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底牌盡出

第五十一章:底牌盡出

雖說左良玉生前法定的轄區是兩湖,但他死後的葬禮,究竟選擇在何地舉行,卻依然是一場政治秀。侯恂希望在湖南舉辦,因為距離南京近一些,從感覺上很有不同。不過在陳奇瑜特使,成都知府吳志衍的建議下,由左兵新帥左夢庚拍板決定,葬禮及墓地都選在湖北。

吳志衍不是別人,恰好是號稱復社五秀才之一,吳梅村的族兄。從名字上看,兩個人的爺爺應該是親兄弟,只是因為家族分枝散葉,才各自採用不同的字輩譜決。吳姓,歷來是江南一帶的大姓,這種宗族拆分但親情猶在的現象,並不罕見。吳梅村一直是舊黨叛亂的骨幹人才,目前擔任應天府通判,負責南京一帶的民生治安。從各方面來看,選擇吳志衍成為陳奇瑜的談判代表,有著很多重的考量。

目前的中國,著實是有幾個談判專家的,熊文燦、洪承疇、陳奇瑜這三位的嘴皮子都是一時翹楚,其中:

熊文燦最有成就,李自成、鄭芝龍都是他給說服的。而且被招安者下場都還不錯,因此熊尚書也最有信譽(雖然李自成後來死在祁連山下,但兇手是高傑,不能算大熊違約)。當然了,很多條件都在那裡擺著,他能夠水到渠成,也有運氣的成分在裡面。

洪承疇則最不讓人(主要是被招安者)放心,因為洪閣老似乎有嚴重的雙重性格傾向,洪鹽酒上台,大家相見好,把酒笑,同分富貴。可一旦洪屠手出場,今天還歡聲雷動的成為國家座上賓,明天就被公開處斬。當年洪承疇得以被小朱賞識,就是因為誘殺了三百名過來投誠的變民軍;後來慶陽城下,明明變民軍已經投降,老洪還是以「做法祭天」的名義,強令黃得功、左良玉等帶隊將領,一人分一個名額,公開處決108名頭目。然後私下裡,又連夜派遣精騎,按照名單暗殺了數千名基層軍官。裡外里,洪屠手這個外號,算是一點兒不虧欠。不過洪承疇這麼干,對國家的好處是最大的,相比於熊文燦的妥協與讓步,洪承疇談下來的條件都比較苛刻,基本是國家沒什麼損失,變民軍則犧牲很多。

陳奇瑜也沒少談判,招安變民軍歷來是他們這一代文官的施政理想,因為大家都清楚變民軍的由來,如果不是天災,如果不是**,百姓何必謀反?

換句話說,熊文燦最有名,洪承疇最有質,陳奇瑜則佔一個「量」字。由他出面主持的招安工作,其強度和數量是最多的。

而現在,由於熊文燦的條件太寬,國家現在不想做太多妥協;洪承疇的條件又太緊,北京願意,左兵也未必肯干。所以一個天大的機會,就擺在了陳奇瑜面前。

如果招安左夢庚成功,則陳奇瑜在談判史上,將成為與熊文燦並駕齊驅的人物。

因此,陳奇瑜對此次談判非常非常重視,選擇吳志衍出面做好前期準備,充分顯示了他的膽識和經驗。

吳志衍與陳奇瑜之間是上下級的關係,與吳梅村是志同道合兼親戚的關係,這樣錯綜複雜的三角聯絡,使得這次談判,從一開始就具備了必然成功的特徵。道理很簡單,這個時代的讀書人,是很講究素質的。「士為知己者死」就是讀書人最大的素質。

明知道你吳志衍跟叛軍之間瓜葛很深,但俺老陳非但依舊重用你,還派你過去洽談招安事宜,這種交託重任的信任,讀書人根本沒有抵抗力。

所以吳志衍當著侯恂的面兒,很不客氣的說:

「左侯福園,早有定論,既不能歸鄉,便要守麾帳。千山遠渡,非但後輩不敢妄議,就連故舊,也會感嘆一句,身後不寧啊!」

「…」

左良玉老家應該在遼東,但現在大家都清楚,把棺槨運到遼東,那簡直是笑話。既然不能歸鄉,那就在生前任職、臨終之地安葬吧。言外之意,你侯恂作為「故舊」之人,已經拖累人家左良玉不能歸鄉安葬了,現在還想怎的?

