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一百二十一章

知制誥(起草掌管誥命和詔書的官員)楊億和張齊賢的意見相同,其餘的大臣都同意何亮的建議。

當下,真宗找來李沆商討解決的辦法。李沆的建議是:李繼遷不死,靈州就沒有安全的一天,為今之計就是先讓靈州的軍民暗中撤退。

宋真宗沒有說話,繼而命王超為西面行營都部署,率兵六萬前往支援靈州。張齊賢見宋真宗沒有採納他的建議,當即上疏要求從南方抽調兵力常駐靈武。可是被真宗以南方人不善打仗否決了,可是北方的人由於連年的徵兵,已經沒有多少青壯年了。

朝廷為什麼不從南方徵召士兵,而是專門從北方招募士兵呢?主要的原因就在北方是朝廷的根基所在,而南方都是後來打下來的,而且派去的官員都是一些無能殘暴之輩,致使那些百姓對朝廷非但沒有多少歸屬感,反而充滿了仇恨,因此宋朝的統治階級,如果不是萬不得已,根本就不會從南方招募士卒。

一個月之後,李繼遷派兵攻打清遠軍駐地,都監段義叛降李繼遷,都部署楊瓊不去救援致使清遠軍大敗。李繼遷接著進攻定州,並且從懷遠劫走數百車糧草。幸虧副都部署槽璨率軍拚命抵擋,才將李繼遷擊退。

曹璨(950年——1019年),字韜光。真定靈壽人。父親是北宋開國名將曹彬。性沉毅,善射,以蔭補供奉官。常從彬征討,得與計議,彬以為類己,特鍾愛焉。

遷宮苑副使,出為高陽關及鎮、魏、並、代、趙五州都監。雍熙中,命知定州,改尚食使。淳化二年,領富州刺史,徙知代州。明年,擢為鎮州行營鈐轄,徙綏、銀、夏、麟、府等州鈐轄。契丹入寇,屢戰有功。諸將多欲窮追,璨慮有伏,力止之。至道初,遷四方館使、知靈州,徙河西鈐轄,改引進使。范廷召將兵出塞,命璨為之副。丁外艱,起複,為鄜延路副都部署,拜趙州刺史,領武州團練使,充麟、府、濁輪副部署。出蕃兵邀繼遷,俘馘甚眾。入為樞密都承旨,改領亳州團練使。

契丹入寇,命為鎮、定、高陽關三路行營都鈐轄,領康州防禦使,再知定州。明年冬,拜侍衛馬軍副都指揮使、天德軍節度。入為東京舊城都巡檢使,連拜彰國、保靜、武寧、忠武等軍節度使。在禁衛十餘年,未嘗忤旨。天禧三年春,以足疾授河陽節度使、同平章事。卒,年七十,贈中書令,謚武懿。

咸平五年,李繼遷攻打靈州。靈州的知州裴濟,固守待援。足足守了一個月,後來李繼遷見久攻不下,當即增兵,斷了靈州的糧道。裴濟咬破手指寫了一封血書求救,可是信送出去數日,也沒有一支兵馬前來救援。城內的將士都餓著肚子,哪裡還有戰鬥力。靈州落入李繼遷的手中。

前來救援靈州的王超得知李繼遷攻打靈州的消息,非但不加快速度,反而停止不前,致使靈州兵敗。宋朝的將軍從趙光義當皇帝開始就開始陽奉陰違,辦事的時候就開始消極怠工。基本上都是出工不出力。就連對付那些沒有軍事頭腦的農民起義軍也經常失敗,要是讓他們攻打兇猛無比的契丹,他們更是沒有那個膽子。

