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活字印刷

第二十一章:活字印刷

「僅此一書,蘇卿家就足以功照千秋了!這本詞典一發行,讀書人必然人手一本!蘇卿家,你想要什麼賞賜?」趙頊翻閱了《子瞻大詞典》很長一段時間,心中快意,肯定了蘇軾的功績。

「聖上委於重任,信任有加,這份知遇之恩,就是最好的賞賜了。」蘇軾嘴裡這樣說,心裡卻想著這本詞典帶來的大名比什麼賞賜都好。

「有功必賞,還以為朕真是鐵公雞皇帝不成?這樣吧,這本詞典出售所得的百分之一就歸蘇卿家五位作者了。」趙頊這是要讓知識產權能帶來收益。

「什麼?百分之一?聖上總得規定一個年限吧?這本詞典,這次就發行了一萬冊,一冊就是一貫錢。政事堂預備每年發行二十萬冊,這得多少錢?」司馬光是執政,首先考慮到的還是國庫空虛。

「聖上,這個賞賜太厚了,如果聖上這般賞賜,以後讀書人要指著微臣的鼻子罵了。」蘇軾急忙推辭。

「不用說了,朕金口玉言,豈有改口之理,這個功績,封王都不過分。好了,去看看印刷作坊。」趙頊一邊說著,一邊向印書坊走去。

印書坊位於君實書城東北角,沿濟水而建,佔地六百六十八畝。印書坊是君實書城唯一已經建好的建築物,房屋次第比鄰,有坊房有住房,一般都是兩層閣樓,建築仍然是這個時代二進院的樣式,比起四合院來說要簡便許多。在印書坊中央,是印書坊大樓,十六層高,作為辦公場所。印書坊大樓也是這個印書坊的標準性建築。

「舊雨新雨濟水河畔各題襟溯兩漢淵源籍征鴻雪,文泉印泉四照閣邊同剔蘚挹孤山蒼翠合仰先賢。橫批:大宋書坊。好!好!好!」趙頊看著印書坊大門的對聯不禁念了起來,大呼三個好字。

不多時,四大學府的山長院士全部到齊,紛紛向趙頊行禮。君實書城的書城令是司馬光兼任,書城執事使分別由四大學府山長,文明學府、天工學府、衛國學府、濟世學府,四大學府以文明學府為首,蘇軾是首席執事使。印書坊的總裁是司馬光的追隨者范禹祖,六個副理卻都是由投資印書坊的商人充任。

「印書的作坊在哪邊?」趙頊也不和他們寒暄,急著要去看一看司馬光怎麼這麼快就印刷了那麼多書籍。

趙頊首先想到的是活字印刷術,但是這個時代活字印刷的質量不是很好。

漢朝發明紙以後,書寫材料比起過去用的甲骨、簡牘、金石和縑帛要輕便、經濟多了,但是抄寫書籍還是非常費工的,遠遠不能適應。大約在公元600年前後的隋朝,人們從刻印章中得到啟發,在人類歷史上最早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貼上抄寫工整的書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紙正面和木板相貼,字就成了反體,筆劃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沒有字跡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體凸出的陽文,和字體凹入的碑石陰文截然不同。印刷的時候,在凸起的字體上塗上墨汁,然後把紙覆在它的上面,輕輕拂拭紙背,字跡就留在紙上了。

也有用銅板的,但銅板都是青銅不容易雕刻,只能直接鑄成的,所以比較少。王安石雕版印刷用的就是銅板,銅板如果鑄造成功,一般不會損壞,因為青銅的堅硬,只要不被腐蝕,就能一直用下去。

到了宋朝,雕版印刷事業發展到全盛時期。雕版印刷對文化的傳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顯缺點:第一,刻版費時費工費料;第二,大批書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錯字不容易更正。

當然,雕版印刷的優點也很明顯。首先是版面平整,著墨好,印刷較為清晰。其次是可以表現雕版的書法藝術。最後是雕版使用時間長,一副雕版一般都不容易損壞。王安石那邊交子的印刷就是採用雕版印刷,具有良好的防偽功能。清晰的印刷,優質的紙張,優美的字體,王安石的頭像,加蓋的玉璽等等都是獨一無二的,民間幾乎沒有仿造能力。

