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跋

題跋

人們常說,一部作品寫出來,就如同又添了一個孩子。我想,既然是新添的孩子,一開始,肯定是沒有名字的,叫阿貓阿狗都可以,不過就是這個孩子的一個象徵符號而已。小說也是這樣,隨便起個什麼名字,叫習慣了,叫什麼都沒關係。

這部小說之名《市委書記》,就如有一個孩子叫阿狗一樣,沒有什麼特別的意思。

我更為關心的,還是小說內在的東西。我曾經說過:「我理想中的好小說,應該適合不同層次的讀者,能識字者可以讀,教授學者也可以讀。首先是要好看,其次,是看了還能夠引人思考。這就是我的小說觀。也許是說起來易,做起來難啊!」

小說是現實生活的折射,是生活的高度提煉、高度濃縮、高度概括。

官場是「人群文化」的一個方面。子曰:「三人行,其必有我師焉。」我想,三人行,其中必定有一個人對「此行」起著決定作用、核心作用,那個人就是——「領導」。

官員人格的養成,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我覺得,寫什麼都離不開「人」,一撇一捺的「人」字,易讀難寫,剪不斷,理還亂。總之,有人的地方就是一個「場」,就有「官」。

普遍的說法,是「學而優則仕」,把書讀好了,便去做官。

可是,做官也難。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不是也有人辭官不做了嗎?官場看似平靜,卻處處設著陷阱,一不小心就掉下去了。

官場是客觀存在的,但能夠保持起碼的良知,出污泥而不染,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好乾部,應該說還是比較多的,李靜之可以算是他們當中的一個代表。現實是無奈的,「好官」多會經歷一些兩難的抉擇,要麼同流合污,要麼針鋒相對。李靜之既不同流合污,也不針鋒相對,他走的是一條「中間路線」。但是,一不小心,還是成了一位「反腐英雄」。

帶着讀書人的秉性投身官場,在古代,可是風雅得很的。水月輪迴,時光轉換。如今的官場風景,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寫詩呀,畫畫呀,與官場已經格格不入很久了。但有一個李靜之,中國讀書人的夢想,似乎還沒有徹底破滅。

我想說的,是一種生活的狀態。我知道難度很大,邊寫邊改,對於有現在這樣一個稿子,基本上還是滿意的。

說起來,讀書人是看不起官員的。但做官的人不讀書,是可怕的。讀了,只不過讀得不深入。一深入,就墜入讀書人圈子了。那樣又會於官帽有損,會有人說,看看,他是讀書人。書生氣太重的人是不堪大用的,弄得兩頭不討好,官員也很瞧不起讀書人。

對於李靜之這個人物,因為出自我的筆下,是否豐滿,自己不好說。小說中的諸多現象,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是屢見不鮮的,特定的環境、特定的生活,衍生了李靜之這樣一個特定的人物。

《市委書記》完稿,我請朋友幫我提提意見。有朋友說:「如此單純清秀不涉世事的人,不適合搞政治吧?相比之下,還是他周圍的人更適合。」

另有朋友說:「這官不錯,不過好像不太現實啊!真這麼做官,早就被冷凍了!」

我想,既然官場有一個「場」,那就像一片森林,林子大了,什麼鳥兒都應該有啊!

不知在一本什麼書上,看到宋代歷任開封府尹名錄石碑,包拯的名字竟然在遊人的指點下,漫漶已久。中國人是喜歡「清官」的,讀碑的人,也許就是沖着那個名字來的。

包拯畢竟是歷史人物,而他的許多故事,卻不全然就是歷史,還是附會的多。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清廉的官員,他們的生活狀態是怎樣的呢?我想,能有李靜之這樣一個小說人物,絕大多數讀者還是能夠接受的,這也是我最感欣慰的。

2007年5月23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的官場生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網游競技 我的官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