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釋名第二》

《花釋名第二》

《花釋名第二》

牡丹之名,或以氏,或以州,或以地,或以色,或旌其所異者而志之。姚黃、左花、魏花,以姓著;青州、丹州、延州紅,以州著;細葉、粗葉、壽安、潛溪緋,以地著;一擫紅、鶴翎紅、珠砂紅、玉板白、多葉紫、甘草黃,以色著;獻來紅、添色紅、九蕊真珠、鹿胎花、倒暈檀心、蓮花萼、一百五、葉底紫,皆志其異者。

姚黃者,千葉黃花,出於民姚氏家。此花之出於今未十年,姚氏居白司馬坡,其地屬河陽。然花不傳河陽傳洛陽,亦不甚多,一歲不過數朵。

牛黃亦千葉,出於民牛氏家。比姚黃差小。

真宗祀汾陰,還,過洛陽,留宴淑景亭,牛氏獻此花,名遂著。

甘草黃,單葉,色如甘草。洛人善別花,見其樹知為某花。雲獨姚黃易識,其葉嚼之不腥。

魏家花者,千葉肉紅花,出於魏相(仁溥)家。始樵者於壽安山中見之,斫以賣魏氏。魏氏池館甚大,傳者云:此花初出時,人有欲閱者,人稅十數錢,乃得登舟渡池至花所,魏氏日收十數緡。其後破亡,鬻其園,今普明寺后林池乃其地,寺僧耕之以植桑麥。花傳民家甚多,人有數其葉者,雲至七百葉。錢思公嘗曰:「人謂牡丹花王,今姚黃真可為王,而魏花乃后也。

鞓紅者,單葉深紅花,出青州,一曰青州紅。故張僕射(齊賢)有第西京賢相坊,自青州以橐駝馱其種,遂傳洛中,其色類腰帶鞓,謂之鞓紅。

獻來紅者,大,多葉淺紅花。張僕射罷相居洛陽,人有獻此花者,因曰獻來紅。

添色紅者,多葉花,始開而白,經日漸紅,至其落乃類深紅。此造化之尤巧者。

鶴翎紅者,多葉花,其末白而本肉紅,如鴻鵠羽色。

細葉、粗葉壽安者,皆千葉肉紅花,出壽安縣錦屏山中,細葉者尤佳。

倒暈檀心者,多葉紅花。凡花近萼色深,至其末漸淺。此花自外深色,近萼反淺白,而深檀點其心,此尤可愛。

一擫紅者,多葉淺紅花,葉杪深紅一點,如人以三指擫之。

九蕊真珠紅者,千葉紅花,葉上有一白點如珠,而葉密,蹙其蕊為九。

一百五者,多葉白花。洛陽以穀雨為開候,而此花常至一百五日開,最先。

丹州、延州花,皆千葉紅花。不知其至洛之因。

蓮花萼者,多葉紅花,青趺三重,如蓮花萼。

左花者,千葉紫花,葉密而齊如截,亦謂之平頭紫。

硃砂紅者,多葉紅花,不知其所出。有民門氏子者,善接花以為生,買地於崇德寺前治花圃,有此花。洛陽豪家尚未有,故其名未甚著。花葉甚鮮,向日視之如猩血。

葉底紫者,千葉紫花,其色如墨,亦謂之墨紫花。在藂中旁必生一大枝,引葉覆其上。其開也,比他花可延十日之久。噫!造物者亦惜之耶。此花之出,比他花最遠。傳云:唐末有中官為觀軍容使者,花出其家,亦謂之軍容紫,歲久失其姓氏矣。

玉板白者,單葉白花,葉細長如拍板,其色如玉,而深檀心。洛陽人家亦少有。余嘗從思公至福嚴院見之,問寺僧而得其名,其後未嘗見也。

潛溪緋者,千葉緋花。出於潛溪寺,寺在龍門山後,本唐相李藩別墅。今寺中已無此花,而人家或有之。本是紫花,忽於藂中特出緋者不過一二朵,明年移在他枝,洛人謂之轉(音篆)枝花,故其接頭尤難得。

鹿胎花者,多葉紫花。有白點如鹿胎之紋,故蘇相(禹珪)宅今有之。

多葉紫,不知其所出。初,姚黃未出時,牛黃為第一;牛黃未出時,魏花為第一;魏花未出時,左花為第一;左花之前,唯有蘇家紅、賀家紅、林家紅之類,皆單葉花,當時為第一。自多葉、千葉花出后,此花黜矣。今人不複種也。

牡丹初不載文字,唯以葯載《本草》。然於花中不為高第,大抵丹、延以西及褒斜道中尤多,與荊棘無異。土人皆取以為薪。自唐則天已后,洛陽牡丹始盛,然未聞有以名著者。如沈、宋、元、白之流,皆善詠花草,計有若今之異者,彼必形於篇詠,而寂無傳焉。唯劉夢得有《詠魚朝恩宅牡丹詩》,但云「一藂千萬朵」而已,亦不雲其美且異也。謝靈運言「永嘉竹間水際多牡丹」,今越花不及洛陽甚遠,是洛花自古未有若今之盛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洛陽牡丹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洛陽牡丹記
上一章下一章

《花釋名第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