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明月初照人

1.第1章 明月初照人

第一章:明月初照人

魏普泰二年,洛陽城外。

天象無常,四月的天氣忽然朔風凜冽。暗夜如同天頃地陷般以未可預知而無底的黑暗吞噬了洛陽城的一切。

馬蹄如急雨,在人人似瞽瞍的此時此刻重重地敲擊著每個人的感官。

黑夜,黑馬,黑衣人。前者疾行如無我,後者趨從只見前人。忽然前邊的馬哀泣嘶鳴一聲,昂首揚蹄之後停了下來,只在原地打轉。後邊的馬嘶鳴更長似有怒意,硬生生急剎而止。

前邊馬上是個女子,當她的馬由疾行到急止,又徐行漸安靜的這一過程,她身上又大又厚的帔帛也從飄逸如飛到宛轉緩慢,最後披垂而下護住她的身體。彷彿飛天降臨塵世,點地而出。

女子直接摘下頭上垂裙帽。她大約二十年紀,高髻襯托之下面如滿月,在黑暗中很醒目。既使在這樣陰森恐怖的暗夜裏也能讓人暫忘一刻當下的懼意。她努力在寒風中的漆黑里向著不遠處的洛陽城門處張望。

後面年長女子提馬上前問道:「夫人因何停下?」她身着袴褶,面色凝重決絕。

「阿姨……」元明月心情複雜,欲言又止,只能牽着韁繩隨着她的坐騎在原地打轉。

「夫人生性膽子就小,這屍橫遍野的洛陽城本不是夫人該來的地方。更兼高王剛攻破洛陽,誰知道會發生什麼事?」這奴婢和元明月久在一起受主人倚重,當然也很了解她的性格。

「走吧,不看他一眼,我始終是不放心。」不知道是哪一句話觸動了元明月,她頃刻間變得毅然決然起來。此時她的馬早已經像離弦的箭,踏着黑暗中看不到卻真實存在的恐怖向著未知是福是禍的洛陽城門去了。

洛陽城內顯然是剛遭塗炭。血與火的劫殺之後忽然寂靜得可怕,不知道是真的一切都結束了,還是大難臨頭前的暫時安寧。

洛陽城中佛寺林立,城中心這座永寧寺原本敕造。數十年間永寧寺香火鼎盛,來朝拜的人摩肩接踵。在白日間的繁華里永寧寺猶如佛國化身,充滿金碧輝煌的祥和。此時此刻,剛剛經歷了戰火洗掠的洛陽城喘息未定。無數的冤魂去而未遠,僥倖的生者在黑暗裏驚赫如鼠。這一片佛國凈土卻在此時聚集了曾經決定命運的人,和未來決定命運的人,等著操縱時間行程的方向。

這時,山門內兩個縱馬入寺的人,從馬背上躍下,向著裏面大步走去。兩人身手極其矯捷,可知是極年輕的人。重重深入,佛寺的後身是高聳入雲的永寧塔,到塔下眼前豁然大亮。塔下人影憧憧,這裏的一切亮如白晝,但是安靜極了。

兩個年輕男子迎上亮光。又臟又破滿是血污的袴褶,凌亂不羈的辮髮……其實他們還算不上是男子。

火燭的亮光籠罩在他們身上,年紀大些的那個面如羊脂白玉,雙目如寶石般璀璨,是暗綠色的寶石。如果不是他這一身行裝,只看面貌,如同姿儀美麗的女子。他目中沉穩地盯着眼前景象,並沒有說話。看五官,他也只是個稚氣未脫盡的男孩,與他此時的持重表現不太符合。

跟在他身後的身量未足,根本還就是個小男孩。小男孩面色黝黑,但是也目中深沉,同樣不多言多語,只是意味偏長地看了一眼那個美麗的男子。

無邊的漆黑之中只有這一處亮到極致,變成了整個洛陽城的焦點,必然使得整個洛陽城的眼睛都盯在這亮處里的人身上。血洗洛陽的重兵忽然不知去向,這時候的永寧塔下只有寥寥數個軍士貫甲束帶地環立在亮處的邊緣。

