宥坐第二十八

宥坐第二十八

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為何器?」守廟

者曰:「此蓋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欹,中則正,滿

則覆。」孔子顧謂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滿而覆,虛

而欹。孔子喟然而嘆曰:「吁!惡有滿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問持滿有道

乎?」孔子曰:「聰明聖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撫世,守之

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挹而損之之道也。」

孔子為魯攝相,朝七日而誅少正卯。門人進問曰:「夫少正卯,魯之聞人也,

夫子為政而始誅之,得無失乎?」孔子曰:「居!吾語女其故。人有惡者五,而

盜竊不與焉:一曰心達而險,二曰行辟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記丑而博,五

曰順非而澤。此五者有一於人,則不得免於君子之誅,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處

足以聚徒成群,言談足以飾邪營眾,強足以反是獨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

誅也。是以湯誅尹諧,文王誅潘止,周公誅管叔,太公誅華仕,管仲誅付里乙,

子產誅鄧析、史付,此七子者,皆異世同心,不可不誅也。《詩》曰:『憂心悄

悄,慍於群小。』小人成群,斯足憂也。」

孔子為魯司寇,有父子訟者,孔子拘之,三月不別。其父請止,孔子舍之。

季孫聞之不說,曰:「是老也欺予,語予曰:『為國家必以孝。』今殺一人以戮

不孝,又舍之。」冉子以告。孔子慨然嘆曰:「嗚呼!上失之,下殺之,其可乎?

不教其民而聽其獄,殺不辜也。三軍大敗,不可斬也;獄犴不治,不可刑也,罪

不在民故也。嫚令謹誅,賊也;今生也有時,斂也無時,暴也;不教而責成功,

虐也。已此三者,然後刑可即也。《書》曰:『義刑義殺,勿庸以即,予維曰未

有順事。』言先教也。」故先王既陳之以道,上先服之;若不可,尚賢以綦之;

若不可,廢不能以單之;綦三年而百姓往矣。邪民不從,然後俟之以刑,則民知

罪矣。《詩》曰:「尹氏大師,維周之氐,秉國之均,四方是維,天子是庳,卑

民不迷。」是以威厲而不試,刑錯而不用,此之謂也。今之世則不然:亂其教,

繁其刑,其民迷惑而墮焉,則從而制之,是以刑彌繁而邪不勝。三尺之岸而虛車

不能登也,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也。數仞之牆而民不逾也,百仞

之山而豎子馮而游焉,陵遲故也。今夫世陵遲亦久矣,而能使民勿逾乎!《詩》

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視。眷焉顧之,潸焉出涕!」豈

不哀哉!

《詩》曰:「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雲遠,曷雲能來!」子曰:「伊稽

首,不其有來乎?」

孔子觀於東流之水,子貢問於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見大水必觀焉者是何?」

孔子曰:「夫水,大遍與諸生而無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

義。其洸洸乎不淈盡,似道。若有決行之,其應佚若聲響,其赴百仞之谷不懼,

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約微達,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鮮

潔,似善化。其萬折也必東,似志。是故君子見大水必觀焉。」

孔子曰:「吾有恥也,吾有鄙也,吾有殆也:幼不能強學,老無以教之,吾

恥之。去其故鄉,事君而達,卒遇故人,曾無舊言,吾鄙之。與小人處者,吾殆

之也。」

孔子曰:「如垤而進,吾與之;如丘而止,吾已矣。」今學曾未如疣贅,則

具然欲為人師。

孔子南適楚,戹於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糝,弟子皆有飢色。子

路進而問之曰:「由聞之: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不善者天報之以禍。今夫子累

德、積義、懷美,行之日久矣,奚居之隱也?」孔子曰:「由不識,吾語女。女

以知者為必用邪?王子比干不見剖心乎!女以忠者為必用邪?關龍逢不見刑乎!

女以諫者為必用邪?吳子胥不磔姑蘇東門外乎!夫遇不遇者,時也;賢不肖者,

材也。君子博學深謀不遇時者多矣。由是觀之,不遇世者眾矣,何獨丘也哉!」

且夫芷蘭生於深林,非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之學,非為通也;為窮而不困,憂而

意不衰也,知禍福終始而心不惑也。夫賢不肖者,材也;為不為者,人也;遇不

遇者,時也;死生者,命也。今有其人不遇其時,雖賢,其能行乎?苟遇其時,

何難之有!故君子博學、深謀、修身、端行以俟其時。」孔子曰:「由!居!吾

語女。昔晉公子重耳霸心生於曹,越王句踐霸心生於會稽,齊桓公小白霸心生於

莒。故居不隱者思不遠,身不佚者志不廣。女庸安知吾不得之桑落之下!」

子貢觀於魯廟之北堂,出而問於孔子曰:「鄉者賜觀於太廟之北堂,吾亦未

輟,還復瞻被九蓋皆繼,被有說邪?匠過絕邪?」孔子曰:「太廟之堂,亦嘗有

說。官致良工,因麗節文,非無良材也,蓋曰貴文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荀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荀子
上一章下一章

宥坐第二十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