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政治體制

第一百零二章:政治體制

「棉火藥性能還不是很穩定,需要再改進,但是用不了花多長時間。只要火藥的問題解決了,那麼聖上的軍隊,所有的弓弩刀盾,全部可以用槍炮來替代。使用槍炮不需要多好的武藝,但需要有一定的學識,只要兵員都出自衛國學府,那麼都不是問題。」童文江接著解釋道。

趙頊不知道要說什麼,在努力回憶著後世關於武器方面的知識。不過趙頊後世是歷史系畢業的,對理工類的東西不太懂。而二十一世紀的武器學知識,根本和這個時代不搭架。

比如說,美國南北戰爭時期,他們使用的后裝整裝撞針線膛步槍,也就是夏普斯步槍,就是用熟鐵製造的槍管,用黑火藥裝填彈藥,發射線膛旋轉子彈,並且有八百碼的最大射程與五百碼的有效射程。而二十一世紀沒有無縫鋼管,根本沒有辦法造槍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熱兵器槍炮並非對冷兵器弓弩有絕對的優勢,大部分時候,弓弩比起火槍來說,射程要遠,精確度要高。然而,熱兵器的優勢在於兵器要廉價的多。在一戰前,歐洲大規模的戰役不常見,幾萬人的小打小鬧也叫大戰,除了糧食的問題外,也是因為養起一支冷兵器的龐大軍隊要昂貴得多。

熙寧五年,政事堂一次性造了百萬火槍裝備普通百姓,進而迅速平定西南夷,根源也就是突火槍的造價要便宜得多。要造一張弓弩,從選材,到造成,至少得三年,不知道要耗費多少人力。

占城稻是高產農作物,他的引進,可能是宋朝富有的根源所在,高產農作物帶來的是一場農業革命。而宋朝灌鋼鑄鐵技術的發展,又為深耕提供了廉價的農具。鐵產量的增加,帶來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除了湖廣地區得到開發以外,還包括後來金國的崛起,和蒙古的崛起。

蒙古的崛起,和元朝一統華夏,事實上是中國從南北擴張時代向海外擴張時代的邁進階段。南京地區和北京地區是中國的兩大經濟中心,分別有著控制南方和北方、北方和東北地理優勢。在宋失北方的前提下,元朝一統華夏,繼而對外擴張是歷史大勢。就向漢唐對外擴張一般。

後世存在一個很荒謬的論題,那就是華夏文明從來沒有先進過,工藝技術「西來說」一直很流行。很多穿越小說除了帶去後世的技術外,還會引進西方國家的技術,特別是古羅馬和古希臘的。一個荒謬的結論就是古代中國沒有產生科學。

然而,事實上呢?宋朝什麼都不缺,一部《夢溪筆談》已經證明了古代中國人的創新能力。只是很多技術並沒有投入到大規模的生產應用中去罷了。不過,這不是理由,因為一項技術,從發明到大規模地推廣應用,一般都是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的時間。西方世界同樣如此。

時代的邁進,是在生產力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的,而生產力的發展又是在地理生產環境的擴大這個基礎上實現的。地理生產環境,簡單說就是資源,能夠通過生產力創造社會財富的自然資源。

要對外擴張,必須有一個強大的中央政權,需要一個統一的國家,這才是元朝一統華夏的根源所在。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中國已經邁入了近代。然而,從宋朝到元朝的改朝換代,丟失的東西太多了。真正影響中國持續進步的是改朝換代,不只是元朝代替宋朝而已,幾乎每一次改朝換代都是如此,宋朝代替唐朝,丟失的東西也很多。

如果說,古代中國技術不先進,文明不先進,為什麼有漢唐元三次大規模的西征和擴張?可是說,在明朝之前,中國始終領先於世界。在工藝技術方面仍然是輸出國,不存在「西來說」這個概念。

趙頊所看到的是,宋朝的生產力水平已經達到了觸發工業革命的高度。然而,他想不通的是,為什麼宋朝會滅亡?為什麼元朝征服了已知世界的三分之二,華夏文明仍然在走向倒退,除了改朝換代這個漢唐也經歷過的普遍因素外,根源又是什麼呢?

現在,已經確定了南京為大宋首都,並圍繞著南京推行十年大治天下的計劃,南京的力量肯定能夠超過北京,通過大宋而不是蒙古人一統華夏必然能夠實現。可是,華夏文明還會繼續和歷史上的一般繼續衰弱嗎?