一個小小的李繼遷,前後兩個皇帝都拿他沒有任何的辦法,不能不說宋朝的皇帝都很失敗。

卻說,李繼遷得到靈州之後,當即該靈州為西平府,作為夏國的都城。

裴濟戰死的消息傳到了真宗的耳朵里,他除了後悔之外就手厚賞了裴濟的家人。同時下令讓王超屯兵永興軍,不要再誤。

次年,鎮戎軍李繼和上疏,六穀酋長巴喇濟願意為朝廷討伐李繼遷,請朝廷加封刺史。張齊賢上書請求封巴喇濟為六穀王,兼招討使(軍事長官,一般由節度使兼任)。

宋真宗想了很久沒有決定,而是把此事拿到朝堂之上討論。最終的結果是封巴喇濟為朔方節度使,兼靈州西面巡檢使。得到封賞之後的巴喇濟立即著李繼遷事宜。

未幾,李繼遷攻打麟州,被知州衛居寶率兵擊退,轉而攻打西涼,西涼知府丁惟清戰死。見李繼遷勢頭正盛,巴喇濟當即決定詐降。

李繼遷根本就不知道巴喇濟投靠宋國的事情,還以為他們是真心投靠,當即親自帶人前去受降。卻沒想到中了埋伏,被箭射中了左眼。最後在屬下的奮力掩護下,才退回靈州。

一路之上昏厥了數次,回到靈州的當夜,終於醫治無效而一命嗚呼。這個困擾了兩代皇帝的梟雄終於歸西了。

李繼遷的長子李德明派人告知契丹,耶律隆緒追封李繼遷為尚書令,西平王。

西夏王國的奠基者。李繼遷之子,小字阿移。母曰順成懿孝皇后野利氏,即位於柩前,時年二十三。對內保境息民,恢復生產;對外附遼和宋,專力向西發展。.年,遼冊封他為西平王。次年,宋授為定難軍節度使,封西平王,賜銀一萬兩、絹一萬匹、錢兩萬貫、茶兩萬斤,並允許在保安軍設立榷場。李德明統治後期,西夏農業經濟有了明顯的發展。西向進兵,殺吐蕃大首領潘羅支,奪取西涼府(今甘肅;又出兵攻打甘州(今甘肅張回鶻,初戰失利,乃陳兵阻絕其通貢宋朝的道路。1028年,派子李元昊須兵消滅了甘州回鶻。兩年後,又略取了瓜州(今甘肅安和沙州(今甘肅敦。西夏勢力直抵玉門關,據有整個河西走廊。他營建宮室、館驛、橋道,講定禮儀制度,追尊李繼遷為皇帝,立李元昊為皇太子。1020年,由西平府遷都懷遠鎮(原屬靈州,今寧夏銀,改名興州。1031年死。景宗時追謚光聖皇帝,廟號太宗,陵號嘉陵。

邊臣以德明初立,乞詔撫之,因賜詔令審圖去就。又詔蕃族萬山、萬遇、龐羅逝安、萬子都虞候、軍主吳守正馬尾等,能率部下歸順者,授團練使,銀萬兩、絹萬匹、錢五萬緡、茶五千斤;其有亡命叛去者,釋罪甄錄。既而康奴者多移等率屬來降。德明遣牙將王奉表歸順,賜錦袍、銀帶,遣侍禁夏居厚持詔答之,因詔河西羌族各守疆場。德明連歲表歸順。

三年,復遣牙將劉仁勖奉誓表請藏盟府,且言父有遺命。帝嘉之,乃授特進、檢校太師兼侍中、持節都督夏州諸軍事、行夏州刺史、上柱國,充定難軍節度、夏銀綏宥靜等州管內觀察處置押蕃落等使,西平王,食邑六千戶,食實封一千戶,仍賜推忠保順亮節翊戴功臣。遣內侍左右班都知張崇貴、太常博士趙湘等充旌節官告使,賜襲衣、金帶、銀鞍勒馬、銀萬兩、絹萬匹、錢三萬貫、茶二萬斤,給奉如內地。因責子弟入質,德明謂非先世故事,不遣。乃獻御馬二十五匹、散馬七百匹、橐駝三百頭謝恩。

四年,又獻馬五百匹、橐駝三百頭,謝給奉廩,賜襲衣、金帶、器幣。及請使至京市所需物,從之。五月,母罔氏薨,除起複鎮軍大將軍、右金吾衛上將軍,員外置同正員,余如故。以殿中丞趙稹為吊贈兼起複官告使,德明以樂迎至柩前,明日釋服,涕泣對使者自陳感恩。及葬,請修供五台山十寺,乃遣閣門祗候袁為致祭使,護送所供物至山。復獻馬五百匹,助修章穆皇後園陵。

