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5.瓶子——《妹偶》讀後感,聆歡

1505.瓶子——《妹偶》讀後感,聆歡

(感謝聆歡的讀後感,寫的很專業,讓我都覺得汗顏!)

宇宙的運行本身是沒有意義的,而身為它的一部分,人類的存在也是沒有意義的。

對於這個世界而言,我們的存在本質上和培養基上滋生的細菌是一樣的。人類總是用一種崇敬而嚴肅的態度去對待「靈魂」這一概念,但事到如今,我們依舊無法證明,我們頭蓋骨里是否真的有這種超越了肉體,更接近人類本質的存在。但從生物體的結構上來看,大部分動物都是一團由肌肉肌腱拉扯著骨骼進行運動的血肉機器,對自我的認知以及思維的過程是在名為大腦的器官中進行的連鎖化學反應。從這個角度看來,人類就是一台機器,一台由血肉鑄造的機器,大腦就是那塊運行程序驅動機器運行的電路板。

對人類本質的探索,在人類歷史上的各個時代都不曾中斷過,「人」這個非常虛無縹緲的概念,在科學還未興盛的年代,各種宗教總是宣揚「靈魂」的存在,用一套自洽的邏輯體系解釋著人類存在的意義與本質。但隨着科學的進步,我們發現我們曾經畏懼的許多東西都只是自然規律的一部分而已,但也因此,我們失去了用一種簡單粗暴的方式,解釋自身存在本質的機會。

這裏展開一下:在科學逐步興起的這幾百年中「無神論」逐漸興盛,打着反對宗教迷信的旗號,這有何嘗不是另一種迷信呢?對於所謂科學的迷信。我並不認同將「無神論」與「無信仰」划等號的行為,將科學理論作為工具,人類逐步認清了世界運行的規則,掀開名為「敬畏」與「恐懼」的帷幕,將古時那些由天上的神所掌握的權柄一步一步握到了自己的手中,但也因此過分高估了自身的存在,從而產生了一種類似「人類無所畏懼」的錯覺。

但實際上如今我們所掌握的科學也不過這個世界規則的冰山一角,而且還可能包含着大量的錯誤與疏漏,近代歷史上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推翻前人結論的事迹屢見不鮮。在我們暫時沒能探索到的的領域,依舊有着許許多多的自然規律在發揮着自己作用。

無神論者擅長用自己已經掌握的科學去解釋身邊發生的的一切現象,但實際上任何人都不能保證現在的科學體系就一定是毫無錯漏的,所以這種行為歸根結底只是用一套合理並且自洽的邏輯去解釋身邊的自然現象,與有神論者用一套自洽的神話體系去認知世界的行為並無區別。

科學帶給我們的不只是那些作為結論的公式與定理,如果證據足夠充分,我們便能將之證偽,科學給我們的更是主動去探索世界的觀點與方法,以及這個過程中,對已知或未知的事物都要抱有一種端正的態度。科學在探索的路上並非一帆風順的,越是嚴謹的科學家越懂得對未知的事物抱有一種敬畏。

簡而言之「我們相信科學,但我們絕對不迷信科學。」回歸對於人類本質的探索,按照現代生物學的研究表明。人體的細胞通過新陳代謝的方式,每三個月會替換掉一批,舊的細胞死去,新的細胞取而代之,由於細胞間代謝速度的差異,每過七年人類身上的全部細胞都會變成新的,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七年之後現在的你將不復存在,將會被一個全新的個體所取代,但從你自身的角度出發,在這一過程中你還是你,並沒有變成其他的什麼東西(忒休斯之船悖論)。

實際上我們很難作比較,因為七年的時間人是會成長會,改變的,說成是兩個人也並不為過。七年前的你和現在的你是同一個人嗎?

