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話奇書 山海經(資料 無相關)

古代神話奇書 山海經(資料 無相關)

●南山經卷一

南山南山經之首曰鵲山。其首曰招搖之山,臨於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華,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飢。有木焉,其狀如谷而黑理,其華四照,其名曰迷谷,佩之不迷。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々,食之善走。麗{鹿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海,其中多育沛,佩之無瘕疾。

又東又東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黃金。

又東又東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獸,水多怪魚,多白玉,多蝮蟲,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又東又東三百七十里,曰陽之山,其陽多赤金,其陰多白金。又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怪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憲翼之水。其中多玄龜,其狀如龜而鳥首虺尾,其名曰旋龜,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可以為底。

又東又東三百里柢山,多水,無草木。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鮭,冬死而復生,食之無腫疾。

又東又東四百里,曰擅爰之山,多水,無草木,不可以上。有獸焉,其狀如狸而有髦,其名曰類,自為牝牡,食者不妒。

又東又東三百里,曰基山,其陽多玉,其陰多怪木。有獸焉,其狀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犭尃訑,佩之不畏。有鳥焉,其狀如雞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尚付,食之無卧。

又東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雘。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有鳥焉,其狀如鳩,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海注於即翼之澤。其中多赤鱬,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鴦鴛,食之不疥。

又東又東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於東海,多沙石。汸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淯,其中多白玉。

凡鵲凡鵲山之首,自招搖之出,以至箕尾之山,丸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其祠之禮;毛用一璋玉瘞,糈用稌米,一壁稻米,白菅為席。

南次南次二經之首,曰櫃山,西臨流黃,北望諸毗,東望長右。英水出焉,西南流注於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有獸焉,其狀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見則其縣多土功。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鴸鳥,其名自號也,見則其縣多放土。

東南東南四百五十里,曰長右之山,無草木,多水。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其音如吟,見則郡縣大水。

又東又東三百四十里,曰堯光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金。有獸焉,其狀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蟄,其名曰猾囗,其音如斫木,見則縣有大繇。

又東又東三百五百里,曰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無草木,多蝮蟲。

又東又東三百七十里。曰瞿父之山,無草木,多金玉。

又東又東四百里,曰句余之山,無草木,多金玉。

又東又東五百里,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區東望諸毗。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苕水出於其陰,北流注於具區。其中多鮆魚。

又東又東五百里,曰成山,四方而三壇,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門豕>水出焉,而南流注於虖勺,其中多黃金。

又東又東五百里,曰會稽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勺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溴。

又東又東五百里,曰夷山。無草木,多沙石。溴水出焉,而南注於列塗。

又東又東五百里,曰仆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草木,無鳥獸,無水。

又東又東五百里,曰咸陰之山,無草木,無水。

又東又東四百里,曰洵山,其陽多金,其陰多玉。有獸焉,其狀如羊而無口,不可殺也,其名曰患。洵水出焉,而南流注於閼之澤,其中多芘蠃。

又東又東四百里,曰虖勺之山,其上多梓枬,其下多荊杞。滂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海。

又東又東五百里,曰區吳之山,無草木,多沙石。鹿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滂水。

又東又東五百里,曰鹿吳之山,上無草木,多金石。澤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滂水。水有獸焉,名曰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是食人。

東五東五百里,曰漆吳之山,無草木,多博石,無玉。處於東海,望丘山,其光載出開車入,是惟日次。

凡南凡南次二經之首,自櫃山於漆吳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里。其神狀皆龍身而島首。其祠:毛用一壁瘞,糈用稌。

南次南次三經之首,曰天下虞之山,其下多水,不可以上。

東五東五百里,曰禱過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多象。有鳥焉,其狀如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鳴自號也。浪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海。其中有虎蛟,其狀魚身而蛇尾,其音如鴛鴦,食者不腫,可以已痔。

又東又東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渤海。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凰,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又東又東五百里,曰發爽之山,無草木,多水,多白猿。汎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渤海。

又東又東四百里,至於旄山之尾。其南有谷,曰育遺,多怪鳥,凱風自是出。

又東又東四百里,至於非出山之首,其上多金玉,無水,其下多蝮蟲。

又東又東五百里,曰陽夾之山,無草木,多水。

又東又東五百里,曰灌湘之山,上多木,無草;多怪鳥,無獸。

又東又東五百里,曰雞山,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黑水山焉,而南流注於海。其中有鯖魚,其狀如鮒而彘毛,其音如豚,見則天下大旱。

