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國本,東林黨與明末三案

爭國本,東林黨與明末三案

下邊是本書中所提及的一些歷史事件的資料

爭國本是明萬曆年間圍繞皇位繼承展開的爭論。神宗王皇后無嗣,王恭妃於萬曆十年(1582年)八月生子常洛,是為皇長子。鄭妃於十四年正月生子常洵。神宗寵愛鄭妃,進其為皇貴妃,且遷延不立常洛為太子,於是朝廷內外紛傳神宗將廢長而立愛。二月,戶科給事中姜應麟首先抗爭,主張「冊立元嗣為東宮,以定天下之本」,因此被貶。此後朝臣多次奏請,均被神宗加以貶斥。二十一年神宗擬把皇長子常洛、皇三子常洵和皇五子常浩一併封王,日後再擇其善者為太子,結果朝臣大嘩,神宗迫於眾議收回前命。此事一直爭論不已,前後延續達十五年之久。二十九年十月,在孝定李太后的直接干預下,常洛才被立為皇太子,群情始安。爭國本的官僚多是後來的東林黨人,因此它又是東林黨爭的一項內容。

東林黨是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政治集團。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顧憲成等修復宋代講學的東林書院,與高攀龍、錢一本等講學其中,「講習之餘,往往諷議朝政,裁量人物」,形成廣泛影響。在朝在野的各種政治代表,三吳士紳,一時聚集在他們周圍,時人稱之為東林黨。他們主張開放言路、實行改良時政等意見,得到社會廣泛支持,同時也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勢力的激烈反對。明末黨爭中,東林黨的主要對手是齊楚浙黨。萬曆後期,雙方從爭國本為首,以三案(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為餘波,相爭不已。天啟年間,宦官魏忠賢專政,形成勢力強大的閹黨,齊楚浙諸黨爭相依附之,對東林黨人實行血腥鎮壓,企圖將其一網打盡,許多東林主要人物被迫害致死。明思宗繼位后,對東林黨的迫害才告停止。但東林黨與閹黨的鬥爭,一直延續到南明時期。

明末三案即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對加劇明末之黨爭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梃擊案明神宗時,鄭貴妃有寵,意欲立其子福王朱常洵為太子,事未成(見爭國本)。萬曆四十三年(1615)五月初四,有一男子手持棗木棍,闖入太子所居之慈慶宮,擊傷守門官,直至前殿,被內監所執。經巡城御史劉廷元審問,知其為薊州村民張差,但其語無倫次,形似瘋癲。移刑部后,郎中胡士相等也欲以瘋癲定罪,但刑部主事王之寀私訊后,認為另有隱情,在刑部司官複審中,張差供認系受鄭貴妃宮中太監龐保、劉成所指使,於是中外皆懷疑鄭貴妃欲謀殺太子,以扶立福王。鄭貴妃大窘,向太子極力表白。后神宗、太子均不願追究,下令磔張差於市,殺龐保、劉成於內廷了事。

紅丸案萬曆四十八年,明神宗朱翊鈞卒,八月,光宗即位。鄭貴妃進美女四人,並請立光宗寵妃李選侍為皇后,選侍亦為貴妃請立太后。數日後,光宗患病。內醫崔文升進瀉藥,病情加重。乃召閣臣方從哲等入受顧命。光宗聞鴻臚寺丞李可灼有葯,即傳入診治。可灼診病後進一紅丸,光宗用藥后稱稍有好轉,可灼復進一丸,光宗服后即去世。光宗死後,中外洶洶,以可灼誤下藥劑,恐有情弊,但首輔方從哲卻擬旨賞可灼銀五十兩。於是議者蜂起,禮部尚書孫慎行、左都御史鄒元標等上疏,指責方從哲曲庇,崔文升殺君,且語涉鄭貴妃。后崔文升被發遣南京,李可灼亦遣戍邊地。

移宮案光宗死後,年僅十六歲的皇長子朱由校(即熹宗)當立。撫育他的李選侍與心腹太監李進忠(即魏忠賢)密謀,企圖挾皇長子據乾清宮,以操縱朝政。給事中楊漣、御史左光斗等知其謀,乃入宮擁皇太子登輿,至文華殿,轉移入慈慶宮。兩日後迫使李選侍從乾清宮遷至噦鸞宮,並擁朱由校即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異世江山美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異世江山美人
上一章下一章

爭國本,東林黨與明末三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