這個問題經過無數的科學家與哲學家的扯皮之後也只得到一句模稜兩可的「你既是你,又不是你」這樣的答案。

人類的行為方式,形成的習慣,對待事物的觀點與看法,是一個人思想的體現。人格形成的過程,在這裏我用「靈魂」的概念做一個比喻,人類的靈魂是人類思維與思想的載體,是一個晶瑩剔透的玻璃瓶,構成人類的意識,記憶與認知等東西都以液體的形式被盛放在這個名為「靈魂」的瓶子中。

每個人都是一瓶窖藏多年的好酒,肉體不過是包裝這瓶酒的紙盒子。一個人在剛剛出生的時候他的靈魂就是一個空的瓶子,瓶子裏面什麼都沒有,而隨着這個個體與外界的互動,與外界不斷接觸的過程中,靈魂接受來自外界的信息,通過身體感官對世界產生認知,或者接受來自他人的觀點與思想。

這些東西就像原料一樣一點一滴被注入這個瓶子當中,而瓶子作為一個進行反應的容器,這些來自外界的原料和瓶中原本就存在的液體發生(不只是化學概念上的)各種各樣的反應,在人類生命的進程中,隨着與外界信息的不斷交互,瓶子(靈魂)里的這些液體(思想)一刻不停的進行着反應。

而根據瓶中原有液體的成分,有些新注入的東西是被吸收,溶解進原有的液體中;而有些糟粕的東西根本不發生反應,化作糟粕,結塊沉入瓶子底部。在我們的瓶子中,儲存著名為思想的液體,這種液體可能不夠清澈純粹,可能還帶着一些分層,每時每刻都在與從外界接受的新的信息發生著反應,每一分每一秒成分都在發生著變化,但瓶中的液體就是我自己的思想。

在我看來,人的本質就是瓶子中的這些液體。如果失去了所有名為「思想」的液體,那麼,即使「靈魂」的瓶子依舊存在,被其他的什麼東西重新填滿,那麼我依舊已經消失了,瓶子裏的是另一個個體了。

等量的倒入液體互不相溶的液體(人格分裂),兩種液體各取一半完美混合(魂穿者的自我認知),大量的液體被混合進同一個瓶子中(我之前的寫作《阿詩卡》)這些個個體是否還是否還能算是原來的個體?這個我不做定論,需要詢問當事人具體分析,但是我估計大部分也應該是「我既是他,又是他」這種模稜兩可的結論。

如果靈魂經歷了輪迴,瓶中原有的液體已經涓滴不剩,只剩下了一個不參與液體反應的空瓶子,那麼這樣的下一世已經和我沒有任何關係了。假如記憶已經斷滅了,雖然瓶子依舊是我用過得瓶子,但是我的本質已經被徹底替換掉了,一個瓶子,一個完全影響不了液體反應的瓶子,與我和干?假如我的記憶被篡改,我便不再是我,只是很像我的其他東西。但反之,如果我的精神能夠得以保存,依舊保持着純粹,即使更換多少次載體,我還依舊是我。

在《妹偶》結局部分的時候,程曉羽問過孟婆一句「你不是npc?」而這句話大概是引發讀者炸鍋的導火索之一吧。在這一段,曉羽和大部分讀者一樣,都對虛幻世界和真實世界抱有着一些疑惑。但由於寥寥數句解讀並沒能達到相應的解讀效果,所以許多讀者都炸鍋了。

所謂有肉體的人類與虛幻空間中的人類,本質上都是裝在瓶子裏的思想,差別只在於裝瓶子的包裝盒。「那裏的絕大多數人類意識都是存在於獵戶座的虛擬大腦,你自己的意識也存在於別人的人生。」人的本質是那段自我承認的的意識,就是那份在瓶中不斷進行着反應的液體,「強人工智能」也好「虛擬大腦」也好都是承載了意識的「瓶子」,一個反應容器。

擁有血肉大腦的程曉羽也好,在虛擬大腦中存在的蘇虞兮也好,都是獨立存在的意志「就像假如世界上存在一個不通人情的神一樣,模擬世界也不會改變我們對自己生活的主導。」而在故事中人類獲得永生的方式是將記憶上傳到虛擬大腦中,一旦現存的肉體死亡,把記憶導入一個新的肉體中就好了。

如此看來血肉大腦反而更像是虛擬大腦的一個分身了。就連我們自己也無法證明,自己不是如同黑客帝國那樣生活在一個由其他存在所創造出的虛擬宇宙之中,自己不是用某個程序模擬出來的缸中之腦。

假如有朝一日人類創造出了擁有和自己相當智力水平的人工智能,並創造了一個虛假的宇宙來供他們生存,並以此沾沾自喜的時候。咱們可要當心了,可能創造了我們這些「人工智能」的造物主們會抱怨最近虛擬宇宙的伺服器變的卡頓了而把我們的文明強制關機掉(笑)。

