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趙匡胤

關於趙匡胤

一次和朋友聊天,說到歷代皇帝,有人說唐太宗最厲害,有人說朱元璋最傳奇,也有人說劉邦最有手段,也有人說康熙最成功。但是我卻覺得,歷代皇帝當中有一個人,卻是誰也比不了的。這個人就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

趙匡胤是歷史上最有名的皇帝之一,這人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唐宗宋祖」中的宋祖,說的就是他。他早年遊俠江湖,似乎是個江湖人物,後來從軍,從敢死隊員一路向上,直到黃袍加身做了皇帝,前後不過十二年光景。若是說中國歷史上誰的職務升遷最快,那麼只有趙匡胤大大了。他的人生軌跡,值得關注。

趙匡胤是公元927年生人,948年他二十一歲,投入後漢樞密使郭威幕下,當時只是一名普通軍士,據史料記載,他還當過敢死隊員,充作戰前衝鋒的炮灰。然而他卻從炮灰中脫穎而出,得到郭威的賞識。951年郭威稱帝,趙匡胤任禁軍軍官。郭威死,周世宗即位,升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後世宗死,恭帝即位,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於960年稱帝,建立宋朝,定都開封。

趙匡胤稱帝后,963年平定荊南和湖南,965年滅后蜀,971年滅南漢,975年,滅南唐,俘虜南唐後主李煜,除北漢之外,十國基本統一。統一后,他通過「杯酒釋兵權」,逼迫手下將領交出兵權,建立中央集權。

趙匡胤21歲從軍,33歲當了皇帝,在位17年,死於976年,時年50歲,廟號太祖。一生文治武功,似乎無所不能!而他的死因也是頗為奇巧,歷史上有「燭影斧聲」的傳說,說是其弟趙匡義加害,篡奪帝位。可是歷史的真相,卻無一人能夠說得明白!一個人從生到死都充滿傳奇性的秘團,歷朝歷代以來,唯趙匡胤一人也!

歷朝歷代的政變事件屢見不鮮。「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便是由後周禁軍最高統帥趙匡胤發起的一次成功的政變。趙匡胤兵不血刃登上帝位,不僅統一了大半個中國,而且治國有方――在這裏不得不說的是:

宋朝的經濟和文化達到我國歷史上的一個高峰,當時的宋朝,是世界經濟、文化、科技的中心,最繁華的時候,開封人口達到七百多萬,普通公務員的收入是「月俸十五貫,另有盈餘」――記住,宋朝初期時候的一貫錢相當於現在的3000元人民幣,也就是說,最差勁的公務員,一個月收入也有45000元。記住,是最基層的公務員的合法工資收入!如果說是高級官員,那就更不得了了:

按《宋史·職官志》,著名的包青天包拯在開封府做第一把手,每月有30石月糧,其中包括15石米、15石麥。此外每月還有20捆(每捆13斤)柴禾、40捆乾草、1500貫「公使錢」(朝廷發給包拯的可以由他隨意支配的小金庫)。另外,作為外任藩府的高級地方官,朝廷劃撥給包拯20頃職田,也就是2000畝耕地,允許他每年收租,並且無需納糧。這2000畝耕地按每畝租米一石估算,每年也有2000石米的進項。再查《嘉祐祿令》,權知開封府事每月還有100貫的添支,每年冬天又發給15秤(每秤15斤)的木炭。

由此可以合計出包拯一年的各項收入:20856貫銅錢、2180石大米、180石小麥、10匹綾、34匹絹、2匹羅、100兩綿、15秤木炭、240捆柴禾、480捆乾草。

再做一個換算:宋真宗熙寧二年,開封米價400文一石,麥價300文一石,宋朝一石是66公升,裝米約100斤,按每斤兩塊五估算,能賣250元。所以不嚴格地講,當時400文銅錢的購買力和現在250元人民幣的購買力是相仿的,每文銅錢摺合人民幣0.625元,每貫銅錢則摺合625元。宋仁宗嘉祐四年,官定綾價1600文一匹。宋真宗咸平年間,開封每匹絹最低1200文。宋徽宗宣和年間,每匹羅定價4000文。宋仁宗天聖七年,政府規定每兩綿不得超過85文。宋真宗時某年冬天,政府出售木炭,每秤售價100文。宋仁宗後期,政府收購柴禾,每捆定價50文。宋仁宗寶元二年,開封乾草最低19文一捆。利用這組近似物價數據,我們可以把包拯每年的各項實物收入都換成錢,加起來大致是1022貫,加上20856貫,總共是21878貫,這時物價已經上漲,一貫錢相當於624元人民幣,換算一下居然是1367萬元。這就是包青天包拯大人任職開封府時的年薪!