再加上左夢庚早就下定了決心,他目標很清晰,老父身後榮耀,必須由國家贈給,南京舊黨?呸,算個屁股!

接下來就好辦了,墓葬福園也敲定了,湖北大冶。大冶出銅,在風水學上,屬於財源之地。左大帥生前威武,死後富庶,也算一個好安置。

隨後的日子裡,遍布沿江六省的左兵,都聽號令,身著孝服49天,也就是在腰間、臂膀等位置纏上一條白色絲綢。

與悲戚的左兵相呼應的,是北京南城宣武門外的刀堂,忽然詭秘的舉辦了一場法事,名義上是天子忽然心生感嘆:

「國有今朝,實在將卒效命之功,今著參謀總部後勤局正使黃得功、錦衣衛都指揮使高起潛,會兵部尚書黃景?,禮部左侍郎劉麟長、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孫之獬,同往刀堂拜祭,以慰恤國之良將銳卒。」

明眼人都知道,這就是信號,希望左夢庚早做決斷。

一場多層面、多角度的平叛大戲,就這樣正式步入**段落。

南京城本來沒必要為左良玉戴孝,但正因為北京那邊忽然規格不低(文、武、內廷高層官員)的拜祭刀堂,所以南京城的行政長官吳梅村,也連忙在接到消息的當晚出台告示,希望百姓百業,在七日之內,最好不要艷服聲娛。

吳梅村是個人才,這點從他的行政效率就可以看出來,這份杜絕娛樂活動的告示,第二天一大早,就貼滿了南京城內外,百姓們看完之後,交頭接耳一番,就都低調的各回各家,大家沒必要在這種事兒上跟政府較勁,何必呢?又不是非好這一口。

人群稀稀拉拉的散去,小販們也沒精打採的收拾著物品,就在這時,東門洞底下,晃出來四個人:一個胖子、一個瘦子,還有兩個少年郎。

四個人相貌都還算周正,腳踩官靴,身穿綢服,腦袋上還帶著藍絨布的高帽。單從這幾點來看,這四位屬於白衙階層。就是由衙門聘任,代為執行公務的社會人士。這個職業發展到後來的以後,就變成了城管。但現在,官方叫法為白衙,民間稱呼為大官人。

四位大官人,充分體現了白衙的來源特徵,歪戴著帽子,衣服骯髒,眼圈發黑,走路一步三晃肩,還有外八字。看人的時候,眼睛直愣愣的,膽小怕事的百姓,會立刻躲開目光,貓著腰跑遠。

相比較起來,更壯實一點兒的少年,高聲大氣的對著一個茶寮喊著:

「嗨,老吳,給切盤兒糕點,再沏一壺絞股藍。」

「唉」

茶老闆老吳又像是答應,又像是抱怨的嘆了一聲,臉上掛著沒精打採的神情,手底下倒是很快張羅著。

「呦嗬!」

胖子大模大樣的跨坐在桌子旁邊,一面撩起衣襟擦汗,露出黑毛捲曲的胖肚皮,一邊還不忘跟老吳逗貧:

「老吳,怎麼不高興了?我們又不是白喝你的茶!」

「嗯」

老吳本身就不願意說話,聽到這個,又像是附和,又像是冷笑的哼哼著。這時候,瘦子、兩個少年郎,也都坐在了方桌邊上,四個人也不管老吳有多少不滿,直接開吃,吃了一盤的時候,老吳又給上了一盤,儘管心裏面極端憤慨,但老吳還是秉承了服務業的職業需求,一切要替客人想在前面,爭取主動服務意識。

他們吃的是一種茯苓糕,切片后配著釅茶吃,是很不錯的享受。同手下跟班不一樣,帶頭的胖子顯然是個比較敏感的人,一直笑眯眯的拿眼睛瞄著老吳,直到老吳被他瞄毛了,轉身進去,換老婆出來,胖子才得意的吃了三片茯苓糕,喝了五杯絞股藍。

「吳大嫂,」胖子喚著老吳的老婆,一邊伸手進懷,「今天我是跟您結賬來了,喏,」胖手望桌子上一拍,現出來一張嶄新的銀票,「這張銀票,您收好吧!」

「呦,崔大官人,這可不敢要。」吳大嫂身子動了動,卻不敢上前,手也趕緊背到身後去。

「我們小本生意,您老這銀票,我們也兌換不開啊!」

「嘿,」胖子嘿嘿的笑著,旁邊的瘦子、兩個少年郎也跟著哈哈的笑著,最小的那個孩子,扭頭輕快的說:

