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諸王覲

第120章 諸王覲

早晨的東市很是人聲鼎沸。

他們兩個人牽着一匹駿馬,慢慢地走在東市的坊街上。太平頭上戴着冪籬,薛紹也戴着一個冪籬,就像是長安城中最平常的一對小夫妻,絲毫不引人注目。薛紹陪她走了片刻,忽然駐足說道:「我忽然想起來,再過一些時日,便是你的生辰。」

他側過頭來望她,目光中有着溫和的笑意。

太平輕輕嗯了一聲,攥住他的手掌,輕聲說道:「我猜想,你心中定然是有了奇怪的打算。」

薛紹有了片刻的愣神,帶着薄繭的指腹輕輕摩挲着她的手心,聲音里透著一些愉悅的笑意:「奇怪的打算?公主何出此言?」難道他這兩年來,盡送了她一些奇怪的生辰禮物么?

太平偏頭看他半晌,才斷言道:「直覺。」

薛紹悶悶地笑出聲來。

他握住太平的手腕,慢慢回想着自己前些年是否當真有些過火,送了她一些奇怪的生辰禮物。但是思來想去,都有些不得其法。忽然之間,太平望着遠處的一個小角落,有些出神地說道:「恰好我也有一些事情想要說給你聽。薛紹,前日我去見了一趟崔湜。」

薛紹低低嗯了一聲,靜候太平的下文。

太平側過頭來望他,輕聲地對他說道:「他說今年有把握考中進士,我相信他了。但是他又說,近來崔玄暐、崔日用兩個人鬧得他很不安寧,想讓我給他找一處僻靜的地方讀書。」

薛紹輕輕咦了一聲,有些不解地問道:「那孩子又想要折騰誰?」

太平望他片刻,忍不住撲哧地笑出聲來:「你也認為那孩子是在打誰的主意么?」

她挽住薛紹的胳膊,輕聲說道:「有些事情我不想要瞞你。那孩子手頭上的東西,倒有大半是我送給他的。這些年我在長安城中過得這樣安穩,也有大半是這孩子的功勞。」

別的不說,崔家的讀書人能安安分分地忍她到現在,崔湜和崔仁師絕對功不可沒。

「但是博陵崔氏族內的紛爭,我始終不好插手,也只能偶爾指點他一番。我心中猜測,大約是崔玄暐和崔日用最近惹到了這個孩子,所以他才……嗯,我想着,是不是要伸手幫他一把。」

薛紹抬手撥開她冪籬上的紗,低聲問道:「你想要如何去做?」

若是一般的事情,她是不會想到要問他的。

「我想問一問你,作為一個外人,我要做到怎樣的程度,才能讓崔湜真正在族中站穩腳跟。有些事情眼下或許會顯得荒謬,但未來卻有很大的可能性會發生。譬如說,崔玄暐會成為博陵崔湜地位最高的那個人,崔日用會和崔湜很不對付。」

她偏過頭,有些猶豫地說道:「我想要讓這些讀書人閉口,就勢必要借一借博陵崔氏的聲望。而且不止是博陵崔氏,還有太原王氏、滎陽鄭氏……」

她將事情的來龍去脈緩緩道來,夾雜着一些微不可察的擔憂和疑慮。薛紹仔仔細細地聽着,不時指點她一些什麼。這些世家大族內的事務或許太平會感到陌生,但薛紹卻是無比稔熟。有薛紹從旁指點,她做起事情來便會便捷許多。

兩個人慢慢地沿着街道走到一處寺廟裏,太平心血來潮想要去求籤,薛紹便無奈地笑了笑,陪着她走到裏頭去。這回她進的不是道觀,而是佛寺。佛寺當中的檀香有一種令人安心寧神的味道,太平只坐了一會兒,便感覺到全身都舒暢不已。

這回她抽到的依然是上上籤,但簽文卻不是《鳳求凰》,而是《上邪》。

薛紹還沒來得及看到簽子上的文字,那道簽便被太平眼疾手快地丟進了空間里,然後沖他狡黠一笑,再也不肯拿出來給他看了。薛紹無奈地搖搖頭,任由太平鬧了一會兒,便陪着她走回到宮裏去。

今天是休沐日,大明宮裏分外靜謐,只聽得到鳥雀的鳴叫聲,還有風吹樹葉的沙沙聲。

女皇正在宣政殿中批閱奏章,沒有閑暇來顧及他們。

太平沿着長長的宮道,與薛紹一同走回到東宮去。其間有個小宦官跑過來告訴她,說是諸位親王郡王過兩天就要陸陸續續地來到長安,女皇請儲君殿下早日準備,莫要等到時候落下話頭。太平笑着說聲知道了,又與薛紹一道,慢慢地走回到東宮去。

走到半途時,她忽然停下腳步,轉頭問薛紹道:「這回你哥哥會回來么?」

薛紹的長兄薛顗已被外放為濟州刺史,許久都沒有回過長安了。這一回女皇登基、儲君新立,他的好兄弟兼好友琅琊王很可能會拖家帶口地過來,身為河東縣侯的薛顗……會回來么?

