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趙頊勤政

第九十六章:趙頊勤政

「太母娘娘勿憂,政事堂大選之後,君主和儲君的權力以及繼承關係都會重新劃定.太母娘娘,聖母娘娘放心就是了?」趙頊若有所思的說道。

趙頊的想法,君主和儲君,應該像後世德國政治體制中的總統和副總統一般。宋朝雖然不像其它朝代一般,為了皇位,兄弟相殘,但是那個防範的制度實在是內耗過多,最多的就是社會財富。

還有一點,就是人生的理想和自由。趙頊不希望,生在帝王之家,就只有當皇帝這一條出路。宗室之人,也應該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一番事業,不應該成為大宋的寄生蟲。

趙顥辦作坊,想自立,這一點讓趙頊很滿意。

「官家放手去做吧!大宋能有今日,官家做得很好。官家去忙吧。哀家要去打馬吊了。」曹太后揮手說道。

曹太后不願意再理會趙頊的事情,趙頊這些年的所作所為,她都看在眼裡,知道趙頊的手段,也知道趙頊不是那種蠻幹的人。

「是。聖母娘娘、太母娘娘,上京也挺熱鬧的,有時間,都可以出宮看一看,有很多新奇的東西。」趙頊想到後宮的生活也不應該是坐吃等死的生活,連忙建議道。

「官家有心了。老了,哪都不想去了。」曹太后感嘆地說道。

出了慶壽宮,趙頊轉身前往崇政殿,一天的工作要開始了。不過,這個工作也就是敲個章什麼的。趙頊好長時間沒有看奏本,實在不像個當皇帝的。

「珍妃,你怎麼不去打馬吊?」趙頊突然發現,跟著他出來的還有被冊封為珍妃的明珠王孫尚芳。

「聖上這個從隋朝帶回的女子,什麼都不懂。也是死腦筋,寧可用手,也不和姐妹們一起玩。」貴妃李佩玲也走了出來,大大咧咧地說道。

「你呀。才多大,就如狼似虎的?怎麼也不去打馬吊了?」趙頊又捏了一下李佩玲的鼻子。

「聖上不是答應了嗎?我讓人告訴父親去。父親估計會把大宋第一樓交給我管理。聖上可不要多想,大宋第一樓賺的錢,我是不會弄到內庫來的。」李佩玲防範似的說道。

「去吧,去吧。誰稀罕你父親那點錢?」趙頊好笑地揮了揮手說道。

「哼,不稀罕,當時怎麼一直岳父大人地叫個不停?」李佩玲說完,轉身就走了。

趙頊本來也要走,發現孫尚芳似乎有什麼話要說,忙問道:「貴妃就這個性子,還是個孩子,你多理解點!」

李佩玲說孫尚芳是從隋朝來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天孫王朝與中土長期隔絕,很多東西都是保留著隋朝的傳統。很不適應宋朝的生活,李佩玲話說得那麼直白,讓她很難堪。

武則天的影響太大了,幾乎把女人半邊天的影響力推到了鼎盛,凡是女人都有一個女皇帝的夢。唐宋兩朝的女人們受則天大帝的影響太大了,如果不是宋朝在這方面防範得緊,再出一個甚至幾個女皇帝都有可能。不過,元朝之後,女人的地位就一落千丈了。

「聖上,臣妾也想要個孩子。」孫尚芳紅著臉說道。

「這段時間,朕不會出宮的,次數多了就會有的,不要急。」趙頊笑嘻嘻地說道。

要說愛情,也只有這個孫尚芳能給予趙頊了。孫尚芳是趙頊第一個自己選擇的女人。前面四個,都是政治婚姻,年紀小不說,和來自後世的趙頊總有那種與世隔絕般的隔閡。沒有什麼共同的話語,趙頊都很少和其它幾個老婆多說什麼話了,基本上就是相敬如賓,湊合著過日子。

「聖上。」孫尚芳撲到趙頊懷裡。

「朕知道,遠離故土,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慢慢就好了。」趙頊安慰道。

過了一小會兒,孫尚芳離開趙頊的懷抱,說道:「臣妾知道,聖上去忙吧。臣妾也要去照看孩子們了。」

趙頊來到崇政殿,李向安早就帶著一班小黃門在那裡忙著了。

「老李,都忙什麼呢?亂七八糟的?」趙頊走進崇政殿對李向安說道。

「聖上。」李向安等人停了下來,拱手說道。

「好了,朕要批閱奏疏。好長時間沒有個皇帝的樣子了。」趙頊一邊在御桌前坐了下來,一邊自嘲道。

「聖上,這是需要批閱的奏疏。這些是近期市面上流傳較廣的書籍。這些是朝廷最近發行的邸報。這些是商盟櫃枋、國本櫃枋發行的商報、國報。這些都是刊載了最近民間發生的一些大事情的坊報。」李向安介紹道。

「不會都要讓朕看一遍吧?」趙頊傻眼了。

奏疏至少有上千本,大塊頭的書上百本,報紙十幾捆。這要什麼時候能看得完呀?趙頊有種很命苦的感覺。原來還有大學士,館閣什麼的給皇帝幫忙,現在那些大學士和館閣都打發到四大學府去了,趙頊只剩下自己一人了。這也是自作自受,皇帝不好當,勤政的皇帝更不好當!

