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宋弱根源

第六十八章:宋弱根源

「這是豬肉。豬雜食易養,比起羊來說,要更容易飼養,所得肉食比羊肉也多。關鍵口感很好,沒有羊騷味。」趙頊笑呵呵地解釋道。

在宋朝,大部分人是不吃豬肉的,豬肉幾乎賣不出去。後來蘇軾被貶,遇到一個賣不出豬肉為生計發愁的老婆婆,見她可憐,便寫了一首詩,推銷豬肉,才讓豬肉的名氣上來了。後世的東坡肉,名氣那是大得不得了!

「嗯,看來要鼓勵百姓養豬。養羊實在是太浪費草場了。大宋缺戰馬,用草場養馬才是正理。」王安石思索道。

宋朝缺戰馬,不是因為沒有草場,不是因為沒有戰馬產地,而是馬政不得法,供養騎兵的費用太高。不供養騎兵,自然也就不需要大量的戰馬了。從而更加使得馬政敗壞,最後連少數的騎兵都沒有戰馬使用,不得不依賴進口。而大宋大量的草場卻全部用來養羊了。宋仁宗喜歡吃羊肉,為了供應皇宮的羊肉所需,便有大量養馬場變成了養羊場。說起來,宋朝還真是矛盾。

「先生以為,該如何部署?朕要組建一支龐大的遠航商隊,財力上是否周轉得上來?」想到明朝時鄭和下西洋,耗費巨大,趙頊也沒有心思再談及豬肉羊肉,而是在為泉州之行能否實現擔憂了。

「聖上,不可,出動一萬海衛軍護航的龐大商隊,萬里迢迢,實在太耗錢糧了,聖上慎重。」王安石連忙說道。

「嗯,朕再考慮考慮。興修水利馳道,有什麼章程嗎?」趙頊希望能找到方法,擠出一點錢糧來供他組建軍隊商船遠航。

「新法之所以不能穩固下來,之所以會遭到反對,原因在於百姓無所得。大宋之富,歷朝罕見,大宋之貧,歷朝罕見。富者,大宋也!貧者,朝廷也!百姓也!民富,則國富。百姓安居樂業,大宋才能國祚延綿!」王安石這是指責趙頊支持商人,採取劫貧濟富的發展方式。

「這是宋朝版的國富論嗎?」趙頊心想。因為王安石指出了大宋的根源問題在於貧富差距太大。百姓普遍貧困,商人地主則富得流油。但百姓才是大宋的賦稅根源,由而,朝廷也就國庫空虛了。

「先生以為,該如何挽救這樣敗勢?」趙頊焦急地說道。

趙頊被王安石弄得心急了,王安石只說理論,不說具體的方法。

「聖上應該知道才是,不然,為何大力發行交子,支持商盟櫃枋?」王安石反問道。

「哦,這話怎麼講?朕怎麼就不明白?」趙頊絞盡腦汁,也沒有明白王安石的話,疑問道。

「聖上深謀遠慮,微臣不及也!當時,聖上勸微臣在野推行變法,組建商盟,發行交子,設立商盟櫃枋,不就是為了今日嗎?」王安石提示道。

王安石不想占趙頊的功勞,在王安石看來,趙頊才是大宋的掌舵者。趙頊能夠與士兵同甘共苦,能夠駕馭士兵,從而強勢地掌控著大宋的軍力,鞏固了帝位,從這點上說,歷史上沒有哪一個帝王真正做到過。能不沉迷後宮,不貪圖皇宮奢華享樂的帝王,不希冀長生不老的帝王,不被富貴榮華所束縛的帝王,歷史上還真沒有。即便是那些改朝換代,都不能像趙頊這般。

因為趙頊是穿越者,和那些帝王的理念不一樣。那些帝王沒有華夏文明衰敗的危機感,而趙頊來自後世,這種危機感從所未有地強烈。甚至趙頊認為,他能夠穿越而來的使命,就是要挽救中華文明衰弱的命運。

「朕實在是不知道,還望先生教朕!」趙頊拱手說道。

當時,趙頊要發行交子,也不過是受後世銀行的影響,而宋朝又有發行交子的基礎,所以才做的。而聯合商人,也是為了對抗士大夫,推行變法而已。哪裡想得到那麼多!

