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商討西征

第一百一十章:商討西征

黃頭回紇,青唐吐蕃,此時看起來是一個國家,其實國內部族林立,號令不一。沒有想到一個年僅十三歲的孩子隨便一句話,便決定他們的國家命運。

青唐吐蕃國王董氈,黃頭回紇國王葯羅葛歸仁,兩人此時已經說不出來話來。他們不遠前來會盟,現在卻是這種結果。其實他們也有心裡準備,此次會盟,西夏與大宋和解,在西夏與大宋夾縫中求生存的他們已經沒有生存之路。

在他們前來會盟之前,他們各部族不知道從哪裡傳出了他們要併入大宋的聲音。這個聲音的產生自然是明教教主明王劉奇的手段。即使沒有這次會盟,青唐與回紇都要併入大宋。

對於西夏來說,如果青唐和回紇投降了大宋,在地理戰略上,西夏有亡國的危險。歷史上,也正是如此。章楶擊敗西夏,吞併了青唐和回紇后,大宋對西夏一直處於戰略主動。

不過,歷史上的大宋最終沒有滅掉西夏,後來戰略失誤,竟然連金滅遼。如果大宋能夠和遼國聯盟,處於金國威脅下的大遼,肯定會默認大宋吞併西夏。可是,大宋錯過了這次機會。最後,歷經三代人的熙河開邊,便宜了金國。

以青唐和回紇換得高昌和黑汗,這筆買賣對西夏來說,非常合算。對於遼國來說,能夠取得高昌和黑汗北部重鎮,也是一筆好買賣,從此,金山以北粘八葛部再無叛遼的本錢。大遼的西部疆土將得到鞏固。

見李秉常如此果決,耶律洪基好像看到自己少年時的模樣,大笑道:「既然如此。夏國這次準備出兵多少西征?我大遼出皮室軍五萬,下頭軍州兵十萬,總兵力十五萬。」

「此次會盟,我大夏東部邊疆再無憂慮。我大夏決定舉國西征,出兵四十萬。」李秉常果斷地說道。

四十萬大軍出征,意味著整個西夏在宋遼邊境在無兵力,不僅如此,西夏國內都不會再有兵力,甚至會看不到成年的男人。李秉常之所以有這個膽氣,自然是西夏朝堂一番分析后得出了的結果。西夏出兵越多,越是符合遼宋兩國的期望,越是給這次會盟增加了份量。

高昌人口不過五十萬,黑汗人口不過兩百萬,兩國總兵力不會超過二十萬。即便是西夏一國西征,就足於平定兩國。

「我大宋出精銳騎兵兩萬。另外資助西夏價值三百萬貫的兵器糧草。此次西徵結束,西夏必須沿絲綢之路修建馳道。西夏把持絲綢之路后,整條絲綢之路上的商稅不得超過一成,而且西夏必須勒令各部族不得騷擾過往商隊。」趙頊提出了要求。

「這個自然。商貿歲幣新約依然有效。我西夏出兵四十萬,大宋只出兵兩萬,那大宋三十萬邊防軍如何調派?」李秉常毫不猶豫地答道。

「既然諸國邊境無重兵,西夏兵力盡出,我大宋也不應當落後。我大宋出兵五十萬,三十萬邊防軍,十萬海衛軍,共四十萬,走海路攻列印度。另外發兵龍衛軍十萬,攻打吐蕃。從此之後,吐蕃與印度併入大宋版圖。」趙頊豪氣地說道。

大宋總兵力一共六十萬,除去聯防軍十萬,其它兵力已經全部出動了。

「我大遼,皮室軍五萬,頭下軍州兵八十萬,會陸續調離析津府與大同府,北上平定女真、萌古、黠嘎斯、斡朗該。不過,大宋有保甲軍一千五百萬,這麼龐大的軍隊,怎麼都讓人不放心。大宋應該解除保甲兵制才是。」耶律洪基也撤掉了與宋夏對峙的兵力。

大宋保甲軍制度,一戶人家,必須有一名青壯編入保甲軍。保甲軍平時也不集訓,也沒有軍事任務,只在入伍時集訓半個月。除了這半個月,保甲軍士兵仍然是普通百姓,這是在名冊上必須隨時聽候調遣,如果遇到緊急戰事,大宋隨時可以抽調兵員。大宋有一千六百萬戶,差不多有一千五百萬的保甲軍士兵。保甲軍算不上正式的軍隊編製,大宋正規軍,士兵都是四大學府卒業的。

普通百姓還是願意派出一個丁壯進入保甲軍的,因為在普通百姓看來,只要去報個到,就可以免費領到一套兵器戰甲,剩下的就是每個月穿好戰甲配好兵器到縣城去領一貫錢的兵餉。這等於是一項大福利。

「我大宋不禁武,普通百姓除了特定的軍械外,可以自行購置兵器戰甲。保甲兵制在大宋不屬於兵制,而是戶籍制度。想也想得到,一千五百萬大軍,大宋怎麼養得起?解不解除保甲兵制都是一樣,我大宋百姓,如遇入侵,舉國皆兵。」趙頊回應道。

這下,耶律洪基沒有話說了。大宋人口八千萬,而大遼人口只有一千萬不到。就算大遼人人當兵,也比不上大宋。一千五百萬大軍,打出去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有人打進來,那麼就會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打仗畢竟不只是靠人多,兵多。耶律洪基也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如果打仗靠人多兵多,那北遼西夏早沒有了。