大中祥符元年,以天書降,加賜守正功臣,益食邑一千戶,食實封四百戶。俄境內旱,詔榷場勿禁西人市糧,以振其乏。東封,又遣使來獻,禮成,加兼中書令,益食邑千戶,實封四百戶。時遼亦遣使冊德明為大夏國王。明年,出侵回鶻,恆星晝見,德明懼而還。

三年,境內飢,上表求粟百萬,朝議不知所出。時王旦為相,請敕有司具粟百萬於京師,詔其來取。德明既得詔,曰:「朝廷有人。」遂止。大起宮室於釒敖子山。會旱,西攻河州、甘州宗哥族及秦州緣邊熟戶。遂出大里河,築柵蒼耳平。

四年,祀汾陰,進中書令。五年,聖祖降,加守太保。七年二月,謁太清宮,遣使來獻方物,加宣德功臣。八年,築堡於石州濁輪谷,將建榷場,詔緣邊安撫司止之。

九年,因表邊臣違約招納逃亡,云:「自景德中進誓表,朝廷亦降詔書,應兩地逃民,緣邊雜戶不令停舍,皆俾交還。自茲謹守翰垣,頗有倫理。自向敏中歸闕,張崇貴雲亡,後來邊臣,罕守舊制,各務邀功,不虞生事,遂致綏、延等界,涇、原以來,擅舉兵甲,入臣境土;其有叛亡部族,劫掠主財,去者百無十回。臣之邊吏,亦務蔽藏,俱失奏論,漸棄盟約。」詔答已令延、涇原、環慶、麟府等路約束邊部,毋相攻劫,其有隱蔽逃亡,畫時勘送。本國亦宜戒部下,毋有藏匿,各遵紀律,以守封疆。

五年,德明追尊繼遷為太祖應運法天神智仁聖至道廣德光孝皇帝,廟號武宗。七年,甘露降國中。

天禧元年正月,加守太傅,食邑千戶,實封四百戶。三年春,德明丁繼立母憂,除起複如前制,以屯田員外郎上官亻必為吊贈兼起複官告使,閣門祗候常希古為致祭使。冬,郊祀,又加崇仁功臣。

四年,遼主親將兵五十萬,以狩為言,來攻涼甸,德明帥眾逆拒,敗之。五年,遼復遣金吾衛上將軍蕭孝誠齎玉冊金印,冊為尚書令、大夏國王。

乾興元年,加純誠功臣。德明自歸順以來,每歲旦、聖節、冬至皆遣牙校來獻不絕。而每加恩賜官告,則又以襲衣五,金荔支帶、金花銀匣副之,銀沙鑼、盆、合千兩,錦彩千匹,金塗銀鞍勒馬一匹,副以纓、復,遣內臣就賜之。又遣閣門祗候賜冬服及頒《儀天具注歷》。

明年,攻慶州柔遠砦。巡檢楊承吉與戰不利,命曹瑋為環、慶、秦州緣邊巡檢安撫使御備之。德明城懷遠鎮為興州以居。

仁宗即位,加尚書令。德明娶三姓,衛慕氏生元昊,咩迷氏生成遇,訛藏屈懷氏生成嵬。

天聖六年,德明遣子元昊攻甘州,拔之。八年,瓜州王以千騎降於夏。火星入南斗。九年十月,德明卒,時年五十一,追謚曰光聖皇帝,廟號太宗,墓號嘉陵。宋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以尚書度支員外郎朱昌符為祭奠使,六宅副使、內侍省內侍押班馮仁俊副之,賻絹七百匹、布三百匹,副以上醞、羊、米、面。將葬,賜物稱是,皇太后所賜亦如之。帝與皇太后成服於苑中。子曩霄立。

李德明從契丹那裡討來封賞之後,又派人到汴京表示臣服。宋真宗絲毫不理會朝廷內部鷹派主張趁機滅掉西夏的建議,執意命李德明為定難軍節度使,同時聽說契丹主耶律隆緒封他為西平王,宋真宗也封他為西平王。

情報顯示,契丹人準備再次寇邊,真宗當即命王顯為鎮定、高陽關都部署,王超為副。他們剛部署完畢,就迎來了契丹大軍。早有準備的宋軍把契丹大軍殺的慘敗,丟下了兩萬多具屍體之後,撤走了。