又東又東四百里,曰令丘之山,無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條風自是出。有鳥焉,其狀職梟,人而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顒,其鳴自號也,見則天下大旱。

又東又東三百七十里,曰侖者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有木焉,其狀如谷而赤理,其汗如漆,其味如飴,食者不飢,可以釋勞,其名曰白{艹咎},可以血玉。

又東又東五百八十里,曰禺稿之山,多怪獸,多大蛇。

又東又東五百八十里,曰南禺之山,有上多金玉,其下多水。有穴焉,水出輒入,夏乃出,冬則閉。佐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海,有鳳凰、鵷雛。

凡南凡南次三經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其神皆龍身而人面。其祠皆一白狗祈,糈用稌。

右南右南經之山志,大小凡四十山,萬六千三百八十里。

西山經第二

華山之首曰錢來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有獸焉,其狀如羊而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臘。

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濩水出焉,北流注於渭。其中多銅。有鳥焉,其名曰[蟲鳥]渠,其狀如山雞,黑身赤足,可以已[月暴]。

又西六十里曰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鳥獸莫居,有蛇焉,名曰肥[蟲遺],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

又西八十里曰小華之山。其木多荊杞,其獸多[牛乍]牛。其陰多磬石,其陽多[王雩]琈之玉。鳥多赤[敝鳥],可以御火。其草有萆荔,狀如烏韭,而生於石上,亦緣木而生,食之已心痛。

又西八十里曰符禺之山。其陽多銅,其陰多鐵,其上有木焉,名曰文莖,其實如棗,可以已聾。其草多條,其狀台葵,而赤華黃實,如嬰兒舌,食之使人不惑。符禺之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渭。其獸多蔥聾,其狀如羊而赤鬣。其鳥多[民鳥],其狀如翠而赤喙,可以御火。

又西六十里曰石脆之山。其木多棕枏。其草多條,其狀如韭,而白華黑實,食之已疥。其陽多[王雩]琈之玉,其陰多銅。灌水出焉,而北流注於禺水。其中有流,以塗牛馬無病。

又西七十里曰英山。其上多杻橿,其陰多鐵,其陽多赤金。禺水出焉,北流注於招水,其不多[魚豐]魚,其狀如鱉其音如羊。其陽多箭[竹媚],其獸多[牛乍]牛、羬羊。有鳥焉,其狀如鶉,黃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遺,食之已癘,可以殺蟲。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喬木,其陰多鐵。有草焉,其名曰黃雚,其狀如樗,其葉如麻,白華而赤實,其狀如赭,浴之已疥,又可以已[月付]。竹水出焉,北流注於渭,其陽多竹箭,多蒼玉。丹水出焉,東南流注於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魚。有獸焉,其狀如豚而白毛,〔毛〕大如[竹開]而黑端,名曰豪彘。

又西百二十里曰浮山,多盼木,枳葉而無傷,木蟲居之。有草焉,名曰薰草,麻葉而方莖,赤華而黑實,臭如蘼蕪,佩之可以已癘。

又西七十里曰[羊俞]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於渭。其上多棫橿,其下多竹箭,其陰多赤銅,其陽多嬰垣之玉。有獸焉,其狀如裊,人面而一足,曰橐[非/巴],冬見夏蜇,服之不畏雷。

又西四百五十里曰時山,無草木,逐水出焉,北流注於渭。其中多水玉。

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上多丹粟。丹水出焉,北流注於渭。獸多猛豹,鳥多屍鳩。

又西百八十里曰大時之山。上多榖柞,下多杻橿。陰多銀,陽多白玉。涔水出焉,北流注於渭。清水出焉,南流注於漢水。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幡冢之山。漢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沔;囂水出焉,北流注於湯水。其上多桃枝鈎端,獸多犀兕熊羆,鳥多白翰赤[敝/鳥]。有草焉,其葉如蕙,其本如桔梗,黑華而不實,名曰[艹/骨]蓉,食之使人無子。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帝之山。上多棕枏,下多菅蕙。有獸焉,其狀如狗,名曰谿邊,席其皮者不蠱。有鳥焉,其狀如鶉,黑文而赤翁,名曰櫟,食之已痔。有草焉,其狀如葵,其臭如靡蕪,名曰杜蘅,可以走馬,食之已癭。

