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佛返印度

第一百三十二章:佛返印度

公元一零七三年,黃元三七九零年,熙寧六年,十月二十三日.六月,大宋成立軍機內閣,起兵南下。現在已經是快十一月了,曾豪言半年結束這場戰事的趙頊不由得著急了。

大宋的糧食問題基本上得到了緩和,一連兩次大豐收,讓大宋的糧倉開始充盈起來。發生在北遼析津府的蝗災,由於遼宋兩國,還有教廷,三方的努力,蝗災一有苗頭便得到了遏制。加上耶律洪基大規模移民混同江(松花江),那裡的黑土地不知道有多麼肥沃,有了大宋派出的農業專家指點,北遼也取得了巨大的豐收。

耶律洪基大為歡喜之下,北遼豐收后,大量的糧食從渤海灣走海路大量出口到大宋,第一批前往北遼投資興建農場牧場的商人地主由此大賺了一筆。這個大賺,讓其它商**為眼紅,便紛紛招募大宋百姓,組成開荒隊,前往遼東開礦。耶律洪基也大為高興,給了大宋商人很多便利。北遼遼東女真室韋等部落全部被打散,被耶律洪基出售給了大宋開荒商人當農奴。

無疑,東海海運的興起,不僅讓北遼整個東海岸處於大宋水師的威脅之下,同時也拉近了北遼與大宋的距離,方便了兩國的互通有無。

日本方面,在蘇軾的協調下,日本從大宋購買了大量的漁船,組建了近三萬人規模的北海漁場捕撈船隊。一船船的海魚,穿過茫茫的大東海,運到上京出售。這是雙贏的,日本得到了大宋先進的打漁技術,還有海船,而大宋的海船製造作坊也得到了大量的訂單,大宋的造船業火爆起來。源源不斷的海魚輸入大宋,不僅僅改變了上京百姓的飲食結構,也緩解了大宋的糧荒問題。

大宋糧價稍微平穩了一點,秋收結束之後,政事堂就接連啟動了好幾個水利項目,開始大興土木了。隋朝時,一條大運河便讓隋朝亡國,而此時,大宋政事堂啟動的水利項目幾乎是隋朝大運河工程量的十倍。

隋唐大運河,有遼宋兩國,還有教廷三方的協調,改建為京杭大運河,也就是從天京到杭州的大運河。各地的主要河流都在進行河道改造,加固加高堤壩。特別是長江,為了將以未來的帝都南京為中心的周邊打造為大宋的經濟中心,百萬民工齊動手,將長江堤壩加高,在長江兩岸修建圩田。

一場大宋的天下大治計劃,幾乎變成了中華帝國的天下大治計劃,中華帝國各加盟國都在國內進行改革,發展生產。其中取得成就比較大的就是北遼、日本以及大宋三國。高麗見周邊三國取得了這麼大的發展成就,開始著急起來,特別是北遼在高麗邊境大量移民設置州縣,吸引了不少高麗族人前去務農。為此高麗國王的使者天天膩在天京教廷,膩在大宋上京,申請發展款項。

大宋以及中華帝國的平穩發展,讓趙頊格外放心。蘇軾訪問日本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日本在短短半年時間,便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幾乎變成了一個小宋。日本儲藏了魏晉隋唐的許多書籍,這次也被蘇軾帶回了大宋。日本文化融合了中國幾朝幾代文化的精髓,隨著隋唐文化返回大宋,日本的許多本土文化也被帶進了大宋。宋日兩國,從政治經濟文化,再到人口大規模的流通,現在很難分清宋人與日本人之間的區別了。

十萬戶大宋百姓移民日本,日本百萬百姓移民大宋,宋裔日本人佔了日本人口的七成,而日裔宋人在大宋也達到了兩百萬的規模。如果這樣的發展勢頭再持續幾年,宋日兩國真的是不分彼此了。蘇軾訪問日本所帶來的影響是前所未有的成功!

凌牙州,州衙門。

趙頊批閱著政事堂、軍機內閣、還有各地暗影衛送來的奏本。趙頊沒有過多干涉軍機內閣的運轉,讓軍機內閣眾大臣格外放心。

孫尚芳端上剛剛煮好的茶,遞給趙頊,趙頊輕輕地抿了一口,說道:「愛妃不要太操勞了,凡是不用親力親為,交給李向安就行了。」

「臣妾明白。」孫尚芳一邊說著,一邊給趙頊捏起了肩膀。「聖上要親自領兵攻打朱羅國嗎?」

「是呀,不去看看,朕不放心。你安心待在凌牙,最多三個月,朕便會回來的。」趙頊安慰道。

孫尚芳在凌牙前流過一次產,雖然調理過後,並無大礙,但是卻讓她格外憂鬱起來。也是,趙頊的幾個老婆都有孩子了,就她還沒有給趙頊生養,她也著急。特別是趙頊以她身子虛,沒有再和她同房。趙頊沒有過多干涉軍機內閣,主要是沒有那個精力,因為大部分時間都和孫尚芳談情說愛去了。幾個老婆,唯一能讓趙頊得到愛情甜蜜的便是孫尚芳了。

