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封建第八(凡二章)

卷三 封建第八(凡二章)

貞觀元年,封中書令房玄齡為邗國公,兵部尚書杜如晦為蔡國公,吏部尚書

長孫無忌為齊國公,並為第一等,食邑實封一千三百戶。皇從父淮安王神通上言:

「義旗初起,臣率兵先至,今玄齡等刀筆之人,功居第一,臣竊不服。」太宗曰:

「國家大事,惟賞與罰。賞當其勞,無功者自退。罰當其罪,為惡者咸懼。則知

賞罰不可輕行也。今計勛行賞,玄齡等有籌謀帷幄,畫定社稷之功,所以漢之蕭

何,雖無汗馬,指蹤推轂,故得功居第一。叔父於國至親,誠無愛惜,但以不可

緣私濫與勛臣同賞矣!」由是諸功臣自相謂曰:「陛下以至公,賞不私其親,吾

屬何可妄訴。」初,高祖舉宗正籍,弟侄、再從、三從孩童已上封王者數十人。

至是,太宗謂群臣曰:「自兩漢已降,惟封子及兄弟,其疏遠者,非有大功,如

漢之賈、澤,並不得受封。若一切封王,多給力役,乃至勞苦萬姓,以養已之親

屬。」於是宗室先封郡王其間無功者,皆降為縣公。

貞觀十一年,太宗以周封子弟,八百餘年,秦罷諸侯,二世而滅,呂后欲危

劉氏,終賴宗室獲安,封建親賢,當是子孫長久之道。乃定製,以子弟荊州都督

荊王元景、安州都督吳王恪等二十一人,又以功臣司空趙州刺史長孫無忌、尚書

左僕射宋州刺史房玄齡等一十四人,並為世襲刺史。禮部侍郎李百葯奏論駮世封

事曰:

臣聞經國庇民,王者之常制;尊主安上,人情之大方。思聞理定之規,以弘

長世之業,萬古不易,百慮同歸。然命歷有餘促之殊,邦家有理亂之異。遐觀載

籍,論之詳矣。咸雲周過其數,秦不及期,存亡之理,在於郡國。周氏以鑒夏、

殷之長久,遵皇王之並建,維城磐石,深根固本,雖王綱弛廢,而枝幹相持,故

使逆節不生,宗祀不絕。秦氏背師古之訓,棄先王之道,踐華恃險,罷侯置守,

子弟無尺土之邑,兆庶罕共治之憂,故一夫號呼而七廟隳圮。

臣以為自古皇王,君臨宇內,莫不受命上玄,冊名帝錄,締構遇興王之運,

殷憂屬啟聖之期。雖魏武攜養之資,漢高徒役之賤,非止意有覬覦,推之亦不能

去也。若其獄訟不歸,菁華已竭,雖帝堯之光被四表,大舜之上齊七政,非止情

存揖讓,守之亦不可焉!以放勛、重華之德,尚不能克昌厥後。是知祚之長短,

必在於天時,政或興衰,有關於人事。隆周卜世三十,卜年七百,雖淪胥之道斯

極,而文、武之器尚存,斯龜鼎之祚,已懸定於杳冥也。至使南征不返,東遷避

逼,禋祀闕如,郊畿不守,此乃陵夷之漸,有累於封建焉。暴秦運距閏餘,數終

百六。受命之主,德異禹、湯,繼世之君,才非啟、誦。借使李斯、王綰之輩盛

開四履,將閭、子嬰之徒俱啟千乘,豈能逆帝子之勃興,抗龍顏之基命者也!

然則得失成敗,各有由焉。而著述之家,多守常轍,莫不情忘今古,理蔽澆

淳,欲以百王之季,行三代之法,天下五服之內,盡封諸侯,王畿千里之間,俱

為采地。是則以結繩之化行虞、夏之朝,用象刑之典治劉、曹之末,紀綱弛紊,

斷可知焉。鍥船求劍,未見其可;膠柱成文,彌多所惑。徒知問鼎請隧,有懼霸王

之師;白馬素車,無復藩維之援。不悟望夷之釁,未堪羿、浞之災;既罹高貴之

殃,寧異申、繒之酷。此乃欽明昏亂,自革安危,固非守宰公侯,以成興廢。且

數世之後,王室浸微,始自藩屏,化為仇敵。家殊俗,國異政,強陵弱,眾暴寡,

疆場彼此,干戈侵伐。狐駘之役,女子盡髽;崤陵之師,只輪不反。斯蓋略舉一

隅,其餘不可勝數。陸士衡方規規然云:「嗣王委其九鼎,凶族據其天邑,天下

晏然,以治待亂。」何斯言之謬也!而設官分職,任賢使能,以循良之才,膺共

治之寄,刺舉分竹,何世無人。至使地或呈祥,天不愛寶,民稱父母,政比神明。

曹元首方區區然稱:「與人共其樂者人必憂其憂,與人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

豈容以為侯伯則同其安危,任之牧宰則殊其憂樂?何斯言之妄也!