西南三百八十里曰皋塗之山。薔水出焉,西流注於諸資之水;塗水出焉,南流注入集獲之水。其陽多丹粟,其陰多銀、黃金,其上多桂木。有白石焉,其名曰礜,可以毒鼠。有草焉,其狀如槀茇,其葉如葵而赤背,名曰無條,可以毒鼠。有獸焉,其狀如鹿而白尾,馬腳人手而四角,名曰玃如。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足,名曰數斯,食之已癭。

又西百八十里曰黃山。無草木,多竹箭。盼水出焉,西流注於赤水,其中多玉。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蒼黑大目,其名曰[敏牛]。有鳥焉,其狀如鴞,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鸚[母鳥]。

又西二百里曰翠山。其上多棕枏,其下多竹箭,其陽多黃金、玉,其陰多旄牛、麢、麝;其鳥多鸓,其狀如鵲,赤黑而兩首四足,可以御火。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騩山,是錞於西海。無草木,多玉。凄水出焉,西流注於海。其中多採石、黃金、多丹粟。

凡《西經》之首,自錢來之山至於隗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華山冢也,其祠之禮:太牢。羭山神也,祠之用燭,齋百日以百犧,瘞用百瑜,湯其酒百樽,嬰以百珪百璧。其餘十七山之屬,皆毛[牛全],用一羊祠之。燭者百草之未灰,白席采等純之。

《西次二經》之首曰鈐山。其上多銅,其下多玉,其木多杻橿。

西二百里曰泰冒之山。其陽多金,其陰多鐵。浴水出焉,東流注於河,其中多藻玉,多白蛇。

又西一百七十里曰數歷之山。其上金黃金,其下多銀,其木多杻橿,其鳥金鸚[母鳥]。楚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渭,其中多白珠。

又西百五十里曰高山。其上多銀,其下多青碧、雄黃,其木多棕,其草多竹。涇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渭,其中多磬石、青碧。

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陽多赤銅,其陰多石涅,其獸多虎豹犀兕。有鳥焉,其狀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鸞鳥,見則天下安寧。

又西二百里曰龍首之山。其陽多黃金,其陰多鐵。苕水出焉,東南流注於涇水。其中多美玉。

又西二百里曰鹿台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銀。其獸多[牛乍]牛、羬羊、白豪。有鳥焉。其狀如雄雞而人面,名曰鳧徯,其鳴自叫也,見則有兵。

西南二百里曰鳥危之山。其陽多磬石,其陰多檀楮,其中多女床。鳥危之水出焉,西流注於赤水,其中多丹粟。

又西四百里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銅,有獸焉,其狀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厭,見則天下大兵。

又西四百里曰大次之山,其陽多堊,其陰多碧,其獸多[牛乍]牛,麢羊。

又西四百里曰薰吳之山。無草木,多金玉。

又西四百里曰[廠◎氐]陽之山。其木多[木稷-禾]、枏、豫章,其獸多犀、

兕、虎、[犭勺]、[牛乍]牛。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眾獸之山。其上多[王雩]琈之玉,其下多檀楮,多黃金。其獸多犀兕。

又西五百里曰皇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黃。皇水出焉,西流注於赤水,其中多丹粟。

又西三百里曰中皇之山,其上多黃金,其下多蕙棠。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西皇之山。其木多檀楮;其鳥多羅羅,是食人。

凡《西次二經》之首,自鈐山至於萊山,凡十七仙,四千一百四十里。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馬身。其七神皆人面牛身,四足一臂,操杖以行,是為飛獸之神。其祠之毛用少牢,白菅為席,其十輩神者,其祠之毛一雄雞,鈐而不糈,毛采。

《西次三經》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冢遂,南望[搖-手]之澤,西望帝之搏獸之丘,東望[蟲焉]淵。有木焉,員葉而白柎,赤華而黑理,其實如枳,食之宜子孫。獸焉,其狀如禺而文臂,豹(虎)[尾]而善投,名曰舉父。有鳥焉,其狀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見則天下大水。

