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冰火兩重天

第九十五章 冰火兩重天

人常說一句話,車到山前必有路。可楊光現在想說一句話,事到做時才知繁。

這不是楊光第一次接觸工業企業,也不是第一次和酒類企業打交道,過去濱海酒廠就是在楊光的攛掇下讓宮老大給買走了。

但這次不同,這是中州,啤酒廠是國有企業,工人們是全民所有制工人,這廠子還有娘有婆婆,事兒真叫個多。

過去很多事楊光只是掌握大方向,提供一個思路和策略,具體事情都是其他人辦的,所以他對很多具體事務以及細節東西並不熟悉和了解。

當了主持工作的副廠長,很多事都要親力親為。不是身邊卻沒有可以信任,可以依賴的人,象於援朝副廠長就是個很不錯的搭檔和夥伴,既有一定的能力,人也挺厚道。

偏偏這地方非要講個資格,論個職位。於援朝也是副廠長,還是副處級的副廠長,但他現在就是不如楊光這個正科級的副廠長管用,因為楊光是主持。

主管局要跑,經委,計委要跑,分管輕工的秘書長和副市長那裏也要跑,他不去人家根本不搭理這茬兒,書面材料和報告之類的東西連看都不看,就得你親自到場,給人家彙報解釋說明,楊光簡直快要煩透了。

不管去哪個部門,不是說你說一遍就行。你可以先向主要領導彙報一下,然後必定是領導指示相關科室做具體研究調查。

到了科室這一層,你必定還得先和人家科長主任再彙報一次,然後人家才會安排具體辦事人員正式接手經辦。

得,這不是還得跟小辦事員再說一次嗎?

一個不好,這件事在一個部門就和幾個相關科室的業務有交叉,你就得把剛才的事重複好幾遍。

楊光是毛頭小夥子不錯,但他卻有好幾年的實際工作經歷,並非什麼規矩都不懂,什麼眼色也不明白的雛兒。但就因為他懂,所以他就要照貓畫虎地去做。

總不能走到哪裏都要把蘭文英叫來,把孔高德叫來,或者把那幫剛認識的酒肉朋友喊來吧。

有時候找熟人管用,有時候找了也許就起反作用。

殺熟,聽說過嗎?

好在楊光也知道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況且跟他個人利益相關並不大。他也沒準備一年之內把啤酒廠做大做強,然後憑這個成績弄個副處級。

飯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半,這就是政府內很多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事實如此,不過從他們嘴裏說出來卻味道不同。

楊光和廠里的其他幹部一共琢磨出三套方案。第一,把廠子徹底賣給人家那些有規模,大品牌的啤酒生產企業,丟掉中啤的牌子,保住工人的飯碗,保住中州市的稅源。

第二,全廠職工按照職務工齡等條件定比例集資收購啤酒厂部分股權,其餘股份還由中州市持有,不足資金由市裏追加投資或者協調部分貸款。

最後,保留中州啤酒這塊牌子,付出足夠的代價來引進戰略投資人,利用人家的優勢條件,產品實現升級換代,中啤進行自我改造。

三個方案都有各自的好處,但同時也不可避免都有很大的弊端。這是無法迴避的事實,誰的錢也不是刮大風刮來的,外來投資者佔據談判的主動,往往更精明。

中州市當然想把自己的啤酒廠估價弄得高高的,把人家的投資算得小小的,自己控著股,讓人家出錢出技術出管理經驗,但那可能嗎?

楊光知道他們一時半會兒沒個准主意,領導們喜歡開會,喜歡研究,慢慢等著唄。

公家單位都能等,民營企業從不等靠要。沒娘的孩子早當家,精打細算過日子。

距離海外天開業沒幾天了,中州老百姓這些日子過得那叫一個舒坦,揚眉吐氣。

為啥?很多往日只在電視里見過的明星大腕,一個個兒早早就來到了中州市。

常聽說這些明星在演出時總是姍姍來遲,一些腕兒級人物連綵排都不參加,來了就唱就演,演完唱完拿了錢就走。

可這次不一樣,他們竟然都在晚會前好幾天就陸陸續續來了,不知道這場演出能給多少錢,好像也不怕耽誤買賣,真稀奇。

因為這些明星,管小苗這幾天可風頭出盡,省里搞文藝的都知道中州還有這麼個能人。在她的糾纏下,柴大貴無奈地一次又一次給省電視台提供線索和資料。

於是乎,中州老百姓知道了,這台晚會的燈光舞美就價值幾千萬,海外天為晚會準備了數以百萬計的禮炮和焰火。

家裏買套家庭影院才一萬多,一隻話筒貴的也就幾百元,瞧瞧人家海外天,一隻話筒十幾萬,這話筒難不成是用黃金打造的?

中州市政府也在重大節日放過焰火,三十萬二十萬的,今年還算最多,五十萬,放了將近一個小時。人家海外天一出手就是幾百萬禮花彈,這和燒錢有啥區別?這得放到啥時候?

