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訓師編製裝備簡介

德訓師編製裝備簡介

德訓師編製裝備簡介

武器裝備

輕武器方面,德式師主要單兵武器是國造7.92毫米中正式或德制1924年式標準型毛瑟系列步槍,也就是k98k的前身。當然由於種種原因,在德式師里還有其他各式型號的步槍,如漢陽造等。

德式師裝備的輕機槍多是國造仿製捷克zb26,也有少量的比利時和法國的輕機槍。但是德國陸軍在二戰中最為出名的mg—34輕機槍卻沒有採購裝備,中國也沒有仿製生產。輕機槍裝備數量基本能達到每班一挺的標準。

重機槍多採用仿製馬克沁的二四式水冷式重機槍,該槍是根據1934年由德國兵工署向中國免費提供的馬克沁重機槍全套製造圖紙生產的,二四式馬克沁重機槍與德國陸軍裝備的1908式重機槍稍有不同,確切地說應是1909式外銷型號,採用250發帆布彈帶供彈。一般情況下,重機槍的裝備數量是每個步兵營建制里設有一個重機槍連,共3個排6挺。這一配置標準只相當於德國陸軍標準步兵營的一半!

德式師裝備的手槍自然是名聞遐邇的駁殼槍,也叫盒子炮、快慢機或二十響,在很多電影和小說中經常可以見到的。其真正的名稱應是7.63毫米毛瑟m1932型半自動手槍,歐洲多稱為c96手炮。這種手槍在中國得到了廣泛應用和極高的評價,很多軍人莫不以得到一把駁殼槍為榮!當然,德式師裝備的毛瑟手槍可不同其他部隊里由中國兵工廠、修械所甚至私人制槍作坊仿製的,全都是正宗從德國進口的原裝貨。

火炮是現代化軍隊所必不可缺的武器裝備,可惜中國由於技術和財力所限,連號稱最現代化的德式師在此方面與現代化軍隊的差距都是非常懸殊的。德式部隊中,除了教導總隊擁有自己獨立的直屬重炮部隊,其他各德式師都沒有師屬重炮部隊,就以裝備最好的第36、第87、第88師為例,也只有1個師屬炮兵營而已(在最初的計劃中應是1個轄3個營的炮兵團)外加戰防炮連和高射炮連各1個。炮兵營下轄3個榴彈炮連,每連裝備4門德制75毫米克虜伯山炮(或75毫米博福斯山炮),全營共12門,戰防炮連裝備4門德制37毫米pak35戰防炮,高射炮連裝備6門20毫米高射炮(高射炮型號較多,主要有瑞士的奧力根(oerlikon)、丹麥的麥迪森(madsen)、德國萊茵公司瑞士子公司的索羅通(solothurn)等)。除了師屬炮兵營外,每個步兵團還有迫擊炮連和小炮連各1個,迫擊炮連裝備6門仿製法國81毫米布郎得(brandt)迫擊炮的20年式82毫米迫擊炮,小炮連裝備6門20毫米索羅通機關炮。

為彌補炮火不足的缺陷,德國顧問建議將少量先進火炮集中編成獨立炮兵旅或炮兵團,統一使用,由火力的集中調配,來達到支援作戰的目的。為此組建了一些裝備重炮的獨立炮兵旅或炮兵團,如裝備75毫米瑞典制l/14博福斯(bofors)山炮的炮兵第2旅、裝備75毫米德制l/29克虜伯(krupp)野炮的炮兵第六旅。火炮性能最好當屬裝備24門150毫米德制l/32sfh18萊茵公司(rheinmetall)重榴彈炮的炮兵第10團(1934年採購)和裝備24門150毫米德制l/30sfh18克虜伯重榴彈炮的炮兵第14團(1936年採購)。

在法肯豪斯將軍的強烈要求下,德式師在師通信營的建制內設立一個無線電通信排,配備15瓦無線電台,並在各步兵團團部建立一個配備5瓦無線電台的無線電通信班,構成了師團兩級的無線電通信系統。

個人裝具

中央系德式師的軍裝分三種,春秋為黃綠色駝絨夾衣常服,夏季為草綠色卡其布衫(又分長褲短褲兩種),冬季為棉布。軍官配呢軍裝和呢大衣,質地也就是被稱作「甲種呢」的呈斜橫紋走向的呢質橫織布,軍服式樣基本就是中山裝。

頭戴圓筒軍常帽,也叫軍小帽,據說其款式是根據歐洲滑雪小帽改進而來的,也有說是從土耳其的圓筒帽變化而來。軍帽整體採用適合東方人頭形的正圓筒形,而不是歐洲的橢圓形。在帽圍上有折圍式護面布,平時摺疊起來用兩顆銅扣連接在正面,必要時可以放下,遮住面部和後頸部,可以起到防寒、放風、防塵、隔音等作用。在護面布上緣到上帽沿之間鑲有一顆直徑2.8厘米的青天白日國徽。作戰時,則戴德制m—35型鋼盔,這也是德式師最明顯的服裝特徵,鋼盔上同樣也鑲有一顆青天白日國徽。據說中國德式師所佩帶的m—35鋼盔還是德國工廠里最早生產出來的一批,根據目前的資料,截止到1936年,中國總共從德國進口了31.5萬頂m—35鋼盔。