「拿著吧,吳大嫂。這可是一兩銀的桃花票,算上前幾次吃的,還有富裕,就先掛您賬上,反正以後我們還來呢。」

一兩銀,吳大嫂自問自己還找的開零錢,因為胖子這些人,已經打秋風打了小半年了,一兩銀都未必夠。小本生意,再遇上這些白衙,當然是運氣不好。但今天胖子他們拿銀票來填賬目,這讓吳大嫂不由自主的,向前走了幾步。

拿起銀票,大嫂認識,是已經發行過一段時間的桃花票。只不過桃花票原本的最小面額是100兩,他們一直不敢想像,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拿著銀票做生意。現在面額被降低到1兩,他們也能夠像那些城裡人一般,用銀票買菜了。

「夠嗎?」

瘦子明顯要更無賴一些,儘管吳大嫂是又老又丑,但瘦子依舊用手去摸人家的腰身,這便宜占的,真是夠虧本。

「呦,」吳大嫂一邊躲著,一邊摩挲著銀票,其實不能算夠,四個無賴天天胡吃海塞,一兩銀子哪裡夠?但有了這兒些,本錢算回來了。大嫂高興的一邊鞠躬,一邊感謝著:

「謝謝大官人,謝謝大官人。」

「呵呵,甭謝了,知道你不夠。」胖子今天情緒顯然不錯,一邊再次伸手進懷,然後再是啪的往桌子上一拍:

「喏,這張你也拿去,以後我們哥幾個再來喝茶,你讓老吳給我們個好臉兒,別總跟死了親爹似的。噁心誰呢?」

「哎,哎,您老放心,放心。」

大嫂一邊應著,一邊拿起第二張銀票,轉身進去給老吳看。外面的四個白衙,高高興興,理直氣壯的又開始吃喝起來。

人嘛,都不是天生就惡貫滿盈,能公平交易的吃糕喝茶,誰也不會強吃白食。今天他們四個人領到了工資,所以也有錢當真正的客人了,自然的,大家都很高興。

本來他們的工資不多,南京徵用他們,是不應該拖欠工資的。但問題是原版桃花票的面額過大,真金白銀又都用於收購北方,所以他們這些白衙的工資,一直是空頭許諾。如今好了,桃花票改版,降低面額后,四個人的薪水總共是三十兩,薄薄一小沓銀票,拿在手裡的感覺,還是蠻沉的。

這裡一句話說一下白衙,政府徵用崔胖子當幫工,崔胖子再尋到自己的狐朋狗友幫自己,因此胖子是大白衙,政府薪水直接發給他。瘦子和兩個少年就是小白衙。從崔胖子那裡領打賞。

這四個白衙儘管無賴,但在吃喝上,還是體現了南方人的精細,大魚大肉的很少吃,基本上以素為主。吃了三大盤茯苓糕,喝了兩大壺絞股藍,哥幾個也就算飽了。胖子伸了個懶腰,藉機再看看四周,因為杜絕娛樂的告示出來,所以現在的閑雜人等很少,老吳茶寮本來就不大,現在只剩下他們四個。胖子把胳膊支在桌子上,左腳翹起踩著凳子,身子探到桌子中央,小聲的說:

「哥幾個,昨晚臨出來,我聽公爺說了,政府這邊準備大量發行一兩桃花票,按存一分換兩分的比例,只要有金銀銅板,就可以立時翻番,這買賣,總是要做的吧!」

「這個?」

瘦子跟胖子時間最久,大事兒上,一直是他們兩個來定。兩個孩子基本屬於聽指揮的地位。瘦子眨巴眨巴眼睛,揪了揪自己的鬍子,

「紅哥,咱到哪兒找本錢啊!再者說,公爺說的光鮮,存一換二,到時候如果沒銀子兌出來,咱們手裡的真金白銀,還不變成廢紙了?」

「噓,」胖子又謹慎的扭頭看了看四周,「找死啊!這種喪氣話,最好別亂說。再有,公爺跟我交了底兒,那多出的一分銀票,可看做借貸,到時候如果錢莊兌不出金銀,就把各家員外的田產押出來,像茶園,是200兩銀子一畝。桑園,是230兩銀子一畝。咱們換的銀票越多,將來得到的好處就越多。可聽明白了?」