咸平六年,契丹主耶律隆緒派遣耶律奴瓜進軍望都(今河北省望都縣),高陽關副都部署王繼忠,約同王超和桑贊至康村迎敵。王繼忠的人馬在東邊,王超和桑贊的隊伍在西邊。

未幾,契丹人大軍沖了過來,王繼忠揮兵衝殺過去,雙方廝殺在了一起。可是這個時候,原本應該衝上來的王超和桑贊相互看了一眼,同時下令撤兵。致使王繼忠的兵馬全軍覆沒,他本人也被活捉了。

耶律隆緒聞知王繼忠素來驍勇,親自勸降,開始的時候王繼忠還不同意,後來一想到宋國的高級軍官都是一些膽小怕死之輩,不值得為之賣命,也就同意了,改名耶律顯忠。

此時,趙匡胤已經在華山修鍊了五年了,他只是感覺才過了很短的時間似的,看來山中無歲月這句話一點都不假。他看陳摶還在閉關修鍊,他也再一次開始了閉關,他感覺自己這五年來的進境了很多,只要再修鍊個四五年就會從結丹初期提升到結丹中期。境界提升在即,他沒有去看自己的三個女人。

咸平六年臘月末,真宗下詔改元景德,咸平七年元旦稱為景德元年。汴京接連發生了兩次大地震,汴京損失慘重,大部分的房屋都倒塌了,人也死了不少。現在的建築已經告別了全部用木材的時代,磚瓦已經開始稱為主流的建築材料。因此砸死了不少人。

景德元年夏天,太后李氏病逝。繼而宰相李沆也因病逝世。真宗命畢士安和寇準同為平章事。

寇準的生平已經在前面為大家介紹過了,這裡向大家介紹一下畢士安。

畢士安(九三八~一○○五),一名士元(武夷新集卷四本傳),代州雲中(今山西大同)人。宋太祖乾德四年(九六六)進士。宋太宗太平興國中,為監察御史,出知乾州。淳化二年(九九二),召入翰林為學士。宋真宗即位,權知開封府事。咸平中,復為翰林學士,以目疾出知潞州,又入為翰林侍讀學士。景德初,進吏部侍郎,參知政事,拜平章事。二年卒,年六十八,謚文簡。《宋史》卷二八一有傳。

曾祖宗昱,本縣令。祖球,本州別駕。父乂林,累辟使府,終觀城令,因家焉。士安少好學,事繼母祝氏以孝聞。祝氏曰:「學必求良師友。」乃與如宋,又如鄭,得楊璞、韓丕、劉錫為友,因為鄭人。

乾德四年,舉進士。邠帥楊廷璋辟幕府,掌書奏。開寶四年,歷濟州團練推官,專掌筦榷,歲課增羨。改兗州觀察推官。太平興國初,為大理寺丞,領三門發運事。吳越錢俶納土,選知台州,言:「錢氏上圖籍,有司皆張侈賦數,今湖海新民始得天子命吏,宜有安輯,願一用舊籍。」詔從之。明年,遷左贊善大夫,徙饒州,改殿中丞。召還,為監察御史。復出知乾州,以母老願降任就養,改監汝州稻田務。

雍熙二年,諸王出閣,慎擇僚屬。以虞部郎中王龜從兼陳王府記室參軍,水部員外郎王素兼韓王府記室參軍,秘書丞張茂直兼益王府記室參軍,士安遷左拾遺兼冀王府記室參軍。太宗召謂曰:「諸子生長宮庭,未閑外事,年漸成人,必資良士贊導,使日聞忠孝之道,卿等勉之。」賜襲衣、銀帶、鞍勒馬。

士安本名士元,以「元」犯王諱,遂改焉。遷考功員外郎。端拱中,詔王府僚屬各獻所著文,太宗閱視累日,問近臣曰:「其才已見矣,其行孰優?」或以士安對。上曰:「正協朕意。」俄以本官知制誥,王請對願留府邸,不許。淳化二年,召入翰林為學士。大臣以張洎薦,太宗曰:「洎視畢士安詞藝踐歷固不減,但履行遠在下爾。」士安以父名乂林抗章引避,朝議謂二名不偏諱,不聽。