元朝擴張已經世界,導致海外擴張成果不大,華夏文明沒有得到多少滋養,由而導致華夏文明相比西歐文明發展緩慢。

僅僅是因為一個美洲嗎?僅僅是因為西歐文明開發了一個美洲才實現快速發展繼而領先世界的嗎?趙頊為這個問題頭疼不已。因為放棄一統華夏,放棄滅亡西夏、北遼,專註於開發海外,這個根本不可能做到。大一統的概念在華夏世界已經深入人心。

而美洲又是那麼遙遠,美洲的西海岸也是一個難題,那裡和中國西部一樣,開發困難。特別是後世西歐各國擴張幾個世紀,最後剩下的仍然是巴掌大的國土,這讓趙頊不敢放棄一統華夏,專註海外開發。趙頊最害怕的是開發后的結果是一個龐大的帝國像後世日不落帝國英國一般分裂,最後中國只剩下大宋這麼一小塊地方,那趙頊就成了歷史的罪人了。

諸多的矛盾,讓趙頊腦袋頭疼不已。

「聖上,聖上。」童文江連叫幾聲,才將趙頊從後世的回憶里拉了回來。

「這些東西,你原本都會嗎?」趙頊疑問道。

「會的不多,畢竟那時在地下河城開礦,哪裡懂這麼多。進了文明學府後,看了很多書,加上以前的經驗,才慢慢領悟到的。」童文江這是在講述一個工匠到科學家的蛻變。

「嗯。你這邊不要懈怠,也不要著急,你提到的問題,朕會與政事堂協商的。天色不早了,朕要回去了。」趙頊感覺頭疼得厲害,不知道是不是穿越的後遺症,現在想立刻回到皇宮,好好睡一覺。

········上京,政事堂。

「介甫,見到官家了嗎?」司馬光問道。

「沒有,這幾天,官家好像患病了。記不記得熙寧二年,紫宸殿?」王安石回答道。

「這,這。」司馬光雖然和趙頊不對付,但是這個時候,司馬光可不想趙頊有什麼事情,一旦趙頊有什麼事情,換了皇帝,那麼就又是另外一個政局。

有時候,利益的關係還真是搞笑。原本要把趙頊推下皇位的主角,現在也關心起趙頊來了。趙頊給政事堂徹底放權,允許四大學府選舉,這些讓司馬光很安心,也讓所有的士大夫再次感覺到了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好處。

「君實放心,御醫說,官家只是偏頭痛。雖然官家一連接著睡了好幾天,但是一日三餐,官家沒有少吃,應該沒有什麼事情。」王安石也有點怕趙頊出什麼事情。

「官家是不是受了什麼刺激?」司馬光詢問道。

「職方司的稟告,官家去過墨家的那個突火槍研究院。可能和這個有關。」王安石猜測道。

王安石的猜測是對的,至少部分是對的。趙頊一整天的行程,看到了太多超過他對宋朝認知的事物,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穿越到了異界。後世的記憶和認知與這一世的記憶和認知產生了嚴重的衝突,繼而導致頭疼。這是一種幾乎要人格分裂的頭疼。

「墨家?對墨家的制裁也是沒有辦法,墨家不是佛道兩家,四大學府按聖上的意思,吸收很多民間的工匠,他們都在向墨家靠攏。一旦墨家勢大,後果不檻設想。」司馬光沉吟道。

「官家畢竟還是太年輕了,不知道墨家的崛起意味著什麼。不過,官家近乎墨者。四大學府的創立,足見官家的墨家理念。墨家的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用節葬五大理念都能在官家身上看到。如果單純壓制墨家,恐怕會遭到官家反噬。君實不要忘記熙寧二年官家性格的突變。」王安石一邊回憶一邊說道。

墨家思想,或許趙頊只知道一些,然而司馬光和王安石,還有政事堂的那些有一肚子學問的相國們可是知道得很清楚。特別是墨家的政治理念,在尚賢思想中,墨家提出了:聞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上同而不下比。這句話的意思既主張民主選舉體制,也就是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產生君主和官員,又主張在民主選舉之後,由君主推行獨裁統治。

這樣的思想觀念,和現在大宋的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觀念產生了嚴重的衝突。如果任憑墨家崛起,那麼這個觀念下,很可能導致改朝換代以及獨裁的產生。更嚴重的是,一旦出現自下而上的選舉,那麼地方官員很可能通過地方的選舉,藉助所謂的民主推行獨裁,那麼大宋很可能分裂。

現在的四大學府選舉不是自下而上的選舉。因為四大學府的學員雖然大部分來自於底層民眾,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百姓的利益,但是他們的身份和大宋的官吏們是平等的,同樣屬於士大夫。

從根本上說,儒家與墨家所代表的是兩種不同的政治體制。儒家固然也有缺陷,最大的缺陷就是導致社會結構僵化,堵塞了下層民眾的上升的道路,容易滋生**,繼而導致王朝崩潰。然而,按儒家的政治思想,一個王朝建立后,至少在一段時間內能夠保持社會的有效秩序。這點,墨家的政治思想做不到。儒家是社會結構僵化,而墨家則是社會結構變動過快,無法建立有效的社會秩序。

「介甫,官家的思想,不僅僅是墨家這麼簡單,從官家這幾年的所作所為看,官家的思想基本可以定為:尊儒尚法,兼容百家。」司馬光回應道。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宋揚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宋揚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零二章:政治體制

%