西北三百里曰長沙之山。泚水出焉,北流注於泑水。無草木,多青雄黃。

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諸[囪此]之山,臨彼岳崇之山。東望[氵此]澤,河水所潛也,其原渾渾泡泡。爰有嘉果,其實如桃,其葉如棗,黃華而赤柎,食之不勞。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山。其上多丹木,員葉而赤莖,黃華而赤實,其味如飴,食之不飢。丹水出焉,西流注於稷澤。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湯湯,黃帝是食是饗。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歲,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黃帝乃取峚山之玉榮,而投之鍾山之陽。瑾瑜之玉為良,堅粟精密,濁澤(有而)〔而有〕光。五色發作,以和柔剛。天地鬼神,是食是饗;君子服之,以御不祥。自峚山至於鍾山四百六十里,其間盡澤也。是多奇鳥、怪獸、奇魚,皆異物焉。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鍾山。其子曰鼓,其狀(如)人面而龍身,是與欽[丕鳥]殺葆江於崑崙之陽,帝乃戮之鍾山之東曰瑤岸,欽[丕鳥]化為大鶚,其狀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鵠,見則有大兵。鼓亦化為[皴鳥-皮]鳥,其狀如鴟,赤足而直喙,黃文而白首,其音如鵠,見則其邑大旱。

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觀水也焉,西流注於流沙。是多文鰩魚,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於東海,以夜飛。其音如鸞雞,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見則天下大穰。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丘時之水也焉,而北流注於[氵幼]水,其中多蠃母,其上多青雄黃,多藏琅玕、黃金、玉,其陽多丹粟,其陰多采黃金、實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狀馬身而人面,虎文而鳥翼,徇於四海,其音如榴。南望崑崙,其光熊熊,其氣魂魂。西望大澤,后稷所潛也。其中多玉,其陰多鷂木之有若,北望諸[囪此],槐鬼離侖居之,鷹[儃鳥-亻]之所宅也。東望恆山四成,有窮鬼居之,各在一搏。爰有**,其清洛洛。有天神焉,其狀如牛,而八足二首馬尾,其音如勃皇,見則其邑有兵。

西南四百里曰崑崙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其神狀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有獸焉,其狀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螻,是食人。有鳥焉,其狀如蜂,大如鴛鴦,名曰欽原,[若/蟲蟲]鳥獸則死,[若/蟲蟲]木則枯。有鳥焉,其名曰鶉鳥,是司帝之百服,有木焉,其狀如棠,黃華而赤實,其味如李而無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有草焉,名曰[艹/賓]草,其狀如葵,其味如蔥,食之已勞。河水也焉,而南流東注於無達。赤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汜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醜塗之水。黑水出焉,而西流於大[木於],是多怪鳥獸。

又西三百七十里曰樂游之山。桃水出焉,西流注於稷澤,是多白玉。其中多[魚骨]魚,其狀如蛇而四足,是食魚。

西水行四百里曰流沙,二百里至於蠃母之山。神長乘司之,是天之九德。其神狀如人而[犭勺]尾。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石而無水。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有獸焉,其狀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見則其國大穰。有鳥焉,其狀如翟而赤,名曰勝遇,是食魚,其音如錄,見則其國大水。

又西四百八十里曰軒轅之丘,無草木,洵水出焉,南流注於黑水,其中多丹粟,多青雄黃。

又西三百里曰積石之山,其下有石門,河水冒以西〔南〕流,是山也,萬木無不有焉。

又西二百里曰長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獸皆文尾,其鳥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實惟員神[石鬼]氏之宮。是神也,主司反景。

又西二百八十里曰章莪之山。無草木,多瑤碧,所為甚怪。有獸焉,其狀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擊石,其名(如)〔曰〕猙。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曰畢方,其鳴叫也,見則其邑有[言為]火。

又西三百里曰陰山。濁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於蕃澤,其中多文貝。有獸焉,其狀如貍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又西二百里曰符惕之山。其上多棕兕,下多金玉。神江疑居之。是山也,多怪雨,風雲之所出也。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鳥居之。是山也,廣員百里。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白身、四角,其豪如披蓑,其名曰[彳敖][彳因],是食人。有鳥焉,一首而三身,其狀如[樂鳥],其名曰鴟。

又西一百九十里曰騩山。其上多玉而無石。神耆童居之,其音常如鐘磬,其下多積蛇。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也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維帝江也。

又西二百九十里曰泑山。神蓐收居之,其上多嬰短之玉,其陽多瑾瑜之玉,其陰多青雄黃。是山也,西望日之所入。其氣員,神紅光之所司也。

又西行三里至於翼望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貍,一目而三尾,其曰[言雚],其音如[大/集]百聲,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癉。有鳥焉,其狀如烏,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奇鳥][余鳥],服之使人不厭,又可以御凶。