三年,與蘇易簡同知貢舉,加主客郎中。以疾請外,改右諫議大夫、知潁州。真宗以壽王尹開封府,召為判官。及為皇太子,以兼右庶子遷給事中。登位,命權知開封府事,拜工部侍郎、樞密直學士。時近臣有怙勢強取民間定婚女,其家訴於府,士安因對奏,還之。宮府常從為廷職者,每授任於外,必令士安戒勖。

咸平初,辭府職,拜禮部侍郎,復為翰林學士。詔選官校勘《三國志》、晉、唐書。或有言兩晉事多鄙惡不可流行者。真宗以語宰相,士安曰:「惡以戒世,善以勸后。善惡之事,《春秋》備載。」真宗然之,遂命刊刻。士安以目疾求解,改兵部侍郎,出知潞州,特加月給之數。入為翰林侍讀學士。景德初,兼秘書監。契丹謀入境,士安首疏五事應詔,陳選將、餉兵、理財之策,真宗嘉納。

李沆卒,進士安吏部侍郎、參知政事。入謝,真宗曰:「未也,行且相卿。」士安頓首。真宗曰:「朕倚卿以輔相,豈特今日。然時方多事,求與卿同進者,其誰可?」對曰:「宰相者,必有其器,乃可居其位,臣駑朽,實不足以勝任。寇準兼資忠義,善斷大事,此宰相才也。」真宗曰:「聞其好剛使氣。」又對曰:「准方正慷慨有大節,忘身徇國,秉道疾邪,此其素所蓄積,朝臣罕出其右者,第不為流俗所喜。今天下之民雖蒙休德,涵養安佚,而西北跳梁為邊境患,若准者正所宜用也。」真宗曰:「然,當藉卿宿德鎮之。」未閱月,以本官與准同拜平章事。士安兼監修國史,居准上。

寇準為相,守正嫉惡,小人日思所以傾之。有布衣申宗古告准交通安王元傑,准皇恐,莫知所自明。士安力辯其誣,下宗古吏,具得奸罔,斬之,准乃安。

景德元年九月,契丹統軍撻覽引兵分掠威虜、順安、北平,侵保州,攻定武,數為諸軍所卻,益東駐陽城淀,遂攻高陽,不得逞,轉窺貝、冀、天雄,兵號二十萬。真宗坐便殿,問策安出。士安與寇準條所以御備狀,又合議請真宗幸澶淵。士安言澶淵之行,當在仲冬;准謂當亟往,不可緩。卒用士安議。

初,咸平六年,雲州觀察使王繼忠戰陷契丹。至是,為契丹奏請議和。大臣莫敢如何,獨士安以為可信,力贊真宗當羈縻不絕,漸許其成。真宗謂敵悍如此,恐不可保。士安曰:「臣嘗得契丹降人,言其雖深入,屢挫不甚得志,陰欲引去而恥無名,且彼寧不畏人乘虛覆其巢穴,此請殆不妄。繼忠之奏,臣請任之。」真宗喜,手詔繼忠,許其請和。

時已詔巡幸,而議者猶哄哄,二三大臣有進金陵及成都圖者。士安亟同准請對,力陳其不可,惟堅定前計。真宗嚴兵將行,太白晝見,流星出上台北貫斗魁。或言兵未宜北,或言大臣應之。士安適卧疾,移書准曰:「屢請舁疾從行,手詔不許,今大計已定,唯君勉之。士安得以身當星變而就國事,心所願也。」已而少間,追至澶淵,見於行在。時已聚兵數十萬,契丹大震,猶乘眾掠德清。至澶北鄙,為伏弩發射,撻覽死,眾潰遁去。

會曹利用自契丹使還,具得要領,又與其使者姚東之俱來,講和之議遂定。歲遺契丹銀絹三十萬,朝論皆以為過。士安曰:「不如此,契丹所顧不重,和事恐不能久。」及罷兵,從還,乃按邊要選良守將易置之:雄州以李允則,定州馬知節,鎮州孫全照,保州楊延昭,它所擇用各得其任。令塞上得境外牛馬類者悉還之,通互市,除鐵禁,招流亡,廣儲蓄。未幾,夏州趙德明亦款塞內附。二方既定,中外略安。量時製法,次第施行。復置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等科,以廣取士。

