鬼去」、「保衛憲法」等大幅標語覆蓋了整個賓夕法尼亞大道和第7到14街區。國會山上議員們唇槍舌劍酣戰正濃,林肯紀念堂前警察與示威人群發生流血衝突,495環城高速路的交通徹底癱瘓,8車道的路面成為示威群眾露宿的大本營。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大樓被炸彈威脅,美國持槍者協會等右翼組織秘密串聯準備發動「武裝起義」推翻賣國政府,五角大樓內部波詭雲譎,軍方中堅決效忠美利堅合眾國利益的部分軍事將領在暗中聚會,密謀政變的行動計劃。

法國巴黎陷入無政府狀態,銀行被砸,商店遭搶,汽車焚毀,公交斷絕,大規模的罷工緻使巴黎宣佈進入軍事管制狀態。倫敦的抗議示威逐步演化為暴亂,英國金融城幾近死城,各大金融機構紛紛宣佈所有員工停薪休假,軍隊開進市區維持秩序。柏林、法蘭克福、羅馬、維也納、莫斯科、東京、首爾等城市也不同程度地受到衝擊。

國際主義分子明顯低估了民族主義分子抵抗的決心和實力。互聯網的崛起打破了主流媒體信息渠道的壟斷地位,越來越多的普羅大眾開始意識到喪失國家的貨幣發行權,就意味着徹底陷入被奴役的地位。在民主制度下,大選是普羅大眾對政治領袖施加影響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國家層面上,主權貨幣的發行權仍然與選民有關。但是,如果廢除了主權貨幣,世界中央銀行就成為凌駕於所有民選政府之上的超級金融怪獸,它獨立於政府,不受監控,不經選舉,沒有任何民主程序能夠有效制約它。

世界單一貨幣的發行,將是人類歷史上金權達到勢力巔峰的歷史時刻。這一時刻的到來絕非是「偶然」與「隨機」出現的。它甚至有着一張精確的時間表。一個名叫「世界單一貨幣協會」的組織是這樣計劃的:

單一貨幣:歷史的終結者

我們期待着在當前這樣一個危機時刻,可以來推廣世界貨幣的政策。當前的金融危機,是唯一可能的時機,因為你只有在危機的時候才能來做成這樣建立新系統的事情。

2008年11月13日,「歐元之父」蒙代爾

全球經濟需要一個全球性貨幣。

保羅·沃爾克,美聯儲前主席

控制貨幣和信貸可以打擊國家主權的心臟。

奧爾登·克勞森(AldenWClausen),美國銀行總裁,世界銀行行長

「一旦一國的貨幣和信貸被部分控制,不在乎誰在制定該國法律。」

麥肯辛金(WLMackenzieKing),加拿大前總理

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看懂了貨幣遊戲的聰明人,《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清崎就是其中之一。就在2008年9月金融海嘯爆發之後不久,他在2008年11月24日的一篇文章中提到:「1910年,7個人在喬治亞州海岸附近的哲基爾島上召開了一次秘密會議,據估計他們擁有着全世界1/6的財富。其中6個美國人,他們代表着摩根、洛克菲勒和美國政府。另一個來自歐洲,他代表着羅斯柴爾德和沃伯格。1913年,美聯儲的成立就是這次秘密會議的直接結果。有意思的是,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既不屬於聯邦,又沒有儲備,也不是銀行……他們控制了美國的銀行系統和貨幣供應。1944年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導致了世界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成立,它們成立的目的在於控制世界的銀行體系和貨幣供應,就像美聯儲對美國所做的一樣。1971年,尼克遜總統宣佈放棄美元與黃金掛鈎,這意味着控制世界金融系統的第一步工作完成了。2008年,世界經濟陷入危機,富人最終將變得更富,但大多數窮人會更窮。這次危機很大程度上直接源於幾十年前的這些秘密會議。換句話說,金融海嘯的很大一部分是被策劃出來的。」

世界是否需要一個全球中央銀行?如果想要實現一個單一的世界貨幣體系,它需要一個規模空前的貨幣政策來武裝國際金融體系。從本質上來說,單一的全球性貨幣將使得銀行的權力超越國家、種族和語言。加拿大前國會議員保羅·海耶(PaulHellyer)在1994年對世界單一貨幣評價道:「在這樣一個全球性貨幣/銀行體系裏,公民利益、單個國家只能服從於國際金融體系的利益……國家將不再能夠制定任何獨立的政策。」凌駕在主權國家之上的最強大的金融系統,將由不需向任何人負責的世界權勢集團所運作。