凡《西次三經》之首,崇吾之山至於翼望之山,凡二十三山,六千七百四十四里。其神狀皆羊身人面。其祠之禮,用一吉玉瘞,糈用稷米。

《西次四經》之首曰陰山。上多榖,無石,其草多茆蕃。**出焉,西流注於洛。

北五十里曰勞山,多茈草。弱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洛。

西五十里曰罷父之山。洱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洛,其中多茈碧。

北百七十里曰申山。其上多榖、[木乍],其下多杻橿,其陽多金玉。區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

北二百里曰鳥山,其上多桑,其下多楮,其陰多鐵,其陽多玉。辱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

又北百二十里曰上申之山,上無草木,而多硌石,下多榛、楛,獸多白鹿。其鳥多當扈,其狀如雉,以其髯飛,食之不[目旬]目。湯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又北百八十里曰諸次之山。諸次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是山也,多木無草,鳥獸莫居,是多眾蛇。

又北百八十里曰號山。其木多漆、棕,其草多葯、虈、[艹/弓][艹/窮]。多[氵今]石。端水也焉,而東流注於河。

又北二百二十里曰孟山。其陰多鐵,其陽多銅。其獸多白狼、白虎,其鳥多白雉、白翟。生水也焉,而東流注於河。

西二百五十里曰白於之山。上多松、柏,下多櫟、檀。其獸多[牛乍]牛、羬羊、其鳥多鴞。洛水出於其陽,而東流注於渭;夾水出於其陰,而東流注於生水。

西北三百里曰(申)〔由〕首之山。無草木,冬夏有雪,申水出於其上,潛於其下,是多白玉。

又西五十五里曰涇谷之山。涇水出焉,東南流注於渭,是多白金、白玉。

又西百二十里曰剛山。多柒木,多[王雩]琈之玉。剛水也焉,北流注於渭。是多神[光鬼],其狀人面獸身,一足一手,其音如欽。

又西二百里至剛山之尾,洛水也焉,而北流注於河。其中多蠻蠻,其狀鼠身而鱉首,其音如吠犬。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英[革是]之山。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鳥獸盡白。[氵宛]水出焉,而北注於陵羊之澤。是多冉遺之魚,魚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馬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

又西三百里曰中曲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雄黃、白玉及金。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駮,是食虎豹,可以御兵。有木焉,其狀如棠,而員葉赤實,實大如木瓜,名曰櫰木,食之多力。

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蝟毛,名曰窮奇,音如獋狗,是食人。濛水出焉,南流注於洋水,其中多黃貝、蠃魚,魚身而鳥翼,音如鴛鴦,見則其邑大水。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鳥鼠同穴之山。其上有白虎、白玉。渭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其中多鰠魚,其狀如鱣魚,動則其邑有大兵。濫水出於其西,西流注於漢水。多[如/魚][魚比]之魚,其狀如覆銚,鳥首而魚翼魚尾,音如磬石之聲。是生珠玉。

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其上多丹木,其葉如榖,其實大如瓜,赤符而黑理,食之已癉,可以御火。其陽多龜。其陰多玉。苕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海,其中多砥礪。有獸焉,其狀馬身而鳥翼,人面蛇尾,是好舉人,名曰孰湖。有鳥焉,其狀如鴞而人面,蜼身犬尾,其名自號也,見則其邑大旱。

凡《西次四經》自陰山以下至於崦嵫之山,凡十九山,三千六百八十里。其神祠禮,皆用一白雞祈。糈以稻米,白菅為席。

右西經之山。凡七十七山,一萬七千五百一十七里。

北山經第三

北山經之首曰單狐之山。多機木,其上多華草,[氵逢]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氵幼]水,其中多芘石、文石。

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其上多銅,其下多玉,無草木。滑水出焉,而西流注於諸[囪比]之水。其中多滑魚,其狀如[魚單],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其中多水馬,其狀如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

又北三百里曰帶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有獸焉,其狀如馬,一角有錯,其名曰[月雚]疏,可以辟火。有鳥焉,其狀如烏,五采而赤文,名曰[奇鳥][余鳥],是自為牝牡,食之不疽。彭水出焉,而西流注於芘湖之水。其中多儵魚,其狀如雞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鵲,食之可以已憂。