二年,章七八上,以病求免,優詔不允。遣使敦諭,不得已,復起視事。十月晨朝,至崇政殿廬,疾暴作,真宗步出臨視,已不能言。詔內侍竇神寶以肩輿送歸第,卒,年六十八。車駕臨哭,廢朝五日,贈太傅、中書令,謚文簡。以皇城使衛紹欽治葬,有司給鹵簿。錄其子世長為太子中舍,慶長為大理寺丞,孫從古為將作監主簿。

士安端方沉雅,有清識,髸j藉,美風采,善談吐,所至以嚴正稱。年耆目眊,讀書不輟,手自讎校,或親繕寫。又精意詞翰,有文集三十卷。嘗謂人曰:「仆仕宦無赫赫之譽,但力自規檢,庶幾寡過爾。」凡交遊無黨援,唯王祐、呂端見引重,王旦、寇準、楊億相友善,王禹偁、陳彭年皆門人也。禹偁,濟州人。幼時以事至士安官舍,士安識其非常童,留之,教以學,舉業日顯。后遂登科進用,更在士安前。及士安知制誥,其命乃禹偁詞也。

畢士安死後,真宗謂寇準等曰:「畢士安,善人也,事朕南府、東宮,以至輔相。飭躬慎行,有古人之風,遽此淪沒,深可悼惜。」及王旦為相,面奏:「陛下前稱畢士安清慎如古人,在位聞之感嘆。仕至輔相,而四方無田園居第,沒未終喪,家用已屈,真不負陛下所知。然使其家假貸為生,宜有以周之者,竊謂當出上恩,非臣敢為私惠。」真宗感嘆,賜白金五千兩。

子世長至衛尉卿,慶長至大府卿。孫從善光祿少卿,從古駕部郎中,從厚、從誨檢校水部員外郎,從簡博羅令,從道殿中丞,從范山南西道節度推官,從益太常寺太祝,從周朝散郎、知洋州。曾孫仲達、仲偃仕至郡守,仲衍、仲游、仲愈。

沒過多久,宋真宗接到稟報,契丹主耶律隆緒率精兵二十萬南征。宋國舉國大振,宋朝的官員大部分都是膽小怕事之人,一聽到契丹派精兵二十萬前來,看樣子是準備滅宋了。除了寇準和畢士安兩位宰相主戰之外,其餘的人不是主張堅守,就是主張求和,全然忘記了自己是泱泱大國。

這其實都是儒家的思想的遺禍,那些外來的統治階級開始的時候,開始的時候對中原的讀書人都是大加殺戮,想後來的元朝和清朝都是這樣。漸漸的他們都看出了儒家的思想更加有利於他們的統治,於是這些東西就又被他們拿了出來。可是這樣一來,中原的知識分子的聲音是沒有了,可是那些統治階級卻已經被同化了,繼而漸漸的走向了沒落。

總而言之,全力推行儒家思想的朝代,幾乎都是懦弱無能的朝代。這一點在清朝有為顯著,想當年清兵入關的時候,為了維護自己的文化,大肆殺戮那些讀書人。後來等他們發覺儒家的思想更有利於他們統治漢人的時候,他們就開始走向了滅亡。八國聯軍打來了,只不過他們沒有被儒家的思想同化。以至於使得中國的封建統治終於走向了滅亡。

文化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是一個民族敗亡的關鍵所在。知識代表先進的生產力,沒有先進的生產力,一個民族就不可避免的走向衰敗,如果沒有浴火重生的話,就只有滅亡一條路。

契丹大軍南征,邊關那些將軍們是捷報頻繁。其實他們連契丹人的影子都沒有看到,抓住幾個當地的百姓冒充契丹士兵,前去請功,致使邊關各州的百姓都不敢出門,生怕被自家的軍隊當做別國的士兵給抓了。