要運作這樣龐大的計劃,絕非一日之功,它必須經過長期的醞釀、積累、策劃和理論研究,並且等待合適的時機推出才能實現。其中,火候的把握最為關鍵,過早和過遲推出都將同樣有害。有關世界單一貨幣的理論探討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經進至相當深入的階段。其中,一些關於世界單一貨幣的重要言論具有着明顯的相關性。

1969年:「讓我從吹毛求疵的反對轉向一些更積極的討論,並且從最佳和最差的國際貨幣體系開始談起。據我判斷,最好的貨幣體系,是擁有世界金融權威的世界單一貨幣。」

查爾斯·金德伯格,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美聯儲波士頓會議的發言

1984年:「我已經提出了一個激進的下個世紀的選擇方案:所有的工業民主國家建立一個基於共同貨幣政策的單一貨幣,並建立聯合的貨幣發行銀行以決定貨幣政策……這個建議短期來看,的確是過於偏激,但可以提供一個願景或目標,來指導今後的步驟……」

理查德·庫博(RichardN.Cooper),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美聯儲波士頓會議發言

1998年:「對整個世界來說,過渡到世界單一貨幣的速度可能令很多人大吃一驚,世界可能在10年內(2008年)便由今天的200多種貨幣進化到只有一種貨幣,並且從今天起25年後(2023年),歷史學家將想知道為何花了這麼長的時間去清除存在了20個世紀的貨幣。」

布萊恩·泰勒(BryanTaylor),環球財務數據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此公能在10多年前說出這樣的話,水平還是相當了得的。與其說他是預言家,不如說是計劃者更為準確。)

2001年:「25年前,萬事達(VISA)成立時,其締造者就把世界看做是需要單一貨幣進行兌換的體系,我們所做的一切均是基於全球視野,並努力來一步一步地實現我們的全球願景。」

莎拉·佩里(SarahPerry),VISA戰略投資計劃部主管

2004年:「如果全球市場經濟在今後數十年蓬勃發展,全球性貨幣的出現似乎是合乎邏輯的。」

馬丁·沃爾夫(MartinWolf),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高級經濟學家,世界銀行年會發言

2007年1月5日,美國外交關係協會國際經濟部主任本·斯泰爾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了《數字黃金與貨幣制度的缺陷》一文,該文比較了浮動匯率與固定匯率的利弊,並反覆強調當今世界的貨幣體制是全球化進程中最薄弱的環節,強調解決之道就是黃金的重新貨幣化,在現代技術條件下,使用電子黃金作為支付手段。他的結論是:「(數字黃金的貨幣制度)聽上去似乎是偏激和難以實現的,但是,將人類經歷了2500年實踐的黃金貨幣進行電子化,最終也許將證明,這一貨幣體系比僅有35年短暫試驗期的主權貨幣更加具有可持續性。」

2007年5月9日,美國外交關係協會的喉舌《外交》雜誌又刊登了本·斯泰爾撰寫的一篇文章,題為《國家主權貨幣的終結》。斯泰爾在文中指出:「為了安全地實現全球化,各國應當放棄貨幣國家主義,廢除不必要的貨幣,因為它們是今天許多動蕩的根源。」在斯泰爾看來,當今世界金融動蕩的根源就是「主權貨幣」的干擾。他說道:「為什麼最近幾十年來出現一系列貨幣危機的問題變得如此嚴重?從1971年起,尼克遜總統正式使美元與黃金脫鈎,在全球四處流動的貨幣才不再是對任何實物的索取權。全世界的貨幣現在都是政府魔術般地變出的純粹的主權表象……把貨幣與主權掛鈎的神話代價巨大,有時甚至還是危險的。貨幣國家主義與全球化水火不相容。」可以肯定,斯泰爾先生是要隆重推出「世界單一貨幣」的概念了,所以主權貨幣必須被廢黜掉。斯泰爾先生進一步指出:「過去幾十年來,美元已經成為無可置疑的全球貨幣,世界各國持有美元在各地市場進行交易,特別是石油。美元當今的特權地位不是上天賜予的,美元最初也是被另一種誠信的貨幣(黃金)所支持,別人願意接受美元是因為他們相信在過去買到的東西,能夠在未來換得等值的商品。這給了美國政府巨大的負擔來保證這種誠信。不幸的是,這些機構未能肩負起這一重任。魯莽的美國財政政策正在削弱美元的全球貨幣地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貨幣戰爭2:金權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貨幣戰爭2:金權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54.第54章 回到未來(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