「嗯,不明白,」瘦子一雙小眼睛骨碌碌轉了幾轉,依舊沒敢認可這個事情,反倒悄聲的提醒胖子:

「一個是咱們根本就沒錢,再說,洪承疇、史可法、馬世奇、孫傳庭這幾位如今都聚在了定陶,以後再加進來太子殿下,這南京城,能斗得過國家嗎?」

「切,」胖子滿不在乎的一卜楞腦袋,「斗不鬥得過你我都不用管,只要記著那茶園就可以了。至於錢嘛,」

胖子歪頭看了看茶寮后廚,老吳和他的婆子,此刻正探頭探腦的窺著他們幾個,胖子得意的笑了起來,

「老吳這些年,家裡能沒有個百八十兩銀子?幾家一湊,咱們就可以拿到幾畝上好的茶園了。到時候,老吳賣的茶葉,由咱們供,賣出去的進項,分咱們三分,一進一出都是錢財,咱們也就成員外了。」

「噢!」

兩個少年郎忽然興奮起來,混街面這麼多年,江湖道上有他們幾個字型大小,董橋兩盤紅,就是指的崔胖子。但他們始終沒攢多少錢財,能有地、有產業,再跟衙門掛靠,這可是中國混混最高的人生目標。

「可是,二分銀票,咱都給老吳嗎?」瘦子。

「當然不了,存一百兩換200兩銀票。那是咱們的價,跟老吳的價,是存一百兩,得120兩,先切他80兩出來。將來換購茶園時,也是記在咱們名下。頂多再給老吳加20兩就是了。」

「哪,要是老吳知道了海底眼,跟咱們翻臉怎麼辦?」

「哼,」胖子眉毛一立,眼睛一瞪,「哼哼,他敢嗎?」

「哈!」

四個無賴鬨笑起來,隨後最小的少年,起身招手:

「老吳,過來,過來,有好生意知會你嘞!」

「…」

不提可憐的老吳,如何被四個無賴折騰,先說說這番對話中所包含的信息吧:

舊黨真正的理論家,不是錢謙益也不是侯恂,而是號稱「江南四公子」的侯方域。侯方域前兩天公開算了一個帳目:

假設國家有十個農戶,每個農戶每年繳納10兩銀子的稅賦,那麼國家稅收就是百兩。但後來國家把稅賦增加到了200兩,平均到每個農戶身上,就是20兩銀子。這時候,有人開始動腦筋了。因為國家有個財政優惠,士子、官吏,是可以免稅的。因此,十個農戶中,就有人通過行賄、走門子等手段,搞到了士子、官吏的身份,這樣非但新增的10兩銀子不用繳納了,就連原先的那10兩,也全免了。

假設有兩個農戶分別搞到了士子和官吏的身份,那麼國家的200兩稅賦,就平攤到了剩餘八個農戶的身上,平均每人25兩。對於這八個農戶來說,通過非正常手段尋求免稅特權的需求,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來越強烈。長此以往,農戶與士子官吏的人口比例,就會越來越畸形。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改變身份,剩餘農戶的稅賦壓力也就越來越大,直到那「最完美」假設出現:國家沒有農戶納稅,而只剩下5個士子、5個官吏。

於是,國家徹底崩盤。注1

應該說,侯方域的這個假設模型是非常犀利的,他準確的刺探到國家弊政的根本,那就是農民的稅賦越來越大。但他刻意忽略了最根本原因:特權階層掌握的資源越來越多,但繳納的稅賦卻越來越少。底層百姓(農戶、匠戶)所擁有的資源越來越少,但繳納的稅賦卻越來越多。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特權階層不僅可以零稅賦,還可以持續擴大在手資源?