又四百里曰譙明之山。譙水出焉,西流注於河。其中多何羅之魚,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癰。有獸焉,其狀如[豹亘-勺]而赤豪,其音如榴榴,名曰孟槐,可以御凶。是山也,無草木,多青雄黃。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涿光之山。囂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河。其中多鰼鰼之魚,其狀如鵲而十翼,鱗皆在羽端,可以御火,食之不癉。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棕。其獸多麢羊,其鳥多蕃。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虢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桐椐。其陽多玉,其陰多鐵。伊水出焉,西流注於河。其獸多橐駝,其鳥多寓,狀如鼠而鳥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

又北四百里至於虢山之尾,其上多玉而無石。魚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河,其中多文貝。

又北二百里曰丹熏之山。其上多樗柏,其草多韭(缺字xie),多丹雘。熏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棠水。有獸焉,其狀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飛,名曰耳鼠,食之不[月采],又可以御百毒。

又北二百八十里曰石者之山。其上無草木,多瑤碧。[氵此]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河,有獸焉,其狀如豹,而文題白身,名曰孟極。是善伏,其鳴自呼。

又北百一十里曰邊春之山,多蔥、葵、韭、桃、李。杠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氵幼]澤。有獸焉,其狀如禺而文身,善笑,見人則卧,名曰幽[安鳥],其鳴自呼。

又北二百里曰蔓聯之山。其上無草木。有獸焉,其狀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馬蹄,見人則呼,名曰足訾,其鳴自呼。有鳥焉,群居而朋飛,其毛如雌雉,名曰鵁,其鳴自呼,食之已風。

又北百八十里單張之山。其上無草木。有獸焉,其狀如豹而長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諸[牛建],善吒,行則銜其尾,居則蟠其尾。有鳥焉,其狀如雉,而文首、白翼、黃足、名曰白[夜鳥],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疒◎制]。櫟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杠水。

又北三百二十里曰灌題之山。其上多樗、柘,其下多流沙,多砥。有獸焉,其狀如牛而白尾,其音如訆,名曰那父。有鳥焉,其狀如雌雉而人面。見人由躍,名曰竦斯,其鳴自呼也。匠韓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泑澤,其中多磁石。

又北二百里曰潘侯之山。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榛、楛,其陽多玉,其陰多鐵。有獸焉,其狀如牛,而四節生毛,名曰旄牛。邊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櫟澤。

又北二百三十里曰小咸之山。無草木,冬夏有雪。

北二百八十里曰大咸之山。無草木,其下多玉。是山也,四方,不可以上。有蛇名曰長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

又北三百二十里曰敦薨之山。其上多棕枏,其下多茈草,敦薨之水焉,而西流注於[氵幼]澤。出於崑崙之東北翼,實惟河源。其中多赤鮭,其獸多兕、旄牛,其鳥多[屍鳥]鳩。

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無草木,多青碧,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名曰窫寙,其音如嬰兒,是食人。敦水出焉,東流注於雁門之水,其中多[魚市][魚市]之魚,食之殺人。

又北二百里曰獄法之山。瀤澤之水出焉,而東北流注於泰澤,其中多[魚巢]魚,其狀如鯉而雞足,食之已疣。有獸焉,其狀如犬而人面,善投,見人則笑,其名山[犭軍],其行如風,見則天下大風。

又北二百里曰北丘之山。多枳棘、剛木。有獸焉,其狀如牛,而四角、人目、彘耳,其名曰諸懷,其音如鳴雁,是食人。諸懷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囂水。其中多[魚旨]魚,魚身而犬首,其音如嬰兒,食之已狂。

又北百八十里曰渾夕之山。無草木,多銅玉。囂水出焉,而西北流注於海。有蛇,一首兩身,名曰肥遺,見則其國大旱。

又北五十里曰北單之山。無草木,多蔥、韭。

又北百里曰熊差之山。無草木,多馬。

又北百八十里曰北鮮之山。是多馬。鮮水出焉,而西北流注於塗吾之水。

又北百七十里曰隄山,多馬。有獸焉,其狀如豹而文首,名曰狕。隄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泰澤,其中多龍龜。

凡《北山經》之首,自單狐之山至於隄山,凡二十五山,五千四百九十里。其神皆人面蛇身。其祠之毛,用一雄雞彘瘞,吉玉用一珪,瘞而不糈。其山北人皆生食不火之物。

《北次二經》之首〔山〕,在河之東,其首枕汾,其名曰管涔之山。其上無木而多草,其下多玉。汾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河。

又北二百五十里曰少陽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赤銀。酸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汾水,其中多美赭。