因為中國軍隊的機動方式主要還是步行,綁腿可以有限減輕長途步行的疲勞,因此綁腿成為中國軍隊不可或缺的個人傳統裝具,德式師也不例外,打綁腿,士兵配發黑色膠底布鞋,軍官配發皮鞋,高級軍官配發高統皮靴。

每個士兵標準個人裝具包括彈帶、水壺、乾糧袋和防毒面具,彈帶為帆布長條形,不同與德軍的皮製彈包,通常是一條長彈帶由肩上斜繞一周至腰間再繞一圈,最後以布條打結紮緊,可以攜帶20個子彈夾。也有少量採用兩條短彈帶或在胸前如x型交叉,或在兩肩下如v型分叉,或在肩上腰上各一條。很遺憾,德式師沒有配發二戰中德軍標誌性的個人裝具y形背帶。水壺一部分是從德國採購,一部分是由國內仿製,橢圓形木塞蓋,肩背帶。這與德軍所採用的系在腰帶上的金屬蓋水壺略有不同。乾糧袋為方形,背帶跨肩,也與德軍系在腰帶上不同。防毒面具是採購德國的1930式面具,也有部分仿製的,但與德軍不同的是裝在帆布袋中,而非裝在圓筒中。但是不少照片資料上可以看到德式師士兵攜帶的防毒面具是裝在圓筒中,其實那是仿製法國的防毒面具圓筒容具,兩者區別在於德軍圓筒容具上是直向形增強條紋,而仿製法國的則是橫向形增強條紋。

編製序列

德式師的編製主要有兩大類,一是中央軍校教導總隊,這是一支裝備最齊全,訓練最正規的精銳之師,1937年11月擴編為3旅6團的甲種師,總兵力達三萬餘人,其中3個團即第1、第3、第5團為全德式裝備,另3個團(多為新兵)則在整訓之中。

基本編製如下:

師直屬炮兵營、騎兵營、工兵營、通信營、軍士營、特務營、輸送營各1個。

師轄3個旅,旅轄2個團。

以全德式裝備的第1團為例:

團直屬榴彈炮連、戰防炮連、通信連、輸送連各1個。

團轄3個步兵營

步兵營轄3個步兵連(9挺輕機槍)、1個重機槍連(6挺重機槍)、1個迫擊炮排(2門82毫米迫擊炮)

德式師的另一類是以第36師、第87師和第88師為代表的所謂新式中央軍,基本編製如下:

(一)師直屬部隊:

1個炮兵營:

3個榴彈炮連(12門75毫米山炮)

1個戰防炮連(4門37毫米戰防炮)

1個高射炮連(4門20毫米高射炮)

1個工兵營

1個通信營(2個有線通信連,1個無線通信排)

1個輜重營

1個特務營

1個衛生隊(平時為師醫院)

(二)師轄2個步兵旅:

旅轄2個步兵團:

團直屬部隊:

1個迫擊炮連(6門83毫米迫擊炮)

1個小炮連(6門20毫米機關炮)

1個通信連

1個特務連

團轄3個步兵營:

步兵營直屬部隊:

1個機炮連(6挺重機槍,2門82毫米迫擊炮)

營轄3個步兵連:

連轄3個步兵排:

排轄3個班(每排3挺輕機槍,30支步槍)

(三)師轄2個補充團:採用換裝德式裝備時淘汰下來的舊式裝備。

全師總兵力約1.4萬人。

附:

教導總隊各級主官:(組建於1931年1月,最初編製僅為由兩個步兵營和炮兵連、工兵連、騎兵連、迫擊炮連、特務連及通信連各一個組成的團級單位,人員主要是從教導第2師中抽調,主要用於德式步兵團編製和裝備試驗。1933年6月桂永清出任總隊長后才擴編成師級單位)

總隊長桂永清,參謀長邱清泉。(1933年6月)

第1旅周振強,參謀主任馬連桂,轄第1團秦士銓、第2團謝承瑞;

第2旅胡啟儒,參謀主任廖耀湘,轄第3團李西開、第6團劉子淑;

第3旅馬威龍,轄第4團睢友蘭、第5團馬威龍。

第36師各級主官:(1933年9月由87師和88師補充旅組成,1936年12月完成整編,1937年1月獲頒軍旗)

師長宋希濂,副師長鍾彬,參謀長向賢鉅;

第106旅陳瑞河,轄第212團顧葆裕、第213團李志鵬;

第108旅楊光鈺,轄第215團劉英、第216團胡家驥。

第87師各級主官:(1931年12月由原國民警衛第1師改編,1936年12月完成整編,1937年1月獲頒軍旗)

師長王敬久,副師長錢倫體,參謀長夏聲;

第259旅沈發藻,轄第517團劉曼天、第518團羅哲東;

第261旅劉安祺,轄第521團陳頤鼎、第522團易安華。

第88師各級主官:(1931年12月由原國民警衛第2師改編,1936年12月完成整編,1936年10月獲頒軍旗)

師長孫元良,副師長馮聖法,參謀長陳素農;

第262旅彭鞏英,轄第523團吳求劍、第524團韓憲元;

第264旅黃梅興,轄第527團廖奇齡、第528團朱赤。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越時空之抗日獵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穿越時空之抗日獵人
上一章下一章

德訓師編製裝備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