這個原因可以暫時不提,先說說侯方域通過這個假設,得出了一個什麼樣的結論吧:

「農戶不知安貧樂道,只知道偷改身份來抵減稅賦。國家不知道度量規矩,無限擴大士子、官吏之規模。」

這樣**裸的偷換概念與推卸責任,出自一位如此風流俊雅的年輕翹楚之口,實在是人文界一大憾事。

緊接著,侯方域又根據一段史實做出了第二個假設:

說當年忽必烈接到大臣奏摺,裡面驚世駭俗的寫有這樣一句話:

「漢人於國,多而無益,望空其地以牧!」

這句話的血腥程度,是非常非常令人震驚的,反人性反得如此徹底,也算一株奇葩了。後來在耶律楚材的建議下,忽必烈沒有同意這個奏摺,那麼偉大的耶律楚材是如何勸服忽必烈大汗的呢?耶律楚材說:

「請大汗給我三個月的時間,在這個期間內,允許我派遣兵馬、出台法令,並且增加漢人稅賦。到時候,您就知道應不應該空其地了。」

有了軍隊,有了苛政,耶律楚材收訖了新增稅賦。平均每個農戶增加繳納了3.5兩白銀的稅賦。摺合每年14兩(3.5×4)。

正是因為這多出來的稅賦,才讓千千萬萬的漢人保全下性命,也就是說那個年代里,一名漢人的生命標籤,是每年14兩白銀。

耶律楚材為了救人,不得以增加稅賦,儘管後來元代貴族因此而徵稅征上了癮頭,不斷加大百姓負擔,造成很多人間慘劇。但我們理當對這位先人,鞠躬致敬。注2

侯方域基於此段事實,做出第二個假設:

假設一個國家有十戶民,其中1戶為士,1戶為官,1戶為吏,剩餘7戶為農,每戶農每年繳納14兩白銀,國家每年總計擁有了98兩白銀的財稅收入。

那麼相比較第一個假設,國家減少了2兩銀子的收入,農戶的負擔只增加了4兩,卻足以養活三戶士子官吏。這樣算來,大家相安無事,也不會再有崩盤現象了。

到此,侯方域的詭辯術,正式清晰起來:

他首先做出第一個假設,讓大家膽戰心驚並且相信了兩個假定前提:國家士、官、吏的比例不要過高;每家農戶每年繳納20兩稅賦為苛政。

然後提出第二個假設,讓大家迷惑於新出現的兩個虛假命題:

士、官、吏的比例在30%為最好;

每家農戶每年稅賦在14兩為最好。

其中第二個「14兩」的命題,其實是為了第一個服務,就是要讓所有人都接受第一個命題。換句話說,這兩個偽命題的目標就是:士,即「君子集團」的比例永遠保持在20%的額度以內,不再擴大,也不再縮減。

為什麼這裡多出來個「20%」的字樣呢?很簡單,官由士選,假設模型中佔據10%的「官」,和10%的士,自然可以划等號嘍!

這是一個險惡的維護特定階層特定特權的政治理論,它所代表的,恰恰是人類心理的最陰暗一面。

每個人都希望好吃懶做,高高在上,既然自己成為了「士」人,他們所要做的就是永遠維護自己的統治。君子養民的根本內涵,也就在此。

由一小撮既得利益精英,在小範圍內決定下全國資源的分配比例,然後公布出去,利用他們的才學與辯才,給全國洗腦並接受這種分配方案。使得國家政體在短期內趨於平穩安定,這其實正是歷朝歷代治亂交替的本源。

因為人心是無止境的,白水買酒,還抱怨豬玀沒有酒糟吃,這就使得「君子」養民中的君子數量,越來越多,而民則越來越少,最後百姓活不下去了,揭竿而起。但「君子」們卻從來不會反思自己的錯誤,而是糾纏於「天命」「昏君」「亂民」這樣由他們發明的辭彙,來作為開解自身的標準。

中國的「君子」們,是最熟練掌握「抽出放大」詭辯法的,像屋檐滴水,去年滴在廊前三步,今年、明年仍舊滴在廊前三步。這本來是個自然現象,但中國文人會據此得出結論:

「孝順仍出孝順子,忤逆所出仍忤逆,不信你看廊前水,年年滴落舊時地。」

意思是不錯的,你對父母孝順,將來你的孩子也會孝順你,你要是責罵父母,將來你的孩子也會這麼對你。但這裡就包藏了一個禍心,將來他們可以利用這樣的方法,根據自己的需要而任意詆毀或者是褒獎別人。

最有名的實例,就是那個「為何不食肉糜」的昏君。

可從史料上看,小皇帝當時不過才16歲左右,一個長在深宮婦人之手,身前左右都是太監佞臣的小孩子,說出這樣的話語,我們不應該怪一個孩子是昏君,而應該譴責他身邊的監護人。但偏偏文人不願意這麼做,因為只要把罪責簡單的推託給一個孩子,就可以解脫他們的不作為。這樣是最輕鬆的心理暗示法。

更何況,沒有誰一輩子不犯錯不說錯話的,一個小孩子這麼說,多少還有為百姓著想的意思,而百官呢?除了毫無負擔的揪著一句話不放,卻從來不去替百姓想一想,如何才能吃上肉糜!