其它國家的君主看到夏宋遼三國君主這麼龐大的軍事行動,不由得頭冒冷汗。此次來會盟,完全可以說,他們只是陪襯而已。

高麗國王王運,此時的心完全在吊著,他十分害怕遼國提出吞併高麗。高麗被北遼攻破國都的記憶,從王運的記憶深處跳了出來,在腦海中不斷閃動,讓他充滿了恐懼。

「大宋對自己百姓可以不禁兵甲,但是不能也如此對待其它各國百姓吧?東北女真近來越來越不服從管制,和大宋從海路不斷給女真人出售兵器戰甲不可能沒有關係吧?貿易自由當然不應該干涉,但是銅鐵兵器,交易應該由各國官府主持,不得任憑民間私自貿易。」耶律洪基說道。

北遼、西夏、大理、交趾,他們國家部族林立,基本上處於自治狀態。他們最擔心的就是大宋向各部族出售兵器,造成他們軍事力量的不平衡。耶律洪基所說,可以說代表了他們的心聲。

歷史上的大宋對兵器管制很嚴,不僅禁止百姓持有兵器,甚至百姓用的砍柴刀都要限制,更不要說向其它各國各部族出售兵器了。大宋的士大夫認為向他們出售兵器,只會讓他們強大,然而入侵大宋。這是非常不自信的表現。

現在的大宋,走的不是削弱百姓力量的路線,而是走不斷加強軍隊建設的路線。百姓強,軍隊要更強。大宋現在有一千五百萬保甲軍,那個能打進來?況且,普通百姓普遍持有兵器,也不怕誰欺負誰。哪個地主豪族有那個膽子藉助私人武裝欺壓百姓?沒有了特權,自然平等起來。保甲軍是獨立於地方行政體系之外的,屬於聯防軍體系。保甲軍的將領平時也不管軍,同樣是普通的百姓,只要有徵召之時,才臨時帶領士兵執行任務。

「現在各國都不是由官府直接購買大宋商人出售的兵器嗎?只要各國不再限制宋商在各國開礦,也不再限制銅鐵礦石輸出到大宋。各國不做限制宋商自然不會私下同各部族交易。」趙頊回應道。

部族一直是各國最頭疼的存在,部族自治和宋朝的西南夷差不多。不過,他們可沒有大宋這樣的氣魄,一舉解決西南夷,將西南夷各部族打散,納入了大宋的編戶齊民。

不過,大宋的政策給了他們啟示。耶律洪基現在就在琢磨著,乘著這次會盟,集中兵力,徹底解決遼國民族矛盾尖銳的問題。

遼國主要民族有:萌古、阻卜、烏古、敵烈、女真、渤海、契丹、漢族八個民族。這八個民族,只有渤海、漢族和契丹三族是直接處於遼國政權統治之下的,而其它各族,都是自治,是國中之國。他們只是向契丹臣服,然而納貢,提供兵員。

這種狀態下,遼國民族矛盾尖銳。契丹族**了,為了享樂,不僅內鬥激烈,對其它各族也越來越索取無度。這樣下去,遼國就要被他們給毀了。耶律洪基此時更願意相信的是漢人,漢人佔了遼國人口的三成,漢人的人數多,也忠實可靠得多。

遼國的政治制度分為南面官北面官,北面官的身份要高於南面官,一般由契丹貴族擔任。然而,到了耶律洪基這個愛好漢文化,說來世原作大宋一平民的皇帝時,北府宰相不再由契丹貴族擔任,而是由漢人張孝傑擔任。

契丹族部族聯盟的推選制度仍然存在,耶律洪基說是皇帝,其實不過是一個部族聯盟的首領而已。耶律洪基的帝位受到契丹貴族的威脅,不得不任用漢人。

耶律洪基一直沒有動手,就是怕遼國內亂,宋朝成績進犯。現在這個宋朝不但不會有進犯的可能,而且各國君主相互支持下,耶律洪基鞏固皇位便有了大宋的支持。

耶律洪基的法子和大宋平定西南夷差不多。也就是要藉助他控制的皮室軍和頭下軍州的州兵這兩股力量,收攏各族百姓,然後和頭下州兵打散,取締部落自治,各部族混編,按地理位置劃分行政區而不是部族血統來劃分。這是部落聯盟封建化的過程,有利於消除各民族的隔閡,促進民族融合。

仔細分析,蒙古的成吉思汗就是這樣對待蒙古草原上各部族的。各部族打散,按軍制重新編製。通過這個制度,成吉思汗將蒙古草原上其它各族都變成了蒙古族。打破血統親疏形成的部落制,是封建化的過程。

「西征、攻打吐蕃、攻列印度,大宋要同時進行嗎?這次西征,什麼時候開始?」耶律洪基問道。

「至少要籌備一年吧。先攻列印度,再進軍吐蕃。滅國大戰,不是一二年可以做到的。」趙頊回應道。

「不行。至少要先準備三年。先儲備好糧草再說吧。」耶律洪基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在三年時間糅合遼國各族,然後通過對外征戰,把各族的利益統一起來。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宋揚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宋揚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章:商討西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