作為一個世界觀,虛擬宇宙的設定可以說可以解釋在起點網站上的幾乎所有作品的世界觀,因為這個宇宙與這裏的一切法則都是被(作者)人為創造的,無數向我們一樣擁有靈智的虛擬生命作為這個故事舞台上的背景板庸庸碌碌的生活着。或許我們正在生活着的世界就是某本三流小說發生的地方,我們存在的意義就是在再為那個主角提供並不能上鏡的背景板。

「身為程序員的老馬,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回到了互聯網剛剛開始普及的黃金時代,這時那些電子商務的巨頭們才剛剛開始嶄露頭角。而遍歷人間疾苦的老馬決定用近乎卑鄙無恥的手段,靠着信息優勢不斷截胡其他人的成果,用抄襲、代理和充值服務,在這些巨頭們的時代中搶下一片立足之地。信仰?那東西我沒有的。

仔細想一想,不充錢你會變得更強嗎?」創生之柱的平行世界,實際上就是起點網站的延伸,如今網文的大部分套路,如果用這種視角去審視,全部都能合情合理的解釋出來,重生文,穿越文,系統文,種田文。都市,玄幻,西幻,科幻。在創生之柱(起點)你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題材。

就如文中寫到,假如人類獲得了沒有盡頭也沒有意義的生命,你是選擇死亡,並且拒絕復活的大多數人類,還是沉睡在創生之柱里的其他五百一十七萬三百三十名玩家?

在起點的五百一十七萬三百三十一本小說中,每一個主角都有着自己多姿多彩的冒險,熱血沸騰的,令人感動的,潸然淚下的每一個瞬間,大部分人都在自己命運的軌道中,在愛情,友情,親情的包圍中,向著大團圓的結局高歌猛進著。那些看似是苦難的部分,也只是在主人公前進道路上的小小點綴,造物主為玩家安排的康庄大道,玩家自己選擇的捷徑,創作者為自己的銷量與訂閱做出的妥協。

如果這個平行世界的遊戲者不是程曉羽,如果這一個故事的大綱換喬巴以外的任何作者來寫,這個故事都無疑會有更多的爽點和訂閱點擊。在這五百一十七萬三百三十一個故事中還有着許許多多讓我着迷,讓我感動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是獨一無二的,都能帶給讀者獨一無二的閱讀體驗,並無高下之別。

相比於其他或是生活在未知之中,或是已經洞悉真相卻不願做出改變的「玩家」,程曉羽而在洞悉了世界的本質與自己宿命,並有機會「脫離苦海」,選擇更好的生活之時。曉羽,義無反顧的再度踏上輪迴路,挑戰那自己可能依舊無法改變的宿命,無疑是需要更大的勇氣。

於是,雖然他並不夠殺伐果斷,有着許多被讀者詬病的缺點,甚至被戲稱為「渣羽」。但在再度踏上輪迴路的那一刻,程曉羽成就了不同於其他五百一十七萬三百三十個故事的,第五百一十七萬三百三十一個故事......

相信喜歡著《妹偶》的各位也都是看慣了其他起點文,而又有一點小文青的挑剔讀者,我很喜歡這個全程不愛按套路出牌的故事,但也被這個故事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結局折騰的一宿沒睡着,哇,原來抄書文里寫的那種讀者集體失眠的現象真的會發生啊!(摔)

最終章,白髮白毛衣的妹妹附身吻上了年幼哥哥的唇,這一幕身為老司機的我總覺得莫名的即視感。在緣之空動畫版(第十集中2分50秒到2分55秒)里,悠夢見自己幼時第一次與妹妹相見的那天,與自己記憶中的不同,夢中的年幼的妹妹徑直向自己走來,出現在自己眼前時,已經變成了長大之後的樣子,俯下身來不由分說的吻上了正太版的自己的唇......

雖然由於許多複雜的原因《妹偶》的故事到了這裏就點到為止了,這個故事的結尾也遠不能滿足每一位讀者對這個故事的期盼,但可以想像,擺脫了輪迴宿命的桎梏,迎接兩人的未來一定是灑滿陽光和狗糧的......

正如喬巴信誓旦旦說的,讀完了結局,把這個故事從頭再讀一遍,才能發現那些被埋起來的線......在奈何橋上閃過的前世姻緣太敷衍了吧!喬巴欠我們每一個黨派一個獨立時間線的結局,在我們二刷結束之前,必須補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的妹妹是偶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網游競技 我的妹妹是偶像
上一章下一章

1505.瓶子——《妹偶》讀後感,聆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