封君列國,藉其門資,忘其先業之艱難,輕其自然之崇貴,莫不世增淫虐,

代益驕侈。離宮別館,切漢凌雲,或刑人力而將盡,或召諸侯而共樂。陳靈則君

臣悖禮,共侮徵舒;衛宣則父子聚麀,終誅壽、朔。乃云為己思治,豈若是乎?

內外群官,選自朝廷,擢士庶以任之,澄水鏡以鑒之,年勞優其階品,考績明其

黜陟。進取事切,砥礪情深,或俸祿不入私門,妻子不之官舍。班條之貴,食不

舉火;剖符之重,居惟飲水。南陽太守,弊布裹身;萊蕪縣長,凝塵生甑。專雲

為利圖物,何其爽歟!總而言之,爵非世及,用賢之路斯廣;民無定主,附下之

情不固。此乃愚知所辨,安可惑哉?至如滅國弒君,亂常干紀,春秋二百年間,

略無寧歲。次睢咸秩,遂用玉帛之君;魯道有盪,每等衣裳之會。縱使西漢哀、

平之際,東洛桓、靈之時,下吏淫暴,必不至此。為政之理,可以一言蔽焉。

伏惟陛下握紀御天,膺期啟聖,救億兆之焚溺,掃氛祲於寰區。創業垂統,

配二儀以立德;發號施令,妙萬物而為言。獨照神衷,永懷前古。將復五等而修

舊制,建萬國以親諸侯。竊以漢、魏以還,餘風之弊未盡;勛華既往,至公之道

斯乖。況晉氏失馭,宇縣崩離;後魏乘時,華夷雜處。重以關河分阻,吳、楚懸

隔,習文者學長短從橫之術,習武者盡干戈戰爭之心,畢為狙詐之階,彌長澆浮

之俗。開皇在運,因藉外家。驅御群英,任雄猜之數;坐移明運,非克定之功。

年逾二紀,民不見德。及大業嗣立,世道交喪,一時人物,掃地將盡。雖天縱神

武,削平寇虐,兵威不息,勞止未康。

自陛下仰順聖慈,嗣膺寶曆,情深致治,綜覈前王。雖至道無名,言象所紀,

略陳梗概,實所庶幾。愛敬烝烝,勞而不倦,大舜之孝也。訪安內豎,親嘗御膳,

文王之德也。每憲司讞罪,尚書奏獄,大小必察,枉直咸舉,以斷趾之法,易大

辟之刑,仁心隱惻,貫徹幽顯,大禹之泣辜也。正色直言,虛心受納,不簡鄙訥,

無棄芻蕘,帝堯之求諫也。弘獎名教,勸勵學徒,既擢明經於青紫,將升碩儒於

卿相,聖人之善誘也。群臣以宮中暑濕,寢饍或乖,請移御高明,營一小閣。

遂惜十家之產,竟抑子來之願,不吝陰陽之感,以安卑陋之居。頃歲霜儉,普天

饑饉。喪亂甫爾,倉廩空虛。聖情矜愍,勤加賑恤,竟無一人流離道路,猶且食

惟藜藿,樂徹簨虡。言必凄動,貌成癯瘦.公旦喜於重譯。文命矜其即敘.陛下

每見四夷款附,萬里歸仁,必退思進省,凝神動慮,恐妄勞中國,以求遠方,不

藉萬古之英聲,以存一時之茂實。心切憂勞,志絕游幸,每旦視朝,聽受無倦,

智周於萬物,道濟於天下。罷朝之後,引進名臣,討論是非,備盡肝膈,惟及政

事,更無異辭。才日昃,必命才學之士,賜以清閑,高談典籍,雜以文詠,間以

玄言,乙夜忘疲,中宵不寐。此之四道,獨邁往初,斯實生民以來,一人而已。

弘茲風化,昭示四方,信可以期月之間,彌綸天壤。而淳粹尚阻,浮詭未移,此

由習之久,難以卒變。請待斫雕成器,以質代文,刑措之教一行,登封之禮雲畢,

然後定疆理之制,議山河之賞,未為晚焉。《易》稱:「天地盈虛,與時消息,

況於人乎?」美哉斯言也。

中書舍人馬周又上疏曰:

伏見詔書令宗室勛賢作鎮藩部,貽厥子孫,嗣守其政,非有大故,無或黜免。

臣竊惟陛下封植之者,誠愛之重之,欲其緒裔承守,與國無疆。可則?以堯、舜

之父,猶有朱、均之子?況下此以還,而欲以父取兒,恐失之遠矣。儻有孩童嗣

職,萬一驕逸,則兆庶被其殃,而國家受其敗。政欲絕之也,則子文之理猶在;

政欲留之也,而欒黶之惡已彰。與其毒害於見存之百姓,則寧使割恩於已亡之一

臣,明矣。然則鄉之所謂愛之者,乃適所以傷之也。臣謂宜賦以茅土,疇其戶邑,

必有材行,隨器方授,則翰翮非強,亦可以獲免尤累。昔漢光武不任功臣以吏事,

所以終全其世者,良由得其術也。願陛下深思其宜,使夫得奉大恩,而子孫終其

福祿也。

太宗並嘉納其言。於是竟罷子弟及功臣世襲刺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貞觀政要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貞觀政要
上一章下一章

卷三 封建第八(凡二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