老百姓一輩子沒見識過的場面,這次算攢一塊兒開眼了。

呂念祖,海外天大酒店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忙得腳後跟都朝前了,而身為海外天的大老闆,光爺,楊光,小楊廠長在做什麼?

省武警總隊在東郊有一個訓練場,射擊場。三面是山,一面全部用紅磚砌成的圍牆圈了起來。楊光在這裏領着二百多人正在敲鑼打鼓。

作為海外天的警民共建單位,拿了人家那麼多好處,總不能酒店開業沒點表示吧。孔隊長沒錢,封不起大紅包,他不缺子彈,可也不能去當炮竹放呀。

所以,孔隊長出人,出了二百多武警戰士,臨時組建一支鑼鼓隊,陪着楊光鬧騰。

鑼鼓,自古就是喜慶場面時必不可少的玩意兒,但這傳統文化卻日漸衰落,很少有人中意這土了吧嘰的民族器樂。

楊光就挺土,他還就喜歡這些土玩意兒。

海外天開業,他卻不能去剪裁,不能當嘉賓,他只能以自己的身份為自己的企業送上一份祝福,以自己的方式表達一下他的喜悅歡快之情。

中州機場這幾天挺忙,破舊不堪的所謂國際機場平常難得見幾個有頭有臉的人物,難得有什麼宏大的場面,可這幾天簡直把過去幾十年沒有的場面全補了回來。

海外天酒店八輛簇新的黑色平治600轎車天天疲於奔命,往返於機場和酒店之間。最後還不夠,乾脆直接從濱海用民航的大型運輸機送來十二輛高級轎車。

其中兩輛特別扎眼,一輛香檳金,一輛金屬銀,不是勞斯萊斯還能是什麼。這就是傳說中的金勞?

No,哥不是金勞,哥是車子不是表子。

柴大富帶隊送來的車,把車一交,撒腿就跑,直奔武警訓練基地。

香港回歸是件舉國歡慶,舉世矚目的大事,但交接儀式過後的中州就徹底屬於海外天了。

從八月六日開始,十輛由海外天贊助中州市政府的洒水車就開始不停地在大街上噴水。整個中州市看上去異常乾淨整潔,空氣彷彿也變得不那麼乾燥了。

飛機,火車,汽車,源源不斷地客人湧向中州,匯向海外天酒店。

海外天的人當然都樂呵,但人家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並沒有表現出特別興奮和激動。而此時的中州,最激動的人卻在省委和省政府,在市委和市政府。

柳大為和陳正風二位平遠省父母官,笑得嘴都合不攏了。

當然,從燕京來的部委高官也不少,這還不足以讓兩位封疆大吏,中央委員高興成這樣。讓他們激動的是除了體制內的人,來給海外天慶賀的嘉賓中居然有很多世界知名企業,國內大型集團。

當然,這些企業來個小小代表也不足為道,可人家來的不是董事局主席就是什麼總裁總監之類的大人物。

這是啥,這都是潛在的投資者,都是有錢人,都是中州的財神爺。

中央委員牛不?全國百十來個,這是十幾億人中最頂尖的那撥了。可問題是你現在想求人家,想拉攏人家投資,想讓人家給你這個地方掏錢,不是人家來求你。

人不求人一般高,你求着人家了,自然低了一頭。

兩位領導現在看孔高德是愈發的順眼,怎麼看怎麼舒服。兩人不約而同親自給孔大隊長打了電話。沒有別的目的,就是想讓孔隊長跟海外天的老總打個招呼,以求儘力安排那些大財團能跟省領導見個面。

以這些人的身份,如果主動要求省里給予接待,那規格也一定是很高的。但問題是人家沒跟省里有關部門和人士打招呼,人家純粹就是來給海外天道喜和捧場的。

這些在平遠沒有投資的特大型企業,當然犯不上主動巴結某位省領導,人家中央大佬見得也不少,沒準兒家裏就掛着某位大佬的題詞或者合影呢。

省領導要見他們,自然一般不會推脫,但見面后能有什麼話題呢?

柳書記和陳省長不是那種務虛的人,他們是真的想給平遠省做點實事,所以,還是有個中間人,有個能穿針引線的人居中調節最為妥當。

海外天自然不會駁了父母官的面子,於是乎,這些天省內媒體又鋪天蓋地報道各大著名企業領導人訪問平遠省,會見某某省領導。

與此同時,省內宣傳部門也竭力向中央各大媒體推薦這些新聞和消息。

不明就裏的人還以為這些人都是來平遠和中州考察投資項目的,以為這些人在平遠省發現了什麼好的財路,其實也不過是省里的一種策略而已。

高調的宣傳報道,就是為了營造這樣一種氛圍,人為製造這樣一種錯覺。平遠省和中州市是投資樂園,有投資價值,否則為何這些大老闆們紛紛湧入這裏。

事實上,這樣做也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至少前幾年沸沸揚揚有關平遠省軟環境極差的惡劣影響消除了不少,給廣大投資者增添了許多信心。

海外天就是柳大為和陳正風眼裏的梧桐樹。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光耀人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網游競技 光耀人生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十五章 冰火兩重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