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第一百四十三章

143.第一百四十三章

江東熱熱鬧鬧地辦喜事,不獨劉備,忙於平定河北叛亂的曹操也遣使道賀。

只不過,曹操的這份賀儀不同於劉備。

曹操遣來送賀的使者是一名三十歲左右的年輕文士,寬袖直裾,身長玉立,姿容楚楚。

「曹丞相帳下主薄楊修奉命請見烏程侯。」

周瑜眉梢一挑,閑閑負手,淡然一笑,抬出了他與李睦早就商量好的說辭:「烏程侯之妹近日出嫁,楊主簿可乘船往吳郡去。」

「周都督何必瞞我!」楊修從容地拱手,目中閃過一絲精明,「都督與烏程侯俱是江東之棟樑,都督今日娶婦,若烏程侯不在舒縣為客,江夏軍中的免戰牌又從何而來?」

李睦和周瑜不和的消息,已然是天下皆知,原先他也以為如此。直到此次周瑜娶婦,孫氏嫁女,兩樁大事湊在一處,江東軍中卻掛出了免戰牌,才被他看出些端倪來。

若李睦和周瑜真的不和,赤壁一戰,李睦掛帥,周瑜出戰,就該是他們爭奪戰功最激烈的時候。而李睦竟然不趁周瑜娶婦之時,趁曹劉放鬆警惕之時親自引軍出兵,奪取攻打荊襄,江陵最後的成果,反而掛出免戰牌,豈不蹊蹺?

若說是因為親妹出嫁……孫芷嫁的是她麾下之將趙雲,請期定期還不是她一句話的事?又何必非要趕在這時期?

雖然還想不通為何孫芷出嫁為何會與周瑜娶婦同期,但當曹操要遣使到吳郡向李睦道賀時,楊修卻大膽一猜,猜李睦如今正在舒縣。

「楊主簿說笑了,」周瑜眉眼不動,聲音微冷,「烏程侯乃吳候之叔,瑜之事怎敢勞煩她遠行江湖。」

他寸步不讓,楊修無奈,知道今日他是斷然見不到李睦了,沉吟片刻,只得換了種說法:「曹丞相欲奏請天子,封烏程侯為荊州牧,領荊州七郡,同時分襄陽為郡,並樊城駐軍。今日修奉丞相之命將此意轉達於烏程侯,不知周都督可有回應?」

封李睦為荊州牧,等於是正是認可了江東對於荊州的佔領。但荊州一共只有七郡,曹操要將襄陽從南郡中分出來獨立為一郡,也就是說,曹軍退出江陵,而作為交換,江東則放棄對襄陽的圍攻,承認曹操對襄陽的掌控,雙方各讓一步,就此罷戰。

事關重大,若李睦在舒縣,周瑜自然要和她商議之後才能決定。而只要周瑜此時不能立即定奪,自然也就說明李睦現在人在吳郡的說法根本就是胡言。

能給名滿天下的周公瑾出個難題,楊修不由有些得意。

不想周瑜卻是朗然一笑:「曹丞相要集中兵力平亂,這我能理解。但他似乎忘了荊州七郡除了南郡與江陵之外,武陵郡可是在劉備手裏。烏程侯若從漢皇叔手中奪城,豈非陷當今天子於不孝不義之名?」

楊修猛然變色,正要說話,周瑜卻又擺手,「今日瑜只待道賀之客,娶妻之美,不談公事,楊主簿若是來送賀的,自是瑜座上之賓,但要是來商談荊州歸屬,兵事戰斷,只能過了今夜,你我再慢慢詳談。」

襄陽是荊州的州治之所,城池堅固,更有特定的象徵意義。沒有了這座重城的南郡,和江陵之地的分量一比,無疑要輕了不少。現在曹操急於調兵平亂,這種時候不拖一拖,周瑜也枉執掌兵事那麼多年了。

這一拖,就拖了整整十天。

楊修自以為李睦定難拒絕曹操的讓步,畢竟江東孫權不過冠齡,如此年輕就能執掌一州之事,身居高位,無疑是個極大的誘惑。卻萬想不到李睦對這種千頭萬緒,幾乎天天要加班的工作崗位興趣缺缺。

更何況新婚燕爾,她要隨周瑜祭祖拜祠,要見他族中女眷,還要再忙活些合法夫妻該做的事情,實在也是不得閑。

而十天剛過,她卻見了另一個使者。

益州劉璋原與劉表井水不犯河水,極有默契。但荊州突然生亂,緊接着戰事紛起,曹操南下,赤壁大火,他根本還沒想要要怎麼應對的時候,與他相鄰多年的土地已經被瓜分得一乾二淨。

在安穩及富足里沉浸了多年,久不見兵戈的劉璋不禁生出了幾許惶恐。既怕曹操退兵之後與漢中張魯相聯,轉而從益州南下,又怕江東軍威大盛,攜勝攻打益州。

他倒是沒考慮過劉備,實在是因為當陽一戰,劉備被曹操生生打殘,想要恢復實力,少說也要數年的經營,連劉璋也能看出來,曹操和李睦在這一點上的態度驚人地一致——劉備就是用來打壓的!