亮處的中心是個年輕男子,劍眉帶着幾分血性的英氣,長目卻顯得端莊而慈善。男子峨冠博帶,寬衣大袖的衣飾很莊重。他向著對面一人微微頷首示意:「高王舉師入都,不知意在何處?」他的聲音略微有些顫抖,連眉骨處都有不意察覺的聳動,暗示着他在心裏拚命壓抑着什麼。

被稱為高王的這個中年男人,渤海王高歡,膚色黝黑,雖然也和軍士一樣貫甲束帶,遍身血污,但是面上氣色卻遠不像軍士們那樣緊張和警惕,沉靜鎮定得有些不相協。真不知道此刻他的內心是怎樣的世界。

高歡卻似乎完全拋開周圍的一切,只帶着欣賞的目光打量了一番站在他面前的大魏皇帝元恭。這讓他有點意外,高歡心裏甚至還淡淡有些說不出的興奮,大魏的帝室總算也有個像一點樣的人了。

「爾朱兆是奸佞,爾朱氏餘孽不除,臣不得不提兵入都清君側。」高歡持禮極恭地回答了皇帝元恭的問題。

高歡一邊說一邊忽然看了一眼立在他身側的二十歲少年。這是他從信都帶來的另一個出自他手的皇帝,元朗。元朗感覺到了高歡的目光從他身上瞥過,渾身陰冷而震顫,不由自主地微微低下頭,腳步稍往後移了移。高歡很敏銳地觀察到了元朗的這一變化,他仍然面無表情。只是站在高歡身後不遠處的部屬孫騰非常有默契地抬手握了握身上的佩劍劍柄。孫騰的目光一直在兩個皇帝,元恭與元朗的身上來回逡巡。

這時皇帝元恭也把目光放在元朗身上。「爾朱兆……」他一停頓,轉頭看着元朗卻是在對高歡說話。「高王,爾朱兆是奸佞不假,但是為了這個已死的爾朱兆,你令整個洛陽城遭此塗炭,於心何忍?魏帝室衰微,高王在信都另立新帝,我本無怨言,只願高王恤憐百姓,我心安矣。高王從信都入洛陽,真的只是為了爾朱兆一人嗎?」

「主上,家君有何罪,遭此質疑?」

皇帝元恭的話本來已經讓現場的氣氛越來越緊張,一切都像在緊繃的弓弦上待發的箭一般。可是裂帛而出,劃破長空的卻是另一個清亮的聲音。剛才那個美少年不知什麼時候到的,忽發議論且已越眾大步上前,後面緊跟着他那個其貌不揚甚至現在還拖上了一條鼻涕的弟弟。他們成了在場所有人的目光焦點。

皇帝元恭早已氣血上涌,他喘息未定地看着這個打斷他說話的不認識的美少年。

「臣渤海王世子高澄」美少年言辭大膽而不拘,但還是向著皇帝元恭行了禮。

「臣渤海王次子高洋……」拖着鼻涕的也跟着學。

高澄不管皇帝是什麼想法,自顧自地平身,向著高歡叫了一聲,「大人。」高洋也一樣照做。

高歡只是點點頭,沒說話,仍然面無表情,靜觀其變。孫騰看了一眼高澄。高歡身後側的司馬子如嘴角微微上翹。高歡的族弟高岳來回打量著元恭、元朗兩位皇帝,似乎在思量什麼。只有高歡的另一位族弟高歸彥死盯着皇帝元恭不放。小皇帝元朗似乎沒看到眼前的一切,仍然低着頭一動不動。