很多時候,家庭事業兩難全,趙頊為了事業,沒有時間給兩宮盡孝,沒有時間花在後宮。然而,到了孫尚芳這裡,隨著大宋進入快速發展的正規,趙頊也墮落了,更加迷戀溫柔鄉了。

如果放在其它朝代,皇帝沉迷後宮,大臣們肯定會勸諫一番,甚至是死諫。然而,到了趙頊這裡,大臣們倒是希望趙頊消停一點。大宋政事堂制度越來越健全,皇帝的很多職責都被四大學府的議政院代替。

各個機構在權力上劃分得非常明確,選人用人機制也很健全,大宋政權的整個運行過程,皇帝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或者說,皇帝的存在,只是代表了一個政治風向標,只是震懾住那些有皇帝夢的人。也就是說,現在趙頊這個皇帝的存在,代表的是大宋現在政治制度的合法性,趙頊給了政事堂制度存在的神性。

「聖上,章首輔求見。」李向安拱手說道。

趙頊會意,摸著孫尚芳的手說道:「你先回后宅吧。晚上朕陪你去逛街。」

「臣妾告退。」孫尚芳規矩地說道。

孫尚芳走後,趙頊搖了搖頭,儘管他很寵孫尚芳,但是孫尚芳卻總是開心不起來。他也知道孫尚芳特別想要一個孩子,可是這樣的事情也急不來。

「聖上。教廷派了一萬名高僧過來。可以動身西進了。」章楶拱手說道。

章楶辦公的地方就在趙頊的隔壁,凌牙州衙門,州政府、軍機內閣、行宮都擠在這裡。

趙頊起身,拿了一把椅子與章楶對面而坐,說道:「不是申請了三萬嗎?印度地區全民信教,沒有三萬人,很難讓佛教代替婆羅門教。」

「這也沒有辦法。教廷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了。給我們這派來的大部分都是懂梵文的高僧,各地寺廟都快抽空了。」章楶調整了一下姿勢,緩緩說道。

這點趙頊也知道,大宋的僧侶雖然多,但是懂經文的卻比較少,廢冗令一下,裁撤了很多。倒是北遼、日本、西夏,他們的僧侶大都懂經文,比大宋的僧侶要虔誠得多。

「一萬人當中,肯定是日本的僧侶最多,是不是?」趙頊猜測道。

「有四千日本僧侶。其它各國大約都在一千人左右。明年春耕結束,遼國就會西征。教廷也要組建一支僧兵,兵進吐蕃。各方面都要大量大僧侶,教廷人手不夠。」章楶解釋道。

「嗯。」趙頊點了點頭,接著說道:「三佛齊僧侶較多,可以再補充一些。除了佛教,道教,明教也可以抽調一些人,參與西征。除了佛教,明教在西域影響力也很大。道教雖然在西域沒有影響力,但是也不能孤立了道教。」

「聖上說的,教廷也考慮到了。教廷雖然是佛教當家,但是教皇也邀請了其它教派加入。劉奇也出任了帝國教廷的主教一職,有六萬明教徒會參與西征。道教也有近萬人參與西征。大宋境內的天方教也派出了人參與西征。」章楶回應道。

「劉奇?」趙頊想起了和劉奇第一次見面時的情景。

黃頭回紇與青唐吐蕃順利併入大宋,他的功勞也不小。不過,自從趙頊讓明教教主劉奇回光明頂之後,劉奇就再沒有回到趙頊的身邊。沒有想到,現在劉奇投奔了教廷。這也是,劉奇是波斯後裔,最大的理想就是明教重返西域,甚至是波斯。

劉奇雖然沒有回來,但是他的幾個愛徒都在趙頊軍中任職,並沒有被他招回去。這也說明,趙頊依然被劉奇視為最大的後盾,劉奇也不算背叛了趙頊。不過,趙頊依然不放心,便讓石寶跟在了自己身邊,讓青木出任暗影衛指揮使,對暗影衛進行改組。畢竟暗影衛受明教的影響太大。

「不說劉奇了。天方教也參與西征?教廷怎麼同意讓天方教也參與西征?西域本來就是天方教的地盤,這次西征不就是為了佛化西域嗎?教廷怎麼回事?北遼、西夏兩國同意嗎?」趙頊嘆了一口氣,疑問道。

「都同意了。天方教西征對於佛化西域更有利。天方教在大宋已經漢化了,教義進行了革新,比較溫和了。」章楶笑著說道。

「哦。呵呵呵。」趙頊明白了章楶的意思,大笑起來。

章楶的意思,溫和派的天方教進入西域,意味這天方教內部分裂,可以打擊激進的天方教。當天方教徒放下了唯一的真神這個觀念后,改信佛教,或是道教、明教就很容易了。

「朱羅國的情況怎麼樣?西進的時機到了嗎?」趙頊回到原來的話題。

「印度孔雀王朝時期,細蘭島便全民改信佛教,在藩地亞也是如此。先前秘密潛入細蘭島與藩地亞的僧侶傳來消息,只要帝國大軍一到,他們便會發動起義,迎接帝國大軍。天京教廷也傳來消息,如果帝國大軍能平定印度地區,教皇會從走海路來細蘭島,然後穿過印度,前往尼婆羅國迎取佛祖釋迦摩尼的舍利入天京。」章楶解說道。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宋揚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宋揚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二章:佛返印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