雖然是捷報頻傳,可是朝中的那些大臣卻都是對自家的將軍知根知底的,讓他們對付手無寸鐵的老百姓還行,讓他們面對如狼似虎的契丹精兵,不尿褲子就算是不錯的了,還能立功簡直就是笑話,說出來連他們自己都不相信。邊疆倒不是沒有能征善戰的將軍,可是都被王超,傅潛、范廷詔之流給算計了。之前又楊業,後來有康保裔,在近一些就是王繼忠。

基於對自己家將軍們的了解上朝中的大臣們都極力主張堅守,或者是議和,根本就沒有人支持二位宰相的正面作戰。

最終宋真宗只好隨大流。派人跟耶律隆緒接觸一下。其實耶律隆緒之所以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前來,主要是得到了楚易的支持。兄弟二人是相談甚歡,一直同意給趙光義兒子一個教訓,讓他知道趙家長房的能力。

宋真宗詢問人選的時候,那些叫囂議和的官員都沒了聲音,宋真宗非常生氣,這些臣子們除了混吃等死,一點用處也沒有。

最後還是畢士安推薦了門祗侯曹利用。宋真宗親自囑咐曹利用:「契丹人無非是想要土地和錢帛,土地是太祖和太宗打下來的,不能鬆口,至於錢帛,你可以酌情答應一些。」

曹利用當即施禮道:「臣定不辱命,如果契丹人有過高的要求,陛下請讓契丹人被臣的屍體送回!」

宋真宗沒想到自己還有這樣的臣子,心中很是感動。

下面是史書上對曹利用的記載:

1004年(真宗趙恆,景德,契丹南侵,真宗(親征,駐澶州(今河南省濮,宋軍射殺契丹主帥撻覽,他以閣門祇使、崇儀副使至契丹兵營議和,拒絕割地要求,達成和議,史稱「澶淵之盟」。1014年(真宗大中祥符拜樞密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進尚書右僕射。真宗乾興初,加左僕射兼侍中。后恃功益驕,並得罪太后及宦官。適其侄曹汭犯罪,因被牽連,遂謫知隨州(今湖北省隨又被誣指私貸景靈宮錢。遂繼貶房州(今湖北省房縣,位老河口市安置,途中被宦官逼死。

曹利用,出生於官宦之家,「少喜談辯,慷慨有志操」。歷任殿前承旨、忠州刺使、廣南安撫使、延路(今陝西延安總管,累官至樞密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左僕射兼侍中。「澶淵之盟」的談判,顯示了曹利用在外交上對敵鬥爭的才能和膽略,從而得到宋真宗的倚重而名聲日顯。宋真宗景德元年(10,遼聖宗和他的母親蕭太后,親率20萬大軍南下,直趨澶州(又稱,威脅宋都東京開封,宋廷上下萬分驚慌。這年十二月,遼軍統帥蕭撻率領先鋒部隊進攻澶州,被宋將張驤發弩射死,遼兵敗退,欲收兵北還。但勝利了的宋真宗雖已進入澶州北城,仍奉行妥協路線,不顧主戰派寇準等人的反對,決定派曹利用去遼營談判。

曹利用出發前,問真宗:「每年給遼朝金帛多少?」真宗說:「迫不得已,雖百萬亦可!」曹利用出來后,宰相寇準立即對他說:「這次你去議和,雖有聖旨答應百萬也可,但如果超過30萬,我就殺你!」曹利用不敢反對,便立即出發到遼營談判。在談判中,曹利用置個人生死於度外,義正嚴辭,多次駁回遼方索要周世宗收復的已歸北宋版圖的燕南地,拒不割讓一寸國土。最後,以每年給遼國絹20萬匹、並以銀10萬兩作為「歲幣」,雙方達成了協議。關於「澶淵之盟」,宋史還記載了一段生動的插曲:曹利用和遼訂約后,回報真宗,此時,真宗正在吃飯,曹利用只好立在門口等候。真宗知他回來后,便叫內侍問他答應給遼多少金帛,曹利用說這是機密,要當面奏報。因為真宗想急於知道到底給遼國的金帛數,又命內侍再問。曹利用仍不肯直說,只伸出三個手指做了暗示。