「世子不必如此,孤怪罪不怪罪高王不要緊,只是不知天下百姓怪罪不怪罪高王。」皇帝元恭看了看另一個小皇帝元朗,顯然有不忍之色,胸中當然也有不忍之言。

「主上,我鮮卑人祖先起於深山密林,如今取得半壁江山,難道不是靠着征戰殺伐?都像主上如此安於現狀,遲早退回山洞裏去。魏的先帝賢君哪一個不是武力征討,戰功赫赫?一亂一治,待平定了天下自然重用人材,釐清吏治,使百姓安居樂道。不事征伐,主上難道忘了魏之側尚有柔然,南梁?」

真是一語驚人。這麼個連男人都算不上的男孩子教訓起堂堂大魏的皇帝來,而且論的還是治國之道。雖然論調稍嫌幼稚,但他並沒有說錯,很是高屋建瓴,顯然還有雄視天下之意。得天下,治天下,這不該是他這個年齡和身份該操心的。

因為驚訝而安靜極了。仍然面無表情的高歡似乎揚了揚眉,嘴角微微上翹。司馬子如是明顯地面帶笑意看着高澄。可不知道為什麼,他忽然又陰沉了臉,看了一眼皇帝元恭。孫騰握緊劍柄也看着高澄。高岳皺着眉頭,高歸彥若有所思。小皇帝元朗則如同不存在。

「用不着你來教孤治國之道。治世必不從僭越而始。豎子尚不尊禮法目無天子,豈知必不是家教始然?高王視天下如私物,哪裏把天下百姓放在眼裏?你小小孺子,只知有父,連君上都不知,更能知天下百姓否?」皇帝元恭怒意湧上,他氣憤激昂,似乎是壓抑了許久的總爆發。一時間元恭語調沉痛、暢快,似是斥責高澄,目中卻直視其父高歡。

這邊元恭痛斥高澄,那邊孫騰身子微微向前,靠近了高歡耳語道:「此子必不為我所用,不如儘早除之。」說着握緊了劍柄。高歡沒回答他的問題,只是看了一眼稍遠些的小皇帝元朗,雙唇微微一動,只吐出了兩個字,「可惜。」聲冷如鐵,絕不可違逆的語調。

「臣心一片赤誠全為社稷,沒想到主上如此誤會。」元恭話音剛落,高歡瞬間目中盈上淚來,看起來特別的委屈和痛心。「爾朱氏專權,上負主上,下欺生民,臣心中不忍,另立新帝也是圍魏救趙之計。一可讓爾朱氏把心思放在臣身上,儘管讓他將臣恨入骨髓,而不要難為主上;另一可讓爾朱氏權勢所及之外的百姓人心安定,各守其業。待到時機一到,臣自然是扶植帝室,合而為一,內外一統之際,必然還政於主上。誰知主上居然疑臣至此……」高歡聲音哽咽似乎說不下去了,彷彿是在低頭垂泣,不忍面對皇帝元恭。

「大人……」高澄胸中不平,看了看父親走上前來。這次高洋卻站在原地未動。高澄又轉向皇帝元恭,「主上……」高澄氣血上涌,也覺得委屈至極,想為父親誠懇辯白。可是他的話被打斷了。

「主上,趁亮處只管看看高王,滿腹委屈都不見嗎?」司馬子如看着他的老友,聲調不高,語氣也像個委屈的怨婦,讓人不禁發笑。

所有人笑還未發出來,突然鋒利的金屬磨擦聲響破長空。高澄驚訝地遁聲望去,孫騰已經拔劍出鞘。高澄皺了皺眉,再看看父親,父親似乎什麼也沒看到,還是低頭垂泣。倒是近前的元朗嚇得一個哆嗦。這位小皇帝還不如旁邊拖着鼻涕的小男孩高洋鎮定。高岳和高歸彥緊張又興奮地盯着眼前場景。

孫騰仗劍上前大喝:「忠臣不用,奸佞不疏,何為主上?」四周軍士看看仍然垂泣不止的高歡,立刻跟在孫騰之後圍上皇帝元恭。

氣氛突變,不管怎麼說臣下走到這一步便是謀逆,難道還真要如殺敵般手刃天子?高澄絕沒有想到事情轉變至此。他沒動也沒說話,可是心裏漸漸升起對孫騰的嫌惡。如果真的有弒君這一說,那麼真正承擔這件事的無疑是他的父親,污名永難洗去。孫騰怎麼能不為他的父親想一想?