薛紹聞言一怔,隨後輕輕地搖了搖頭:「兄長從來不曾與我說過。」

太平輕輕哦了一聲,想到薛紹和薛顗或許不算太過親厚,便將此事暫且擱置了下來。

數日之後,遠在封地的諸位親王郡王果然陸陸續續地進京了。太平身為東宮儲君、大唐親王,自然要好生去接待這些遠道而來的堂叔堂伯堂兄堂弟;同時她作為女皇身邊唯一一位公主,又要時不時地去接待王妃,忙得有些焦頭爛額。而最重要的是,今年這一批千牛備身府里的嗣王小王、世家公子們,終於可以外放為官了,於是又是好一陣的忙亂。

而令太平心中存着芥蒂的那位琅琊王幼子,終於被他的王妃接了回去。王妃對太平上回幫助她的事情甚是感念,雖然太平面對她時神色依然有些陰晴不定,但她卻並未感覺到任何異樣。

太平趁著這個機會,向琅琊王妃旁敲側擊了一回,漸漸問出了琅琊王的一些近況。

女皇登基的那一段時間裏,琅琊王確實感覺到有些惴惴不安。

但是那段時間女皇穩著不動,太平公主忙着調理安南都護府,長安城的言官諫官們也在瞬間失了聲,琅琊王便也只能獨自在封地里生悶氣、終日惴惴不安地過着日子。這回他拖家帶口地來到長安城,未必沒有探聽女皇口風的意思。

但是琅琊王他在覲見女皇的時候,言辭之間頗有些夾槍帶刺。

而且他這回非但影射了女皇陛下,還影射了女皇陛下身邊的東宮儲君、鎮國公主殿下。

太平安安靜靜地聽完了琅琊王那番話,趁著女皇還沒來得及發火,起身來到女皇旁邊,輕聲說道:「阿娘,此人便交予女兒處置可好?」

她停頓片刻,輕聲說道:「斷不會叫阿娘為難的。」

女皇陛下斜斜睨了她一眼,似笑非笑地望着她。

太平緊張地手心裏全是汗,卻依然柔和地笑道:「阿娘說過要將我推到風尖浪口,如今風浪已經起來了,阿娘卻要食言么?請阿娘放寬心罷,這一件事情,我定會替您處置得妥妥噹噹。」

她必須要處置得妥妥噹噹,不留下半點禍患。

否則……

太平這一生中從未這樣緊張過,也從來沒有過像今天這樣度日如年。

她知道這件事情若是處置不好,琅琊王很可能會像前世那樣破釜沉舟,前世的那些事情也很可能會逐一上演。所以這回她勢必要將局勢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斷不能假手旁人。

女皇似笑非笑地看了太平很久,然後緩緩地說出一個字來:「好。」

太平如蒙大赦,身子微微地晃了幾晃,裏衣已經被冷汗浸得濕-透。她定了定神,喚過兩位隨侍的宮人,命她們將女皇送回寢宮去安歇。女皇依舊似笑非笑地望了她一眼,目光有些意味深長。

太平無暇顧及其他,轉過身來望着下首的諸位親王,輕聲笑道:「諸位遠道而來,理當設大宴以款待。今夜孤將在麟德殿中設盛宴以待,還望諸位今夜賞光。」

她一字字地將準備好的話說出口來,手心微微地有些冰涼。

此時殿中除了琅琊王之外,還有紀王、越王等等七八位王公,加上他們各自帶來的王妃和嗣王,約莫有二三十之數。琅琊王一動不動地望着上首的東宮儲君,神色頗有些驚疑不定。他早就聽說這位鎮國公主非同尋常,不在世間任何一位男子之下,今日……

今日的麟德殿,註定要有一個不眠的夜晚。

這一場夜宴是太平早就命人準備好的,照明用的火燭分外粗.大,即便燃上三日三夜也不會耗盡。席間的諸位王公雖然仍在推杯換盞,卻時不時瞟一眼高台上的太平公主,還有旁邊空蕩蕩的席位。誰都不知道這位公主的真實意圖,但每個人都有些提心弔膽。

太平斟滿一杯酒,來到琅琊王跟前,笑吟吟地喚道:「堂兄。」

琅琊王舉杯一飲而盡,神色戒備地望着她,許久都沒有說話,旁邊的琅琊王妃帶着兩個幼子,輕輕推了一下琅琊王的腰,琅琊王卻渾然未覺。

太平輕聲笑道:「堂兄對孤似乎有些芥蒂?」

「不敢。」琅琊王硬邦邦地說道,「你母女二人都是極厲害的角色。」

這番話已經是在挑釁了。琅琊王話音一落,席間的聲音便齊齊地停了,所有人都將目光投向了年輕的儲君,有探究、有疑惑、有不屑……年輕的儲君輕笑一聲,手執金樽,輕輕柔柔地說道:「孤敬堂兄一杯。」

她淺淺抿著那杯酒,任由琥珀色的冰涼酒液滑過喉間,直到涓滴不剩。

琅琊王同樣飲盡一杯酒,神色戒備地看着她,目光有些冷肅。

太平輕聲笑了:「堂兄的心結,想必也是在場諸位的心結罷?」

她挑一挑眉,笑得淺淺淡淡:「難道在堂兄心裏,我不姓李么?」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盛唐]公主為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盛唐]公主為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0章 諸王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