又北五十里曰縣雍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其獸多閭麋,其鳥多白翟、白[有鳥]。晉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汾水。其中多[此/魚]魚,其狀如儵而赤鱗,其音如叱,食之不驕。

又北二百里曰孤岐之山。無草木,多青碧。勝水出焉,而東北流注於汾水,其中多蒼玉。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白沙山。廣員三百里,盡沙也,無草木鳥獸。鮪水出於其上,潛於其下。是多白玉。

又北四百里曰爾是之山。無草木,無水。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狂山,無草木。是山也,冬夏有雪。狂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浮水,其中多美玉。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諸餘之山。其上多銅玉,其下多松柏。諸餘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旄水。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敦頭之山。其上多金玉,無草木。旄水出焉,而東流注於(印)〔邛〕澤。其中多[馬勃-力]馬,牛尾而白身,一角,其音如呼。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鈎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

又北三百里曰北囂之山。無石,其陽多碧,其陰多玉。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白身犬首,馬尾彘鬣,名曰獨[犭谷]。有鳥焉,其狀如烏,人面,名曰長[般/鳥][冒鳥],宵飛而晝伏,食之已[日喝-口]。涔水出焉,而東流注於邛澤。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無草木,多金玉。修水出焉,而東流注雁門。其獸多居暨,其狀如豚而赤毛。其音如豚。有鳥焉,其狀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囂,其音如鵲,食之已腹痛,可以上[彳同亍]。

又北四百里曰姑灌之山,無草木。是山也,冬夏有雪。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湖灌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碧,多馬。湖灌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海,其中多[魚旦]。有木焉。其葉如柳而赤理。

又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於洹山。其上多金玉,三桑生之,其樹皆無枝,其高百仞,百果樹生之。其下多怪蛇。

又北三百里曰敦題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是錞於北海。

凡《北次二經》之首,自管涔之山至於敦題之山,凡十七山,五千六百九十里。其神皆蛇身人面。其祠,毛用一雄雞彘瘞;用一壁一珪,投而不糈。

《北次三經》之首曰太行之山。其首曰歸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有獸焉,其狀如麢羊而四角,馬尾而有距,其名曰[馬軍],善還,其名自訆。有鳥焉,其狀如鵲,白身,赤尾,六足,其名曰[賁鳥],是善驚,其鳴自[言交]。

又東北二百里曰龍侯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決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其中多人魚,其狀如[魚帝]魚,四足,其音如嬰兒,食之無痴疾。

又東北二百里曰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陰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其名曰天馬,其鳴自訆。有鳥焉,其狀如烏,首白而身青、足黃,是名曰[屈鳥][居鳥],其鳴自[言交],食之不飢,可以已寓。

又東北七十里曰咸山,其上有玉,其下多銅,是多松柏,草多茈草。條菅之水出下,而西南流注於長澤。其中多器酸,三歲一成,食之已癘。

又東北二百里曰天池之山。其上無草木,多文石。有獸焉,其狀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飛,其名曰飛鼠,澠水出焉,潛於其下,其中多黃堊。

又東北三百里曰陽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銅。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赤尾,其頸[竪/肉-立],其狀如句瞿,其名曰領胡,其鳴自[言交],食之已狂。有鳥焉,其狀如雌雉,而五采以文,是自為牝牡,名曰象蛇,其鳴乍[言交]。留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河。其中有[魚陷-阝]父之魚,其狀如[魚付]魚,魚首而彘身,食之已嘔。

又東北三百五十里曰賁聞之山。其上多蒼玉,其下多黃堊,多涅石。

又北百里曰王屋之山,是多石。[氵取]水出焉,而西北流於泰澤。

又東北三百里曰教山,其上多玉而無石。教水出焉,西流注於河。是水冬乾而夏流,實惟乾河。其中有兩山。是山也,廣員三百步,其名曰發丸之山,其上有金玉。

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鹽販之澤,北望少澤,其上多草、[艹/諸][艹/與],其草多秦椒;其陰多赭,其陽多玉。有鳥焉,其狀如蛇,而四翼、六目、三足,名曰酸與,其鳴自[言交],見則其邑有恐。

又東南三百二十里曰孟門之山。其上多蒼玉,多金;其下多黃堊,多涅石。

又東南三百二十里曰平山。平水出其上,潛於其下,是多美玉。

又東三百里曰京山。有美玉,多漆木,多竹。其陽有赤銅,其陰有[石肅]。高水出焉,南流注於河。

又東二百里曰蟲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多青碧。丹水也焉,南流注於河。薄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黃澤。