想到這兒,高澄剛要走上前去,忽然覺得背後有人伸手拉住了他的衣服。回頭一看,是司馬子如。司馬子如沖着高澄搖了搖頭。高澄也是極聰明的人,便沒有再動。只是他絕美的臉上情緒複雜,與他的年齡絕不相類。

「罷了罷了,早知道便是如此。孤豈能任爾等小子以斧鉞加身?」皇帝元恭眼見得孫騰手持利刃逼近,鎮定自若地感嘆罷忽然一轉身,從近旁軍士手中奪劍,反手一掃,劍鋒橫於項上。元恭淚流滿面,悲愴不矣,「高王你好自為之。」說罷,推劍橫切。白刃過處,血流如注,下手之狠幾至身首異處。

高澄倒退一步,有些錯愕,倒是高洋扶住了他。

「主上……」高歡此時方抬頭拭淚,悲戚滿面令人不敢直視。「君臣之間,何來解不開的誤會?」他一邊說一邊目中陰鬱地掃了一眼旁邊的小皇帝元朗。

元朗早嚇傻了。

忽然又是銀光一閃。

「主上,因何自絕?」這次的大哭是孫騰的聲音。聲未至,劍已出,小皇帝元朗倒在地上,頃刻遍身是血,屍身着地時說出了他這一生最後三個字,「渤海王……」怨念甚深。

「啊!」驚呼是高澄的聲音。

「主上!」隨即高亢的悲憤之音響徹夜空,從稍遠處傳來。這聲音令在場的人都一驚。所有人都專註於眼前,不知道什麼時候兩個陌生男子已潛入寺中,行至永寧塔下。

前者弱冠,面上稜角分明,此時氣血上涌,正被後面長他五﹑六歲的拉住。後面的緊咬着唇,目中盈滿淚,悲憤莫名。

「平陽王和南陽王怎麼剛到?」高歡聲音虛弱地問道,一邊仍然拭淚。

「他怎麼敢……」平陽王元修咬牙低聲道。

後面的南陽王元寶炬忽然想起剛才出府時妻子乙弗月娥溫柔相送,擔心憂慮的樣子。他拉緊了元修也低聲回道,「且忍一時」他稍微一停頓又道,「恐怕明月已經在來的路上了。」元修渾身一顫,即刻安靜下來。

洛陽……信都……

元恭……元朗……

爾朱兆……高歡……

兩座都城,兩位皇帝,兩個權臣。天色朦朧轉亮,不知道是哪個大膽的傻和尚這個時候居然敢回到永寧寺,遠處竟然有了若有若無的誦經聲,伴着蒼涼悠遠的晨鐘。

信都,還是都城嗎?誰心裏都明白。可是洛陽的前途又在哪裏?爾朱兆死了,權傾天下的爾朱氏一旦覆亡,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天要亮了,大魏的明天在哪裏?黎明中,兩位大魏皇帝的屍骨倒在佛國高聳入雲的寶塔下,身上遍佈着猙獰的傷痕和血跡。

高澄美麗的綠眼睛失掉了剛才寶石般的光彩,顯得有點空洞失神。在他心裏,父親應該是雄霸天下的曹孟德,而不是卑劣弒君的司馬昭。兩位皇帝死難當場刺激得他難以控制自己的心情。雖然他受父親影響從未將魏室皇帝放在眼裏,但是他從未想過弒君,如此殘暴和骯髒。高澄轉身慢步向寺外走去。

高歡在混亂中注意到了兒子的離去,一直喜怒不形於色的臉上微微蹙了蹙眉。心裏正思忖著大事,忽然一眼瞥到身邊的次子高洋仍然安靜地站在那裏,那面上無波,胸有城府﹑腹藏山川的樣子讓他覺得心裏踏實有力,他的兒子就該是這樣的。