活字印刷的優點正好彌補了雕版印刷的缺點,但缺點也很明顯。通過原來趙頊的記憶,趙頊知道,這個時代民間的活字印刷作坊有不少,有陶土活字、陶瓷活字、木活字、銅活字。但不管是哪一種活字,缺點都很多。主要的缺點就是容易損壞,不易保存,還有印刷不夠清晰美觀。

如陶土活字、陶瓷活字,總稱泥活字,印刷時容易碎裂,弄得印刷品總是缺字。但印刷出來的書籍非常便宜,這對底層窮苦的讀書人來說依然是一個福音,現在大宋絕大部分活字印刷作坊採用的就是陶瓷活字。

而木活字,由於木料紋理疏密不勻,刻制困難,木活字沾水后變形,以及和藥劑粘在一起不容易分開等原因,應用是最少的,只有少數能弄到特殊木質的作坊才用。

銅活字一般沒有人用,因為銅活字不容易著墨,現在還沒有出現那種容易著墨的墨水。重要的是銅非常昂貴,一般作坊根本用不起。被趙頊氣死的歐陽修倒是有一整套的銅活字,專門給文豪詩人們印刷新出的大作。

趙頊在范禹祖的引領下,走進印刷作坊,放眼一看,頓時被熱火朝天的場面驚得說不出話來。十條冗道,一眼看不到頭,估計有十萬人在同時作業。而且這些幹活的全部都是被趙頊裁撤的冗官,一個個大汗淋漓。

「這,這。」趙頊不知道說什麼好。

「聖上,二十多萬同僚,微臣一下子無法安排,他們被裁撤,沒有了俸祿,卻保留了功名,不能從事其他行業。四大學府及各級學院都沒有建起來,只能先安排他們做這個,拿些工錢養家糊口。這銅活字印刷,採用的是簡化字體,普通工匠識字少,更不用說是簡化后的字,工匠根本沒辦法干這個。」范禹祖解釋說。

「嗯,干這個也是和書打交道,不會委屈了他們。工錢上不能虧待他們。」趙頊點頭說道。

「怎麼不會委屈?如果不是聖上的刀把子架到了脖子上,讀書人怎麼會幹這些粗活?」一個三十幾歲的愣頭青諷刺道。

「他是誰?」趙頊並不理財那個愣頭青,轉身詢問司馬光。

「他是歐陽修的大兒子歐陽發,這個作坊是他督造完成的。歐陽修家裡有一套銅活字,印刷方便,微臣認為可行,便把他請了過來。」司馬光見歐陽發如此無禮,尷尬地說道。

「歐陽公之事,朕有失厚道。明日朕定當去歐陽公墳前請罪。能督造這麼大的印刷作坊,歐陽卿家大功於朝廷,想要什麼封賞,儘管開口。」趙頊沒有斥責歐陽發的無禮,想宋仁宗被包拯噴得滿臉口水都不敢擦拭,這樣的諷刺也算不得什麼。

「小臣叩謝陛下仁厚。」歐陽發聽到趙頊說要親自去祭奠歐陽修,跪在地上哭泣道。接著又摸了摸眼裡說道:「工坊並非小臣一人之力,小臣不敢居功。」

「額,還有誰?」趙頊親手拉起歐陽發,急忙問道。對於有能力的技術性人才,趙頊可不願放過。

「叩見聖上,萬歲,萬歲萬萬歲。」見趙頊問到,立刻便有二十多人走向前來見禮。

這些人,趙頊大多數是認識的,墨家巨子童文江和他的十八個徒弟,李戰馬的大兒子李佩雄,天工學府山長沈括,濟世學府山長蘇頌。

「你們都有很大的功勞,朕會記在心裡,會給你們最好的賞賜。平身吧!」趙頊稱讚道。

接著,范禹祖便為趙頊引路,視察整個印書作坊。後面跟著司馬光等十幾個人,隨時為趙頊講解,解答疑問。

印刷採用的是分工合作的方式運作,有檢字、排版、著墨、印刷、裝訂等十幾道工序。完成所有的工序一共需要兩百多人。兩百多人組成一坊,十萬多人,總共有五百坊。

銅活字按詞典的注音排列,有序地放在一個圓形的可以轉動的鐵柜子上。每一坊有銅活字八萬多個,五百坊,銅活字達到四千五百萬個。銅活字不是全部都用銅,而是銅錫鉛按比例鑄成,並非雕刻而成。