又東三百里曰彭[囪比]之山。其上無草木,多金玉,其下多水。蚤林之水出焉,東南流注於河。肥水出焉,而南流注於床水,其中多肥遺之蛇。

又東百八十里曰小侯之山。明漳之水出焉,南流注於黃澤。有鳥焉,其狀如烏而白文,名曰鴣[習鳥],食之不[氵爵]。

又東三百七十里曰泰頭之山。共水出焉,南注於滹池。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

又東北三百里曰軒轅之山。其上多銅,其下多竹。有鳥焉,其狀如梟而白首,其名曰黃鳥,其鳴自[言交],食之不妒。

又北二百里曰謁戾之山。其上多松柏,有金玉。沁水出焉,南流注於河。其東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林之水出焉,南流注於河。嬰侯之水出焉,北流注於汜水。

東三百里曰沮洳之山。無草木,有金玉。濝水出焉,南流注於河。

又北三百里曰神囷之山。其上有文石,其下有白蛇,有飛蟲。黃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洹。滏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歐水。

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名自[言交]。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又東北百二十里曰少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銅。清漳之水出焉,東流於濁漳之水。

又東北二百里曰錫山。其上多玉,其下有砥。牛首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滏水。

又北二百里曰景山,有美玉。景水出焉,東南流注於海澤。

又北百里曰題首之山。有玉焉,多石,無水。

又北百里曰[糹肅]山。其上有玉、青碧。其木多[木旬],其草多芍藥、芎[艹/窮]。洧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其中有[魚嚄-口]、黽。

又北百二十里曰松山。陽水出焉,東北流注於河。

又北百二十里曰敦與之山。其上無草木有金玉。[氵索]水出於其陽,而東流注於泰陸之水。[氵氐]水出於其陰,而東流注於彭水。槐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氵氐]澤。

又北百七十里曰柘山。其陽有金玉,其陰有鐵。歷聚之水出焉,而北流注於大洧。

又北三百里曰維龍之山。其上有碧玉,其陽有金,其陰有鐵。肥水出焉,而東流注於臬澤,其中多礨石,敞鐵之水出焉,而北流注於大澤。

又北百八十里曰白馬之山。其陽多石玉,其陰多鐵,多赤銅。木馬之水出焉,而東北流注於滹沱。

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山。無草木,冬夏有雪。空桑之水出焉,東流注於[氵虖]沱。

又北三百里曰泰戲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後,其名曰[羊東][羊東],其鳴自訆。滹沱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溇水。液女之水出於其陽,南流注於沁水。

又北三百里曰石山,多藏金玉。濩濩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滹沱;鮮於之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滹沱。

又北二百里曰童戎之山。皐塗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溇液水。

又北三百里曰高是之山。滋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滹沱。其木多棕,其草多條。滱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又北三百里曰陸山,多美玉。[炎阝]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

又北二百里曰沂山。般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

北百二十里曰燕山,多嬰石。燕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又北山行五百里水行五百里,至於饒山。是無草木,多瑤碧,其獸多橐駞,其鳥多鶹。歷虢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其中有師魚,食之殺人。

又北四百里曰乾山。無草木,其陽有金玉,其陰有鐵而無水。有獸焉,其狀如牛而三足,其名曰澣[犭原],其鳴自[言交]。

又北五百里曰倫山。倫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其狀如麋,其川(州)在尾上,其名曰羆。

又北五百里曰碣石之山。繩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其中多蒲夷之魚。其上有玉,其下多青碧。

又北水行五百里至於雁門之山,無草木。

又北水行四百里至於泰澤。其中有山焉,曰帝都之山,廣員百里。無草木,有金玉。

又北五百里曰錞於毋逢之山。北望雞號之山,其風如[風力/力力]。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焉,是有大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見則其邑大旱。

凡《北次三經》之首,自太行山以至於毋逢之山,凡四十六山,萬二千三百五十里。其神狀皆馬身人面者廿神。其祠之,皆用一藻茝瘞之。其十四神狀皆彘身而載玉。其祠之,皆用一璧瘞之。大凡四十四神,皆用稌糈米祠之,此皆不火食。

右北經之山志,凡八下七山,二萬三千二百三十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神之上位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神之上位者
上一章下一章

古代神話奇書 山海經(資料 無相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