「皇帝既崩,大魏不可一日無主,立平陽王為帝,居洛陽。」高歡一語定乾坤,聲冷如鐵地宣佈了他的決定,回頭輕喚:「阿奴……」高洋聽到了,定了一下,走上來,父親向他伸出了手,高洋拉着父親的手,隨着父親一起向寺外走去。

這時,司馬子如趨步跟上,小聲說,「小孩子嘛。」忽然又像是想起了什麼,「阿惠的年紀可以成婚了。」

高歡沒停步,也沒說話,面上仍無表情,但是他心裏卻是一動。

兩個族弟,高岳和高歸彥亦步亦趨地跟在後面,都努力傾聽着司馬子如說給高歡聽的話。

孫騰收了劍,四顧一望像在找誰,隨後率軍士跟上了高歡。

永寧塔下只剩下了生死兩相隔的四位元氏帝裔。

高歡牽着高洋走出去,高洋一眼看到長兄高澄的坐騎撒歡噴鼻,脫口道:「大人,大兄的馬尚在,可見未走遠。」

高歡心裏裝着大事,只道:「隨他去吧。」

一行人絕塵而去。

元明月好不容易找回洛陽,找到了永寧寺。一夜奔波勞頓,懸心提膽,此時看着斜緩山樑上一片金碧輝煌的殿宇,幾乎要失去全部力氣,只是心跳得厲害。沒再猶豫,帶着家奴從台階而上向著山門去了。

誰能想到?元明月上了小緩坡,剛要進入山門,忽然從半開半掩的寺門裏衝出一匹馬來,眼看着就要撞上她了。元明月疲勞過度,連思維都減慢,一時沒反映過來,愣怔在當地,眼睜睜看着那騎馬的人來撞自己。

「夫人!」身後的家奴本來年紀偏大,行動慢,自然比不上原本就心急如焚的元明月。這個時候驚叫一聲用盡全力奔過來,已經是來不及了。

馬上的高澄本來心不在焉,但是那個黑色的窈窕身影太惹眼了,立刻喚醒了他的注意。他素來就反映奇快,身手敏捷,這個時候急中生智略一勒韁,側提……馬前身避過了元明月,沒有直接衝撞。趁著擦身而過的機會,高澄俯身伸臂一撈,一把將元明月攔腰提上馬來,速度未減已是衝下坡去,然後慢慢停駐。

馬停下來,馬上兩個人對面而望。元明月驚魂未定,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再加上一夜的奔襲勞頓,滿心的擔憂,所受的委屈……此時又急又怕,眼裏盈滿了淚,只是喘息,說不出話來。

高澄以為她是被剛才的事嚇得,只覺得楚楚可憐。這一夜攻破洛陽,殺人無數,又在永寧塔下親證二帝橫死,本來心冷似鐵。這時候倒柔腸轉還,心裏頓時生出憐她﹑護她的意思,天性如此罷了。

「多謝公子。」還是元明月先緩過來。不怨高澄大意,不怨他縱馬幾至傷人,反倒謝他。她能看得出來,這個美少年雖然衣着破爛,遍身臟污,但是氣象不凡,不似路人,因此尊稱他一聲公子。

高澄看她目中單純無欺,更覺心動。

「夫人!」家奴氣喘吁吁地跑上來。

「夫人是要入寺?」高澄想起來裏面橫屍遍地,處處血污,不自覺地皺了皺眉,暗想那裏豈是這樣美麗的女郎該去的地方?「還是不要去了,如有別的去處,我自送夫人前往。」高澄並不想放元明月下馬來,也並不問她姓氏身份。

「不,我一定要進去。」元明月急紅了臉。她忽然想起,這個看起來小自己數歲的美少年,他為什麼是從寺里出來的?

「世子!」高澄還未說話,聽到身後山門處有個又冷又硬的聲音傳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南北亂世之傾國權臣——高澄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南北亂世之傾國權臣——高澄傳
上一章下一章

1.第1章 明月初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