益州的文臣武將從曹操兵臨荊州就開始爭論,直到如今曹操退兵,究竟是抗曹還是聯曹,還沒爭出個結果來。

於是,劉璋就在收到江東辦喜事的消息之後,決定先派人探一探虛實。但他卻是直接把人派到了吳郡,來人到吳郡轉了一圈,倒是趕上了孫芷的婚儀,見到了吳主孫紹。

再往舒縣來,自然就錯過了周瑜和李睦的這一場。

但是這個人卻令李睦立刻結束了為期十天的婚假。

法正法孝直。

法正在吳郡沒見到李睦,卻在舒縣見到了,李睦與周瑜不和的傳聞是真是假,不用再問,他已然心知肚明。而孫紹雖然年幼,卻自有上位者的沉穩氣度,顯然並沒有辜負這兩人的一番苦心。那麼江東將來能有一番怎樣的前景,於他而言,也很是明朗。

從另一面來講,劉璋派法正到吳郡道賀,卻沒讓他再來舒縣一趟。法正能來,本身也就足夠說明一些不方便說出口的事宜了。

於是,三人揣著明白關着門,整整談了一天,直到黃昏時分,才由周瑜親自將法正送出門,請才從武陵回來的甘寧派軍,一路護送他回益州復命。

李睦最終還是沒見楊修,周瑜將這位簪纓世家出身的清貴文士打發回去之後,兩人就動身趕往江夏。

一來一回,再加上婚假十天,算下來,江東軍的免戰牌掛足了一個月,也算履行了對劉備停駐一月的承諾。回到江夏的第一天,周瑜親自領軍,繞過江陵,由長江水路南下,直取武陵。

赤壁之戰中,劉備令關羽從西路出兵,拖住曹仁的陣腳,為江東軍徹底擊潰曹操大軍主力贏取了時間。作為出兵的交換條件,李睦那時答應戰後將江南三軍中的零陵、桂陽分給他作為報酬。

但這兩郡地處極南,氣候濕熱,又多瘴氣林沼,地廣而人稀。更有當地蠻族生性兇殘,茹毛飲血,不識耕作,劉備如何肯去?

但他當時山窮水盡,已無能與李睦討價還價的本錢,只能先答應了,然後一直駐軍武陵,想趁李睦與曹軍對峙期間儘力發掘武陵的人力物力,招兵買馬,只要能再建立起一支軍隊,李睦顧忌曹軍未退,就沒心思顧及得到他。

但他又怎能想得到在他面前不可一世的曹操此時後院起火,腹背受敵,竟然已經生出了退兵的念頭,甚至等不到周瑜娶婦回來,就派了楊修追到了舒縣。

於是周瑜放心大膽地兵指武陵,料定了曹軍必不會從他背後趁機偷襲。

浩浩蕩蕩的千石大船逼近武陵,劉備無奈,提出了借地棲身之請。

劉備借荊州,這一幕似曾相識,卻又大不相同。周瑜心中感慨不已,但卻無論是在夢中還是現在,都不可能應下這個後患無窮之請。

任憑諸葛亮在軍前搖著羽扇要與他一談,他只下令軍中起鼓,戰鼓一停,即刻進攻。

片刻之後,劉備就攜寥寥三千軍士,撤出武陵,退往零陵郡。

零陵與交州相鄰,以交趾太守士燮為首的士氏家族分領交州四郡,在當地極有聲望。劉備一到零陵郡,諸葛亮就和關羽產生了分歧。關羽主張就地募兵,趁周瑜回軍離開武陵之後,再打回去。而諸葛亮則認為此時與江東軍正面衝突無疑以卵擊石,他們兵力不足,糧草也不夠,與其白白耗損,不如從交州着手。先取交州,募蠻兵為先鋒,補充兵力,同時開化蠻民,教其闢地為田,養蠶制絲,充作軍糧。再尋機與江東商談聯盟,同去益州,從而借江東軍的軍力謀取儘可能多的利益。

這兩人一個是八拜之交,一個是三顧茅廬,劉備一時之間頭痛不已。而諸葛亮卻率先退讓一步,表示開化蠻民可與奪回武陵同時進行。

於是關羽趁周瑜回軍之時北上武陵,卻正中周瑜伏兵。全仗諸葛亮截斷沅水,阻截追兵,才保全了大部分的兵力,得以全身而退。自此,再不曾當面駁諸葛亮的主張。

面對劉備的兄弟義氣先行退讓,然後借力打力,借江東之軍,令關羽知難而退,又心存感念,夾在戰略規劃與關羽軍中一人之下的地位之間,諸葛亮的處境其實並不容易。但他卻將一收一放的分寸把握得極為巧妙,以至於周瑜回營之後才知道他們被順勢利用了一把的李睦暗嘆諸葛之才,半點也生不出不甘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周郎周郎(三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周郎周郎(三國)
上一章下一章

143.第一百四十三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