「大宋雖富,但財富不在朝廷掌控,無法利用起來。有了交子,有了商盟櫃枋,朝廷便能負債運轉。大宋能撐到今日,大宋能開發湖廣,大宋能建起那麼多的作坊,大宋能整軍備武,其力量都在這裡。此借天下之財,生天下之利也!」王安石解釋道。

歷史上的王安石變法,王安石的中心思想也是「借天下之財,生天下之利。」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要將蛋糕做大,蛋糕做大了,即便貧富差距大,下層百姓也能有生計,日子還是能過得過去。

事實上,歷史上,王安石也是這麼做的,農田水利法,一度掀起大宋爭言水利的高-潮。黃河實現了合流,耕地增加了很多。無論後世的人怎麼點評王安石的,甚至說是王安石的變法導致大宋的滅亡,但至少在王安石當政的那十來年中,大宋各項硬指標的確是上去了。國庫充實,可供十年之需,王韶在河湟開邊也取得了勝利。

王安石喝了一杯甜酒,接著說道:「大宋各軍只需要加強訓練即可,兵器上是不用再考慮了,朝廷可以省下一半的養兵費用。這筆費用,加上再從商盟櫃枋、國本櫃枋貸款。政事堂打算,在十年時間,花上二十億貫,興建水利馳道。十年間,大宋再現貞觀之治並非難事。」

王安石說得非常激動,如果貞觀之治再現,他一生的抱負也就實現了。他已經五十三歲了,等不了啦。人生七十古來稀,他王安石還有幾年活頭?歷史上的王安石,還真沒有活到七十歲。六十五歲那年,變法失敗的王安石在江寧鬱鬱而終。

「先生方心,十年間,朕不興兵甲,不謀開發,全力支持先生!」趙頊讚賞王安石能有這種實現天下大治的使命感。

「謝聖上信任。明年大選之後,政事堂會發下政令,凡是蓄養耕牛的農戶,其蓄養費用由官府承擔一半,蓄養耕馬的農戶,其蓄養費用由官府承擔八成。一牛抵十人,大量蓄養牛馬,可以解決務農人力上的不足。另外,在農閑之餘,官府組織興修水利,讓百姓都能取得一份副業,能賺到繳納農稅的交子。另外,及時研發新農具,降低農具的價格,大力推廣新新農具,這也可以節省人力。節省下來的人力,正好可以從事工商業。如此十年,百姓可富,大宋可強。到時,聖上無論是繼續搞開發,還是征戰四方,都有足夠的后力。」王安石保證道。

王安石說到了社會發展的規律,單方面地發展工商業,不重視農業,只會弄得和後世的蘇聯一般。只要農業發展了,有足夠的勞動力和商品糧支持,工商業才能大發展。

「先生,各地農業狀況不同,可有那些側重點?」趙頊想到歷史上王安石變法就是因為各地經濟發展不同,弄得眾說紛紜,不由得詢問道。

「聖上欲將江寧定為大宋未來的首都,那麼所有的水利馳道都應該圍繞江寧展開。漢唐以關中為根基,定鼎天下,何也?財富人口之勢也!江寧、上京、揚州、蘇州、杭州,魚米之鄉,有糧草人口水道海貿易四大利,當以此為中心,修繕隋唐大運河,溝通黃河、海河、淮水、珠江,以通達大宋。同時,以江寧為中心,修建馳道,通達到大宋邊境,連通各個州縣。」王安石謀划道。

王安石的意思是說,漢朝和唐朝之所以以關中作為帝國的中心,是因為關中的人口和財富優勢。事實上也是如此,從秦朝開始,直到唐朝,關中的人口佔了整個國家的四成,財富佔了八成。唐朝之所以崩潰,之所以導致藩鎮割據,原因也就是關中的人口和財富佔全國人口財富比例下降了。帝國的中心不強大,就無法統御全國,地方上才會出現割據。

而現在,王安石想做的的便是發展經營江南,讓江南的人口和財富在全國佔據優勢,以江南為中心統治全國。畢竟汴京的繁榮並非得地利,而是宋大祖的強幹弱枝政策,通過收天下財富,才使得汴京擁有統御天下的能力的。但是,強幹弱枝導致的是內耗嚴重。內耗嚴重,才進一步導致弱宋的出現。

這一點從汴京的軍事和經濟就可以看出來,軍事上易攻難守,需要長期駐紮大量的兵力,經濟上依靠汴水,依靠隋唐大運河,溝通江南,得江南的財米的支持。歷史上也是如此,北宋滅亡后,南宋遷都杭州,以江南為中心,總算是在國家破滅之時,守住了大宋的國祚。但是江南實在太小,而嶺南和湖廣的開發程度不夠,從全國的力量上講,南宋明顯偏弱。最後被元朝打得滅了國。

宋朝的之所以不能橫出天下,就是因為為了防止藩鎮割據,內耗太厲害。沒有多餘的兵力財力攻打西夏北遼。終宋朝一世,所以的努力都花在防止藩鎮割據上了。

不過,這也和當時宋朝的國情有關。江南雖然富饒,但在人口和財富上並不佔絕對的優勢,而大宋當政的又幾乎是北方的士大夫,對南方強大防範得緊,江南的財富幾乎都要輸往汴京。