「聖上放心,政事堂認為比較重要的,已經幫聖上挑了出來。其它的聖上看也可以,不看打還給政事堂即可。」李向安連忙說道。

「朕知道了。」趙頊揮了揮手讓李向安去忙他的,便開始工作了。

趙頊拿起的第一份奏疏是司馬光的,上面是參與政事堂大選的,得到提名的人員名單和介紹,一共有兩百多人。奏疏上長長的一串串的名字,籍貫,家世,履歷,政績,都寫得很清楚,趙頊卻看得兩眼冒金星。

好在穿越后的趙頊有兩個人的潛力,不然要看得吐血。現在,終於知道了古代的皇帝到底有多累了。

參與大選的有:王安石、司馬光、韓絳、韓維、呂公著、呂惠卿、章惇、蔡京、蘇軾、沈括、蘇頌等等,讓趙頊意外的是,看了好久沒有看到王韶和熊本的名字。這讓原本要昏昏欲睡的趙頊打了一個激靈,待看完了那一串名字,發現司馬光一系的人佔了三分之二。

而趙頊的帝黨一系,趙頊只看到了三四個,而且名望很低,能不能競選上,都是一個難題。趙頊在考慮是不是要為蔡京拉票了,或許應該去四大學府走一趟,或是在君實書城的學報上誇一誇蔡京。

思索了一會兒,趙頊也沒有頭緒,只能加蓋了玉璽。

第二份奏疏李常的,印度遠征軍要和朱羅國開打了。三佛齊被爪哇人偷襲了,還被攻破了都城,三佛齊實力大衰。短期內,恐怕要遠征軍獨自面對朱羅國的十萬大軍。要擴大凌牙州,李常希望能多提供兵器糧草的補給。

政事堂只是答應了提供兵器補給,糧草方面,讓遠征軍就地軍屯,以耕養戰。同時,還提供了三條戰略方針:一是,同意將所得土地均分給所有保甲軍,海衛軍可以得到交子方面的錢財補償,許給凌牙州戰時自決的特權。二是,給三佛齊供應兵器,戰船,幫助三佛齊訓練軍隊水師,以換取糧草補給遠征軍。三是,派出一支分軍,與三佛齊合兵,先破爪哇。

趙頊知道等三佛齊緩過氣來,朱羅國必敗無疑,不過要等幾十年。這個日子,趙頊等不起。趙頊在考慮,是不是要乘三佛齊元氣大傷,要了他的命,與朱羅國、渤泥、爪哇人一起瓜分了三佛齊。

考慮歸考慮,趙頊也不知道他的方案與政事堂的方略到底那個好。三佛齊的國王正在上京,趙頊卻在考慮乘三佛齊虛弱而瓜分他的國家,實在是太過勢利了。政事堂的大臣都是君子,三佛齊是藩屬,就堅定不移地支持三佛齊。

最後,趙頊還是贊成了政事堂的處理方法,在奏疏上加蓋了玉璽。爪哇人分為三個國家,其中東爪哇還在宋太宗時期來大宋朝貢過,後來被三佛齊滅了兩國,實力大減,已經很久沒有音信,對大宋來說,爪哇人太過陌生了。傳說,爪哇多唐人,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相必這些,政事堂的大臣更清楚。

第三份奏疏是金州知州章楶的,其中提到了渤泥國(馬來西亞)在麻逸的勢力,章楶詢問該如何處理與附庸渤泥國的大小部落。渤泥國正在與南部的東爪哇人交戰。章楶不愧具有軍事家的素質,早已經將渤泥國的情況摸透了。政事堂讓章楶自決,趙頊也同意這個處理方法。沒有作過多的考慮便加蓋了玉璽。

第四份奏疏是薛奕的,說的是出訪日本的準備工作已經全部就緒,請求核查。其中,還有一份評論日本的策論,是分析日本國情局勢的。趙頊看后,很讚賞,也加蓋了玉璽。

第五份奏疏是軍部尚書熊本的,提出了新的治軍方略,包括提高士兵的軍餉待遇,加強訓練,完善保甲軍成軍建制的程序等十二條方略。其中,有一條讓趙頊猶豫不決,熊本要起用那些被趙頊裁撤回收衛國學府重造的舊將,讓他們回到軍中擔任副將。於此同時,起用佛教、道教、明教的一些人在軍中擔任第二教習,讓士兵除了皇權歸屬外,多一層精神寄託,利於對軍隊的控制,提高軍隊的戰鬥力。

政事堂毫無疑問地同意了。趙頊不知道熊本提出這些方略的背後到底和司馬光、王安石有什麼的交易,這個交易甚至讓他放棄了政事堂大選。趙頊有了一種被大臣們孤立的感覺,他不知道各方勢力到底取得了怎樣的共識,達成了怎樣的妥協。長期不在朝廷的結果,就是失去對各個勢力的掌控。

趙頊思考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但趙頊不是政治家的材料,理不順其中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而他的身邊又沒有一個謀士來替她出謀劃策。皇帝想找一個不當官的,完全替自己出謀劃策,分析朝堂勢力的謀士實在是太困難了。諸侯還可以弄到謀士,因為有上升空間。但是,給皇帝做謀士沒有上升空間的。或者說,四大學府的議政院和政事堂所有人都是他的謀士,可是這些謀士都是替大宋謀划,不是替他趙頊謀划。

才幾天時間,趙頊便將所有奏疏全部看完,有的地方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但沒有反對政事堂的決定,全部加蓋了玉璽。

在政事堂大選的前十天,趙頊幾乎是崇政殿與福寧殿兩頭跑,過著上班族的生活。趙頊的辦事效率和勤政的樣子,讓很多人驚訝萬分。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宋揚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宋揚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十六章:趙頊勤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