五百坊活字,加上銅板,耗錢兩千三百多萬貫,籌建這個作坊耗錢三百多萬貫,加上其它的建築費用,總共耗錢近三千萬貫。要不是有商盟支持,這樣浩大的工程,估計幾十年都完成不了。

另一方面,朝廷這兩年沒有再鑄銅錢,而是不斷發行交子補充銅錢的缺額,王安石儲存起來的銅,差不多都被司馬光拉了過來鑄銅活字。

歷史上,中國最早發明活字印刷術,但是一直沒有完全取代雕版印刷術。究其根源,不過是因為歷代王朝控制了包括銅在內的金屬類物品的生產,控制著對知識的話語權,書籍的印刷出售就是那麼幾本經典,讀書人看的也就是那麼幾本經典,民間印刷作坊根本沒有大量印刷出售各種讀物的需要,由此也不會再為活字印刷投入巨額的啟動資金。

趙頊意在打開局面,編撰各科書籍,大建圖書館,令儒釋道三大教派服務於全民掃盲。動用國家的力量將大宋文化的鼎盛推向普通百姓。

「要多長時間才能收回成本?印刷作坊可不能虧本運行,大宋國庫空虛,可負擔不起。」趙頊既高興又憂心地問道。

「十萬字的書籍,印刷成本不過五文錢,如果拿出去賣,至少是五百文。這是百倍的利潤。如果出售到契丹、高麗、日本等國,利潤至少又得翻百倍。草民估摸著,這個作坊一年至少能創收兩千五百萬貫,除去各種開支,每年也有五百萬的盈餘,最多五年就能收回成本。有了這個印刷作坊,四大學府以及各級學院就用不著朝廷供養了。」印書坊副理,五大富商之一的佟桂說道。

雖然佟桂是副理,但是沒有功名,在趙頊面前仍然得稱草民。相比那些被他管著幹活的冗官們,還是低了一個頭。

「書籍大量發行,肯定會降價的。降價后,不知道利潤又有多少。書籍定價過高,不利於全民掃盲。還得在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書籍的質量上下功夫。」趙頊隨手拿起一本《礦學總編第六冊》翻閱起來,書的質量並沒有雕版印刷的好。

「降低生產成本,只有研發更好的印刷機裝訂機了,墨家研發的轉輪印刷機已經在大量製造。草民試過,一旦投入使用,印刷速度還能加快幾十倍。自聖上令王相國設立錢莊以來,碰到的問題層出不出。草民已經在組織人手探討解決方案,前不久沈學士解決了算盤乘除運算的問題,給商盟櫃坊做賬單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佟桂是商人,虧本的生意自然是不會做的。

「乘除運算?」趙頊依稀記得宋朝熙寧年間,國子監發明了算盤,取代了算籌,使財務運算的速度提升了不少,但是宋朝時的算盤並沒有普及開來,因為不能做乘除。直到明朝時,算盤才開始普及,成了商人店鋪的必備之物。儘管後世計算機越來越先進,但仍沒有完全取代算盤。

「是的,算盤對草民這樣的商人來說,是一個好東西呀。草民做這個副理,一天都離不開算盤了。王相國那邊據說也改進了造紙術,除了生產專門的交子用紙之外,還要大量造紙出售,回收交子的印刷投入。等紙張降了價,書籍的印刷成本自然也得降價。加上聖上大建各級書院,讀書人會越來越多。這樣算的話,印刷作坊的利潤只會增加,不會減少。」佟桂越說越興奮。

「不錯,紙張降價,書籍降價,對蠻夷各國輸出會更多,利潤只會一路暴漲。微臣相信,紙張和書籍會成為大宋的兩大支柱產業。」海商李戰馬的大兒子李佩雄補充道。

「改進了造紙術?王執政沒有和朕提起過呀!造紙作坊在哪裡?」趙頊在交子城並沒有看到除交子用紙的其它紙張,不由得心生疑問。

「聖上,就在濟水對面,正在開土動工了。」司馬光打開了一扇門,指著河對岸說道。

「除了印刷作坊和造紙作坊,其它作坊不能再建在書城。這裡是讀書的地方,不是做工的地方。」趙頊可不願意一座書城變成一座工業城,隨即嚴令道。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宋揚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宋揚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活字印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