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一葉落而天下知秋

第67章 一葉落而天下知秋

直到太宗即位,宋皇后支持太祖小兒子德芳,宋家才由盛轉衰。

與此相比。第二次的登聞鼓事件則更加的波瀾壯闊。恩科取士,舉子擊打登聞鼓,太宗秉持廣納賢才的準則,要求禮部重新出題應考。沒想到重考之後,舉生葉秋再次擊打登聞鼓。

宋太宗大怒,庭審葉秋,葉秋居然在金殿之上與皇帝賭命,要求重考,如果自己不中,甘願斬首。一番慷慨陳詞,嬉笑怒罵,算是連同太宗在內,將滿朝文武罵了個遍。

太宗為了表現自己的心胸寬廣和重視賢才,同意親自監督禮部重考,而且考慮到葉秋在金殿之上得罪了滿朝群臣,為了避免報復,特意下令採取糊名謄錄製度。

那是中國史上第一次糊名謄錄的考試,也是開闢了延續千年的防舞弊手段。

儘管官家流露了對葉秋的欣賞,但是滿朝群臣毅然決定刁難一下這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子。禮部重考官員特意命題『一葉落而天下知秋』意在諷刺葉秋借科舉一事,攪風攪雨,意在抬高自己,弄得天下皆知。

可偏偏就是這麼一個刁難的題目,禮部官員將頭名的考卷交到太宗手上后,太宗親自揭開名字,果然是葉秋成為狀元,至此,這位北宋一朝甚至是科考數百年最具傳奇性的狀元郎成為太宗寵臣。與之相對的,當年的禮部主考官,被控舞弊而革職出京的正是宋白。

所以說,如果不是葉秋自己兩次擊打登聞鼓和大鬧金殿,他的仕途就會折毀在科考舞弊的宋白手上,因此,當他聽說楊宗保能夠念出宋白並不外傳的宮廷詩篇,本能的覺得楊宗保與宋白一定是一丘之貉,過從甚密。

楊宗保對這位當年敢於金殿之上,背對聖君,面朝天下的桀驁之人頗有好感,對於他的敵意只是淡淡一笑,冷靜的等待他出招。

只聽葉秋問道:「官家,聽聞今日的龍舟爭渡與以往不同?」

官家似乎沒注意到場中的火藥味一般,開懷笑道:「不錯,以往龍舟爭渡,先到者為勝,今次八家船隊會由金明池出發,最後穿出到汴京城內的汴河支流之上,最後,迂迴到金明池之後,在終點的正中會設立一個標旗,標旗之上,寫着朕特意準備的神秘賀禮,今次爭渡不但要先到終點,還要爭奪標旗。」

民間嬉戲的龍舟爭渡的過程中,經常會拋落一些浮球到水面上,供船隊爭奪,增添趣味。但是未免豪門間的恩怨糾葛,歷年端午祭的龍舟賽還從來沒有八方奪標的先例。

葉秋好整以暇的說道:「官家,金明池寬廣,因此往年爭渡,都是八船齊出,不嫌擁擠。可是標旗設於中央,八船齊出,最中間的四艘船優勢極為明顯。外邦是客,回鶻,黨項,遼邦當然可以佔有三個優勢席位,但最後一個優勢船位,到底歸於哪一家呢?」

這件事看似只是個小事,但是背後的意義卻絕不簡單。黨項,回鶻,大遼,都是與北宋對等的割據勢力。相反,交趾實際上已經獨立,但是依然保有大宋屬國的名頭,壯族龍家也早就想要自立為國。西北軍政,盡操於郭石兩家之上,一個實際上的西北摑已經成型。

巴蜀富庶之地,不設藩鎮,沒有藩王駐守,慕容世家成為無冕之王。這個與黨項,回鶻,遼邦同等地位的船位,實際上就標誌着官家將誰置於與三家同等地位,也就是心理上默認對方自立為國的實力。

這樣一個敏感的位置,是楊家船隊極力迴避的位置,也是其餘四家爭相擁有,官家卻又絕不甘心給他們的位置。

官家看葉秋似乎胸有成竹,不由問道:「葉愛卿有什麼提議?」

葉秋笑道:「回鶻,黨項,大遼,皆以武立國。天波府楊家,代替官家與汴京貴族出賽,這最後的優勢船位自然是天波府的。只是未免其餘四家不服,臣建議天波府與其餘四家勢力的代表文斗。」

這一手確實高明,這一個與西北三國等同地位的船位官家不願意賜給任何一個割據勢力,楊家被迫接受這個位置。

但是楊家站到了與西北三國等同的地位,就算是替官家解圍,但是官家心裏還是會生芥蒂。葉秋因為避免了官家的尷尬而得到官家的讚賞,但是楊家卻處在進退兩難的局面。

與西北三國當然是武道爭鋒,但其餘幾家怎麼說都是北宋內部的勢力,不宜動用武力,當然就只能文斗。

楊宗保元宵之夜,曾經在晏殊,張先,柳永,耶律縱橫的圍堵間一鳴驚人,拿盡彩頭。今天葉秋一定會有新的花樣,但楊宗保並不害怕。

楊宗保擔心的是面臨車輪戰版的四輪文斗,輸了任何一場,就會將等同西北三國的船位讓給官家不想給的勢力。可要是統統贏了,自己是威風了,可是官家就會看着楊家與西北三國志得意滿的並駕齊驅。

三言兩語間,解決了官家的難題,又將楊宗保至於絕地,這葉秋確實算得上機敏之臣。

楊宗保此時退無可退,笑道:「若官家有興趣,我陪四家玩玩又何妨?不知哪一位先開始呢?」

官家點頭默許之後,葉秋當先說道:「本官身為西北滄州知州,就代表西北的郭石兩家與你斗詩!」

斗詩?沒新意!楊宗保想着腦內幾千年的存貨量,頓時沒了興緻,但此時眼角掃過葉秋的那一抹詭異的笑意,頓時警覺,一切不會那麼簡單!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國士無雙楊宗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國士無雙楊宗保
上一章下一章

第67章 一葉落而天下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