以上,就是侯方域兩個假設模型的理論體系。也是君子養民的得失所在。亦即文人一方面利用自己的能力來搭建一個相對完善的社會模型,一方面又想利用這個社會模型來為自己謀取更大空間,但隨著法統與道統的爭奪與妥協,使得君子集團的施政綱領總是在左右調整,一方面從法律上講,他們受皇權與國家統治;一方面從理論體系上,他們又肩負著指導皇帝、領導國家的重任。這兩種各不相同的責任,使得他們最終都沉淪於保留既得利益的桎梏中,再也沒有什麼生機了。一個民族的精英分子,如果喪失了革命意志,進而也就丟掉了氣節,那這個民族的危亡時刻,也就接踵而至。

所以,要想讓一個民族的精神不死,首先就要打碎君子養民這樣的理論體系。但這個道理,侯方域是不可能理解的,他在做完這兩個假設之後,適時拋出了具體的施政綱領:

很簡單,讓舊黨治下的沿江六省的商戶、農戶、匠戶,都從內心中認同:他們的衣食住行,都要依靠一群公正、道德、才學、俊雅的君子們的安排,才能夠幸福的生活下去。也因此,江南幾大集團勢力,利用出讓自己名下財產的將來所有權,來套取大量的民間金銀。也變成了一場偉大的,勇於犧牲的獻祭,這場為了心目中虛無縹緲的目標而發起的套現行為,變成了所有人的精神祭台。

只有讓人們相信你的理論,才好把身家交託與你。侯方域的本事,就是通過抽出極端事例,來放大理論的正確性,進而讓百姓相信他們,擁護他們。

七王集團、復社東林集團、皇商集團,這三大集團名下在南方的產業極多,通過高估在手不動產儲備,來吸納發行貨幣,倒也算是一條正途。並且吸納金銀時,發放雙倍紙幣,多出的一倍紙幣,作為在手資產升值利潤,也可以即期體現。隨後約定將來期,如果舊黨的聯行銀票不能到期兌換真金白銀,則直接轉為茶園、桑園的土地出讓金,讓平頭百姓擁有了一個希望:那些大戶家裡的良田,我們有機會擁有。

並且在這次發行桃花票的時候,侯方域等人也留了一個後手兒,因為這次是以「田產抵押」的形式超額發行紙幣,其兌換風險是比較大的,因此宗業司的金銀,就變成了雪中的火炭。

宗業司金銀作為補償金,被拆分下發到各地銀行、錢莊,作為小額、短期兌換之用。發行桃花票收集的金銀,則作為資本金投資到收購北方的行動中去。

這就造成這樣一個連環套:

宗業司金銀,抵押給各位大佬,讓各位大佬答應拿出名下不動產,以各位大佬的不動產超額發行桃花票,桃花票吸納的金銀全部投資到北方賭局中。

由於宗業司金銀本是左兵所有,拿出后,將補償一部分紙幣給左兵,同時因為是超額發行,所以左兵的現有財產,忽然間被無形放大了兩倍。這就促使丘慧榮、金聲桓、王體中所領導的左兵,徹底的為鞏固自身利益而奮戰下去。

超限發行桃花票,需要很多細緻的工作,而保證完成這些工作的,恰恰是「董橋兩盤紅」這樣的胖子、瘦子、兩個少年郎。這些江湖人是他們舊黨聘任的,介於南京政府與江南百姓之間,其人品、手段的高低,就決定了桃花票的信用級別。

這三個連環套出現之後,北京方面翹首以盼的兩張底牌「左兵在手宗業司金銀;舊黨江南名下不動產」就都被打了出來。

……

註:

1歷史上侯方域確實做過這個計算,可惜沒用到正地方。

2耶律楚材的這次搭救,堪稱完美。

另,最近做一個重要投標,期間要盡量做到斷絕外網,以力求保密。汗!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歌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十一章:底牌盡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