歷史證明,趙匡胤是一位推動歷史發展的傑出人物。他對待權臣剛柔並濟,懷柔安撫,很好的解決了天下統一后的軍權問題。趙匡胤仁慈大度,未曾殺害一個被他滅國的君主。趙匡胤臨死,還規定子孫後代都不許殺柴家人,也體現了他的仁慈之心。就這一點來說,中國歷代開國皇帝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他――你見過除了趙匡胤之外沒有屠殺功臣的開國皇帝么?

再來說到趙匡胤的死。歷史上最著名的說法是「燭影斧聲」――是指宋太祖趙匡胤暴死,宋太宗趙光義即位之間所發生的一個謎案。趙匡胤並沒有按照傳統習慣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弟弟趙光義。

這是一個非正常繼位事件,因此留給後人無數的猜想。

根據記載,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病重,宋皇後派親信王繼恩召次子趙德芳進宮,以便安排後事。宋太祖二弟趙光義早已窺伺帝位,收買王繼恩為心腹,當他得知太祖病重后,既與親信程玄德在晉王府通宵等待消息。王繼恩奉詔后並未去召太祖的次子趙德芳,而是直接去通知趙光義。光義立即進宮,入宮后不等通報徑自進入太祖的寢殿。王繼恩回宮,宋皇后既問:「德芳來耶?」王繼恩卻說:「晉王至矣。」宋皇后大吃一驚。知道事有變故,而且已經無法挽回,只得以對皇帝稱呼之一的「官家」稱呼趙光義,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托於官家。」趙光義答以:「共保富貴,勿憂也!」史載,趙光義進入宋太祖寢殿後,「但遙見燭影下晉王時或離席」以及「柱斧戳地」之聲,趙匡胤隨後去世。二十一日晨,趙趙光義就在靈柩前即位,改元太平興國。

這個事件由於沒有第三人在場,因此一直以來都有趙光義弒兄登基的傳說,但是無法證實,成了千古疑案。《宋史·太祖本紀》上只簡略的記載:「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殯於殿西階。」文瑩《續湘山野錄》記載:「上御太清閣四望氣。……俄而陰霾四起,天氣陡變,雪雹驟降,移仗下閣。急傳宮鑰開端門,召開封王,即太宗也。延人大寢,酌酒對飲。宦官、宮妾悉屏之,但遙見燭影下,太宗時或避席,有不可勝之狀。飲訖,禁漏三鼓,殿雪已數寸,帝引柱斧戳雪,顧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帶就寢,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內,將五鼓,伺廬者寂無所聞,帝已崩矣。太宗受遺詔於柩前即位。」

但是另有一種歷史記載為趙光義大作解釋,司馬光的《涑水紀聞》就極力為宋太宗辯解。據《涑水紀聞》記載,宋太祖駕崩,已是四鼓時分,宋皇後派內侍王繼恩召秦王趙德芳入宮,但王繼恩卻往開封府召趙光義,晉王的親信左壓衙程德玄己在門口等候。趙光義聞后大驚,說:「吾當與家人議之。」王繼恩勸他趕快行動,以防他人捷足先登,趙光義便與王繼恩、程德玄三人於雪地步行進宮。據此,宋太祖死時,太宗當時不在寢殿,不可能「弒兄」。

可是這個辯解有些無力:當事人不在場,就不能另有方法殺人了么?而且趙光義即位后,為什麼不照嗣統繼位次年改元的慣例,急急忙忙將只剩兩個月的開寶九年改為太平興國元年?既然杜太後有「皇位傳弟」的遺詔,太宗為何要一再迫害自己的弟弟趙廷美,使他鬱郁而死?太宗即位后,太祖的次子武功郡王趙德昭為何自殺?太宗曾加封皇嫂宋後為「開寶皇后」,但她死後,為什麼不按皇后的禮儀治喪?上述跡象表明,宋太宗即位是非正常繼統,後人怎麼會不提出疑義呢?

歷史是勝利者所書,當然不可能完全還原真相。近世學術界基本上肯定宋太祖確實死於非命,但有關具體的死因,則又有一些新的說法。一是從醫學的角度出發,認為太祖死於家族遺傳的燥狂憂鬱症。一說承認太祖與太宗之間有較深的矛盾,但認為「燭影斧聲」事件只是一次偶然性的突發事件。其起因是太宗趁太祖熟睡之際,調戲其寵姬花蕊夫人,被太祖發覺而怒斥之。太宗自知無法取得胞兄諒宥,便下了毒手。縱觀古今諸說,似乎都論之有據,言之成理,然而有關宋太祖之死,絕非正常身亡的。只是目前仍未找到確鑿無疑的材料。

阿虎並不是歷史研究者,充其量只是個愛好者,之所以有興趣寫這些,一是想和各位書友探討,二來則是把趙匡胤暴死之迷作為一種野史胡言寫到了小說中去,為了避免書友當真,因此寫下這些,以作說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後現代江湖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網游競技 後現代江湖錄
上一章下一章

關於趙匡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