宋太宗平定南唐時,南唐的首都江寧幾乎被摧毀,變得十分殘破。直到王安石在江寧當了幾年知府才有起色。而此時的杭州,後來南宋的首都臨安,大部分地方還是海潮出沒的地方。直到蘇軾被貶杭州,在蘇軾的治理下才有了一定的發展。加上宋哲宗、徽宗兩朝,大部分時間都是蔡京等南方人為相,把持朝堂,湖廣才得到開發,南方才慢慢地成為大宋的經濟重心。

可以說,如果沒有北宋後期的南人為相,宋朝南渡偏居一隅的本錢都沒有。然而,宋朝南渡后,南方的士大夫同樣對北方防範得緊,因為害怕南宋北伐收復北方后,宋朝首都會北遷,南方人會被加重賦稅用來恢復被蠻夷糟蹋的北方,所以一直反對北伐。即便是岳飛都要打贏了,都要直搗黃龍府了,還是要被召回來處死。南宋從百姓到士大夫,都是反對北伐的。

所以說,歷史上岳飛之死,不是因為秦檜,不是因為宋高宗趙構。而是因為百姓的反對,而是因為時事如此。延續兩宋的南北士大夫之間的爭鬥,才是岳飛被害的根源。

大宋無法像秦漢隋唐一般擁有關中那樣的絕對的經濟中心,才是宋朝武功不彰的根源所在。後世常說,宋朝是因為丟失了戰馬產地,才導致大宋武功不彰,才導致弱宋的出現。這種觀念十分地狹隘,經不起推敲。

事實上,真正的原因,是關中地區開發過度,水土流失嚴重,使得唐宋兩朝失去了統御天下的經濟中心。唐朝因為這個,最後導致藩鎮割據,唐最後被藩鎮所滅。宋朝因為這個,不得不採取強幹弱枝的國策,最後導致弱宋的出現。

唐朝以前,凡是一統天下的王朝都是以關中為基地,最後掃平天下的。而從五代後周開始,則缺少這樣一個中心。直到元朝,才出現了北京和南京兩個絕對的經濟中心。因為東北在遼金兩代得到一定的開發,而南方在兩宋也得到開發,一統天下的王朝才在北京與南京之間轉變。

當然趙頊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但是他扶持商人和大量任用南方人,一定程度上,就把南北之間的矛盾提前公開化了。因而,遭到北方士大夫的強烈反對,甚至把他推下皇位。

趙頊強勢奪回皇位后,大肆清洗北方士大夫,推行軍事獨裁。強制性地把宗室遷往上京,把北方豪族遷往江寧辦作坊。好在無論是上京,還是江寧,都沒有突破北方士大夫的底線,如果是遷都到杭州,那麼肯定就是一場南北戰爭。

趙頊沒有意識到,但王安石意識到了。所以才有了南北士大夫的妥協,才有了國本櫃枋與商盟櫃枋的妥協。王安石主持政事堂后,才會不惜國力,一次性就從北方抽調了六百萬人口開發湖廣,全力剿滅西南夷。

定都江寧是一個臨界點,而將北方人-大量移民南方,則有助於逐漸消除這個矛盾,消除南北之爭。而以江寧為中心,附帶發展周邊的蘇州、杭州、揚州、上京等重要的城市,將長江口周邊打造為大宋絕對的經濟中心,大宋才能徹底消除南北的矛盾,才能像隋唐一般,擁有橫掃天下的力量。而修復隋唐大運河,治理黃河,則有助於控制北方。

發展以江寧為中心的長江口周邊,肯定要遷徙大量的北方人口填充進來。而這個不是很偏南的地理位置,又不會使得北方人因為氣候和遠離故土的原因產生逆反心理。

如果沒有趙頊這個力量的出現,沒有趙頊給予南方士大夫的支持,北方士大夫絕對把持朝堂,擁有絕對的話語權的情況下,這樣的發展方案根本就無法實現。歷史上的王安石變法失敗,就是因為宋神宗也是北方人,骨子裡偏向北方士大夫,由而導致變法失敗。

現在的趙頊是後世穿越而來的南方人,對王安石有一種崇拜式的信任。加上因為是穿越而來,知道歷史發展的走向。趙頊無形之中,便扮演了改變歷史的重要角色。

這個問題,司馬光也意識到了,所以才有明年的大選。北方士大夫失去了趙頊的支持,失去了皇權的庇護,不得不靠趙頊設立四大學府選舉制度來對抗趙頊,防止趙頊胡作非為。

或許這些都不是趙頊的本意,但冥冥之中,大宋有了崛起的根基,大宋避免了被蒙古所滅的命運,華夏文明也有了自主向近代工業文明邁進的希望!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宋揚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宋揚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十八章:宋弱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