內侍入報真宗:「他出了三個指頭,豈不是300萬嗎?」真宗聽了,大驚失色,脫口說了一句「太多了」。停了一會,他又自慰地說:「雖給的多了一點,但就此把事情了結,也好!」曹利用在門外聽了真宗的話后,立即走進來低頭認罪說:「我答應給遼的幣太多了!」宋真宗又問:「你究竟答應給了多少?」曹利用回答說:「30萬。」真宗一聽,轉憂為喜,對曹利用大加賞賜。

卻說曹利用到了耶律隆緒的大營,拜見了契丹主耶律隆緒。大帳內,曹利用據理力爭,絲毫不讓。

最後耶律隆緒氣急敗壞的說:「你就不怕我殺了你嗎?」

曹利用抬起頭說:「如果怕死我就不來了,是陛下不願意勞民傷財,才派我來議和的。」

兩國相爭不斬來使,耶律隆緒放了曹利用。立即下令進攻,這一次宋國的邊關再也沒有捷報了。

契丹精兵轉眼就攻陷德清軍,,繼而攻下冀州,直逼澶州。邊關告急的文書一下午居然有連續五封遞到了宋真宗的案幾之上。他頓時沒有了主意。他當即招來所有的大臣商討此事,

讓那些大臣欺壓百姓還行,讓他們想主意,那是連影子都沒有。

最後王欽若主張遷都金陵,因為他的家鄉在金陵。陳堯叟建議去成都,因為他是成都閬州人。二人僵持不下,差一點的大殿中打起來。

看著自己的這些大臣,真宗皇帝很是鬱悶,平日里他們說的天花亂墜,無所不能,現在真的用到他們了,卻都是這一副嘴臉。

他忽然發現寇準沒來,就問道:「寇準哪裡去了?」

王欽若想都沒想說:「他在家喝酒呢。」

原來寇準是一個耿直的人,而王欽若則是一個小人,因此寇準從來就不給他面子,因此王欽若總是找到機會就陷害他一次,這一次也是這樣。

「都這個時候了,他居然還有心情喝酒,去把他找來!」

看見真宗的樣子,王欽若的嘴角顯出了一個弧度。

寇準很快就到了皇宮,一路上他已經從太監那裡知道了剛才發生的事情。他的心中已有對策。

見到真宗之後,連忙行禮。

「契丹人已經打到澶州了,聽說愛卿閑暇的很,不知道可有破敵良策?」

王欽若心中暗道:「寇準啊寇準,我看你這一次怎麼糊弄過去?」

之間寇準不慌不忙地說:「陛下若是相信我,不過五天,契丹人必然要退兵。」

「愛卿有何妙計?」真宗連忙問道。

「御駕親征。」寇準這隻說了四個字。

宋真宗也是一個沒有膽量的人,從他手下的大臣就可以看得出來,這就是物以類聚。

他沉吟了一會說:「契丹人勢頭很猛,就是親征也不見得會贏,有人奏請移駕金陵,或者是成都,愛卿以為可否?」

當年趙匡胤見開封無險可守,準備遷都,可是趙光義堅決反對,說什麼只要實行仁政,國家可保無恙。可是他剛死了沒幾年,他的兒子就動了遷都的心思。

寇準當即說:「是誰為陛下出這個主意,還請陛下先殺了此人,用他的鮮血祭戰鼓,然後北伐!」

寇準說著用眼神看了王欽若和陳堯叟,二人立馬低下了頭,不敢看寇準。因為寇準畢竟是宰相,懲罰一下他們就是歪歪嘴的工夫。

寇準接著說道:「陛下英明神武,將臣和諧,若是御駕親征,必然旗開得勝。倘若丟棄宗廟社稷,前去他地,必然造成人心浮動,那個時候,國家危矣!太祖和太宗打下來的江山可就要落入契丹人的手中了。再說,一旦真的出現那樣的情況,那些官員只要投降都會封一個一官半職的,可是陛下您呢?」

「臣認為寇大人所言極是。」畢士安從隊列中走了出來。

宋真宗見兩個丞相都這麼說,就下旨御駕親征。

這時寇準再次奏道:「陛下,契丹人已經打到澶州,天雄軍的位子最為重要,一旦陷落,則河朔一帶就會全部被佔領,則中原危矣。還請陛下委派大臣前去駐守。」

「依你之言,應該選誰駐守天雄軍?」

「參政知事王欽若最適合。」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宋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宋史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